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空巢老人互助养老可行路径探究

2022-12-27 14:32黑龙江大学宁一栾
区域治理 2022年27期
关键词:空巢个案子女

黑龙江大学 宁一栾

一、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现状与需求分析

(一)现状

第七次人口普查报告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为2.64亿,占总人口比例为18.7%,其中65岁以上的人口为1.91亿,占总人口的13.5%,而这个数据相对于上次普查数据,老龄人口同比上涨了5.44%,这说明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开始加剧。老龄化问题突出,我们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空巢老人困境主要包括精神困境,生活困境和社会参与程度低。空巢老人处理精神困境的方式主要通过跟周围邻居互动和参加村里的集体活动,比如茶话会,跳广场舞等。在生活方面,空巢老人通常面临无人照料的问题。大部分老年人只有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才会打电话寻求子女的帮助。在社会参与方面,老年人由于文化水平不高和对互联网的应用程度低,很多事情都是通过观看电视新闻得知,对社会热点新闻了解程度很低。

(二)需求

1.经济方面

在日常生活里,经济是第一要义。如果经济需求得不到保障,那么其他高层次的需求都是空话。与青年人不同,老年人并不追求过高的经济需求,因为在农村他们可以种植自己生活需要的蔬菜供自己食用,而且农村的水也是不要钱的,所以农村老人没有太高的经济需求。由于老人们是自己生活,没有子女在身边照顾,所以在日常生活方面只能依靠老两口互相扶持。对于有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而言,互助养老模式可以给予他们极大的帮助的,有了邻居的帮助,不仅可以减少子女的负担,而且还可以增加老人和邻居之间的感情,让老人的生活变得丰富。

2.医疗方面

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的各部分器官都逐渐老化,各项生理功能都有所减退,因为生活在农村,大多数老年人都从事了三十年以上的田间劳作,并且由于劳动负担过重,积劳成疾,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病和老年病,需要通过吃药来维持身体。所以,我们需要加强对老年人身体健康方面的关注,加强农村医疗方面的补助,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村空巢老人健康维护的需求。

3.心理需求

因为缺少子女的关爱和陪伴,空巢老人独自生活,没有可以说话聊天的人,十分不利于情感的抒发。精神慰藉得不到重视,往往会产生心理上的各种问题。因为缺少子女在身边的陪伴,多数子女选择通过打电话的方式与父母沟通感情。大多数老人抱怨与子女的沟通太少,内心希望与子女们保持经常性的交流。对于丧偶的空巢老人而言,对子女陪伴的需求就更大。由此,我们社会工作者要针对不同类型的空巢老人,了解其需要,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的需求提供个案帮助。

4.社交需求

人是处于社会系统中的,人生活在社会中最基本的就是融入社会。空巢老人的社会系统是由亲戚家人、朋友、邻里以及各种社会服务机构组成。老年群体经常被大众看成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老年人不再是社会活动的主导者。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不再参与到村里发生事情的讨论当中,对于村里事物的决断和判断都没法做出自己的选择。又加之生活在农村,空巢老人没有广泛的交往圈子,他们平时疏解孤独的方式仅仅是和邻居说说话,而人际交往的方式也非常简单,多为打牌、下棋等。并且由于年龄的增加,空巢老人逐渐降低了与亲戚邻里的联系。社会交往方面,主要的需求体现在主观渴望交往和客观对于社会公共基础服务需求。通过调查发现,老人交往范围主要就是与邻居聊天、打牌,其次就是村里夏天村民自发组成的秧歌队,但是由于场地设施的限制和天气原因他们只能在夏天进行。参与社会交往是空巢老人的一大需求,只有参与了活动,进行丰富的社会交往,充分利用空巢老人的闲暇时间,拓展交往范围,才会收获美好幸福的晚年生活。

二、发展互助养老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一)可行性

1.政府政策支持

近年来政府对空巢老人的关注度逐年上升,对于空巢老人互助养老模式也大力提倡。2011年,“十二五”计划明确指出,以村(社区)为基点,以村集体为依托,建设、发展日间照料等互助养老平台,为空巢老人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和物质上的帮助。同年,河北肥乡新型互助养老模式得到民政部的认可,并且国家财政部也下发文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互助幸福院。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明确指出,全国范围内加速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健全农村养老体系。通过上述材料可以看出,中央、省政府十分重视农村互助养老问题,即使现在还没有全面、详尽、特定的互助养老政策,然而互助养老已经是大趋势,政府已经开始推出有支持性的互助养老政策。

2.互助养老模式自身的优点

一直以来,家庭都是农村老人的养老主体,由于农村青壮年离开家乡外出务工,有的甚至直接定居城市,常年无暇照料留守农村的父母,打破了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互助”作为我国的传统美德之一,一直传承至今。我国留守空巢老人,邻居之间来往密切,有良好的互助风气,这些都为互助养老的实行做了充足的准备。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农村空巢老人十分赞成互助养老,与以往的养老模式相比较,老人们对于这种自给自足,并且帮助其他老人实还能现自身价值的互助养老极为感兴趣,互助养老不仅可以促进邻里间的友好关系,还能营造互相帮助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必要性

1.缓解“421”结构家庭的养老压力

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在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已经有超过1个亿的家庭只育有1个小孩,家庭规模远远不如之前的庞大。又因为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我国已有很多家庭呈现“421结构,即一个家庭由外祖父、外祖母、祖父、祖母四位老人,父母两位青壮年和一个孩子组成。一对年轻夫妻的压力很大,既要赡养四位老人,又要抚养一个孩子,生活压力很大。对于“421”结构的年轻子女来说,在养老方面需要考虑三个问题:满足双方父母的基本生活保障;父母的晚年生活要得到他们的关照;让父母的老年生活丰富多彩。对于城市家庭而言,养老保险、退休金、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各种养老机构,都为城市里的老人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养老帮助。而对于农村在外打工的子女而言,父母年纪大了不能劳作之后几乎没有收入,又没能在父母年轻时购买过相关养老保险,农村生活保障数额又小,根本无法与生活在城市中的老年人相比,大多数生活在城市的青壮年还要租房居住,有的需要定期还房贷,还有子女需要抚养,自己的生活压力已经很大的同时还要照顾双方父母,在养老方面的压力比城市生活的年轻人大很多。

2.解决养老需求与养老供给间的矛盾

农村养老的观念较城市保守,要想从家庭养老转变为机构养老和互助养老一定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来适应。目前仍有多数空巢老人明确表示自己如果不是无处可去是不会去机构养老的,一方面是因为不愿意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是不想花无用的钱用在自己养老身上,他们认为去机构养老的费用是子女的负担,所以对于农村老人而言他们是十分排斥机构养老的。据此我们可以理解为,满足空巢老人养老的需求要做的就是让老人在自己喜欢的环境中度过晚年生活,而互助养老正好可以满足老年人不去机构又可以享受到服务的要求。互助养老可以让老人们在平时生活的环境中,和自己熟悉的人互助养老,被照顾的同时又可以照顾别人,既可以满足自身养老需求,又可以满足对自己价值的追求。

三、社会工作视角下农村互助养老可行路径探究

(一)个案工作介入:满足特殊老人的个性化需求

互助养老通过建立完备的信息系统,可以根据不同老人的需求给予提供不同的个案帮助。互助养老可以满足老年人的社会化需求。通过个案走访,有针对性地对老人进行个案帮助,也可以组织邻里之间经常性的互动、定时组织社区活动。农村空巢老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接受怎样的个案帮助,参与村社活动,实现老年人的社会化,从而达到心理的满足和精神的满足,提升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度,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的社会存在感和生活质量。

个案工作在互助养老模式的基础上更强调以人为本,尽可能地体现个性化,体现农村空巢老人之间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年龄段老人的需求。年龄在55-65的老人,对疾病预防、各种老年疾病的管理的需求较大,希望能更多了解和预防老年病;年龄在65-75岁之间的老人,更多的需求是在自己疾病发作的时候能有人帮忙;75岁以上的老人则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专业护理和个案帮助。针对不同年龄段老人的需求,个案工作需要做的就是摆脱单一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应用互助养老模式尽可能地满足每一个年龄段农村空巢老人的需求,为农村空巢老人提供丰富、精准的个案服务,把相关资源整合在一个体系里,统一规划、统一实施,产生最大的效益,为老人提供便捷、专业的服务。

(二)小组工作介入:拓展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

当今时代,智能手机早已渗透千家万户,数字化正在改变和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为了让农村空巢老人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紧跟时代发展的浪潮,社会工作运用小组工作的方法组织空巢老人学习互联网知识,组织成立老年学习小组,通过定期举办小组活动教会老人使用微信,并通过微信与儿女进行视频通话;教会老人关于网购的事宜,方便老人购买生活必需品,老人学会网上购物会减少不必要的出行,并且可以使老年人也享受到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方便。互助学习小组可以为老年人的生活输入希望,享受更加美好的晚年生活。但是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小组工作者也需要帮助老人识别网络中的骗局,防止老人陷入不必要的麻烦中。

构建农村空巢老人社交小组,满足老年人社会化的需要。社会交往对老年人而言是很重要的,老年人通过社交小组的活动可以丰富老年生活。朋辈群体是由一些年龄、兴趣、爱好、态度、价值观、社会地位等方面较为接近的人所组成的一种非正式初级群体。朋辈群体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农村空巢老人如果拥有朋辈群体的支持和陪伴,对他们的老年生活是十分有益的。参加社交小组活动,会增强老年生活的乐趣,拥有友好健康的礼仪、技能和策略,会使老年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空巢老人社交小组不仅能满足老人情感交流的需求,促进情感发展,还能促进老年人学习和爱好的发展。我们组建的社交小组不仅可以帮助老年人完成社会化的重要一步,同时也可以帮助老年人满足他们交往的需要。

(三)社区工作介入:营造宜居养老环境

在政府的支持下实行社区教育,实现老年人终身教育,对老年社区教育给予优先发展支持,提升老年人互助意识。社区教育是由政府倡导并与地方基层组织共同推动的,是帮助农村空巢老人提升精神教育,实现终身学习的目标,以及切实保障居民自主学习权利的群众性教育活动。社区教育主要就是以社区留守的空巢老人为主体,老年教育的重心在社区,老年人是我们建设学习型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根据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农村空巢老人对于建设学习型社区十分感兴趣并且也愿意投身于社区建设当中来,他们不仅自己参加,还能带动家庭成员一起参与到社区学习中来。随着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大量老年人口回归社区,发展社区教育,提升老年人互助意识,有利于扩大社区老年教育事业,通过互助,全方位带动社区老年教育活动的发展。

社区居委会是人民政府的基层机关,组织构建一个和谐互助的社区居委会可以维护社区稳定与促进社区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一个良好氛围的社区委员会可以为本社区居民办理公共事务。建立一个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的社区互助委员会可以帮助农村空巢老人营造一个良好的组织氛围,让老人享受更好的更全面的政策优惠。

四、结语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养老问题越来越得到全国范围的关注,在老年人群体当中,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更需要得到我们的重视。目前全国空巢老人的比率已经达到30%,农村空巢老人所面临的生活困境比生活在城市的空巢老人要多,可利用的资源又少。本文总结了当前我国农村空巢老人所面临的问题,老人的生活条件差,对经济、社交、医疗等方面都有着强大的需求,老人又对机构养老有着十分排斥的心理,所以本文采用互助养老的方式对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提出可行性建议。

本文对农村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对农村实行互助养老模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且对社会工作介入农村互助养老的优势进行了总结。社会工作为互助养老提供理论依据,社会工作为在资源整合方面的优点也十分有利于互助养老在农村的实施。最后运用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分别对农村空巢老人实行互助养老提出建议。通过个案工作的方法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通过小组工作的方法拓展农村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网络;通过社区工作的方法为老人营造宜居的养老环境。

猜你喜欢
空巢个案子女
个案管理模式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疫情来袭,“空巢”老人如何空巢不空心?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空巢生日不孤独
别样风景的多元化绽放——我国当代女性写作的个案式研究
“空巢青年”戳到你了么?
实践 学习 在实践——《新闻个案教程》开讲五年实录及思考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