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发展探析

2022-12-28 06:11杨先黛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年21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民族传统

杨先黛

(贵阳人文科技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25)

从古至今,文化是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思维和行为方式,也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血脉和精神家园。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类型的国家,分布在中国大江南北各个区域的56个民族,除汉族外,剩下的55个民族均为少数民族。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与科技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但由于其地处偏远山区,当地的经济发展与生产条件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就体育而言,少数民族体育是各少数民族人民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而创造出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文化。但是,无论是何种文化,其在发展过程中或多或少的会经历曲折的发展历程。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文化多样性的到来,我国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将受到一定的影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会给发展带来局限性,导致这种局限性并不是由某个单一的因素所引起的,而是多个因素间共同作用的结果,进而使得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表现出失衡状况。因此,本文是通过对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状况进行一定的分析总结,了解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发展的方向,对促进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1、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特征研究

中国是由多个民族所组成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每个不同的民族便会发展出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传统,那些文化可间接反映出本民族的生活习惯、乡土风俗以及他们的人文情怀等,民族体育文化就是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相比其他文化而言,这是民族文化中最有生机活力的,它继承和积累了其他文化在精神层面上没有的文化资产。因此,在继承和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其真正价值和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否则民族文化将被其它的文化所取代。通过研究发现,我国民族体育文化主要具有民族性、传承性、地域性及形态多样性等特征。

1.1、民族性

所谓的民族性指的是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在各民族间所共有的特征,但又可与其他民族加以区分的一部分特征。从整体上来讲,由于少数民族在特有的地理环境、相对滞后的经济生产、社会生活方式,以天气衡量收入的农牧业生产为主的传统社会发展的层面上,各久居少数民族的人民在社会交往、强度特点上都偏向保守。但是,久居在不同的各少数民族社会环境中,大部分民族人们都较完好地保留本民族独有的生产、生活习惯,包含传统体育文化在内的原始文化系统的民族特征。与此同时,大多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带有民族性特征依然十分明显,例如,毽球、舞龙舞狮等项目,只存在于苗族中;芦笙舞、水棋等项目,只存在于水族中;独木桥、打长鼓等项目,只存在于瑶族中。

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征的少数民族体育活动,成为了这些民族重要的文化识别标识。从民族文化本质角度来看,传统体育文化活动的特点就成了区分民族的一个重要标志,以各种方式在这个民族得以传承而继续流传下去,世世代代的传递,从而构成民族性独有文化内涵。民族体育文化的民族性可反映在物质层面上、精神层面上以及行为制度等方面。首先,物质层面上看,民族的体育活动就是依托那些他们所使用的那些生产工具而产生的,例如,蒙古族的赛马活动就是依托那些游牧民族所使用的马匹工具而产生的,对于蒙古族的游牧,离开了马匹他们日常的生产活动难以进行,但是马匹为人们所提供的活动是有限的,人们无法越过其而进行其他的活动,因此,赛马项目就是蒙古族的传统项目;精神层面是指人们对体育所持有的一种价值观,该价值观是可以反映人们对体育问题做出价值判断或价值取向,这是因为体育涵盖了一些艺术形式难以产生的效果和魅力,是一种高级的文化活动;而行为制度则是指少数民族体育在发展时受一些规则或制度的约束,使其不能自由发展。

1.2、传承性

传承性从其表面上的含义来理解就是延续或是更替继承,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就是将某个具有传统性的文化通过非正式的传播方式或途径使得某个文化能够随时间的流逝而流传下来,这是少数民族的体育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按照它的核心所保持并沿袭下来的固定仪式,并可自然而然地得以传承,它不会是人为特意进行传承的,以至于人类可能都意识不到他们在继承或接受一种文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方式有多种,例如,有些是通过本土特色的师承方式,有些是在学校的体育教育的过程中而传承,还有的是通过一些娱乐活动就是传统项目活动而传承下去。例如,满族的体育运动项目摔跤、冰上蹴鞠等体现着的是满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军事特色;而瑶族的长鼓舞和水族的赛马活动是通过家族世代的方式所进行传承的;藏族的锅庄舞、彝族的跳火绳、傣族的孔雀拳等这些在传承过程中体现的是一种自然与自由的传承;在唐宋时期的蹴鞠和踢毽子等项目是从中原地区流传在客家族,并且一直延续至今仍然存在。无论何种传承方式,后人在此过程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肩负重大的责任,他们是少数体育文化传承的主力军。

1.3、地域性

地理环境是一个民族长期生活的空间条件,而形成地域民族文化需要经历一个长远的历程。体育运动是在特定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下所发展而来的,受当地的条件所限制。我国的各个民族在居住状况上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从各民族的居住地来看,各民族分散在各省区市,混合居住,是“大杂居”的形式;但从各省区市看,少数民族聚居在一乡、一县,又是“小聚居”的形式,小聚居的少数民族区域内又有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汉族区内也有少数民族聚居,这种居住状况对各民族的相互交流及团结合作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少数民族区域分布宽广,也被刻上了地域的印记,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具有其自身的独特魅力。因此,具有鲜明地域特点,孕育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例如,江南有竞渡、北方有冰嬉、大漠有赛驼、山地用竞走、丛林用射弩等,总体是南人善渡,北人乐骑。在东北的满族、朝鲜族、鄂伦春族等与西北地区的蒙古族的少数民族人民受到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复杂性和特殊性,造就了当地居民生产发展主要以畜牧、狩猎、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由此有了马术、射箭、跳骆驼、跳马等传统体育项目;在西北地区,该地区少数民族的居住环境与大山和荒漠等自然和社会条件紧密相连,由于地理生态环境的因素,个别的少数民族就自行开发了一些丰富多彩的民族体育项目,如,赛牦牛,叼羊、马上角力、骑木划水、夹目过河等,折射出特有的乡土风味的民族体育风格;在西南民族偏远地区,土地辽阔,常年立体气候特征明显,这里的少数民族主要是通过发展畜牧业和农业为主,且多是以狩猎和田地耕种为主,进而他们就逐渐围绕其农耕生产所进行的体育项目,主要有跑、跳、投、攀、射、骑等;在中南和东南地区,有着的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生态坏境,从而该地区以其独有的居住环境条件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苗族、白族、侗族、布依族的龙舟,瑶族的踩独木划水、游泳,侗族潜水摸鱼等。通过了解各民族间的传统体育项目,可以发现:由于民族地理位置以及生态环境的差异,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多元的、各具特色的体育文化。综上所述,各民族的体育文化是依据本民族的所处地理位置及其所提供的生产或生活条件而总结出来的,多个民族居住的环境汇聚成不同的地方特点,逐渐融合成为一个具有民族地域性特征的文化景象。我国少数民族体育之所以能够展现出今天这种风格多样、独具鲜明特色的地域性特点,这是其在自然环境与民族间不同的生产方式的双重影响所导致的,能够体现出民族的风俗特征,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现象。

1.4、形态多样性

各民族由于历史发展,传统文化、生产方式等因素差异,是一个民族最原始和最根本的特点,难以被外来文化侵蚀。少数民族的体育活动是与音乐、舞蹈、艺术等相融合的,是少数民族节庆活动时的主要内容,并且它所呈现出的语言、艺术、心理、民族气质等多方面的特点,正是民族传统文化特征的重要体现形式。

传统体育文化的多元化和多样性发展是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一个常态和规律,由于民族地域宽广、风土人情等因素差异的影响,形成了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民族传统体育的原始活动的形态间差异,无论是在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是显现出多样性的特征。就对“秋千”运动项目来说,不同民族同一游戏进行的方式都是有一定的差异。苗族和土家族的秋千架高是10m,他们在进行秋千游戏时是由4对青年男女坐在秋千板上摇荡;仡佬族和壮族以及羌族等少数民族的秋千游戏也是4人秋千;而哈尼族的秋千游戏是可以分为单人进行摇荡,也可以是双人摇荡;维吾尔族的秋千架有20m高,而拉祜族的秋千架是可以上下前后的进行摆动。由此可以发现,秋千的建筑架构的方式不同,其玩法也可分为多种,另外,民族传统体育的竞赛项目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参赛队伍不仅有个人的也有团体的。从空间上来看,竞赛的环境是被分为了室内的和室外的两种;道具有些时候可能会被用到,有的则会是直接运用身体技能进行表演。因此,从体育活动项目的参与游戏形式、参赛人数、竞赛空间上等都体现出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形式多样性的特点。

2、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现状研究

2.1、少数民族体育发展的困境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西方体育文化的快速扩散和少数民族体育产业自身发展因素的限制,导致少数民族体育传播发展过程中遭受到多方面的冲击。学者赵增浩(2019)指出在中西方文化融合发展过程中,我国众多人民群众将欧美文化如器械健身、瑜伽、跑步等一些的体育锻炼项目视作是时尚的标志;而例如丢沙包、玩跳竹、打陀螺等传统的体育锻炼项目早已被阻拦在潮流时代之外。人们从思想观念上受到外来文化发展影响,产生了对外来文化的憧憬,漠视我国本土文化。王静、郝建峰(2019)在研究中提到民族体育在传播过程中多是以本民族的体育文化为中心,内化作用占主导地位,外化作用随之减弱的现象。犹如杨涛(2016)等人在研究对传统体育的传播时较多的是对传统体育的竞技性、体育形式以及其特有的传统性给予过度的强调。在当下现代体育的快速发展背景之下,由于对民族体育文化过于重视和保护,缺乏对两者之间的关系的正确认识,这将会导致民族体育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

2.2、少数民族体育产业转型升级

任何一种产业文化的产生和发展都不是一成不变,具有不同的自身特性和社会价值。同时,民族体育活动的生存与发展也将会受到地理环境和社会生活形态的变化的影响。例如,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擅长射弩,而蒙古族人民热衷于叼羊活动等项目,苗族的“芦笙踩堂”、瑶族的“踏歌”、壮族的“抛绣球”等活动通常多是在青年男女求偶时所举办的活动,但今天已经将其逐渐转变为重大节日里的一个艺体活动。郭建平、马春银(2017)在研究中指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生产经济的提高,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向健身健康方向发展、向民俗性和竞技规划方向变迁。朱懋彬(2019)认为现代化是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纳入学校学习教育中,有利于使其跟进时代创新步伐的发展。蒋祎依、苏锡丹(2019)在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变迁过程进行研究时发现,少数民族的传统产业存在缺乏有效利用科学技术进行深入挖掘、消费程度偏低,难以构建有利的发展模式等系列问题。蔺益超、冯发金(2019)等人认为传统的体育再由共同融合到相互共生的转变过程中需要抵制一些本族的中心主义,而由精英型向大众型转变和由赛事型向节事型转变的过程,是以一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进行转型发展的。

2.3、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保护机制

(1)将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纳入学校体育教育。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学校体育课程越来越得到广泛关注,课程计划不断改革创新,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娱乐性强,活动形式多样化,既充满乡土气息,又能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进一步了解,黄宝叶 (2018)和李浩(2018)都认为将少数民族体育引入到学校体育课堂是对少数民族体育最好的继承与保护方式。王跃(2018)也认为将少数民族体育纳入学校体育教育是一种民族教育的手段。少数民族体育将在学校教师的引领下吸引更多的学生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再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资源深入挖掘与专业人才的培养,从而得到传承的效果;

(2)为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建立信息机构。信息时代早已覆盖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多媒体信息、宣传栏信息、图书馆保存等模式无不是传播文化的有利途径。正如学者罗正琴(2018)认为有必要为传统体育建立独立信息库,专栏知识模块,构建新型生态文化等一系列进行优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机制。胡定来、宋迪涛等(2018)的研究认为利用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开发模式作为载体和开发市场,有利于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传承和发展。同时利用节假日举办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为主题的赛事活动,合理采用现代网络高科技进行线上与线下同时宣传,让更多的民众了解、观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让少数民族体育成为健康生活的一部分;

(3)用相关行政制度保护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与保护也需要政府和社区相关部门的密切关注。李荣芝(2018)认为我国传统体育传承构建中政府是核心保障、家庭和社会教育是补充、学校教育是核心关键、相关协会与基地是巩固与加强,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加大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宣传,使得更多人群对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了解并可积极参与其中;另外,在进一步发展少数民族体育的同时还应注重提高人们对先前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意识,并构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工作机制等,这应该是当前人们首先应该给予高度考虑的问题。

3、总结

中国少数民族的体育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于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上的需求,并且是在其他思想文化的影响下而继续得以传承,彰显民族色彩的文化。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丰富多样化,这其中少数民族体育特有的独特魅力功不可没。针对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相关行政部门将采取有力措施,要将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视为民族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其联络其他各民族间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如将少数民族体育纳入学校体育教育,用法律的手段为其保驾护航,开展以少数民族体育旅游业为载体的发展模式,有利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构建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体育文化的交互作用、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民族传统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我们的民族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少数民族的服装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