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何杰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让大学生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社会市场环境,就个人专业知识结构而设定职业发展方向与目标,并以此为主轴展开相应的教育与培训,最终完成自我实现的发展过程。而眼下大学生在规划自身职业生涯的过程中普遍把个人价值放在首位进行目标设定与行为参考准则,却忽略缩小个人社会价值作用。伴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我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形势与任务也呈现出新特点,如果大学生未能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结合起来,或者没有把个人自身的职业规划联系实际社会发展,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大学生就业结构矛盾依然突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大学生职业生涯的重要部分,课程教育需要加强就业创业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在课程教学中结合时代发展,积极推动课程改革,实现课程思政结合生涯教育,注入理想信念,让学生具有卓越的职业精神,进而培养出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
高校课程思政基于政治性目标方向,以理论为基础,培养学生崇高的精神境界,丰富高校思政课程内涵。当前思政教育已经成为高校德育教学的主要途径,需要各门课程都和思政理论同向而行,进而形成协同效应。思政课程不仅是大学教育的基础,还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从思政课程的组成内容来看,主要包括了思想政治课、专业课与综合素质课,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此,需要教师对教育资源优化整合,最终提升育人效果[1]。
从宏观角度讲,行业的发展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人才的质量是关键因素之一,大学生需要加强自我认识与对行业进行评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关注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全面发展,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提升其职业素养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课程思政推进的背景下,也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展提出了更多要求。2008年起,国家要求全部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进而为学生发展提供就业指导,让学生认识自我,具备专业能力,从而增加学生就业机会,迎合时代的发展需求。
国家教育部明确要求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高校必修课,这门课程的内涵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学业计划和职业规划,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对学生的学业生涯与就业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基于规划职业生涯的视角,大学时期是为职业生涯规划的准备期,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特长、能力、意愿与社会发展趋势、社会需求规划发展路线,让学生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整体来看,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职业生涯设计流程,把握好每个设计环节,其中包括认清自我、解读职业、准确定位、锁定目标、确定方案、如何进行。
尽管当前的高校开设了和职业生涯相关的课程,不过在职业生涯课程中对思政教育的认识与融合程度不足,二者没有形成密切的关联。比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已经被纳入公共必修课,但是在理论分析上缺乏深度,导致学生将职业生涯规划理解为就业所需的能力,影响了课程育人思想与实际作用的发挥。从实际教学过程来看,教师的专业背景存在差异造成教育活动内容也不同,比如心理学专业教师侧重心理评估,然后对比职业规划内容;再如从事就业指导的教师更关注简历制作和面试注意事项,这都说明教学内容和思政内容联系不足[2]。
在大学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当中,要想融入思政教育不能仅仅关注课程的实施与形式分析,还需要对教学内容加以改进。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学生的视野也逐渐开阔,思想开始发生变化,原有的大学思政教材难以满足学生探索世界的需求。部分教师分析思政教育和生涯规划内容时认为思政教育主要是培养思想意识,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加以规划,由此导致学生难以发现自身存在的社会价值,甚至滋生自由化发展趋势,逐渐与集体或者国家发展相脱离。当前大学生毕业就业期间主要考虑薪资待遇,然而自身的综合素养也未达到相关企业要求,这就更加凸显出高校思政教育的作用,实现人文精神和思想教育结合,凸显责任担当美德。
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授课形式无法充分满足学生需求,很多教学流于形式,并且考核机制不够完善,造成学生对课程重视不足,严重影响学生自身职业规划,主要表现如下:人才培养方案与学生自我规划未能有效结合,教师仅仅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未能侧重培养学生思想观念与规划意识,忽略学生个人实际情况。再如实际讲解中突出就业知识与培训技巧,也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就业,该情况下也直接造成了高校将学生就业率为衡量工作质量的主要指标。
其一,具化思想政治教育对职业目标的指向。国家开设思政教育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国家人才和社会栋梁,让学生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所以目标设定需要迎合时代发展。职业理想预测与实际的契合程度是衡量目标设定合理的关键,需要明确思政教育职业目标才能促进学生良好发展,为此要求深入了解思政教育在大学生职业目标确立过程中的作用,然后对整体目标细分,进而培养能够自食其力并且回馈社会的综合型人才,用自身的言行和实践工作传播政治理念、思想观念和道德素质,所以说只有明确目标并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才能让学生在观念上肯定;其二,理论与实践结合,充实思政教育内容。在思政教育引领职业教育的过程中主要涵盖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能力教育,让学生形成自我认知,结合环境形式实现良好发展。通过以上内容可以发现,尽管职业能力涉及实践行动内容,然而未能明确时间、目标以及评估方法依然无法完善教育体系,大学教育需要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而学生自身的实践效果也和大学思政教育存在直接关联[3]。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对人才需求也出现了巨大变化,也就是开始追求高素质人才,其中关注人才工作能力以及职业道德,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可以考虑自身教育情况,并结合企业发展需求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由此为企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随着校企合作的加强,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平台,让学生提前适应岗位环境、积累经验,真正实现理论实践的结合。具体措施如下:其一,推动校企合作、校政合作,可以聘请企业管理人员,向学生讲解真实的工作内容与学习环境,分享学生在企业中的问题和处理方法,让学生更加意识到课程内容的价值;其二,高校学生与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单位合作,实践教学环节可以邀请企业工作人员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分享当前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其三,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也需要适当调整,结合企业需求做好教育引导工作,让学生全面了解岗位需求,正确看待自身的职业发展,审视自身的不足,然后采取措施加以改善,还需要让自身能力和岗位需求相匹配,由此提升职业规划教育成效。
做好思政教育工作需要明确教学定位,然后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中合理运用思政内容,尤其是要挖掘课程思政的德育功能。具体措施如下:其一,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紧密围绕职业道德规范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开,引导学生自我分析和自我管理,鼓励学生将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最终达到良好教学目标;其二,综合运用案例分析、视频讲解、小组讨论等形式提升学生政治觉悟,要求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和理想信念。现阶段的教育体制下学生普遍将考入大学作为主要动力,而这种思想下在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容易失去奋斗目标,所以需要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重视思想引导,使学生树立终身学习思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让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在岗位中发挥应有作用;其三,在教学目标设定的过程中需要让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紧密结合起来,处理好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只有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才能在今后的职业发展中发挥应有价值。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广大教师明确自身肩负的使命,深入挖掘课程思政中的教育元素,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今后发展中更具社会竞争力。
新时期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需要把握课堂教学重点,综合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深入交流和讨论,要以课程思政理念为指导,并且丰富课外活动,之后做好教学评价工作,对学生今后发展给予更多支持和鼓励,使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形成正确认识,具有良好品德。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大学课程思政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需要借助网络扩展教学空间,比如微课、慕课的出现可以实现线上和线下教学的结合,避免了灌输式教学导致学生感到学习过程枯燥,结合相关理论内容可以向学生播放《中国合伙人》《东方中国梦》《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等综艺和影视作品,之后融入主题演讲辩论、使用工具测评、模拟面试、小组展示汇报等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实现思政教育和职业规划教学的紧密衔接。教师也可以在网络中设置和思政有关的讨论话题,并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监控。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教师需要在课程思政视角下鼓励学生转变学习思路,关注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政教育理论的结合,搭建网络化教育平台,并在该环境下继续挖掘和思政教学相关的资源,然后通过理论引导学生实践推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提升整体质量[4]。
其一,在落实课程思政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从教书匠转变为育人者,成为塑造学生品德、品行和品味的大先生,所以教师需要明确课程思政的价值,并且逐渐渗透到与就业指导课程当中。其二;广大教师是学生的典范,要求高校重视师风建设,通过教师的感召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为此需要对学生进行综合管理,具体说来:一方面,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丰富培训手段,发挥课程育人功能,比如邀请业内专家召开讲座,参与讲座的过程中也为教师进行交流提供了平台,还可以采取以“老带新”的形式,通过一对一的指导提升教学经验,达到教师共同学习、共同监督的目标;再如高校可以定期举办教学技能大赛,使广大教职工更加关注如何在职业生涯教学中吸引学生关注。另一方面,需要通过教学评价实现教师教学和钻研能力的提升,比如高校可以制定相关激励措施与考核机制,鼓励教师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引导和鞭策学生,而考核制度也有利于教师思考教学方式的创新,为学生的职业发展作出更多努力。
改革教学方法是实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取得效果的关键,也是当前研究的重点,这些方法改革直接影响着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学质量。近年来,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规划的研究越来越多,其中主要包括案例分析法、互动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以及讨论法,今后需要继续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使其课堂参与积极性更高。
师资队伍建设将直接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取得的成效,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离不开教师的实践应用。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规划任课教师整体队伍还需要加强建设,除了辅导员、就业指导中心,教师还需要高校引进相关专业教师,细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流程,重视人才培养;加强职业教师队伍课程思政学习培训,由此提升教学针对性,避免偏重理论的教学局面。
知识更新速度已经超过人们的学习能力,所以需要学生在毕业后继续学习,这样才能迎合时代发展需求。大学生是接受先进理念的先进群体,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今后需要内容及时更新,紧密结合国家的方针政策,方法也要推陈出新,比如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可以与教研组教师研讨,然后进行教材内容上的创新,还需要对教学资源加强整合,之把最新的内容整理成PPT,保证内容的时效性,这样才能在实现学生职业发展的同时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
在当前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需要深入分析教学中现存的问题,其中与课堂思政结合不够深入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当前国家对课程思政教学工作开展高度关注,所以也需要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从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平台建设、思政元素挖掘、教师能力提升等方面入手,最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助力学生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