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晓刚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自然资源局,甘肃 张掖 734400)
文冠果系无患子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具有一定的抗风沙能力,耐干旱,喜欢太阳直射,但遇涝易烂根死亡。花瓣外部白色,基部紫红色或黄色,两性花花序为顶生,基部常有残存芽鳞,花盘的角状附属体橙黄色,子房被灰色绒毛,种子黑色而有光泽[1]。文冠果为优良的园林绿化和荒山造林树种,通过生产加工能够变为高级食用油料。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环境十分适合大面积种植文冠果。
在文冠果种植项目实施阶段,要选择适合文冠果生长的土壤环境,通过土沙分层的方式进行栽培,保证全过程所栽植的幼苗健硕。在秋季对根部进行采样时,要考虑冬季漫长冻土期的影响,在插秧时适当使用激素并充分考虑用量及使用方法。在酸碱度适中的土壤环境中种植,应确定根部具有一定的含水量。夏季需要通过遮阳覆盖的方式达到防止光照、调节温度的目的[2]。
根据文冠果的果实特点合理密植,确保主枝具有一定的可繁殖性。在时间节点选取上,要抓住最佳时机。从栽培、繁殖到采摘的全过程需要小半年时间,应依赖自然环境合理选择相应的栽培方法。
文冠果的市场环境很好,经济效益很高,能够有效提升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农民收入,对改善经济条件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后续相关工作开展中要对其加强关注。
2.1.1 契合发展需求
文冠果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文冠果绿色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完善,能够通过更加科学的手段,避免在生产中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在兼顾产量的基础上提高种植的质量[3]。
2.1.2 推动农业建设
文冠果种植技术日益成熟,贯穿从选种选地到收获的各环节,在相关产业发展中起到了明显作用。文冠果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效果逐年提升,使得产量大幅度增长,推动了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转型发展。
2.1.3 实现技术融合
当前文冠果种植已经实现了技术融合,成为提高地区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重要举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农业资源,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增加农户经济收入,进而有效带动地区全面发展。
文冠果整体效益较好,若想契合发展需求,就必须结合绿色发展理念进行技术升级。运用现代化技术与理念进行优化,保持区域生态,完善农业体系,保证产品供应量,进一步减少文冠果农药残留。扩大技术应用范围,落实生态农业发展理念,推进农业向着现代产业化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地区综合效益的增长。
文冠果市场后期开发潜能巨大,受到了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高度关注,发展前景一片大好。在产业发展中,要根据地理环境应用技术,预先明确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此基础上,建立推广站,加大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力度,进一步扩大种植范围,取得较好的成绩,实现区域转型发展[4]。
文冠果是常见的植物,可以分为不同类型。文冠果喜好温暖的地区,15~20 ℃是最适合文冠果生长的标准环境。气温10~12 ℃,文冠果开始发芽。气温20~28 ℃,文冠果进入开花结荚期。文冠果生长过程中对于环境的要求较高。在种子采集过程中,宜从盛果期健壮母树上采集种子。采果后取出种子即可播种,也可以晾干备用。在此基础上要做好种子检验相关工作,包括种子纯度、净度、发芽率、水分4 项关键指标。其中,出芽率测试要求达到85%以上。应选用文冠果专用种衣剂包衣处理,从源头上提高种子质量。
文冠果树有开阔树冠、优美树形,花期长且瑰丽、繁茂,材质佳、纹理美观,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建园时,选用1 年生文冠果苗,在事先整好的地块按株行距3 m×4 m 常规栽植,培土保墒。育苗地以土层深厚、灌水方便的壤土为宜。
文冠果遇洪涝必死,水位较高的地块不宜作为育苗地。选好地块后,施入腐熟的有机肥,深翻25 cm,整平、耙细。可用营养钵育苗,株距控制在15 cm×50 cm,避免出现分布不均的问题。
要想保证文冠果产量提高,应结合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土壤条件、气候条件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种植时间。选择颗粒饱满、大小适中、无病斑的种子。播种之前晾晒24~48 h,随后配合药剂消除种子的有害细菌,提高文冠果存活率。播种时间春播、秋播均可。预先按行距70 cm 开沟,播种后覆土厚度4~5 cm,保证出苗率90%以上。播种前,使用多菌灵对种子进行拌种处理。在温度处于10 ℃时播种,使用大型机械作业,实现平茬、播种、施肥一次性完成,不仅能够保证文冠果健康生长发育,还可以简化程序,实现节本增效,避免因种植时间拖慢而影响生长质量[5]。
文冠果播种后,次年苗木基本出齐,在此阶段需要开展苗期管理工作。根据土壤墒情适时浇水,每隔15 d左右追施1 次尿素。结合松土除草连续向苗木基部培土3~4 次,保证1 年生文冠果实生苗高在1~1.5 m。根据培育目标选择栽植密度,推荐株行距为1.5 m×2 m。栽植前将苗木严格分级,控制栽植深度,宁浅勿深。根据培养目标和苗木规格合理定干,每年春季施优质复合肥1 500 kg/hm2。进入雨季,注意排水防涝。整形修剪时,要保证树冠丰满,冬剪时要适量短截。根据实际情况适时用药,保证管理的有效性。
引发病害或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土壤中营养物质缺乏。如果土壤不能为文冠果提供充足的营养成分,应结合具体的种植情况制订施肥计划,做好管理工作,保证种植效益最大化。文冠果生长阶段的实际情况与标准存在较大差异,必须对施肥量、次数、比例等综合分析及管控。在基肥的使用过程中,需使用有机肥料和复合肥,用量可以控制在375~750 kg/hm2;重点控制氮、肥水比例,复合肥料氮、磷、钾比例为15∶15∶15,用量在300~450 kg/hm2。根据文冠果生长情况合理追肥,避免出现复合肥料使用过多的现象,提升种植区域文冠果的产量与质量。
在苗木地径达到4 cm 时,应根据市场需求及时隔株、隔行出售或移栽。文冠果根系损伤后愈合较差,不能裸根出圃。经过连续几年出圃疏苗,10 年左右留圃苗木地径在10~15 cm,株行距变为3 m×4 m。要对留圃苗木进行断根处理,以促发新根。在距树干中心40 cm 处,垂直下挖60 cm 深沟。下挖过程中,用快刀切断所有侧根,挖完后用表土回填、踏实,从而有效保障出圃苗木根系完整[6]。
修剪时期以树木休眠期为主。定植当年,对苗高超过50 cm 的苗木进行修剪,树形以小冠疏层形和自然圆头形为主。修剪时疏除竞争枝、重叠枝,对留下的枝条在1/3~1/2 处短截。6 年后进入结果期,文冠果结果部位多在树冠外缘,大部分不用修剪。如果结果部位出现外移,修剪时需要注意去老留新,保证整个树体通风透光性,促进文冠果健壮生长,从而保证文冠果种植的综合效益。
随着我国建设步伐不断迈进,各项技术逐步完善,病虫害防治工作已经逐渐淘汰过去以治理为主的观念。如今,病虫害防治以生态环境安全和生态平衡为出发点,为新时期整体工作开展提供依据和支持。
就当前情况来看,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文冠果病虫害防治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工作落实良好。相关技术部门与管理部门共同下发了《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科技推广成果库管理办法》,组织编写了《科技创新示范企业认定办法》。随着科技成果转化,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各项技术的应用条件不断优化,为区域种植综合效益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无害化是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支撑[7]。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结合发展战略方针开展基础改革,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等方面涵盖在内,使病虫害防治工作逐渐形成标准化、规范化、协调化发展体系。2020 年底,我国司法认定科技成果已达到163 项,辅助病虫害防治技术资金支持达到12.8 亿元,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综合防治等方面有所突破。
新时期背景下,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提出了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政策,要求以后续发展为重点,有效应用现代化技术,提高科研成果的运用效率。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在相关工作开展中,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将现代化病虫害防治理念进一步渗透,将“预防为主,治理为辅”作为主要原则,解决当前文冠果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对区域种植业发展提供了帮助。
现阶段文冠果种植病虫害防治工作体系仍然不够完善,其原因在于现代防治观念未能落实,仍使用传统的防治方法,各类新技术无法有效应用。大部分农民群众防治理念缺失,使病虫害防治工作无法发挥出效果。为了达到全面防治的目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通过开展培训工作,转变农民群众的观念意识。农民群众认真学习现代病虫害防治手段和预防措施,结合各类专业技术加强实质性操作,上级管理部门定期进行考核,保证种植区域内文冠果健康生长。
在文冠果病虫害防治技术创新过程中,需要大量专业人员执行具体工作。只有工作人员的整体水平上升,才能加快技术创新速度。相关单位需要格外注重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培养,定期开展教育工作,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使其在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进一步落实岗位责任制,加快技术创新速度,提升综合效益。病虫害防治工作并不是简单地喷药消毒,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实施技术手段,切实发挥技术的实际作用。
5.3.1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技术效果较好,并且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危害。以往应用的生物防治技术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但忽视了自然生态食物链的调节作用,只能在短时间内清除虫害,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结合现代防治技术进行优化,从食物链结构着手,调研当前文冠果种植区域的食物链结构,利用赤眼蜂、瓢虫等治理蛾类害虫,利用啄木鸟、布谷鸟、山雀等捕食松毛虫,在自然环境中降低病虫害密度,进一步控制病虫害规模与数量,提高了生物防治病虫害工作的有效性[8]。
5.3.2 物理防治
传统物理防治靠人为清除和捕杀,加大了人力资源的消耗,并且清除效果无法达到预期。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选用电容式湿度传感器装备,开展区域观测工作,关注水分子吸附、温度环境、气候条件的影响,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声音驱逐法、光能驱逐法开展病虫害物理防治工作,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消耗。针对春尺蠖、松毛虫、朱砂叶螨等有上下树习性的害虫,在树干上、中、下3 个部位粘贴1 圈2 cm 的胶带,均匀涂抹粘虫胶,可有效防控此类害虫。
5.3.3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当前文冠果病虫害防治的常用手段之一。针对树干害虫、蚜虫、介壳虫等,选择农药埋施法进行防治,在树木根部挖坑、打孔,将呋喃丹或氧化乐果等具有较强内吸性的颗粒剂施入,害虫取食之后会引发中毒死亡。呋喃丹药效能够达到3 个月以上。选择树干周围60 cm 的部位,开挖0.5 m 深的孔穴3~4 个,将50~80 g 呋喃丹施入其中,全过程进行2 次药剂埋施便可。病虫害大面积、大数量发生时,喷洒40%速扑杀1 500~2 000 倍液防治紫薇绒蚧,或用20%氯氰菊酯等药剂快速杀灭害虫,避免出现滋生的情况。
目前,虽然编制了病虫害评价系统,但在制度实施过程中问题频频发生,导致评价结果无法应用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种植业相关部门健全评价系统,根据当地的具体生态情况和地质需求分类评价。认真研究每种植被病虫害的成因,根据具体结果,确定防治方向。建立数据中心控制平台,通过手机等各类终端设备实现联动,加强任务的落实与执行,结合实际做好文冠果的综合防治工作,从而发挥出评价系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