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哲 沈千鹏
(1.河北经贸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2.河北经贸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我国同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交流和互利共赢,同时也加快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化进程,促进了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河北省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重要枢纽,应将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作为重要抓手,协力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中外合作办学是指外国教育机构与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的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外合作办学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二是高校内部非法人设置的中外合作二级学院;三是在学科、专业和课程层面的合作项目[1]。高职院校与外国教育机构合作主要以第三种方式进行,在课程和专业上开展合作,学生按照要求在国内和国外完成学习任务后,除获得国内高职院校的毕业证书外,还能获得教育部认可的国外高校的相应学分或证书。
“一带一路”倡议是指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一带一路”建设,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倡议秉持和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倡议的核心内涵,是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加强经济政策协调和发展战略对接,促进协同联动发展,实现共同繁荣。倡议要实现的最高目标,是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框架内,各方携手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不断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高职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机会越来越多,如何打造高质量、深层次、全方位的中外合作办学,已成为职业教育工作者思索的热点问题。
高职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意义重大。首先是开拓高职教育国际化建设新方向。高职院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间的联系不仅限于国际学术会议和交流互访,开展合作办学将有助于加快其国际化建设进程。其次是实现技术资源的输出。通过开展合作办学,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国工艺,实现“让中国技术走向世界”的远大目标。最后是加强中外校企合作。通过加强与跨国企业的合作,有利于构建“组织治理生态层”、“技术创新生态层”和“人文交流生态层”,立体打造中外产教融合生态圈。
2022年6月17日,教育部发布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显示,截至2022年5月31日,河北省高等职业院校共计66所(专科层次职业学校63所,本科层次职业学校3所),位居全国第八位。其中,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4所: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国家骨干高职院校4所: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在这66所高职院校中,已有40多所开展了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根据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发布的信息,目前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俄罗斯交大交通学院为河北省高职院校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022年4月—5月,河北省教育厅发布关于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等13所院校举办的25个高等专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公示,标志着河北省高职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日益活跃。
2.2.1 办学模式
河北省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主要为引入教学资源和学分互认的综合模式。学生需要在本院校完成两年的学习任务,如果各项考核和标准都达到要求,能够前往合作院校学习一年。除“2+1”模式之外,还包括“3+0”“3+1”等学习模式。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更多的教师希望培养模式能够从同等学历层面向专业技术领域转变,以培养更多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2.2.2 生源情况
纵观近三年河北省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招生情况可知,此类项目录取分数普遍较低,对优质学生并无太大吸引力,同等条件下学生更偏向选择本科院校的合作办学项目。通过对授课教师的走访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认为生源质量较差,这对于人才培养和教育是一项重大挑战。
2.2.3 师资情况
相关调查结果显示,中方院校中拥有副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约为70%,而外方院校这一占比为50%。中方院校中,接受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培训的教师占25%,而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教师高达70%,同时,很多教师难以兼顾自身的语言能力培养和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这也是大多数职业教育教师的困扰所在。
2.2.4 专业设置
《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21年)》将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划分为19大类,每个专业大类下含若干二级专业类别。通过调查研究表明,河北省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主要集中在市场营销、商业管理、会计、教育等文科专业上,而理工类专业占比较小。由此可见,专业设置处于不均衡状态。
2.3.1 认知管理
河北省高职院校的管理层对中外合作办学的重要性有明确认识,他们普遍认为,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可以提升院校综合实力,引进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学生可以习得更多的知识技能,成为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由此提升院校的知名度和综合竞争力,院校各级部门均全力支持项目开展。
2.3.2 办学途径
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国际政府间合作办学项目;二是涉外中介机构组织项目;三是中外院校自我对接项目[2]。根据调查结果,河北省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主要依靠驻外中介机构牵线搭桥促成双方院校合作,由此开拓多个专业和课程的合作办学。
2.3.3 监督管理
目前,河北省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处于自管、自办、自评的状态,尚无配套的、完善的、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监督管理办法,绝大多数院校沿用本科中外合作办学评价标准。因本科与高职项目存在差异,通过开展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教师建议重新制定符合高职院校自身特点的评价标准。
2.3.4 内部管理
就河北省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管理体系来看,大多数院校没有设立专门的中外合作办学二级教学机构,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等院校建立了外事管理部门和专项办公室,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等院校则通过其他部门或机构监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由此可见,大部分高职院校尚未形成国际化的管理团队和师资队伍,在中外合作办学方面还欠重视。
第一,缺乏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政校平台。虽然部分院校已经设置了专门的管理机构或外事部门负责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联络与开展,但其能力有限,管理缺乏力度,难以形成规模效益。除此之外,一些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依旧使用高等院校校长作为法人,具体办学模式完全参照项目流程,并未进行深度的交流合作。第二,高职院校在中外合作办学开展过程中缺乏自主性和灵活性。高职院校长时间单一地实施高等教育运行机制,并未根据时代发展要求更新制度。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院校追求表面效益远高于长远利益,其关注点更多放在生源数量、校企合作和院校转型等事项上,并未较多地关注职业教育本身和院校国际化发展。在合作办学中,高职院校一味地吸收外国教育资源,并未积极输出本国教育资源,造成资源互通失衡,最终制约着河北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第三,监督评估机制不健全。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时会签订设有监督评估机制的协议,但由于双方联系不紧密,未能及时反馈,导致在项目开展中因未及时更正而出现诸多问题。
第一,中外合作办学模式较为单一。河北省高职院校大多采用“N+N”模式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即学生在本国学习N年后,再去国外院校学习N年,当然也可以选择不出国,在国内即可借助国外教师资源开展学习活动,课程设置、课堂风格、教材资料和专业重点都参照国外院校的风格特色设计。第二,项目课程对接难度较大。具有国外特征的课堂是有中国教师去合作院校学习,但由于教师本身英语水平或教学经验有限,或者教学设计、对课堂的理解与外方院校不一致,很难达成卓有成效的理解和沟通,难以兼顾高职院校和外方教育的特点,也就很难形成融洽的课堂。第三,项目开展途径单一。由于高职院校寻求项目信息不顺畅,缺乏广泛的信息资源平台,经常需要依靠国际教育集团联系外方院校,才能实现与国外教育机构的对接,并且河北省现有合作办学项目多为院校与院校间的合作项目,缺乏院校与政府、企业间的合作项目。
第一,专业设置不甚合理。在当前已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电子信息类、机械制造类专业开设比例已有明显上升,但会计、市场营销、管理等商贸经济类专业占比依旧很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第二,学生教育质量较低。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生源质量偏低,更有甚者为增加生源数量而降低语言科目的录取分数线,学生入学后需要面对专业课和语言学习两方面的压力,还要快速适应中外两种学制的差异,致使学生的学习质量不如人意。第三,外籍教师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外籍教师未能很好地了解我国基本的教育教学规章制度,难以胜任教学工作。
4.1.1 充分发挥政府监督管理作用
目前,河北省本科及以上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经过严格的审查和评估,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果。由此可见,有必要在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建立专门的中外合作办学监督管理机构,对符合条件的办学主体进行严格审批,客观全面地评估其条件设施能否充分保证教学质量,对省内现有的合作办学项目进行定期复核和系统评估,实现院校管理成果公开透明化,及时公开专业设置、教学质量、办学效果等的量化数据,避免劣势条件的重复实施[3]。此外,还应构建标准化、系统化、规范化的评估复核标准,健全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为河北省教育行政部门调整或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以保证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
4.1.2 加强中外合作办学管理和引导
政府部门应在完善监管机制的同时,积极通过国际高职教育交流会、信息分享会等国际会议为院校寻求优质教育资源,将项目发展情况与“创新强校工程”、地方“一带一路”建设紧密联系,从其他平台引入优质资源。河北省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各单位间的统筹协调工作,对接合作院校发展战略,为院校提供多种平台积极与外方教育机构建立联系,扎实做好中外合作办学管理和引导工作。
4.1.3 为高职院校提供政策支持
政府对高职院校的政策支持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发展中能起到重要作用。政府应加强对中外合作办学政策的宣传,打造良好的项目品牌,营造良好的政策氛围。政府应该明确中外合作办学管理机构的职责和分工,通过加强信息互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大力支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同时,还可以出台政策划拨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开展,为高职教育国际化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加强各部门间的合作,挖掘更多中外合作办学切入点,激发高职院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积极性,进而提升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发展水平。
4.2.1 强化国际化发展意识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强化国际化发展意识。高职院校应将中外合作办学融入院校发展计划,积极筹备相关工作,动员主管行政和教学部门制定策划并实施落地,营造国际化发展氛围。院校应定期召开管理层研讨会商讨相关工作安排,根据本校专业特色、课程特点和区域特征等基本情况,探索中外合作办学的可行性和发展路径。高职院校也需要强化行政管理人员和教师的国际化意识,部分教职工由于意识不到位,工作思路尚未打开,制约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开展。定期开展国际化发展意识强化培训,有助于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深入了解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进而有助于高职院校高效开展中外合作办学。
4.2.2 完善合作办学体制机制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高职教育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和机遇,高职院校应把握时机,树立开放办学理念,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和定位,探索国际化办学体制机制,创新运营管理模式,培养国际化师资队伍,开展校园文化内涵建设,促进院校的国际化发展。中方院校和外方院校应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共同管理并互相监督,成立联合管理委员会,由中方院校领导和外方院校领导担任联合管理委员会的主要成员,为中外合作办学指明方向,实现层级管理的科学化[4]。双方要定期开展项目洽谈会,复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开展情况,根据实际需要适时调整培养方案,提升办学质量和效率。
4.2.3 提升合作办学质量
提升合作办学质量是中外合作办学的核心目标。高职院校应完善专业设置,实行审核机制,每年审核各专业就业率和贡献率,对重复开设、办学质量低的专业予以撤销,或警告处理。同时,应开设一批职业技能领域的专业,例如医学检验技术、宠物养护与驯导、新能源汽车技术等新兴专业。除此之外,院校应完善学分制体系,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建立弹性学分制和完全学分制,学生完成必修课程后,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自主选择专业课程,为其适应国外教育体制奠定基础,并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高职院校要抓住“双高”建设的机会,将中外合作办学的建设和发展与“双高”建设结合,突出院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特色,从管理架构、部门协同、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入手,有效发挥中外合作办学在专业建设中的作用,形成以专业特色为核心的合作办学新路径、新模式[5]。
4.3.1 参与中外合作办学筹备过程
以往,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开展过程中,中方和外方的政府、教育部门以及诸多高职院校无疑是项目主力军。然而,从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可见,越来越多的企业,尤其是具有国际化背景的企业、跨国公司等开始参与中外合作办学,开创了中外合作办学的新局面。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参与专业设置,实施靶向培养方案,避免专业设置的重复,在促进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的同时,能够满足企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中方和外方教育机构以及企业要充分做好项目筹备工作,为项目开展奠定扎实且稳健的基础。其目的是充分发挥院校和企业的产学研职能,大力开发国际市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4.3.2 发挥平台和资源优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国内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较大变化,需要更多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技能人才。跨国企业可以为高职院校提供更多更广阔的平台,其中包括办学实践基地、实习岗位、一流的机械设备、实训基地和企业技能培训等,同时可以为中外合作办学提供具有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的校外导师,进行师资培训,有利于开拓中外合作办学路径,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可由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牵头,联合统筹区域企业资源,探索建立共享合作平台,以专业为纽带将学校和企业联系起来,构建校企合作的公共服务平台,提升中外合作办学的整体水平[6]。
4.3.3 树立国际产能合作品牌
企业应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提升企业的国际影响力,形成品牌效应。企业应借助自身优势,让海外教育机构看到中国企业的实力,看到与中国企业合作的美好前景,更愿意投入优质教育资源与中国企业进行合作,参与中外合作办学。中外院校和企业开展多维合作,将来培养的人才质量和形成的品牌效应能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形成稳定的生源和办学规模,促进中外合作办学的良性发展。
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和落实工作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的三大核心要素。河北省高职院校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有利条件,不断改革并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为河北省乃至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