基于生态理念下的茶叶种植管理技术及对策分析

2022-12-28 13:36刘曲
种子科技 2022年18期
关键词:生态化茶树茶园

刘曲

(通江县茶叶产业发展中心,四川 巴中 636700)

生态理念下,生态化发展是影响茶叶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茶叶种植管理与茶叶品质提升、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紧密联系。茶叶种植管理期间,需基于生态理念,对生态化种植管理技术加以科学运用,促使茶叶产业综合效益得到全面提高,为人们提供生态化的绿色健康产品。

四川省通江县有着悠久的茶叶种植历史。通江县地处大巴山南麓,位于北纬31°的富硒带,具有发展茶叶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省优质富硒茶重要产区、川东北优势绿茶主产区,是四川省20 个产茶重点县之一。近年来,通江县委、县政府强力推进茶产业发展,在全县形成知茶、爱茶、品茶的良好氛围,使茶产业成为助民增收、带动乡村振兴的好产业。

通江县在茶产业发展中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践行“生态立县”的发展观,重点建设生态茶园,大力推广应用绿色生态种植管理技术,为当地茶叶产业生态化建设发展助力,实现种植经济效率进一步提高,促进茶叶产业良好发展。

1 生态茶概述

生态茶是一种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农业模式,是科学技术同传统农业紧密结合的一种新概念,将农业生产同环境保护相结合的新型农业体系,将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1]。

生态茶的原则在于以生态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原则,推进生态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群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建设,坚持绿色发展。

2 生态理念下的茶叶种植技术

我国是一个产茶大国,茶品种类丰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基础上,更趋向于追求健康。为了满足大众新时代下饮食结构的新需求,必须注重茶叶的生态化改革,促进茶品质与生态环境的双重提升。随着茶叶产业快速发展,传统种植技术已难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2]。

茶叶产业发展进程中,必须重视对种植技术的优化创新,全面普及生态理念,使绿色生态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生态理念和茶叶种植技术充分结合,对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意义。生态理念下茶叶种植技术具体内容如下。

2.1 科学选址

茶叶种植离不开优秀的土壤条件。必须选择合适的茶园,并进行充分耕耘,以提升茶叶质量和茶园产量。茶树对气候条件的要求较高,不同品种的茶树对气温的要求各不相同。茶树不喜强光,喜弱光和漫射光。茶树对降雨要求较为苛刻,在其生产季节,月降水量必须在100 mm 以上,空气相对湿度以80%~90%最佳,土壤含水量以70%~80%最为适宜。茶树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广,要求土壤结构保水性和通气性良好,地下水位在1 m 以下。茶树适宜生长在酸性土壤中。酸性土壤为茶树根菌提供了最为理想的生存环境,从而能够改善茶树的营养和水分条件。

生态化茶园选址尽可能以无污染山区为主,与工厂、道路等保持足够距离,避免对茶园产生影响。生态化茶园需远离使用农药的作物区域,避免药物随风飘散对茶叶产生污染。

要综合考虑土壤肥力、土层厚度和酸碱度等指标,为生态化茶园建设提供可靠保障[3]。通江县茶区主要分布在通江县北部中高海拔山区地带。这些地区富含硒、碘、硫、锌等微量元素,是发展绿色生态、无污染有机茶园的理想区域。

2.2 选育优良品种

目前,我国有绿茶、红茶、黑茶、乌龙茶、花茶、白茶和紧压茶等茶叶类型,比较常见的是绿茶及红茶。每个品种的茶叶都有其独特性质,并且其自身品质、品种与生长环境密切相关。在山区种植茶叶时,应根据茶园的具体条件,合理选择茶树的种类。要考虑土壤、天气、温度、湿度等条件是否适合种植茶叶,慎重挑选种植茶叶的类型,保证茶树良好生长、有较高的茶多酚含量以及高产。

通江县茶园总面积已达1.13 万hm2,建成无性系良种茶园400 hm2。烟溪镇苏家坪、永安镇火天岗两个茶叶示范园已经被四川省农业厅认定为“现代农业万亩茶产业示范区”。

通常情况下,选择质量较高的一年生无性系良种茶苗育苗非常重要。要选择无虫、无病毒、无基因病且生长正常的“三无”树苗,树苗高应在20 cm 左右,确保植株成活率,从而保证茶叶的质量和产量。

2.3 科学种植

种植技术对茶树的生长有着巨大的影响。为了确保茶叶种植工作有序进行,应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茶树种植技术应根据当地环境条件、树苗品种来选择。选择生长茁壮、成长空间完美的优质茶树,不仅会提升茶树的品质,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对土地资源的不必要消耗,减少土壤肥力流失。

2.3.1 科学选择种植时间

茶树种植期间,需基于地区种植情况,对品种加以合理选择,以最佳时间完成茶树种植。一般而言,茶树种植时间以秋季为主。除此之外,还需重点关注地区气候环境,掌握种植前后具体天气情况,保证土壤所含水分、肥力等符合标准,为茶树生长发育提供可靠保障。

2.3.2 合理选择种植密度

种植密度直接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茶树种植期间,有关人员需重视对种植密度的科学规划,确保茶树可以维持正常健康生长态势。一般而言,茶树栽植应根据茶树品种和土壤肥力而定。一般按双行双株错窝栽植,大行行距1.4 m,列距(小行距)0.4 m,株距0.25~0.30 m。根据地形合理安排,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土地,栽植密度为6.75 万株/hm2。种植结束后,需对茶树苗采取重点看护管理。发现死亡幼苗及时补种,确保整体产量不受影响。

2.4 复合种植技术

防护林复合种植技术的难度较高,对资金、技术方面有着较高要求。针对防护林复合种植而言,应基于茶园综合情况,制订科学可行的总体规划。在茶园空缺处或沟渠等位置,选择桂花、樱花等合理种植,以此形成隔离带和防护林。隔离带、防护林的形状需保持带状或网状结构,这种结构能够为茶园内部提供有效保护,形成适宜的气候环境。

2.4.1 经果林间作技术

经果林间作技术即在茶树之间选择部分经济作物合理种植。对茶树、经济作物之间形成的空间、层次和距离,需科学调整,建立适宜的茶园结构,避免对茶园生态、经济效益产生不利影响。

2.4.2 草本作物套种技术

草本作物套种技术即在茶园之中选用固氮效果显著的草本作物合理种植,促使土壤肥力得到有效改善。该技术适用于年份不长、种植密度不高的茶园,可促使地面覆盖率明显增加,使土壤得到有效优化,并保证茶叶整体产量不受影响。该技术可实现对土壤资源的高效利用,使经济、生态效率全面提升。

具体应用该技术时,需对茶园坡度作出合理调整,保证坡度超过25°,临近水源,土壤厚度合理。对草本作物套种技术加以科学合理运用,可以实现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全面提升。

3 生态理念下的茶叶管理技术

由于我国局部地区气候差异大,导致茶树种植较为分散,茶园管理较为随意。茶园日常管理中,往往对管理手段不够重视。在种植过程中,茶农本身环保意识不足、缺乏相关农业知识、想要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多数情况下对于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过大。对茶树的不合理培育以及茶园管理技术落后,大大降低了茶叶产出率,也无法保障茶叶品质。

3.1 土壤管理

对于茶园土壤管理工作,必须充分了解不同种类茶树对土壤的要求,做好土壤监测工作,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实际开展不同区域的茶树种植工作。做好茶园土壤管理对提升茶树生产效率尤为重要[4]。各生长阶段茶树所需营养存在明显区别,因此应重点加强对土壤的监测与科学分析,适时、适量完成对肥料的合理施用,使土壤肥力得到有效改善,为茶树生长发育提供充足营养保障。冬季,可选用农家肥、复合肥,有效改善茶园土壤环境。

在土壤肥力覆盖作业实施过程中,种植户需待茶树长到一定高度时,用草覆盖茶园,有效解决茶园内土壤流失问题,同时增强茶园蓄水保墒能力,显著增强土壤活性。需要注意的是,覆盖茶园的草必须保证其无污染性,以防对茶叶品质造成不良影响。

针对幼龄茶树而言,需重点做好保温工作。保证土壤透气性良好,可以使幼龄茶树顺利越冬,避免造成冻害等。种植户需对土壤进行深耕作业,以便于将土壤深层营养元素浮于土壤表层,同时增强土壤透气性,为茶树生根发芽创造良好条件,进一步提高茶叶产量。做好除草和深耕,改善土壤环境,确保茶树拥有良好的生长条件,为优质高产提供保障。

3.2 施肥管理

茶叶种植管理需对土壤肥力加以重点关注。通过土壤培肥或施基肥的方式,为茶树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和足够的营养物质。以生态理念为基础,选用有机肥促使茶树成活率有效提高。合理选用肥料,严禁使用不符合标准的肥料。茶叶种植管理期间,在整体种植规模较大的情况下,应尽量以有机肥为主,避免大量使用化肥,减少环境污染。建设生态茶园时,可搭配建设生态养殖基地,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施肥环节,需基于茶树树龄,对施肥方式和总量加以合理控制。茶龄较小,在移栽前进行施肥;茶龄较大,后续环节完成追肥。

3.3 水分管理

茶树对于环境条件的要求较为苛刻,对土壤含水量的要求较高。要定期对土壤含水量开展检测。茶树生长所需水分较多,土壤缺水的情况下,要及时进行水分补充。采用现代化设备与先进技术,科学合理灌溉,搭配铺草覆盖方式,使土壤含水量保持在适宜的范围。

3.4 修枝管理

茶树的良好生长与科学修剪密不可分。茶树修剪方法主要包括定型、轻度修剪以及重度修剪。具体的修剪方式应根据茶树的实际生长状况选择。7 月下旬到8月下旬,要开展茶树修剪作业,进一步降低对害虫天敌的不良影响。

定型主要是针对茶树的树冠样式进行轻微修剪,并不会改变茶树的生长状况。轻度修剪可以调节茶树树冠的生长情况,进而对整个茶树的生长进行调整,使之达到最佳生长条件。重度修剪则是根据茶树的生长状况以及整个茶园茶树的生长状况,制订并执行相应的修剪方案,对茶树树冠、根系等情况进行再造,使整个茶园的茶树生长保持较为和谐的状况。

3.5 病虫害防治

茶叶病虫害防治应当基于绿色、生态的基本理念,尽量避免喷洒农药。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原则[5],通过综合防治措施,为病虫害防治提供可靠保障。生态理念下,应重点关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改善种植现状,提高茶叶种植经济效益。在病虫害防治时,种植户需采取无公害化的防治技术手段,通过合理选种、规范管理、性诱捕杀、放养天敌等手段,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率,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生物防治技术方面,可以选用害虫天敌对害虫进行有效防治,避免产生严重虫害。应用生态调控技术,保护茶园内的有益生物,包括寄生蜂、瓢虫等,保留适量的杂草,便于有益生物栖息、繁殖,改善茶园生态环境,降低病虫害发生率。生物制剂具备绿色、无污染的优势,非常适宜无公害茶叶病虫害防治。针对茶叶小卷叶蛾、茶尺蠖、小绿叶蝉等害虫,使用苏云金杆菌、苦参碱、球孢白僵菌等均可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物理防治技术方面,利用害虫生理特征、生物习性,如趋光性等,通过频振式杀虫灯或通过色板有效杀灭害虫,为茶叶种植提供保障。将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设置于茶园内,杀虫灯距离地面1.5 m,傍晚开灯,白天关灯,能够有效诱杀茶毛虫、茶尺蠖、茶丽纹象甲、小绿叶蝉等多种害虫。

在生态环保理念下,要确保农药的低残留、高效利用,尽最大可能降低农药对人体的危害及对土壤的污染。从茶树育种到栽培,需要时刻以新发展理念为基础,坚持科学发展,实现生态环境、人与社会协调发展。

3.6 采摘管理

茶叶采摘是一项技术活。科学采摘不仅可以保护茶树,促进茶树健康生长,还能增加茶叶产量。采摘工作要严格按照相应的采摘标准进行。采茶季节因茶树类型而不同,例如早春茶要在小开面阶段进行采摘,到中、大开面时采摘的茶叶口感差。采摘能控制茶叶的生长速度与生长状态,保持茶叶可持续发展。

3.7 培育植被

生态茶叶种植中,应重视对植被的培育工作[6]。在茶园田埂、梯壁、园面上种植圆叶决明、百喜草等不和茶树争夺肥料的植被,能够起到良好的水土保持及固土护坡的效果。也可以种植银杏、合欢等阔叶树,起到良好的防护效果。科学培育植被,能够营造良好的茶园生态环境,实现茶叶无公害种植。

4 结束语

生态理念下,茶叶产业发展过程中,大力推广应用绿色生态茶叶种植管理技术,对四川省通江县茶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关人员务必提高重视程度,认识到生态理念对茶叶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树立生态理念,对种植管理技术加以科学运用,重点加强品种、土壤、施肥、水分、病虫害防治等环节的生态化管理,在保证茶叶品质的同时,实现种植经济效益稳步提高,促进地区茶叶产业生态化发展,为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猜你喜欢
生态化茶树茶园
成都市第十八中学校 建民族共同体 促生态化发展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皖北“民间艺术之乡”生态化发展机制
茶园飘香
平和白芽奇兰的修剪技术要点
茶树工厂化育苗的关键影响因子探析
幼年茶树如何定型修剪
周宁生态茶园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茶园观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