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李浩
思想决定行动。要正确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引导作用,将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常抓不懈。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员工利用互联网等手段接触到的外界事物愈发复杂多元,员工的思想也产生了变化,拜金主义、唯利是图等不良风气有所蔓延。因此,传统的企业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很难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作为企业管理人员,必须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探索和创新,加强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行业导向推动企业向规模化、高水平发展。企业越往前走,越需要各类人才来支撑、推动企业的发展。企业员工培训管理的目的是采取专业合理、科学、有效的方法,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个人能力,推动企业的进步与发展。好的培训管理能够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有效改善企业内部的人才结构,为企业储备更多的人才,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高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企业通过开展员工培训管理,一是可以结合岗位的需要,对人才进行专业化培养,使员工明确岗位要求和发展方向,有助于员工快速适应环境,在团结协作的过程中与企业共同成长、进步;二是可以提高员工个人的综合能力和素养,从而增加人才储备,满足企业不同发展时期的需求。此外,长期、有效的培训管理能够很好地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形成高效的经营模式,使企业在千变万化的市场竞争中顺势而为,转型升级,顺应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得到长足的发展。
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思想政治工作也就是指对员工进行思想教育,要想保证此项工作顺利进行,需要给员工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让青年员工对国有企业经营发展状况和战略目标有充分了解,强化青年员工主人翁意识,并把自身发展和企业发展相互结合,做到上下同心。以某国有企业为例,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该企业要求相关人员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挖掘员工潜力,从中找到优秀人才,并合理使用这些人才,通过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提供丰厚的福利待遇,给企业挽留更多的人才。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从业人员,不但要确保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获得更好的效益,同时还要对企业管理者进行约束和监督,防止其出现一些损害青年员工利益的行为,企业发展决策制定应该对青年员工实际需求进行考量,尽可能实现青年员工与老员工福利待遇平等,让青年员工感受到企业对其认可,增强青年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向心力。
现代企业培训管理要在优化内容的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首先,分级管理。基层员工与中高层管理人员在培训目标、内容、形式上都要细分管理;其次,采取内部培训与外部培训相结合的形式。例如,基层倾向于操作、实践等培训内容,多考虑产品细则、操作规程等,以理论联系实际为主。可以采取现场教学、实际操作、岗位评比等多种形式,增强员工参与感、激发学习积极性。培训师可以选择企业内部中高层管理人员、项目负责人等,因为他们大多是来自基层的骨干,更了解基层员工的需求以及企业的发展现状,由他们负责会使培训更贴合实际,从而有效地帮助员工开展工作。中层偏向管理,可以多加入管理知识、案例分析、同业对标等内容。形式上可以采取分组讨论、组队PK、行业内部交流学习等多种形式。培训师除内部人员外,可以请外部机构专业培训师、同业精英等。有利于他们借鉴经验,在碰撞中产生火花、提高认知。高层偏向战略研究,培训可以加入行业分析、趋势研判、国内外行业动态等内容。形式上更加丰富多彩,如交流研讨、参观学习、外出考察等。培训师除外部机构专业培训师、同业翘楚,更要有各领域、国内外、本行业、外行业专家等。培训重在拓宽视野、头脑风暴、拓展思维边界。
爱国主义是民族心、民族魂,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历史动因和强大的精神支柱。国有企业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引导广大职工增强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自觉把自己的理想追求同祖国的命运、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扎根企业、奉献国家。要讲好爱国故事,用爱国人士、英雄人物、革命先烈的典型事迹,激发广大职工的爱国情怀;用重大历史事件、重大纪念活动、传统节日、文物古迹、人文景观、红色基地等多种资源,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广大职工的民族情感,增强民族认同和文化自觉。要讲国史、讲国情,引导广大职工弄清我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和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深刻领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要明确爱国本质,把握爱国主题,引导广大职工深刻认识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集中体现着国家、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爱国的重要体现;引导职工深刻认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每个人都应当面对时代赋予的伟大使命,为祖国繁荣、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担负起历史责任。要把爱国主义教育和企业意识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广大职工深刻认识爱国不是抽象的、不是喊口号,只有把爱国与爱企业、爱岗敬业融为一体,把爱国精神贯穿于“爱企业、做主人”的实际行动中,才是实实在在的。
基于胜任力的企业培训中,通过积极开展企业员工培训的评估工作,能够促进企业培训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其中,在进行企业员工培训的评估工作中,可以通过一些测试与分析,对企业员工培训及其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检测和评价,并根据企业员工日常岗位工作开展情况及其进步变化等,在全面评估和分析的基础上,促进企业员工培训及其评价的不断完善,为企业培训质量和效率提升提供有力的支持。此外,积极开展企业员工培训评估工作,还可以根据企业员工培训开展情况,通过建立一定的奖惩机制或者是制定相应的员工职位晋升指标考核体系等,激发员工培训积极性,提高企业员工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激励机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关系到员工的积极性,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激励的方式有很多种,本文主要从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进行分析。赫兹伯格认为,企业内存在两种激励因素,一种是保健因素,一种是激励因素,这两种因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保健因素是指企业工作的物质条件,比如晋升等,缺乏保健因素会引起员工不满,但是,仅仅满足保健因素也不会使员工满意;激励因素是指真正能够激发员工努力工作的因素,比如精神上的激励等,能使员工产生满足感。因此,企业在培训员工时,应该寻找能够真正激发员工的激励因素,以达到培训的效果。在开展培训工作时,要与高科技相结合,例如,时下比较流行的网络课堂以及线上教育,这种教育方式灵活高效,能够有效地解决工学矛盾。员工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达到高效的学习效率,在直播课堂上没有听懂的知识,可以在自己的业余时间通过回放学习的方式查漏补缺,充分掌握所学的知识。
青年员工通常具有勇于创新、敢想敢做的冲动,所以国有企业应该给青年员工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将其自身价值充分发挥。针对不同青年群体,在思想特点和受教育程度上有所不同,所以应该加强对青年员工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积极引导青年员工,将其自身价值体现与国有企业发展充分结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下,促进青年员工健康成长。以某国有企业为例,该企业通过职业岗位、情感、福利待遇等给自己挽留更多的人才,通过建立师徒关系,为青年员工提供成长平台,建立选拔机制,让青年员工对未来发展有一定的了解,激发员工工作动力,给企业经营发展奉献一份力。
在信息化时代,网络已经成为职工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企业要建立并充分利用网络阵地,积极打造面向基层、面向职工的智能快捷服务平台,应用新媒体技术,搭建企业微信、微博和相关App等学习教育平台,并依据职工不同岗位、不同群体的特点,采取多样化、多层次、多形式的方法开展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如:用先进人物、典型事例、企业故事、身边故事等职工看得见的榜样,激发广大职工“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赶超精神;用“行业领先、企业目标、企业品牌”等战略定位,激发广大职工敢想敢干,敢为人先,勇创一流的精神;用“职工在线、职工之家、职工参与”等具体行动,扩大教育覆盖面,增强教育广度和深度。
随着时代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元素,而就供电企业员工培训工作的开展而言,也要更多地向信息化培训方向靠拢,进一步延伸传统员工培训的工作载体,使员工培训的形式和内容更加多元化,确保员工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参与到线上培训或者线下培训当中,切实提高培训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例如,企业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上构建员工培训载体,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员工培训,通过建设线上图书馆等举措,方便员工随时随地获取知识。同时,可以在企业自媒体平台开辟员工培训板块,并设置课题讨论、业务咨询、岗位实践等诸多栏目,鼓励员工积极讨论,进一步提升员工的思维能力。笔者认为,进入新时期,培训工作的开展不应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是要更多地引导员工利用碎片化时间参与培训和学习。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积极投入群众运动中,随着革命的推进和党的发展壮大,“群众路线”不断丰富发展,其核心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红色文化中强调的群众路线,在企业中的本质体现就是企业的民主管理。有学者认为,现代企业是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结合,即劳、资双方都向企业投入了专用性资产,共同承担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企业的所有权应由劳、资双方共享。而民主管理就是人力资源所有权与物质资本所有权在企业管理中平等化的一个途径,通过参与式管理,可以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责任心,促使员工以企业绩效的改善为个人绩效改善的目标。企业民主管理活动对营造积极合作、平等协商的良好劳动关系氛围,增强员工的组织归属感和责任感有重要作用。在组织员工培训时,企业应融入红色文化中的民主理念内容,探索企业“群众路线”实施路径。比如,通过工会、职工代表大会、信息公开、意见征集等方式,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表达与沟通渠道,保障员工对企业运行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加强企业民主管理,有助于激发员工参与企业治理的积极性,提高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削弱管理者与员工的对立性,增强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的一致性,激励员工为共同利益而奋斗。同时,在企业决策的形成过程中,广泛征集员工意见、诉求,在决策的执行中员工更容易接受、理解与合作,保障企业各项决策措施顺利推行,在达到决策预期目的时,员工可以感受到成就感、归属感,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更加凝聚人心。
在企业管理者层面,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从战略发展的角度出发,制定包含技能知识、思想素质课程的员工培训计划,注重把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教育纳入培训范畴,积极引导员工把提升个人素质、实现个人价值与企业发展融为一体,运用红色文化的精髓指导企业制度建设、文化建设,把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民族精神融入企业核心价值观中,将国家和社会的利益放在企业领导者和员工心头,弘扬新时代企业精神。在红色文化培训机构层面,要立足红色文化丰富的精神内涵和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结合企业发展需求和员工培训目的,开发符合企业员工培训需求的精品课程,如用古田会议精神引领企业发展等课程。要注重培养和建设熟悉红色文化及企业管理知识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提高授课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课程实效性和指导性。要强化授课内容及形式创新,内容要做到常讲常新、对学员吸引力大,形式要注重互动体验、情景模拟、案例研讨等多样化,让学员感受到常来常新。在红色资源管理层面,要加强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针对红色文化教育特点挖掘特色资源提炼教学主题,充分展示红色教学点的思想内涵、价值启示,在现有普遍的瞻旧址、观场馆、看展陈、听讲解等方式外,充分运用“声、色、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增强红色现场教学点的吸引力、震撼力和感染力,让学员留下震撼心灵的深刻印象。
综上所述,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持续学习、终身学习是推动员工个人成长、企业事业发展的重要武器。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进步,随着同行业、甚至跨行业竞争的加剧,人才培养在企业发展中至关重要。员工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力量。为了使企业员工能够跟上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企业应以人为本,加强培训管理,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并不断改善,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检验,对培训管理内容和模式不断革新,完善考核机制,促进整个培训流程的有效推进,使培训管理成为推动企业长远发展的续航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