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滨人才
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天津市人才工作部署要求,立足园区各创新载体和吸引北京创新元素落地的“桥头堡”优势,推动人才工作与招商引资齐头并进,打造一流人才发展环境,为天津经开区引进和培育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了坚实支撑。
胡建龙,科芯(天津)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2018年,胡建龙把科芯科技从北京迁到了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而科芯科技研发的人工智能精准农业节水灌溉项目入选农业农村部优秀案例。2021年,天津乡村振兴产业(人才)联盟成立,科芯科技成为联盟副理事单位。作为主要实施方,科芯科技将积极推动天津市20 万亩设施农业项目建设。
在胡建龙看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是协同发展的沃土,是创新创业的福地。“科芯科技从北京搬迁过来的这几年,把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紧密结合,还筹建了自主创新技术研究院,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到滨海—中关村科技园视察时对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关心,更让我们坚定了以自主创新助力产业协同的信心。”胡建龙说,“目前,科芯科技‘AIPA’智能农业还在山西投产运营了太谷区西曲河旱垣温室群、吕梁市拱棚设施果树栽培等5 个基地,在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等地有10 个基地已正式投产,还有多个农业种植生产基地正在建设。可以说,我们是用实实在在的创新技术帮助农民增收的。”
经过3年的发展,科芯科技由原来的两个工位,扩展到900 多平方米的办公研发场地,现代农业基础展示厅能够监测全国各个基地的实时情况,小型温室能够将科芯科技所有的产品技术展现出来。“作物是有向水性的,土壤里面有水,根就找水,就能扎得更深。我们来到天津,这片土地有适宜我们发展的养分和水分,让我们的根越扎越深。科芯科技和研究院都落户了,我的户口也落下来了,家属和子女也接过来了,逐步实现了安居乐业。”胡建龙说。
“我们是第一家从北京中关村到滨海—中关村科技园落地的科技企业,也是国内无人机行业中首家获得ISO 航空电子设备全系列认证范围的科技公司。”致导创新(天津)科技有限公司CEO 李晓宇说,5年来,得益于滨海—中关村科技园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企业的发展也高速“起飞”,累计获得各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100 余项,并在深圳设立分支机构,今年还将在科技园实现产品批量生产。
落地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前,致导创新运营中心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无人机试飞要到北京南郊的一块试飞场地进行,往返常常要花四五个小时。而在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从办公楼走到试飞场地只要七八分钟。试飞中如果发现问题,即时反馈给北京的同事,当天就有望解决,大大提高了研发效率。
作为第一家从北京中关村落地滨海—中关村科技园高科技企业的负责人,李晓宇也见证了科技园5年来的变化发展历程。“刚来的时候,周围生活还不是很方便,餐厅比较少,现在比那时候好多了,像员工餐厅、嘉庭公寓、创梦空间等一些配套设施也都有了。”李晓宇告诉记者,5年前跟随致导创新从北京来到天津的十几名员工现在都已在天津落户定居,“他们在附近的中新天津生态城买了房子,那儿的环境特别好。”在科技园支持下,致导创新还将在天津经开区的无人装备产业园扩大生产规模,面积将达到2000 平方米,是目前面积的近三倍,届时将实现产品批量生产。
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根据滨海—中关村科技园“3+1”产业体系,内引外联,“内”加强对北京中关村、京津冀地区的创新创业人才的引进,“外”借助天津(滨海)海外离岸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加强对境外海归人才的引进,不断壮大高层次人才的规模,提高园区从业人员和创业人员的人才素质,优化人才机构、人才分布、人才培育,发挥行业人才作用,加强对智能科技、生命大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科技服务业等重点领域的人才引育。
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借助创新平台,大力营造重视人才的氛围。借助各类平台引入本科以上青年人才114 人,借助协同创新示范基地吸引北京来津青年人才30 人,借助离岸基地吸引海归人才20人。同时,积极完善人才服务,解决人才住宿、通勤等问题。
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人才总量不断增加。坚持项目引进和人才引进并进,自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划归天津经开区以来,积极通过全市、全区人才政策壮大人才队伍,积极推动“111 企业家”、滨海新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评定等工作,加强政策宣讲,增强全系统的人才意识。
加强人才队伍培养,提高人才整体素质。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积极与泰达产发集团加强各类人才培训,开设了产业方向、税务管理、人力资源等热门课程,打造产业研习社、建行大学、合能增长学院等进行产业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