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鹏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向基层放权赋能,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的积极作用,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减轻基层特别是村级组织负担,加强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建设,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网格化管理模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能够更加精准地运用社会治理要素,消除治理的“死角”和“盲区”,更好地适应社会协同治理的新趋势。同时,随着综合治理平台的现代化,通过将大数据等技术引入到网格治理中,有效提高了网格治理的工作效率和精准度,有利于发挥网格治理最大效能,打造社会治理新高地。
本文从典型性和示范性的角度,选取L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L镇的网格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分析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更好地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问题日趋频发和复杂,传统的政府主导管理模式已很难适应基层治理需求,这就需要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在动员社会各方主体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的探索中,网格化治理模式在实践中取得较好效果。网格化社会治理起源于2005年北京市东城区的万米单元网格城市管理模式[1]。随后在全国掀起了网格化治理的热潮,至今仍在疫情防控、安全生产检查等基层治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网格化管理的基础在于将治理空间划分为若干网格单元,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资源和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对网格内人、物、事、情的全天候、实时化、动态化、智能化监控,其关键在于下沉治理资源,动员和整合多种力量参与到以具体网格为单元的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最终形成一个全方位、多维度、高韧性的现代基层社会治理体系[2]。网格化治理的优势在于:一是管理全面覆盖,通过划分网格,实现专职网格组进驻、包干检查,对各类场所全面摸排和登记,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最新信息。二是智慧高效,通过智能化管理系统,及时收集各类场所信息,上报问题给相关职能部门,做到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三是协同治理,打破各部门职能界限,针对负责问题能够协同执法、协同处理,避免推诿扯皮等现象出现。四是资源下沉,把资金、技术和人员投入到网格化治理中,打通政策落实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最后一公里”,有效破解基层管理和服务与资源配置不平衡的问题。
近年来,L镇正处于产业转型、深化发展的阶段,随之而来的是大量涌入的外来务工人员,流动人口增加、管理难度加大,为L镇的社会综合治理增加了一定的压力。为加快构建社会综合治理现代化体系,进一步提升社会综合治理水平和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从2020年11月份起,L镇投入100多万元创新推出社会综合治理网格精细化管理系统,打破原本“各行其是”的社会综合治理模式,整合全镇力量,铺开治理大网,重点突出人工与科技的双结合,打造“1+1+1+N”治理模式,构筑“网格+N”的多元基层治理服务新格局,实现智能治理“大升级”。
按照属地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组建以分管社会综合治理业务的分管领导为组长的L镇社会综合治理网格精细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L镇社会综合治理网格精细管理工作方案》,将网格管理工作共分三级,即以党委、政府为“大网格”,着重突出统筹、指挥、调度的职能;以线室、村(社区)为“中网格”,以全脱产模式推进网格化工作,负责履行网格包干、巡查反馈职责;以村小组为“小网格”,全力配合中网格组开展巡查、整改工作。
L镇社会综合治理网格精细化管理打破原有的各线各司其职、互不干扰的旧模式,在全镇上下抽调近200名精干力量划分为1个大网格、11个中网格和85个小网格包干于11个村(社区),主要针对新冠疫情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落实情况、外来务工人员身份核查、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市场经营秩序整顿、劳动纠纷化解、城市管理综合治理、环境监管、加强思想意识工作管控等十大社会治理工作开展网格巡查工作。
创新性打造社会综合治理网格精细化管理系统,导入全镇现存基础数据,实现对每个出租屋、厂房、“三小”场所等个体单元所涉及的权利人、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清晰可见,该系统对网格员采取GPS定位巡查轨迹,自动生成网格员巡查路径图,以便网格巡查情况的信息收集。同时,网格员均统一配备了网格巡查服装、电子工牌及平板电脑,借助该系统对巡查个体单元的基本信息、问题情况进行及时更改和线上反馈,问题处理情况以“红黄绿”警示等级进行标注,确保网格员对巡查的问题及时跟踪、及时处理。
不断明确网格员工作要求,压实网格员工作职责,制定绩效考核工作方案、工作监督机制、工作协调机制、巡查工作机制、专项督查工作机制等,将网格工作成效与年度绩效挂钩,完善社会综合治理工作的长效工作机制,以科学管用的制度保障社会综合治理工作常态化开展工作。通过社会综合治理网格精细化管理系统,L镇正式开启“线下摸排+线上管理”的社会综合治理网格精细化时代,实现“全覆盖、无盲区、高效精准”的综治网格化精细管理模式。
此外,为全面监控辖区情况,实现“网格+动态监控”全覆盖,L镇共投入70万元推动“雪亮工程”视频监控平台建设,在辖区范围内各村组共安装294个高清视频监控设备,并引导辖区企业、学校等重点场所重点部位安装视频监控,进一步加大了监控覆盖率,结合智能网格精细化管理,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效能,推动社会稳控工作日益扎实,治安隐患得到有效遏制。
网格组工作模式通过下沉治理资源到基层,融合各方力量服务群众,使得以往各部门各自为政的问题得到了改善,压实基层社会治理责任,形成多部门合力,有力促进治理体系现代化。与此同时,网格组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由于网格化治理模式是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组织领导力度较大程度上影响到了网格化治理工作的成效。在L镇领导班子调整后,换届前后负责网格治理的两任领导政绩观有所不同,加上网格组工作交接不全面,网格化治理相对不被重视,造成资源向网格组倾斜力度不够等问题。同时,监管意识不强,网格化治理系统作为新事物,部分领导干部对网格治理的长期性、复杂性认识不充分,导致人员管理松懈、无法有效应对社会事件。
工作机制设计反映了党政机关治理思维观念,事关网格治理工作成效。目前工作机制的主要问题有:第一,治理主体单一。网格治理比较依赖于镇(街)党政干部和村(社区)“两委”、村小组干部,而社区积极分子、社会工作者、辖区企事业单位、物业管理公司参与较少,不仅网格组基层减负工作难以落实,而且不利于营造共建共治的氛围。第二,多部门协调机制不健全。跨部门推动工作的配套资源和机制缺乏系统性,经费保障及使用管理制度尚未建立,造成人、地、物、事、组织等资源整合机制不畅。第三,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一方面,网格组绩效考核制度和其他考核制度存在交叉。比如L镇同时制定了线室绩效考核制度和网格组考核机制,两者都包含了网格组工作人员,这就造成了考核主体混乱,存在多头考核和层层加码等现象。另一方面,基层社会治理的行政化倾向较重,发动群众不够全面深入,绩效考核制度内容侧重于政府管理,对解决群众诉求涉及内容比较少。
网格队伍能力素质参差不齐,队伍执行力有待提升,仍需进一步加强队伍管理。一是人员素质较低。小网格作为网格工作的最小单元,村小组干部属于小网格的主要负责人,而村小组干部的文化素质不高,造成工作中存在法治思维缺乏、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二是业务水平不高。网格组工作涉及的政府职能较多,需要网格员对各部门的政策法规比较熟悉,专业性比较强,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网格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有限,政策执行效果容易打折扣,甚至出现形式主义等问题。三是纪律观念较弱。由于网格组工作地点流动较大,监督检查工作无法全天候、全人员覆盖,导致部分网格员纪律松散,上下班时间比较随意,而且网格员经常和企业打交道,“吃拿卡要”等违纪违法行为也时有发生。
网格精细化管理系统建设项目不够完善,在功能全覆盖方面有待优化。一方面,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平台,L镇网格管理系统无法和区、镇其他系统进行数据共享,“数据壁垒”依然存在,此外,“雪亮工程”视频系统未能接入网格管理系统,还存在多头投入难整合、资源严重浪费的情况。同时,系统功能还不完善。GPS定位轨迹功能无法完全发挥作用,网格人员的到岗、巡查情况未能及时收集反馈而且数据使用还停留在查看数据等初级阶段,未能对数据做进一步的分析,限制了网格系统的数据进一步发挥作用。
为坚持问题导向,提高解决问题的针对性,现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以下一系列措施:
和消防安全网格、疫情防控网格等传统网格相比,社会综合治理网格在长效治理、协同治理具有明显优势,加强组织领导的重要性也更为凸显。对此建议:其一,提高思想认识。领导干部要加强对网格工作的学习研究,在学习中树立新的治理思维方式,借鉴网格工作先进地区经验,进而提高治理能力和治理素养。其二,推动联合执法。由于一些社会问题比较复杂,涉及的范围比较广,需要多部门协同处理,通过加强组织领导,能为多部门协同处理问题提供组织保障,打通部门信息沟通之间的壁垒,使得问题能高效解决。其三,加强资源分配。要保障办公场地、设备等资源配置,方便网格员高效办公,同时,加强经费保障,缓解网格员待遇低、日常工作开销大等问题,解决网格员的后顾之忧。
社会综合治理网格精细化工作是一项重大且复杂的工程,需要汇聚各方力量共同推进,不断完善人财物保障和工作机制。一是完善协同治理机制。要积极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工作格局,促进党政部门和社会多元主体在管理上加强合作、协调互助,建立工作任务(职能)入网格“准入制”,对文明城市测评、人口普查、经济普查等超出其职能外的工作,可通过购买服务、发动社会组织和热心市民的方式开展网格工作,做到科学合理定格、定人、定责。二是加强部门合作。要建立网格组和其他部门的联合执法机制,明确各部门在联合执法中的职责,并赋予网格组人员调动、资源配置等相应的权力,让网格组不只是局限于信息的采集和案件的上报,而且要充分发挥其联动各部门解决问题的作用,实现综治信访、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等多部门形成合力。如S省赋予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指挥调度、分类指派、督查督办、考核奖惩等职权,防止部门间推诿扯皮[3]。三是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应加强考核机制衔接,明确网格组的考核主体,在制定绩效考核方案时应当对网格组进行专项考核。同时,考核内容应当对基层服务有所侧重,结合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网格服务事项纳入考核项目,让网格组管理人员认识到基层服务的重要性。
一是合理引进人才。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选聘更多高素质的人员,提高网格员的文化素质水平,与原有网格员形成优势互补。建立一套以网格员的进出机制、教育培训、奖惩提拔等为一体的用人体系,为网格员提供职业发展平台,合理确定网格员的薪资待遇和工作补贴,并根据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财政状况、工作年限建立增资机制,提升对人才的吸引力。二是加强日常监管。日常监督主要采取分级监督,如驻村领导对中网格组工作落实情况实施监督、协管职责,“大中小”三级网格组分别对下级网格组实施工作指导、工作监督等职责,也包括业务部门对网格组巡查情况要不定期组织抽查工作。同时,通过播放警示教育片、开展提醒谈话等方式,加强廉洁教育,促使网格组工作人员自觉遵照规章制度行事,禁止侥幸心理,严守廉政底线、严防利益输送。三是加强业务培训,《L镇社会综合治理网格精细管理工作方案》涉及的线室部门组织网格员召开业务培训,加强网格员的业务能力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并针对网格组监管过程中发现的业务问题,促使网格工作规范化,保证各项规章制度制度落实落细,推进社会综合治理网格更加精细化。
一是挖掘数据资源。整合各地、各部门、各行业的监控平台,引入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系统,加强对网格化治理平台收集信息的数据分析,发掘平台数据价值,为网格化治理决策提供依据。如某个网格的某项工作亟须加强,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找出问题原因,可以采取加强网格员人员部署、调整政策要求或专职部门介入处理等方式解决问题。二是加强数据共享。协调上级部门建立市、区级社会治理平台,通过开放端口、设置权限、数据兼容进行有效对接,实现上下级综治信息技术平台的无缝对接,实现信息共享、业务贯通、指挥顺畅。同时,加强网格治理系统和其他部门系统的数据共享,将“雪亮工程”视频监控系统接入到网格治理系统中,使数据能充分流通,为联合执法打下坚实基础。三是完善平台功能。对平台各类场所添加地图查询功能,使得各类场所的信息更直观地体现在平台地图当中,形成全镇一张网的局势。完善网格信息安全管理和保密制度,明确列出不能共享的信息类型,确保管理信息不泄密,让人民群众的隐私得到合法保障。
总之,协同治理是网络化治理的基本方向,要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其他社会主体有序参与的社会治理格局,政府需要在组织领导、规章制度、队伍管理和平台功能等多方面不断优化,提供更高效、更精准的服务,做到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