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岩储层单步固体酸体系性能评价及初步应用

2022-12-27 12:29李广鑫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22年6期
关键词:酸液酸化岩心

李广鑫

(1.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采油工程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453;2.黑龙江省油气藏增产增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大庆,163453)

砂岩储层酸化是用来解除近井储层伤害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其主要目的是溶解近井储层矿物,解除污染伤害,恢复和提高近井储层的渗透率,达到增产增注的目的。常规酸化采用前置液、前置酸、主体酸等多段塞注入工艺,施工工序较为复杂。常规酸液体系主要采用盐酸、氢氟酸等强腐蚀性液体酸,为降低安全风险,后场配制酸液,拉运至现场进行施工,在“配液与施工”分离模式下,施工过程中酸液用量无法根据现场实际施工情况及时调整,导致部分井存在酸液不足或酸液过量浪费的问题[1-4]。

为提高施工效率,实现酸液用量实时调控,确保区块开发效果,研发了一种集常规酸化多种段塞功能于一体的单步固体酸体系[5-8],由固体有机清洗剂、固体无机酸CY-1、固体有机络合酸CY-2、固体潜在酸CY-3、固体缓蚀剂及固体强效络合剂组成的单步固体酸体系。其中,固体有机清洗剂能够解除有机堵塞,H+与固体潜在酸CY-3结合,形成自生酸,延长酸液的作用距离;同时固体有机络合酸CY-2与络合剂的协同效应,可对Ca2+、Fe3+等金属离子进行强络合,实现单步酸化,简化施工工艺,便于运输、储存、配制和规模化使用,降低安全风险系数。

1 室内实验

1.1 材料与仪器

固体无机酸CY-1、固体有机络合酸CY-2:工业级,大庆油田采油工程研究院;固体潜在酸CY-3:工业级,大庆油田采油工程研究院;固体有机清洗剂:工业级,华瑞化工有限公司;固体缓蚀剂:工业级,北方化工有限公司;强效络合剂:工业级,中盛化工有限公司;盐酸:分析纯,宏明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氢氟酸:分析纯,金城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氢氧化钠:分析纯,宏明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大庆油田外围油田岩心:岩心几何尺寸φ2.5 cm×5.0 cm,平均渗透率9.56×10-3μm2。

NSLD-70型耐酸岩心流动试验仪(扬州华宝石油仪器有限公司),Optima 8300 DV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美国珀金埃尔默有限公司),AE200型电子天平(瑞士梅特勒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WB-2010型恒温水浴(江苏华安科研仪器有限公司),FD115热对流式标准烘箱(德国宾德公司),0.56,0.96,1.60 mm标准分样筛(优盾金属丝网制品有限公司)。

1.2 地层水配伍性评价

1.2.1 实验方法

选取试验区块地层水,将酸液与地层水按照不同体积比两两混合,在室温和地层温度下静置2,8,24 h,观察其配伍性。

1.2.2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见图1。单步固体酸体系在不同温度、不同反应时间条件下,不产生沉淀及浑浊现象,与地层水配伍性良好(图1),满足现场应用要求。

图1 不同条件下单步固体酸与地层水配伍性评价

1.3 缓速性能评价

1.3.1 实验方法

按照Q/SY DQ0793-2012《酸化液质量检验性能评价方法》溶蚀率测定方法,分别测定常规土酸、单步固体酸与天然岩心反应1,3,5,8,16,24 h后的溶蚀率,对比评价单步固体酸的缓速性能。

1.3.2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见表1。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常规土酸在反应5 h后,溶蚀率增幅不明显。单步固体酸对天然岩心的溶蚀率逐渐增加,在反应24 h后,与常规土酸基本相当,说明单步固体酸具有良好的缓速作用,现场施工后关井反应24 h为宜。

表1 缓速性能评价数据

1.4 缓蚀性能评价

1.4.1 实验方法

依据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 5405-2019《酸化用缓蚀剂性能试验方法及评价指标》方法,开展腐蚀实验,评价单步固体酸的缓蚀性能,在地层温度条件下,对N80钢片进行腐蚀速率测定。

1.4.2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在单步固体酸体系中加入质量分数0.3%的固体缓蚀剂后,腐蚀速率均符合行业标准的规定(60 ℃下≤5 g/m2·h),满足现场应用要求(表2、图2)。

表2 缓蚀性能评价数据

图2 单步固体酸反应前后钢片外观变化

1.5 络合性能评价

为有效控制二次沉淀的生成,常规酸化采用分段塞注入工艺,二次沉淀的抑制性能成为单步固体酸研究的重点。

1.5.1 实验方法

(1)选取试验区块岩心,将常规土酸、单步固体酸分别溶蚀天然岩屑,获取溶蚀岩屑后的残酸;

(2)取上述残酸溶液,分别调至不同pH值;

(3)通过ICP测定不同类型、不同pH残酸中Ca2+、Fe3+的含量,比较不同类型残酸中Ca2+、Fe3+的变化情况及表观现象,定量评价酸液的络合能力。

1.5.2 实验结果

酸岩反应后,随着pH值的升高,常规土酸残酸中Ca2+、Fe3+含量呈下降趋势。pH为6时,Ca2+、Fe3+含量接近于0,说明有沉淀生成;单步固体酸残酸中Ca2+、Fe3+含量变化呈稳定趋势。pH为7时,单步固体酸体系下Ca2+含量1 489.41 mg/L,Fe3+含量318.72 mg/L,明显高于相同条件下常规土酸,说明单步固体酸对钙、铁等金属离子的络合能力强(图3~6)。

图3 残酸中钙离子含量随pH值变化曲线

图4 残酸中铁离子含量随pH值变化曲线

图5 常规土酸残酸随pH值变化现象

图6 单步固体酸残酸随pH值变化现象

1.6 洗油性能评价

单步固体酸体系集常规酸化前置液、前置酸、主体酸功能于一体,省去常规酸化前置液有机处理段塞。有机清洗剂组分能够解除无机堵塞,解除有机堵塞的能力。

1.6.1 实验方法

(1)将石英砂与试验区脱水原油W0按比例配制,放置2 h以上取样实验;

(2)配制单步固体酸溶液50 mL,加入塑料杯中,以地层温度恒温30 min;

(3)加入约5 g油砂,称重为W1,以地层温度反应3 h;

(4)去掉溶液,晾干,称重W2,计算洗油率R。

R=(W1-W2)/W0×100

(1)

1.6.2 实验结果

单步固体酸体系在地层温度条件下对油砂的洗油率达75.70%,洗油率符合技术指标(不低于50%),满足现场应用要求(表3、图7)。

表3 洗油性能评价数据

图7 单步固体酸体系洗油前后现象

1.7 天然岩心解堵模拟实验评价

1.7.1 实验方法

(1)将试验区块的天然岩心柱洗油、抽真空,并用标准盐水饱和;

(2)将饱和后的岩心柱放入岩心夹持器中;温度设定为地层温度,围压设定为2 MPa,流量恒定为0.5 mL/min,正驱标准盐水直至压力稳定,测定初始岩心渗透率为k1标准盐水;

(3)打开酸液储液罐阀门,正驱单步固体酸溶液至出口端见酸停止,关闭所有阀门,反应16 h;

(4)打开标准盐水罐阀门,正驱盐水直至压力稳定,计算酸岩反应后岩心渗透率k2标准盐水;

(5)重复实验步骤(2)~(4),测定常规土酸酸岩反应前后岩心渗透率变化,对比评价两种酸液体系对岩心的改造程度。

1.7.2 实验结果

相同驱替速度、相同PV酸液情况下,单步固体酸驱替前后渗透率提高217%,常规土酸驱替前后渗透率提高160%,驱替前后岩心端面完好无损,单步固体酸对岩心的改造程度优于常规土酸(表4)。

表4 岩心驱替实验数据

2 现场应用

施工现场采用2个耐酸搅拌罐,分别进行配制和注入,保证施工的连续性,根据现场压降情况,随时调整酸液用量,实现按需配制、注入,杜绝了酸液不足或酸液过量浪费的问题。目前在大庆外围油田P区块开展了2口井先导性试验,措施有效率100%,解堵效果较好。

2.1 现场应用效果

措施前两口井实注量均达不到配注要求,措施后单井平均降压1.75 MPa,平均累计增注1 900 m3以上,且持续有效(表5)。

表5 试验井效果跟踪数据

2.2 工艺措施对比

选取单步酸化解堵的P1-2井与相同区块的常规土酸酸化的P1-3井进行措施工艺及效果对比(表6)。

表6 不同酸化工艺措施后效果对比

(1)常规土酸酸化现场多段塞注入过程中,前置液阶段压力稳定在17.5 MPa不变,前置酸注入过程中压力由17.5 MPa降至17.0 MPa,降压0.5 MPa,主体酸注入过程中压力由17.0 MPa降至15.0 MPa,压力下降2.0 MPa,总体降压2.5 MPa,主体酸起主要降压作用(图8);

图8 P1-3井施工过程压力变化曲线

(2)单步酸化现场注入过程中,压力由21.0 MPa降至18.5 MPa,压力下降2.5 MPa,全过程均有降压,现场施工压力变化与常规土酸酸化相当(图9);

图9 P1-2井施工过程压力变化曲线

(3)开井后,单步酸化解堵后注入压力初期下降2.7 MPa,常规土酸酸化解堵后注入压力初期下降0.2 MPa,日增注量相当。单步酸化解堵效果与常规土酸酸化相当,简化了施工工艺,提高了施工效率,实现了酸液用量实时调控。

3 结论

(1)形成了单步固体酸体系,集常规土酸酸化前置液、前置酸、主体酸等多种段塞功能于一体。具有优异的二次沉淀抑制性能,解决了常规酸化采用分段塞注入控制二次沉淀的问题。溶蚀、缓蚀、洗油等性能与常规土酸相当,驱替天然岩心后渗透率提高217%。

(2)该体系可根据施工情况实时调整酸液用量现场配制,简化了施工工序,提高了施工效率,固体组分便于运输、储存、配制,安全风险系数低。现场试验2口井,措施后单井平均降压1.75 MPa,平均累计增注1 900 m3以上,持续有效。

猜你喜欢
酸液酸化岩心
10 Threats to Ocean Life
海洋酸化之时间序列研究进展
渤海油田注水井多效复合酸解堵技术应用研究
酸蚀裂缝差异化刻蚀量化研究及影响因素探讨
苏里格气田东区碳酸盐岩储层酸压用单剂稠化酸
考虑多重滤失效应的前置液酸压有效缝长模拟
一种页岩岩心资料的保存方法
Acellular allogeneic nerve grafting combined with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the repair of long-segment sciatic nerve defects: biomechanics and validation of mathematical models
浅论水平井压裂酸化技术的改造
长岩心注CO2气水交替驱试验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