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困境及其治理对策研究

2022-12-27 22:27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石卓
区域治理 2022年35期
关键词:网络平台公民政府

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 石卓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伴随着经济增长的是社会公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教育的普及。公民意识普遍觉醒,民众参与政治生活的要求日益强烈。鉴于此,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问题更加受到重视。另外,互联网技术的出现,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新的变化。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与发展,催生出微博、微信、论坛、贴吧等微平台与微社区。与此同时,政府部门也着力于创建政府门户网站,政府论坛等有别于传统方式的公民参政途径,越来越多的公民通过网络实现了对党建工作、时事政治、社会民生等诸多方面问题的建言献策和诉求表达,有效地满足了公民日益强烈的政治参与需求。据统计,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我国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8.43亿,占网民整体的85.3%。综上所述,网络政治参与已经成为公民参政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方式,如何利用好这一方式,是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和“长期执政”必须很好把握的问题。

一、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概述

(一)网络政治参与的内涵

俞可平[1]认为,公民参与是公民通过一定的程序和合法的方式发表对公共事务的意见和建议,并且影响该决策和政府治理结果的行为。王浦幼[2]认为,政治参与指的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的方式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规则、运行方式和政策过程的行为。所以综上而言,网络政治参与就是指社会公众借助于互联网技术,通过网络平台介入到政治生活领域,发表对公共事务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影响和推动政府决策与治理的过程。网络政治参与是公民政治参与手段上的延伸。

(二)网络政治参与的特点

1.主体的广泛性

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具有一定的广泛性。政府的决策是基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意见作出的,相比于传统的政治参与,网络政治参与拓宽了公民参与的渠道,打破了地理、经济等因素的限制,无论地域远近,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也不被经济条件所制约,所有公民都能参与其中。网络空间充分保障了公民的隐私权,使公民可以充分地表达观点,提出建议,畅所欲言。另外,公民对于网络信息的获取更加便捷,视野变得更加开阔。他们不只局限于关注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事件,也开始关注社会热点,更关注事件的来龙去脉和细枝末节。越来越多的公民主体关注到网络空间带来的便利,通过微博留言,政务互动等渠道参与问题讨论,表达意见。

2.方式的多元化

在网络时代以前,公民政治参与的方式较为单一,主要是从政府官方或者报纸、期刊等渠道获取信息,但是从这些地方获取到的信息存在一定的时间滞后性,并且获取信息的渠道是单向的,政府不能关注到所有公民的反馈和建议,从而满足所有公民的需求。网络时代下,各地政府都建立了专门的政务网站,政务信息更新及时,网站内还设立了公民意见栏,以保证与公民互动的及时性。另外微博、微信、贴吧等微平台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了新的渠道,公民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渠道表达自身诉求,发表对公共事件的看法,从而与政府形成双向反馈。

3.效果的显著性

网络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屏幕前的公民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进行交流与沟通。通过网络,可以快速地聚合民众的观点、看法和建议,从而形成合力,提高政府的重视度。这个过程可以放大公民政治诉求的声音,缓解人微言轻的困境,提高政治参与的效果。此外,这种即时互动性可以确保政府与公民双方及时进行交流与反馈,政府通过政务网站和微平台对公民的建议进行收集、汇总并及时答复,公民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自行追踪进度并督促政府做出答复,从而形成一种良性互动,提升网络政治参与的效果。

(三)网络政治参与的功能

1.有利于公民参政意识与参政能力的培养

互联网时代,公民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了解政治动态,挖掘政治内涵。公众可以从不同平台获取信息,这极大地激发了社会公众的参政热情。同时,多渠道信息的比较与综合可以使公众较为准确地把握政治动态,促进政治认知的提升和参政意识的增强。同时,社会公众与政府之间的交流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迅速实现,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公众对政府的刻板印象,并且在与政府的互动过程中,公民更便于对政治动向进行全方位把握,更深入地了解政府工作流程和工作方向,无形中也提高了公民的参政能力。

2.有利于多元利益主体的诉求表达

网络平台的一大特点就是参与主体的平等性。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每个人都能自由发表言论,这是一项基本的公民权利。在网络中,不同社会地位,不同身份的人都是由一串“代码”组成的,这极大地保护了个人的隐私,消除了现实生活中的不平等。每个人都有同等的权利提出诉求,参与政治生活。所以,作为不同的利益主体,都可以在网络上找到相同利益的主体,形成合力,充分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社会的凝聚力。不同利益主体的公民通过网络平台与政府进行互动,政府在充分了解民意的基础上可以及时满足民众的需求,也可以让民众更快地了解政府政策,从而提升公民的参与感和幸福感。

3.有利于政府决策的科学化

政府决策必须以社会公共利益为主。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则取决于对民意的正确把握。不同于传统的决策方式,政府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洞察民情民意,了解目前社会中最紧迫、最重要的民众需求,迅速汇集多方利益主体的意见,利用社会各界的共同智慧来实现公共利益,这样政府就能够制定出民众真实所需的公共政策。另一方面,在决策运行过程中,社会公众随时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表达观点,发表意见,提出公共政策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这有利于政府对公共政策进行协调与补救,使其在适应环境变化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公共利益。

4.有利于政府的廉洁高效

网络参与可以加强对政府的监督,促进政府行为的规范,有助于改进机关工作作风[3]。互联网的出现与发展,拉近了政府与公民的距离。公民可以通过各种网络平台获取信息,了解政府工作,监督政府日常。同时公民可以通过社会舆论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从而迫使政府改进工作方式,加强自身约束。网络政治参与加强了公众对于政府机构的外在监督,确保了政府信息的真实透明。另外,在政府工作日益透明化的今天,规范行政权力和行政行为是政府工作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建设更加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政府的必要手段。

二、网络政治参与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互联网技术也是如此。网络政治参与给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带来一定推动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只有正确认识和分析诸多限制因素,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更好地推动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健康有序发展,更好地实现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目标。

(一)网络法制化体系的全面性有待提高

网络环境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则离不开良好的制度和规范化发展。当前,网络空间信息繁杂,影响了公民的个人生活和身心健康。归根结底在于我国网络法制化体系亟待完善与丰富。尽管我国颁布了诸如《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但这些法律法规之间缺少连贯性,而且大部分法律法规属于部门规章或者规范性文件,与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建设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二)网络资源投入欠缺

网络资源投入不充分首先表现在资金与技术方面。网络平台的建设、运营与维护都需要资金的支持,而政府需要统筹兼顾多方面问题,对网络平台的资金投入略显不足,这就制约了网络平台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我国网络政治参与中技术支持较少,在安全防护、身份认证、信息检索、数据库资料维护等方面还不完善,应引进世界先进技术。其次,网络资源投入不足表现在专业性的网络政治参与管理人才的缺失。目前,政府部门在职人员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因自身事务的繁杂无暇顾及网络平台的问政需求,处理网络问政事务往往是一些兼职人员或者编外人员。这些人员缺乏系统性的知识,对政府事务一知半解,难以满足公众的需求,往往造成行政效率的降低。

(三)公民主体素质参差不齐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4]统计,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3.09亿,占网民总数的31.3%,城市网民规模占网民总数的68.7%;从文化教育水平来看,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网民群体占比分别为40.3%、20.6%;受过大学专科及以上教育的网民群体占比为19.8%。由于地区、年龄、阶层等因素的限制,我国公民在网络政治参与中有不同的认知与表现。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难度较大,农村居民在网络政治参与上机会较少,表达诉求的渠道也相应减少。另外,在我国网民中高学历者占比较少,这类人在面对各类繁杂信息时,能保持更加理性的态度,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更为正确的言论。而很大一部分公民学历较低,认知能力较差,所以更偏向于感性思维,情绪波动大,导致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趋于表面。

(四)媒体责任意识有待强化

媒体作为政府与公民之间信息的传播者,必须及时掌握一手资料,及时更新政府动态,传达公民诉求。但是在具体实践中,由于信息的复杂性和紧迫性,不同媒体对于政策的解读可能会有所差异,信息的完整度和准确度也会有所不足。同时,由于公民认知的差异和自身利益需求的不同,对同一政策信息可能从不同角度进行理解,从而影响了网络政治参与的效果。

三、网络政治参与中对所面临困境的对策分析

(一)健全网络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在信息时代下,公民的政治参与空间发生了变化,法律的监管也应该与时俱进,确保网络政治参与的有序进行。首先,将条块状、分散式立法逐步向统筹立法推进,弥补法律空白,对于过于笼统的法律要加以细化、补充,增加互联网领域的立法程序,根据具体存在的问题具体分析,形成完整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使之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提高立法效率。其次,加大对网络法律法规的宣传[5],使更多的公民树立起网络政治参与的法治意识,养成法治习惯,使法治理念内化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另外,加强严格执法,通过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引导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有序进行,这是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实际治理效能的关键。最后,网络立法需要社会公民的参与,设置专门的意见征求入口,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加快政府政务网站的建设,及时对公民建议及意见进行收集与反馈,要增强时效性和互动性,使网络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更加透明合理。

(二)加大网络资源投入加强人才培养

首先,建立政府网络回应的专项资金,保证网络平台的有序运转。对于城乡之间的“网络鸿沟”现象,政府必须加大对偏远地区的扶持力度,提高互联网普及率以保障这些地区的公民享有同等的网络政治参与的权利。其次,政府通过与社会合作,加强网络技术的研发与运用,将技术研究的最新成果运用于网络参政平台,保证信息的安全与畅通。最后,加强对网络核心人才的培养,建立专门的技术队伍,设置专门的岗位来负责网络参政平台的相关工作,同时政府可以与高校合作,开设相关专业,培养更多网络专业人才。对于网络安全技术人员,在保证掌握先进网络安全技术的同时,还要教育他们遵纪守法,恪守职业道德[6],从而为政府网络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

(三)加强公民网络道德教育

在网络生活中,我们应该秉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对公民道德素质的培养。“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在行使自己权利的同时,相应地也要承担自己所要履行的责任,规范自己的言行,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发表言论。政府可以通过定期开展普法教育和网络安全教育,开设相关课程的方式来帮助社会公民了解最新的政治动态,解读政策法规,掌握和运用法律知识,维护网络平台的和谐有序等等。在法律与道德的双重作用下,抵制网络不端行为,弘扬社会正能量。另外,政府要加大对偏远地区公民的教育投入力度,提高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增强他们网络政治参与的意愿,强化他们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引导他们理性地参与到网络政治中来,逐步实现整体公民政治参与水平的提升。

(四)强化责任意识,确保信息及时有效

首先,媒体需要强化责任意识,加强对其平台和人员的管理与培养。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其次,媒体应该处理好与政府部门的关系,与政府部门积极开展合作,力图真实、有效、及时将信息传播给社会大众,避免由于消息的滞后,而使公民产生误解。媒体要坚守阵,强化意识,客观全面将政策信息传达给社会公众。另外,政府部门要对媒体平台合理引导,顺应环境变化,增强学习意识,顺应发展潮流,不断完善网络系统,优化网络环境。最后,网络政治参与需要营造健康有序的网络政治文化氛围,政府可以通过网络政治文化宣传,增强公民的政治认同感,引导公民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是非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四、研究结论

网络政治参与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全新方式,是政府与公民拉近距离,破除官僚化的重要渠道。互联网时代,公民参与政治的方式越来越多样,途径越来越便捷,新的时代我们同样面临着新的问题、新的挑战,这就需要政府、社会与公民携手共进,共同发力,维护好、经营好、利用好这一政治参与的新平台,共同为社会生活和服务型政府建设添砖加瓦。一方面我们要努力探索和挖掘网络政治参与的新形式,另一方面也要解决好网络政治参与带来的新问题与新挑战,随着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进一步发展,未来我国社会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将继续拓宽,政府与人民的关系将更加紧密,人民生活将更加美好。

猜你喜欢
网络平台公民政府
我是小小公民科学家
论公民美育
我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网络平台支持下初中语文翻转课堂教学研究
网络平台下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浅析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网络平台打开代表履职新视窗
十二公民
“政府信息公开”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