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萍,尹 莹
(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430065)
狭窄性腱鞘炎是指肌腱和腱鞘长期反复摩擦形成的慢性损伤性炎症,可引起腱周组织充血、水肿、渗出等,患者常因疼痛、活动受限就医,后期还可发生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肥厚和钙化,使治疗更加困难[1]。根据其发生部位的不同,可分为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和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西医保守治疗以抗炎止痛为主,常用非甾体抗炎药及局部封闭疗法,手术治疗则主要针对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者。狭窄性腱鞘炎可归属于中医“筋痹”“筋凝”“伤筋”范畴,其病机为腱鞘受到外伤、劳损、寒冷刺激,导致局部气血运行受阻,经络失和,风湿痹阻,发为本病,治疗以活血通络、除痹止痛为主[2]。本文将中医外治法治疗狭窄性腱鞘炎的研究进展论述如下。
1.1 单纯针刺 针刺具有行气活血、疏通经络、除痹止痛之效,针刺治疗狭窄性腱鞘炎的选穴以局部阿是穴为主,也可根据病变部位的经络选穴。五虎穴位于大指第1指节桡侧赤白肉际处,自上而下等分为5个穴位,具有通经活络、消肿止痛之功效,常用于治疗各种骨关节疾病。高志勇等[3]采用缪刺五虎穴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36例,结果显示治疗有效率达100%,其中26例针刺1次后疼痛立刻缓解。阳溪、合谷、列缺、外关均位于桡骨茎突附近,针刺以上穴位可以治疗上肢不遂、手腕痛等疾病,发挥腧穴近治作用。经脉所过,主治所及,阳溪、合谷、曲池、手三里、列缺均为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腧穴,两条经脉均从桡骨茎突附近经过,故对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有一定治疗作用。姜静等[4]针刺阳溪、合谷、曲池、手三里、列缺、外关等穴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50例,结果显示治疗有效率为100.0%,其中痊愈42例,显效8例。
1.2 火针 火针具有温阳散寒、畅通气血、祛邪外出功效,其针刺深度及刺激量应根据患者病情、体质、年龄及针刺部位进行调整。相关研究表明,火针可以通过灼伤针体周围的病理组织以促进健康组织细胞再生修复,从而恢复原有的组织结构,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5]。火针选穴与针刺选穴类似,以阿是穴及病变部位周围经穴为主,涉及经络为手阳明大肠经和手太阴肺经。张彩娴等[6]采用火针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30例,取患侧阿是穴、列缺、合谷、阳溪、太渊、经渠,结果显示治疗1个疗程后火针疗效明显优于电针。蔡科达等[7]将60例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局部封闭疗法,治疗组采用毫火针留针治疗,结果显示毫火针留针在缓解即时疼痛及短期疗效方面与局部封闭疗法相当,且具有更好的中长期疗效。
1.3 电针 电针通过对穴位产生持续的电刺激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炎症因子代谢,起到消炎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各类痛证。何晓芬等[8]研究表明,电针能显著升高炎症组织β-内啡肽水平,其治疗慢性炎性痛的疗效与非甾体抗炎药相当。李娜等[9]研究表明,电针对慢性炎性痛的即时镇痛效果明显,且多疗程、隔日多次治疗的持续镇痛时间更长,同时局部取穴加用电针的效果优于远端取穴加用电针。田成海等[10]运用“以灶为腧”理论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70例,在病灶上找到主要致痛点,针刺后加用电针,结果显示治疗有效率达100%,其中治愈47例,好转23例。
浮针疗法是指通过一次性浮针直接作用于皮下组织,进针后对患者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进行扫散,并配合患者的局部肢体活动,从而调整病变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血流再灌注,最终达到促进肌肉、肌腱等软组织修复的作用[11]。因浮针主要作用于皮下组织,故一般不会损伤神经、血管及重要脏器,具有安全且易于操作的特点,同时,浮针疗法留针时间长,可以起到持续刺激的作用。陈柏淳等[12]将73例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针刺阿是穴、合谷、手三里等穴位并加用电针,治疗组给予浮针治疗,在肌筋膜触发点上方3~5 cm处进针,针尖朝向或背向肌筋膜触发点,操作时患者根据医者指令做相应对抗动作,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浮针疗法在改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及腕关节活动度方面均优于电针。
针刀疗法是一种由九针演变而来的新型中医微创疗法,可直接松解病灶部位组织,比针刺治疗时间更短,起效更快,但相较于手术疗法,针刀创伤更小,费用更低。唐流刚[13]应用针刀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操作时找到屈指肌腱腱鞘起始点,触及压痛、硬结及条索样肿胀,在其屈伸有滑动的轨迹正中处进针,顺腱鞘方向,对刃下挛缩腱鞘、切割松解,结果显示针刀疗法具有起效迅速、疗效持久、操作简便、治愈率高的特点。相对于其他非手术疗法而言,针刀疗法创伤更大,因为其是在盲视下进行,若操作不当会损伤肌腱、腱鞘、桡神经及其分支等组织,因此术者须熟悉局部解剖结构,充分掌握病理特征[14]。汤建华等[15]运用“听声排切法”小针刀单点治疗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疗效满意,以“听声切排法”为核心指导小针刀的操作,可以避免在盲视下治疗过度或不充分,减少并发症。目前,超声引导下的针刀疗法也在临床中不断开展。翁科迪等[16]比较彩超引导及盲视下的针刀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无感染及神经、肌腱损伤等并发症,但彩超组的疼痛评分改善及治愈率高于盲视组,表明彩超引导下针刀治疗能准确定位,精确治疗,减轻疼痛,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艾灸疗法有温经、温润、温升、温散等特性,具有疏通经络、调节阴阳之功效,可以用于治疗虚、寒、实等多种类型疾病[17]。赵根香[18]认为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内因为肝肾不足,常因感受风寒湿邪而发病,虚寒证是其主要证型之一,故采用综合护理加艾灸治疗本病,选用肝俞、肾俞、肩井、手三里、外关、阿是穴、阳溪、合谷等穴进行艾灸,结果显示综合护理加艾灸治疗产后虚寒型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疗效显著,优于封闭治疗。除单纯艾灸外,张兆香等[19]采用隔姜灸治疗腱鞘炎也取得了较好疗效。
推拿疗法可以用于治疗经络不通、肢体麻木等多种疾病。《素问·血气形志论》曰:“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彭旭明教授将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分为早、晚两期,早期患者拇指活动无力且受限,局部有触痛,握拳尺偏试验阳性;晚期患者在病变局部出现红、肿、热、痛[20]。彭旭明独创“分筋推拿”手法,通过对手阳明大肠经温溜穴到上廉穴区段行经筋分拨法,从而疏通经脉,释放筋膜压力,使局部气血通畅,疼痛减轻[20]。贾文端等[21]总结近代推拿名家关于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治疗思路与方法,发现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治疗部位以手阳明经为主,急性期应避免手法操作,可采用中药外敷以消肿散结、活血化瘀,恢复期可先点穴止痛,再配以轻柔的手法疏通经络,最后配以牵拉、摇法辅助关节功能恢复。
中药贴敷疗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通过将药物的药效、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及经络的传导功能相结合,从而改善经络气血运行,纠正脏腑阴阳平衡,调整脏腑的病理状态[22]。对于狭窄性腱鞘炎而言,贴敷选用的中药以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祛湿除痹为主。廖志浩等[23]将108例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分为封闭组、温通膏组及联合组,温通膏的主要成分为当归、补骨脂、独活、羌活等药物,结果显示联合组在缓解疼痛、减少复发率、增加腕关节活动度方面疗效显著,而短期内封闭组疗效优于温通膏组,但二者长期疗效相当,且温通膏组在降低复发率方面优于封闭组。
狭窄性腱鞘炎是骨伤科常见的劳损性疾病,可归属中医“伤筋”“筋痹”等范畴,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中医治疗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除痹止痛为主,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传统针刺、火针、电针、浮针、针刀、推拿、中药贴敷等,治疗以局部取穴为主。对于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针刺可选用阿是穴及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穴位;浮针操作时应首先寻找激痛点以确定进针部位;推拿治疗主要以手阳明经为主,可采用擦法、按揉法、拨法等多种手法。对于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因相关文献较少,本文主要列举了针刀疗法,因其与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发病机制相似,临床上也可以采用其他中医外治法。
综上所述,针灸疗法治疗狭窄性腱鞘炎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高,治疗创伤较小,感染风险较低。浮针疗法作用于皮下组织,治疗时疼痛感觉较轻,患者接受度较高。火针疗法可以促进病变组织吸收和消除,中长期疗效好,但因其会灼伤皮肤,患者不易接受。针刀疗法具有起效迅速等优势,但由于操作时多为盲视,可能会损伤神经、血管,且感染风险较高,但随着超声指导下的针刀操作逐渐应用于临床,并发症风险有所降低。推拿疗法治疗狭窄性腱鞘炎疗效确切,但不适用于腱鞘炎急性发作伴有红肿热痛者。中药贴敷操作简单且有效,可以用于对针刺等操作具有恐惧心理者。总而言之,各类中医外治法治疗狭窄性腱鞘炎均有其优势,临床可以同时采取多种疗法,从而达到提高疗效、缩短疗程的目的。但中医外治法治疗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研究文献质量一般,多数仅为单中心研究,且疗效标准不一,缺乏对治疗机制的探讨,今后研究建议在以上方面做进一步探索与改进,从而为评价中医外治法治疗腱鞘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提供更高质量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