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城市空间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李宏伟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保护,这使生态环境保护的概念越来越受欢迎。国家还明确提出了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各城市在稳步发展经济的同时,兼顾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宜居环境转型,放弃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在这一城市发展概念下,城市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避免城市污染、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城市需要加强生态城市规划理念的应用,才能更好地促进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融入生态城市理念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生态城的重要表现非常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既要坚持尊重自然、接纳自然、保护自然的基本原则,又要坚持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主导方向。当前,无论是工业发展、农业发展还是城市建设,都与“节能减排、低碳环保”息息相关,生态城市概念的引入可以使城市规划更加科学合理。随着现代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交通拥堵、资源供给不足、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鉴于这种情况,在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有必要树立良好的节能环保意识,制定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快生态城市建设进程。由于城市生态的概念,我们可以赋予城市建设更深刻的内涵,强调人文援助的概念。城市环境能否激发人的情感共鸣,直接决定了人对城市环境的归属感和依赖感。随着现代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人们对城市的感情越来越淡。生态城市的建设不仅能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还能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便利条件。生态城市概念的引入可以有效解决城市环境中人与自然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标。
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生态城市的理念需要融入城市规划设计,为自然发展与城市发展铺平道路,促进人与自然的进一步和谐发展。在生态城市规划过程中,要求产业结构和产业链符合低碳发展要求,从而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实现低碳排放的目标。城市低碳发展建设可以发挥促进产业升级、调整城市化产业结构、实现大规模城市发展和集聚的目的。规划和设计人员需要在规划工作中结合产业结构现状和生态城市的总体要求,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通过先进技术理念的应用,采用人与人和谐发展的模式,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城市规划作为城市管理的核心内容,涉及对未来发展、未来布局、未来项目建设等方面的综合部署。城市规划为城市管理和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方向指导,也是城市规划、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必要条件。在社会不断进步和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城市低碳是未来城市发展中生态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城市所反映的和谐主要体现在城市自然环境与居民的和谐上。在生态城市模式下,不能以城市生态环境作为获得经济效益的前提,要求人们寻求自身利益、生态环境与城市发展三协调,最终实现三者的双赢,实现更加理想、和谐的城市生活。
在生态城市建设中,不仅要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的整体利益和协调发展,还要满足不同地区、社会和未来的发展需要。我们不会因为自身的直接利益为了自身暂时的“繁荣”而“掠夺”其他地区的资源,也不会为了维护当前的发展而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这要求城市所涉及的每个要素和结构都要与庞大的社会体系相协调,首先保护自然环境,恢复生态发展,然后动态规划生态城市,确保生态城市的各个环节与内部发展相平衡,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在以往的大规模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着非常严重的生态破坏和资源浪费现象。虽然目前我国一直倡导环境保护,但由于观念的落后,人民城市的概念没有得到充分的实施,没有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得到体现。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方案在确定过程中,由于缺乏考虑系统和完整的设计要求,设计方案缺乏适用性,降低了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质量,增加了设计问题出现的概率。由于没有对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和规划设计的功能特征进行定义,对其系统计和完整性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拉低了工作水平,影响了生态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阻碍了规划设计作用的发挥。
众所周知,大多数现代城市的发展速度都非常惊人,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大量城市高层建筑的出现。然而,部分城市在高层建筑规划设计中忽视了空间规划的有效控制,许多设计师应建筑商的要求,只考虑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指标,忽视了城市空间和居民的生活需求,导致区域高层建筑过于密集,不利于城市的健康发展。
将基本建设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理念,反映了我国城市建设中“适时建设”的传统思想。临淮地区位于明中都遗址东南部的城乡交界处,景观格局良好。南部位于浩河生态湿地,老塘湖分布着许多运河和池塘。近年来在大规模城市建设下水网消失,生态土地被侵蚀,给该地区的生态资源保护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1)合理规划城市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分区必须根据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功能进行划分,综合分析城市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决策。目前,在生态功能分区方面,更常见的方法是数值聚类方法。所谓的数值聚类方法是基于城市整体规划和建设的视角,对城市工业地图、森林地图和规划地图的叠加。
(2)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土地规划利用布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因此,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无论是新城的规划设计,还是旧城的重建设计,都要坚持适应当地条件的基本原则,实施合理的规划,有效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
在很多建设项目中,许多城市建在水上和山上。原生态环境物种多、稳定性强、自愈能力强。因此,在城市环境规划的过程中,必须制定合理的保护规划,加强对原生态环境的保护。特别是在城市建设中,要高效利用资源。结合城市所必需的生态环境,在充分整合自然资源的基础上,有效地进行园林绿化,增加灌木、乔木等植物的种植比例,科学地进行城市的绿色建设,将植物造景与建筑设计相结合,不断完善城市的绿色建筑带。城市规划也应有效利用当地的植物资源,更好地整合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目前很多城市的生态建设千篇一律,没有体现出自己的魅力。为了更好地规划城市园林,有些地方甚至盲目引进外来植被,但由于每个地区的生态气候不同,外来植被难以适应当地环境,可能无法存活,甚至对当地植被的生存构成威胁。
(1)一个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可以缓解私家车的污染问题,间接地减少了制造业的生产。除了建设高可达性的交通线路,还可以利用公共交通优惠政策来鼓励绿色旅行。
(2)建立现代“互联网+”智能公共交通管理体系。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大数据的应用应该与生态城市的建设紧密结合。通过“互联网+”建立完整的数据库,便于城市规划和管理的数据调查,为设计的实施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使城市建设更加合理。
(3)优化公共步行系统和开放空间,为市民提供一个舒适的步行环境。生态城市的建设旨在为居民提供舒适、宜人的生活区,因此规划设计的重点是充分考虑市民的需求。
(4)加强“无碳旅游、低碳旅游”的宣传,通过广告、活动、宣传和教育,鼓励人们优先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实施生态城市建设理念的城市发展需要依靠城市规划设计来开展,城市规划设计将决定城市建设的最终效果,从而在城市规划设计活动中实施生态城市建设理念,实现城市建设的最终生态目标。规划设计人员需要对生态城市的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能够了解其真正的价值,并清晰地了解城市经济、城市社会发展与生态发展之间的关系,在城市生态规划的基础上促进城市规划中的生态效益,促进城市健康的发展。在生态城市规划中,城市需要准确地分析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在设计期中有效调节其平衡。首先,应掌握和分析城市当前的结构分布,从整体的角度调整平衡,使规划后的城市能够稳定运行、有序发展,并合理调整城市内部空间的密度分化,确保城市生态资源和设施得到充分利用。具体的内容是对城市的人口数量、交通结构、建筑分布等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
实现生态城市规划建设需要建立城市生态保护机制,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杜绝破坏和浪费。
首先,在城市建设中应应用低碳环境保护的概念,保护和利用建筑结构环境中现有的绿色生态资源,增加绿色结构。在建筑结构和功能建设方面,需要现代化的环境友好材料、设施和技术,优化城市建筑的功能质量,节约资源,根据城市规划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城市生态保护政策,规范城市生态规划。在此基础上,城市规划设计部门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最新的生态城市规划标准、理论知识和技术,不断提高生态城市规划水平,有效促进社会经济效益的提升。
生态与城市结构设计、生态城市规划相结合,涉及城市经济、文化、环境等,这些结构需要相互关联、共同发展,这就要求这些内容在生态规划期间能够以稳定、协调和平衡的状态运行。为了从最小的细节上将生态与城市结构设计联系起来,利益相关者必须分析城市的环境建设,更好地改善环境建设,特别是在城市、建筑和历史三个方面。城市景观分为三种类型:历史景观、建筑景观、人造景观。这三个类型的有效结合赋予了历史和文化独特的连续性。在建筑景观规划中,设计师必须强调规划和设计,以便他们能够评估城市的自然线条,从而使城市的建筑景观可以更好地融合。同时,城市生态景观建设具有良好的城市美化功能,在生态景观功能上需要加强多样性的特点,也可以具有城市娱乐、休闲等功能,这就需要通过对城市自然资源的整合来实现。
建设生态城市最重要的是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在日常生活和发展活动中,城市发展的所有行为都需要落实生态保护意识。
第一,关于生态能源的利用,利用可再生能源来节约不可再生能源。其次,保护生态环境尤为重要,在城市生产建设活动中,环境保护可以深化规划设计中的低碳理念,使用环保节能技术解决污染问题。最后,积极利用现代技术,在城市能源利用、交通等活动中的节能降耗,优化城市环境保护功能。
在各方的支持下,生态城市规划有助于提供更专业的支持,以提高设计效率,确保良好的工作质量,提高城市建设的效率。随着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水平的提高,在优化其设计方法的过程中,应突出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按照目标开展工作,满足规划项目提案的实际要求,生态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目标应顺利推进,更好地反映规划设计的潜在成本,并满足可持续城市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