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忠军 谭单富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其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重要的精神动力。把乡风文明建设与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统一起来,能够全面助力乡村振兴事业。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是对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深刻阐释了乡风文明建设在城乡融合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城乡之间的对立是随着野蛮向文明的过渡、部落制度向国家的过渡、地域局限性向民族的过渡而开始的,它贯穿着文明的全部历史直至现在”。同时指出,只有消灭城乡对立,人们“才能从他们以往历史所铸造的枷锁中完全解放出来”。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只有消灭私有制,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才能实现农民阶级的真正解放,才能使农民阶级真正占有物质和精神财富。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赓续和发展。乡风文明建设绝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道德规范,对于新时代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引导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有利于化解乡村文化发展中出现的思想问题、精神困惑和伦理矛盾。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也就是说,既要依靠物质力量,夯实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基础,也要通过乡风文明建设,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丰富农村文化底蕴。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将从精神层面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思想保障,保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和发展;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有利于丰富广大农民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有利于建立相互信任的乡村邻里关系,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推进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
虽然我国乡风文明建设已经取得显著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痛点和难点问题亟须解决。剖析这些具体问题,对于不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城市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高,而农村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相对缓慢,“城乡二元体制的存在使得社会资源更多地向城市倾斜”。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上的落后,致使农村地区文化发展水平相对滞后。部分农民学习先进文化、接受新的理念和知识的资源途径较为匮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这些农民的文化水平,也影响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由于缺少正确思想观念的引导,一些农民逐渐丧失了正确的价值理念和价值认同,出现了规矩意识不强、思想落后、道德滑坡的现象,不能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在这样的背景下,乡风文明建设缺少一种共同的、正确的价值理念作为有效引导,部分农村地区的凝聚力亟待强化。
此外,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网络在广大农村地区的普及,农村青年开始广泛接触各类新鲜资讯,获取各式各样的信息。网络信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青年人极易受到错误信息的干扰和影响,导致思想和行为出现一些偏差和误区。乡村青年的思想越来越多元化,价值趋向越发分散,其中的功利化和世俗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青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
当前,一些农村地区还存在着诸如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旧的传统风俗习惯,这些陈规陋习影响着乡风文明建设,不利于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陈规陋习是在中国古代社会小农经济生产方式下产生的,是不符合时代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因此,需要通过普及科学知识,推进农村地区移风易俗,改变这些陈规陋习,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精神境界,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此外,在广大农村地区还存在着许多文化符号和景观,这些文化符号和景观是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然而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部分乡村文化景观的原真性、多样性在逐年下降,传统文化景观基因在逐渐改变、流失。
新时代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乡风文明建设要遵循乡村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激发乡村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所提供的资源和有效途径,推动乡村产业发展。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乡风文明建设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故而,要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关键是要提高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切实有效地增加广大农民的收入。政府可以加大财政投入,因地制宜地发展好特色农业、特色产业,通过推动产业振兴,不断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尤其要注重文旅融合发展,文旅融合发展既可以带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又可以实现以文化人,涵养农民的文化情怀,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
信息化时代下,应充分地利用网络技术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这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必然要求。一是推进文化数字化进程。文化数字化的过程,就是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手段,将文化素材导入虚拟世界,进而实现深度融合的过程。要用新的眼光和新的逻辑语言,提取乡村文化中具有历史传承价值的文化元素、符号和标识,创造新的文化样式和优质内容,不断丰富乡村文化的当代表达。二是政府要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例如微信公众号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要深入研究民间文化、风土人情,组织专门力量发掘、整理、创编,用故事、戏曲、民谣、村规解读等形式演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大力发展农村数字经济,通过数字经济发展带动产业发展,特别是文旅产业方面。文旅产业作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要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优化文化和旅游供给,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文化旅游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促进文旅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不断融入数字经济发展大局。
要充分发挥好党建引领作用,切实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党的领导是保证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是推进乡村文化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基层党组织在构建乡村文明秩序、动员群众力量及文化引导方面,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可以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障乡风文明建设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要以党建为引领,助力乡风文明建设。通过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锻造乡风文明建设的先锋力量,增强乡风文明建设的实效性。建强党支部这个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个党员带动一群人,党支部带动全村人,乡风文明建设就装上了一个马力十足的“火车头”。以党建为引领,进一步提升广大农民的精气神,汇聚广大农民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此外,还要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一是发挥共青团在助力乡风文明建设中的作用。“青年的命运从来都同时代紧密相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要发挥好共青团在引领广大农村青年成长和奋斗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加强农村青年的思想文化建设,增强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并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青团要不断引导农村青年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消除泛娱乐化、消费主义的影响,使其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消费观,激发和唤醒农村青年的内在精神力量。二是发挥妇联在助力乡风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妇联要做好农村妇女思想教育工作,把联系和服务广大妇女作为工作生命线,着力增强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在妇联的引导下,不断提高农村妇女的思想道德水平,引导妇女积极投身于乡风文明建设。
农民是主导乡风文明建设的核心力量,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只有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让乡风文明建设变成农民自觉自愿的行动,才能达到乡风文明建设的目的。要着力提高农民的乡村文化振兴意识,让农民充分意识到自己是乡风文明建设的主体,自己有责任服务于乡风文明建设,并努力贡献出自己的一分智慧与力量。要着力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水平。农民的文化水平,既要体现在其所具有的科学文化素养上,又要体现在其所具有的道德水平上。可以通过文化下乡、普法宣传等方式,增加农民对乡风文明建设相关政策的了解,不断提高农民的自觉性和领悟力。还可以稳步推进文化惠民民生工程实施,例如建设图书馆等,满足广大农民的阅读需求,营造全民阅读的文化氛围。
打造乡风文明不是一件孤立的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离不开广大群众的团结协作,更需要鼓励引导乡贤等各界人士贡献智慧力量,凝聚乡风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乡贤是乡村中有声望权威的精英人士。乡贤是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引导力,充分发挥乡贤的示范作用对于乡风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一是充分挖掘农村地区所蕴含的古代乡贤文化,用乡贤文化去影响当地村民,凝聚广大村民向善向上的精气神。二是充分发挥新乡贤的积极作用,通过政策引导、组织活动等多种形式,调动新乡贤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身体力行地参与到乡风文明建设中,参与到乡村治理活动中,促使广大村民见贤思齐、见德思义,从而不断形成乡风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有利于全面推动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新时代加强乡风文明建设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积极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推动乡村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