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新闻播音主持如何彰显中国风度

2022-12-27 10:33庄雅淇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22期
关键词:媒体融合主播

摘要:自2018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组建以来,其新闻新媒体中心相继推出了《国际锐评》专栏和《主播说联播》《记忆犹新》短视频栏目,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让观众看到了《新闻联播》之外主播颇具个人特色的丰富饱满的个体形象表达,为观众提供了彰显中国气派和中国风度的新闻播音主持范式。文章采用优秀案例分析法,通过这些节目分析融媒体时代新闻主播如何在新闻工作中塑造个人形象,从而彰显中国播音风格,使每一位主播的播音风格更具独特性、识别性、标识性。

关键词:新闻播音;主播;播音风格;中国气派;媒体融合

中图分类号:G2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22-0195-03

2019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推出了一档短视频栏目——《主播说联播》,同年7月,央视《新闻联播》节目连续播发了多篇《国际锐评》专栏刊载的评论员文章,《国际锐评》以其一针见血的行文风格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国际锐评》作为《新闻联播》中播出的国际时评,代表中国最权威的媒体平台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和中国主张,肩负着对外宣传和引导舆论的任务。

一、《国际锐评》:新闻主播亮出中国态度和中国主张

自2019年7月《新闻联播》连续播发了多篇《国际锐评》评论员文章后,《国际锐评》的新闻口播就在各大短视频平台广泛传播,引发了广大网友的关注,“国际时评的兴起,是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的主动作为,顺应了国外受众了解中国态度和主张的需求,这是中国国际传播发展到一定阶段,对传播事实进行深度阐述,提升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必由之路”[1]。《国际锐评》评论员文章的加入打破了《新闻联播》从1978年开播以来播音员一脉相承的平稳、客观的播音风格,锐评的语势起伏明显、情感态度鲜明、价值导向明确,如何在世界媒体场域中发出中国声音、展现中国态度?这对主播来说,是需要细细揣摩和把握的[2]。

以2019年5月13号康辉播发的锐评《中国已做好全面应对的准备》为例。关于这篇锐评的表达,康辉在自传《平均分》中说到背稿准备时的内心独白:“基于这些背稿时的考虑,一分半钟的评论,我选择了一种不急不徐、坚定的语气,在‘不愿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对于中国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事情这几处做了着重处理。同时,如果大家注意观察,应该能发现,我自始至终脸上带着一丝微笑,特别是说到了‘经历了5000多年风风雨雨的中华民族,什么样的阵势没见过时,这是以表情等副语言全面铺陈一种自信的底色。”

在锐评中,康辉展现出真理在握、不屈不挠的性格特征,这刚好与处在中美贸易摩擦中中国的态度和立场相吻合。锐评播出后收获了网友的一致好评,很多网友认为“主播的表达大快人心、扬眉吐气!中国真正得到了国际话语权”。业界和学界将这次锐评的播音创作视为大家学习探讨的“经典案例”。这也让世界看到,原來不需要针锋相对、剑拔弩张,也可以收放自如、不失体面地将大国的态度和立场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来。

新闻是客观的,作为《新闻联播》中的一环,《国际锐评》表达出了鲜明的立场和态度,这与《新闻联播》中新闻播报的客观冷静形成了强烈对比。康辉作为中国官方媒体平台的终端信息输出者,既是新闻工作者,又是亿万普通爱国公民之一,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代表性,面对中美局势,康辉情绪的迸发既符合新闻媒体的需要,又很好地体现了作为普通公民保卫国家利益、捍卫国家尊严的底气和决心。通过锐评,观众感受到了康辉在新闻播音工作岗位下那颗中国男儿有血有肉的爱国之心。各方认为这样的“私心”可以有,这篇锐评的成功就在于播音员的情绪与锐评的态度做到了同频传播。

可以说,主播们用自己的业务水平彰显了中国态度和中国风度,而锐评也塑造了主播们在国际媒体中的个人品牌形象。

二、《主播说联播》:新闻主播传递中国新闻价值观

通过新媒体客户端播放的《主播说联播》,延伸了联播之外的热点话题。《主播说联播》更像是由《新闻联播》衍生出来的新闻评论短视频,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主流媒体开始在短视频赛道占据一席之地、发出真理之声。《新闻联播》中规范的情绪表达在《主播说联播》中并不适用,《主播说联播》给了主播更多机会“做自己”,展现自己的“真性情”。这种话语方式的转变不单单是主播播音创作风格的转变,而是我国社会、媒体、新闻论评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代的产物[3]。

以2021年10月17日《主播说联播》更新的《增产不忘节约!光盘行动,致敬袁老》为例,其内容如下:“《主播说联播》今天我们要说两组和粮食有关的数据,我们先来说一条好消息……多希望告诉袁老一日三餐我们会好好吃饭,网友们都是好样的。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浪费粮食的现象仍然存在,节约粮食要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每一粒粮食最好的去处应该是我们的胃。那么今天我把盒饭都吃完了,大家可以看到光盘行动,希望这也成为我们每个人的日常,成为我们每个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自觉。”

这期视频录制的背景没有选择在主播台和节目背景墙前,而是运用了日常生活的视角,镜头下坐在工位上吃盒饭的潘涛没有了《新闻联播》中正襟危坐的距离感。镜头从潘涛坐在工位上吃盒饭开始,摄像师问“潘老师您吃完了吗”,潘涛转过身面对镜头回答“嗯,好了!咱们就开工”。这段过渡衔接让观众感受到主播在《新闻联播》之外的生活状态是如此的亲切朴素,镜头前吃完最后一口盒饭马上就进入工作状态的潘涛,就像是生活中再平凡不过的你我他。在说新闻的最后做到了首尾呼应。“每一粒粮食最好的去处应该是我们的胃。那么今天我把盒饭都吃完了,大家可以看到光盘行动,(潘涛向大家展示自己的光盘)希望这也成为我们每个人的日常,成为我们每个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自觉”,这种从我做起、带动大家的行为,胜过千言万语。

关于孟晚舟回国这一新闻事件,在2021年9月25日孟晚舟女士历经艰辛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当晚她身穿一身红色套装说出了全国人民为之动容的一句话:“有五星红旗的地方,就有信念的灯塔,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为了和孟晚舟女士回国的新闻事件相呼应,在第二天的《主播说联播》短视频中,宝晓峰身穿一身红色西装用这样一句话开场:“主播说联播,今天我穿红装说,那为什么今天会选择这样一身红呢?因为这是昨晚全网最绚丽的颜色!”在《主播说联播》中,主播用同样身穿红装的方式,向坚定不移维护本国公民和企业正当合法权益的中国政府致敬、向孟晚舟女士的爱国之情致敬。

在《新闻联播》中,一则新闻消息的播出或许只需要半分钟不到,但在《主播说联播》的短视频中,新闻主播会选用最恰当的角度切近主题,将新闻背后的新闻价值观整合传递给受众。在主播说新闻的过程中,没有《新闻联播》气势磅礴的开场音乐作为衬托,在语言表达上也看不到任何刻意雕琢的痕迹,以娓娓道来的讲述将受众带入一对一的私聊场域,受众在接收新闻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新闻背后的价值导向,新闻主播在《主播说联播》中使用的这种欲扬先抑、松弛有度的表达方式,蕴含着中国人含蓄、内敛的性格特征,这种特有的表达风格是在新媒体时代形成的中国特色播音风格。

三、《记忆犹新》:新闻主播讲述新闻背后的家国故事

2021年12月27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在《新闻联播》短视频客户端发布了《2021记忆犹新》系列短视频,在新媒体客户端播放。每一期短视频都有一个话题,由三位《新闻联播》的主播(李梓萌、潘涛和宝晓峰)共同参与。节目的录制环境一改传统严肃的新闻风格,像是访谈的会客厅,给人一种轻松宁静的谈话氛围。每期节目时长10分钟左右,主播们一改往日西装革履的着装,穿着休闲的生活装,更像是几位老朋友围坐在一起总结这一年里的工作和所思所想,虽然同为联播衍生节目,但在《记忆犹新》中主播是以个人亲历视角来分享,因此传递的信息具有不可复制性,带着主播个人主观的价值观念。这种轻松的节目氛围能够给观众带来极强的参与感,仿佛镜头前的新闻主播就是生活中一起共事的友人。

以《记忆犹新》第二集为例,这一期的主题是:“底气”可以这样说!

节目中潘涛说道:“岁末年终,我们要来回顾一下过往这一年所取得的成绩,有一样值得我们三个人共同来回味,那就是我们的工作除了职守日常的新闻报道《新闻联播》之外,还有就是咱们的《主播说联播》。你知道吗?它的微博话题的阅读量创造了一个新的纪录,过百亿了!但是从我个体来说,回顾这一年《主播说联播》,我记得印象最深的是在世界粮食日那天我做了一期節目,就是那天我用吃盒饭的形式表达了对粮食日的一种思考和纪念。我完成了光盘行动和光盘计划,而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那期节目向刚刚过世不久的袁隆平老先生表达我们的敬意。其实我吃着那份盒饭的时候以及网友回应过程当中,我们共同向袁爷爷许诺我们要吃好每一粒饭,我们同时也感谢了袁爷爷,因为他带给了我们实实在在的底气,这种饱腹感,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那句话,中国人的命运可以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前文以《主播说联播》的《增产不忘节约!光盘行动,致敬袁老》为例,论述了这条“说新闻”的成功之处,创作主体潘涛对这条“说新闻”也印象深刻,说明潘涛的这种“亲民”的表达方式收获了不错的反响。新闻主播对党和国家重大事件有着比常人更深刻的解读,在一年海量的新闻中分享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新闻事件,这种第一视角给了新闻主播分享自己所思所想的机会。如果说《主播说联播》给了新闻主播展示自己的平台,那么《记忆犹新》就给主播提供了做自己的机会,在《记忆犹新》中,观众可以听到主播们对自己工作的评价和总结以及在新闻工作岗位上遇到的让自己印象深刻的新闻事件。

通过节目,观众可以了解到,在“孟晚舟回国事件”当天,没有值班的李梓萌临时接到编辑的紧急工作任务,当晚孟晚舟在飞机上写了一篇文章——《月是故乡明,心安是归途》,当天的《主播说联播》想做一个特别策划,把这篇文章赶在孟晚舟落地深圳前传播出去。由于时间紧迫,赶回台里录制时间已经来不及,李梓萌想到自己家楼下有个足疗店,里面有封闭的包间,非常安静,适合录音。李梓萌第一时间把这篇文章打印出来跑到足疗店里录制视频,把窗帘一拉,坐到飘窗上,想象孟晚舟回国的心路历程。在节目中李梓萌说道:“我最后录了大概有十几遍,然后在孟晚舟飞机落地之前《主播说联播》的特别策划是在所有媒体当中唯一一个用《新闻联播》的主播把孟晚舟的这篇文章播报出去了,当时很快就上了微博热搜。当天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央视新闻也做了全程的报道,仅仅是当日收看的人数就达到了4.3亿人次,这也创造了央视新闻开办以来的一个当天收看的最高的纪录。”

在央视工作多年、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李梓萌聊到当天的新闻,依旧热血澎湃、骄傲自豪,她的表达充满对新闻的敬畏和热爱,这份敬畏和热爱也感染着镜头前的观众,她的亲历分享使手机屏幕前的观众也跟着热血沸腾。在节目下面有网友留言:“谢谢主持人让我们知道国家大事!”“这才是正能量:2022虎虎生威,一起加油!”“岁末年初,回望过去,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通过央视新闻制作的《记忆犹新》系列节目,观众对新闻主播工作的理解不再片面地停留在“播报”上。通过节目,观众了解到了新闻事件播报的台前和幕后,感受到了新闻主播的心路历程,同时为主播和观众提供了可以交流畅谈的一片天地。从此新闻宣传的意义更加深刻,国家大事将每一位观众都凝聚在一起。

四、结语

1978年1月1日《新闻联播》正式开播,至今已有40余年的发展历程,在这40余年里,《新闻联播》记录了国家每个重要时刻发生的重大事件,可以说《新闻联播》“见证”了祖国的成长,也与国家同步发展。在这漫长的40年中,《新闻联播》不断创新,每一代播音员的播音创作都呈现着那个时代独有的风格特征,但无论新闻播音风格如何发展转变,国家的发展永远是中国播音创作的基础和后盾。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新闻播音风格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变化,播音员的情感与国家重大事件同频共振。从开国大典当天齐越和丁一岚在天安门上慷慨激昂的现场解说,到康辉在《国际锐评》中张弛有度、真理在握的新闻播音,是国家的发展给予了当代新闻主播强烈的自信心,这种信心彰显在新闻播音创作中,是时代的发展使得新闻播音风格在统一中又有所区别。

因此,在变化莫测的新媒体发展中,央视新闻开始打造“主播名片”,在推出《主播说联播》和《记忆犹新》系列节目之后,新闻主播们在观众面前的形象变得更加饱满鲜活,突破了《新闻联播》中同质化的播音风格,塑造了一个个可以代表国家形象,为国家发声、为人民服务的独具个人魅力的中国新闻标识。中央级媒体搭载着新媒体的快车,所打造出的一系列节目仍在探索中不断完善和改进,这个融合的过程仍需要时间,更需要受众的参与和包容。

参考文献:

[1] 张富丽.融媒体背景下国际时事评论“国际锐评”的守正创新[J].电视研究,2019(7):47-49.

[2] 张富丽.中国国际时评的兴起及其实践经验:以《国际锐评》为例[J].国际传播,2019(4):68-75.

[3] 强月新,梁湘毅.短视频新闻评论话语方式的四种转向:以央视《主播说联播》为个案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43(4):61-67.

作者简介 庄雅淇,硕士,研究方向:广播电视学。

猜你喜欢
媒体融合主播
『人气』主播
第一次做小主播
中国蓝主播
我是小主播
我是小主播
我是小主播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