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2022-12-27 17:30湖南省常德市津市生态环境监测站李嵘枚张翔姜自明
区域治理 2022年16期
关键词:环境监测污染物监测

湖南省常德市津市生态环境监测站 李嵘枚,张翔,姜自明

在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各个行业在注重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也要着重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为了保证环境保护工作顺利开展,环境监测部门应按照标准要求做好各个环节的处理工作,在提高环境质量同时,保证环境监测数据具有真实有效性,这样可以为后续顺利开展环境治理工作提供保障。

在现代社会发展趋势下,环境监测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各个城市的环保部门需要逐步加大环境监测力度,以获取数据信息,在认识到环境监测工作重要性之后,着重处理环境监测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而达到提高环境监测水平和质量的目的,为后续维护生态平衡创造条件。

本文从环境监测工作的意义入手,结合环境监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阐述,并针对如何及时高效解决环境监测问题进行了全面探讨。

一、环境监测工作的意义及特征

(一)意义

能否高效开展环境监测工作,会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效果造成直接影响,主要是因为环境监测工作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主要内容是采集和获取与环境相关的各项信息数据,在做好整合工作之后,再应用在检测和环境治理等多项工作中。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逐步加快,在人们经济活动不断增多的基础上,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在实际开展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工作时,要求人们具备较高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视度的基础上,保证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生态环境与人们生活质量、城市发展具有直接关联。传统形势下的环境检测工作,存在检测方式单一、工作模式落后的问题,在环境污染问题比较严重的状况下无法充分发挥作用,不利于高效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如只能在小面积区域的环境数据进行检测,一旦超出范围,环境监测数据就会产生偏差,进而就会对环境检测结果造成影响。基于此,为了防止产生这些问题,我国环境保护部门着重开展了环境监测工作,以便在及时发现环境问题之后及时处理问题,弥补传统环境检测工作的不足。一些区域受到环境、温度、湿度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存在环境问题无法及时发现的问题。在此种状况下,高效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可以及时发现环境异常,在给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之后,能够避免引发更加严重的环境问题,进而为人们健康生活提供良好环境。

此外,做好环境监测工作,可以使环境管理工作从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单向治理向综合治理、浓度控制向总量控制方向转变。实际上,环境监测工作就是“捕获——传递——解析”环境信息的过程,主要为环境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服务[1]。一旦忽视环境监测工作,极易增加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工作的盲目性,甚至还会对环境管理效果造成影响。基于此,环境保护部门应着重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在充分利用环境监测数据之后,制定符合标准要求的环境管理方案。

(二)特征

环境监测工作对专业性具有较高要求,在实际开展环境监测工作之前,监测人员要全面了解环境质量状况,并要使用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比如:环境监测人员可充分应用生物和化学等监测方法,对监测区域的水环境、空气环境、土地资源等进行监测。为了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真实可靠性,监测人员也要按照标准要求做好环境监测工作,同时还要合理选择样本。

环境监测工作目标非常明确,在实际监测空气质量和水源环境过程中,无须确定监测地点,但是要保证环境监测指标的制定、样本的选择等工作具有科学合理性。考虑到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较多,如果环境监测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出现不规范问题,就会对最终的环境监测结果造成影响,这就要求环境监测人员在正式工作之前确定监测目标。此外,在实际开展环境监测工作时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导致环境监测工作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如在对大气环境进行监测时,监测数据极易受到风力变化、雾霾等恶劣天气的影响。环境监测工作结果极易受到监测人员自身能力的影响,极易在环境监测过程中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没有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做好各个环节的处理工作,就会增加环境监测结果的不确定性和滞后性。

二、环境监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监测方式落后,不利于提高监测结果精准性

一些城市的环境保护部门在实际开展环境监测工作时,具体使用的环境监测方法比较落后。环境污染物多种多样,需要结合实际要求选用具有针对性的污染物采样和分析方法,而传统形势下的方法缺乏系统性,无法形成完整的环境监测体系[2]。现阶段,西方国家已经开展了环境监测系统方法研究工作,虽然我国越来越注重环境监测工作,但是在监测方法方面仍然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而产生这一问题,主要是因为缺乏统一颁布和实施的标准化环境监测方法,导致实际应用的环境监测方式落后,甚至一些城市的环境监测部门在设备、人员、资金等方面的投入量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环境监测工作要求。一旦环境监测方式落后,就会对环境监测结果的精准性造成影响,不利于环境监测数据真实反映出我国土壤、大气、水源污染程度,进而就会对后续开展的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造成影响。

(二)应急监测技术体系缺乏完善性,不利于大范围开展环境监测工作

现阶段,我国环境监测部门缺乏一套完善、系统的应急监测技术体系,导致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突发性的环境污染问题,甚至还会影响重大污染问题处理效率和质量。结合现有的环境监测方案进行分析,可知存在环境污染动态监测与现场监测要求不匹配的问题。加之,环境监测工作和监测结果分析工作成本高,不具备经济性。在开展环境监测过程中应用的应急监测设备具有落后性,甚至在监测过程中应用非标准方法,导致最终获取的环境监测数据只能进行半定量分析、定性分析。而产生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没有结合我国环境监测要求制定管理体系,导致应急监测体系化进程受到束缚。在此种状况下,虽然我国地域辽阔,但是环境监测部门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开展环境监测工作,不利于大范围开展环境监测工作。

(三)环境监测结果缺乏全面性,忽视检测数据背景分析工作

一旦环境监测结果缺乏全面性,将无法反映环境污染问题发生的原因,这项问题主要体现在环境监测指标、环境监测要素、监测频次、评价方法等多个方面,具体如下。

一是环境监测指标方面的问题[3]。目前环境监测部门执行和采用的环境监测指标,无法完全适应我国的生态环境状况,如环境监测项目缺乏针对性,存在重复监测的现象;一些可以反映环境污染问题的有害参数存在漏测问题,实际监测地污染指标单一。比如:西方发达国家现阶段已经具备有效控制特征的有毒污染物,但是我国在实际开展环境监测工作时,具体监测的有机污染物控制指标仍然使用非特异性指标。

二是监测要素方面的问题。在开展环境监测工作时,存在忽视生物体、大气颗粒物、固体废弃物等环境要素的监测,这样无法精准反应环境现状。

三是环境监测频次方面的问题。环境保护部门的监测频次较少,导致具体获得的环境监测结果缺乏连续性,不利于提高环境质量分析效果,甚至还会使环境管理工作处于被动状态。

四是评价方法方面的问题。在完成环境监测工作之后需要开展环境评价工作,一般状况下会应用对比法对监测到的数值进行分析,同时也会应用控制标准数值的方式,为后续顺利开展环境监测结果评价工作创造条件。在此种状况下,主要判断是否存在超标的问题来决定环境评价结果,而忽视环境监测数据深加工工作。这样不仅会浪费资源,也会忽视环境监测数据背景分析工作。

(四)缺乏充足的环境监测专业人才,不利于提高环境监测质量

环境监测工作流程较多,并且还会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实际上并不是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够胜任环境监测这项工作,无形中对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提出了严格要求,如接受过专业训练、科班出身的人员才能拥有专业的技术水准,否则难以高效应用环境监测仪器设备,不利于高效开展环境监测工作[4]。在实际开展环境监测这项工作时,缺乏充足的环境监测专业人才,这是目前环境监测部门急需解决的一项问题。在深入研究原因之后,可知高等教育没有及时跟进,导致人才供应不足;忽视人才引进工作,在环境监测部门内部存在职责重叠、职责交叉等问题,这样就会出现“一人身兼多职”的现象。如果环境监测部门没能及时处理缺乏充足人才的问题,就会对环境监测结果的精准性造成影响,不利于提高环境监测质量,阻碍了后续环境护治理和保护等多项工作顺利开展。

三、解决环境监测问题的具体策略

(一)高效落实监测方法控制工作,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精准性

目前,环境监测工作面临严峻挑战,为了保证环境监测方法具有新颖性,环境监测人员需采用符合标准要求的监测方法,在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精准性的同时,提高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水平。环境监测人员需要全面结合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状况、变化规律,不断优化环境监测方法,以保证实际应用的环境监测方式符合要求,如通过最少的环境监测点得到典型的环境监测数据;降低外界其他因素对环境监测质量造成的影响,环境监测人员自身要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较强的责任心;环境保护部门做好组织管理工作,保证各个环节的环境监测工作按序开展,同时也要制定合理的环境监测方案。

为了实现监测方法标准化发展目标,就要将多种有毒污染物在环境中积累、迁移、转化的事实作为基础依据,发展多环境介质的污染物检测方法,并要保证其具有标准化特征,为后续顺利开展环境污染调查研究工作创造条件[5]。在此期间,除关注目标有毒污染物以外,还要格外注重特征性污染物和新型污染物等,如抗生素和内分泌干扰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不能忽视。环境监测结果与人们日常生活、社会生产、城市发展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具有直接关联,需要保证环境监测方法符合实际要求,这是解决环境监测问题的一项关键举措。在选用合理的监测方法之后,环境监测部门还要指派专人负责执行技术方案,保证实际开展的环境监测工作具有科学合理性。

(二)制定应急突发性污染问题解决方案,高效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在逐步完善应急突发性污染问题管理体系时,应从多个角度出发做好细节处理工作。比如:应用多元化方式做好应急和预警工作,在实际开展应急监测工作时需要充分利用现场快速分析方法,同时也要正确使用流动监测车这一应急仪器。此外,为了保证应急监测工作顺利开展,需要在正式开展应急监测工作之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具体包括积极构建完善的应急监测方法标准。掌握应急仪器出具的数据与经典标准方法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异,这样有助于提高实际应用过程中报出数据的把握性。具有研究实力的环境监测站,在购置进口设备中需投入更多资金,同时也要加快引进先进技术和仪器的速度,为后续及时高效处理环境监测问题提供保障。

一些企业自身生产期间存在忽视生产要求的问题,极易发生突发性污染事件,这是现阶段生态污染环境监测过程中较难处理的一项问题[6]。主要是因为突发性污染问题具有速度快、影响范围大的特征,所以在实际监测和控制期间具有较大难度。为了制定有效的突发性污染事件解决方案,就要在实际开展环境监测工作时,构建并应用自动监测系统,这样既能实时掌握具体的污染状况,也能充分利用监测到的数据信息制定控制方案,在降低突发性污染问题发生概率的基础上,第一时间处理问题,防止引发更加严重的污染问题。

(三)着重开展科学监测工作,提高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水平

环境监测人员应结合具体的监测要求,合理制定监测因子,如全面结合环境监测区域状况、污染物产生的有害物质和浓度等因素进行分析,将危害大、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主要的监测对象,同时也要删减长期没能检测出的污染物等;保证环境监测具有自动和连续特征,这就要充分应用在线连续自动监测仪器,并要提高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运行效率,在实现数据共享目标的基础上,保证环境监测工作具有科学性;着重开展生物监测和毒理学监测工作,并要将这两项监测内容纳入环境质量监测体系中,如正确使用生物毒理学,监测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监测污染物对动植物和人类的危害等;全面评价监测数据,在获取大量真实有效地数据信息之后,还要做好统计分析和深度加工工作;全面研究监测数据背景、相关性等,为后续提高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水平奠定基础。

(四)培养充足的专业型监测人才,提高环境监测质量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在创新发展过程中,越来越注重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现阶段为了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监测质量,需要不断优化人才结构[7]。在此期间,高效落实专业型环境监测人才培养工作,在保证环境监测工作具备充足优秀人才的基础上,提高环境监测效率。

比如积极引进专业型人才,逐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打造一支高能力和高素养的生态环境监测队伍。在此期间,主要是将人才引进、培养、把关等多项工作落实到人才建设工作中,既要在招聘人才和引进人才过程中制定完善的人才引进制度,也要完善职能考核和职位晋升等体系。在此之后,调动环境监测人员工作积极性,为环境监测人员提供学习先进技术的机会,从而保证实际开展的环境监测工作符合标准要求。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环境监测工作不能忽视,环境监测数据是环境保护部门制定环境决策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信息。环境监测人员在实际开展环境监测工作时,需要明确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也要全面总结环境监测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便为后续高效落实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创造条件。环境监测结果能够反映出环境状况,需要高效落实监测方法控制工作、制定应急突发性污染问题解决方案、进行科学监测、培养专业人才工作,从而达到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水平的目的。

猜你喜欢
环境监测污染物监测
关于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分析
不同取样方式下船机污染物排放结果的研究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关于如何做好水质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研究
你能找出污染物吗?
基于6LoWPAN的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陆克定:掌控污染物寿命的自由基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