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返贫防范机制研究*
——以天津市宝坻区伍麻庄村为例

2022-12-27 17:30:42中国民航大学艾科拜尔夏依丁刘译靖陈玲玲胡依晴蔡雨君
区域治理 2022年16期
关键词:村民农村

中国民航大学 艾科拜尔·夏依丁,刘译靖,陈玲玲,胡依晴,蔡雨君

一、问题的提出

消除贫困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和理想。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重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这意味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然而,在具体的调查实践中发现,已脱贫农民返贫或原先处于贫困线之上的农民新致贫的现象时有发生,对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因此,如何有效防范农村人口返贫已成为当下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治理有效的重要环节。基于此,本文以天津市宝坻区伍麻庄村为个案,通过实地调查,在深入剖析该村存在的返贫风险及其成因的基础上,试图构建返贫防范的有效机制。

二、个案村的贫困治理实践

2021年6月27日,项目组前往天津市宝坻区新安镇伍麻庄村进行实地调查。伍麻庄村位于宝坻区新安镇正南5公里处,南有通唐公路和塘承高速公路,东有新钟路。全村共有村民148户、475人,其中,五保户5户、低保户1户。全村耕地1250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等农作物。村内私营服装厂4家,村民经济主要来源为打工。2019年底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5020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为397273元。村党支部多次获得“五好党支部”“文明村”“治安保卫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9年被评为天津市“五星村”。

目前,伍麻庄村全村已经脱贫,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比例不到全村人口1%,2020年度人均收入保守计量已经达到了28357元。伍麻庄村所属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极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粮食作物有玉米、水稻等,种植地已经有95%以上流转。全村道路已全部硬化,实现了通电全覆盖,现有村内水电站1座,水管安装已全部到户,并且现在大部分村民具备冬季供暖条件。

总体而言,从2015年到2021年期间,伍麻庄村的贫困及返贫治理实践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初步规划和设想阶段。从2015年开始就有村干部提出发展农村产业来提高农民收入,建立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想法,但是由于当时的资金原因,未能谈拢合作社。在这个阶段,主要发力的还是个别的村委干部和少数的具有一定资产的“富农”,并没有引起大规模反响。在这个阶段经历了失败之后,有部分在村里具有声望的村民带着街坊邻居走上了打工路。2017年左右就有了土地流转的趋势,由于有相关的政策规定,部分敢于“吃螃蟹”的村民开始尝试把自己的种植用地流转集体,自己去打工赚钱,或者是给集体(土地承包公司)打工。

第二阶段是广泛动员和局部尝试土地流转阶段。从2017年底到2019年,在中国民航大学支援干部到村之后,村里开始重新规划致富路径。在扶贫干部的动员下,有了大规模的土地流转趋势,还有部分有能力的村民想要包揽土地,经营农业。但是在这个阶段关键是,国家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越来越好,政府指定了专业的承包公司来承包经营农民的土地,且动员力度越来越强。再加之城市经济的刺激,越来越多的村民愿意放下农民的“锄头”,穿上工人的“制服”。通过采访和田间观看,我们了解到伍麻庄村主要种植玉米、水稻、大豆等经济作物。按照2021年的评估报价,农民转让给种植公司的土地,再加上国家补贴,每年可以得到1140元/亩。对于劳动力总体严重下降的农村来说,这已经是不错的收入。土地流转的高效执行是第二阶段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只有成功地让散户农民主动放下锄头,坐上工位,才能发挥大面积种植和工厂经济的双重作用,从而让村民增收。

第三阶段是资源的高度倾斜和村民自主脱贫的阶段,自2019年年中在新安镇政府和中国民航大学的强力支持下,由村民委员会出资,村民入股成立了村属服装加工企业。村属企业极大促进了村民的就业率,村民可以在自家门口上班,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同年,全村的可支配收入有了跨越式提高,村党支部多次被评为“五好党支部”“文明村”“治安保卫工作先进集体”,2019年还被评为天津市“五星村”。2019年底设立了第二家村属服装厂,这个服装公司建得更大,工作岗位更多,实现了全村可劳动人口全部就业、85%本地就业。2020年初,全国脱贫攻坚力度进一步增强,伍麻庄村集中了新安镇政府、帮扶单位最优质的资源,建设天津市级的示范村。同样是在这个阶段,在扶贫单位——中国民航大学团委的组织下,该村组织了许多文艺活动,进一步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总体来讲,伍麻庄村现在已经成为了市级示范级别的村庄,再加之人文地理、经济底子比较好,早已达到脱贫的标准,而且经济状况还在进一步提高。但是由于孤寡老人、残疾老人、大病家庭等老问题的存在,该村仍然有9户左右的低保户、五保户。对于这个群体,村委会和扶贫单位安排了专人照顾,每天有爱心餐,每天有人探望。为了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村庄目前采取了多项延续性措施:

第一,伍麻庄村村民自己播种的土地主要产大豆,在每年收成的季节,村两委以及驻村工作队会联系市里对口的扶贫超市、大学食堂、“农村合作窗口”等单位寻找销路,且也已经达成了一些长期合作协议。可喜的是外销的大豆价格比本地农民自行交易的价格要高不少,虽然村里产的大豆并不是很多,但是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稳固村民收入,增加收入来源。

第二,位于伍麻庄村的服装厂是给该村村民提供就业岗位的重要保障,在过去的几年里工厂订单量是相当可观,但是由于产品单一、制作工艺单一等原因,对某一类产品的依赖性较高,这也制约了生产的灵活性。今年在镇一级政府的职业技能培训下,工人掌握了更多的操作技能,引入了新机器。生产规模和灵活性都得到了提高,不愁再会出现生产“空档”。

第三,设立村委会文化活动室是一个有效保障文化兴村的措施。为了持续巩固村民的脱贫水平,提高文化认知,更是为了保持村民大胆创新,勇于开拓,勇于尝试的热情,该举措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很重要的一部分。

第四,为了积极建设美丽乡村,提高村民卫生、环保意识,村中多处放置了分类垃圾桶,持续促进户厕改造、电力供暖等基础设施建设。

总体来讲,伍麻庄村通过以就业为主体导向、辅以产业发展,采取多元创收的手段建立了村民收入保障体系;通过文化发展与环境保护,使得可持续发展的引领方向奠定了实现乡村振兴的主基调。

三、返贫风险及原因分析

虽然目前发展形势尚好,但是鉴于如今国内经济转型,“后疫情”经济背景下农村经济有着不可忽视的风险,为了掌握现阶段农村脱贫状况以及对已脱贫地区返贫风险的认知,本小组通过发放网络问卷、实地采访等方式收集了包括村民、村干部、高校师生在内的各类人员答卷,收集到有效问卷122份。整理数据发现,在面对已脱贫人员再度返贫的原因分析中,50.82%的人认为是先前脱贫质量不高;81.97%的人认为没有建立稳定的脱贫长效机制;68.85%的人认为不可预测的意外因素;55.74%的人认为是本地自然生态环境恶劣;57.38%的人认为存在因病致贫(医疗保障问题);22.95%的人认为存在因婚致贫;4.92%的人认为有其他原因。由此可见,建立返贫防范的长效机制是稳固并发展如今脱贫成果的关键。本文结合伍麻庄村现状,综合分析该村贫困治理中存在的返贫风险因素,有如下三点:

(一)产业结构单一,风险抵御能力弱

目前,该农村的主要产业仍为种植业,产业结构单一。主导产业发展不均衡、不充分,有些村庄到户产业覆盖不完全、社会化组织和服务带动能力不足、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手工生产,家庭经营居多,没有形成商业化的模式,规模较小,加工(生产)产品单一。即便采用了集体经济、工厂生产等模式,在面对突发事件(例:COVID-19),抵御风险能力弱,很可能被市场淘汰。

(二)内生动力及能力有限,脱贫成果巩固难

当前,扶贫工作主要依靠政府扶持的“输血式”扶贫,少数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弱,部分贫困户依然存在“等靠要”依赖思想。若农民自身发展的“造血”问题未解决,一旦政策发生变化,支援单位撤离,就可能存在返贫的现象。另外因老幼病残等原因致贫人员,基本不具备自我发展能力,难以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

(三)劳动力外流,流失性返贫风险大

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求学,导致农村劳动力减少。在我们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中发现,对于“家庭收入的来源有哪些?”的问题,44.26%的人选择通过外出务工;31.15%的人选择通过种植;27.87%的人选择通过其他的方式,而选择通过经商和政府提供的保障资金或补助资金的有18.03%的人。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现在城市的发展人员流动性极大,大多数年轻人都不愿意留在原来的小村庄、小城市。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更倾向于快捷、便捷、高效,更向往通过大城市的工作来拼出自己的事业。以致于作为一个家庭的主力,顶梁柱的青年人通过外出务工来获取收入,作为生活的保障;由于商业经济的快速迭代,受市场影响较大的原因,以经商作为收入往往面临着不稳定、风险高、成功率低、启动资金高等问题,所以往往不是大多数人的选择,并且经商也往往是通过对外发展,靠“走出去”,因此流动性也大,以上两种都造成了农村人口外流、劳动力外流。因此在村庄中留下来的只剩下老年人和孩子,也就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而对于那些老年人来说,他们已经丧失了劳动能力,不能再通过劳作来获取生活收入,只能通过政府提供的保障资金或补助资金来保障自己的生活,更没法谈继续发展。

四、返贫防范机制的构建与尝试

现阶段,如何有效防范农村人口返贫的问题亟待解决。结合本项目先前的充分调研与前人在此方面的研究成果,本文尝试从党建引领、设施建设、文化供给、制度保障、主体能动与社会协同等六个层面构建返贫防范的长效机制。

(一)党建引领

党建引领包括干部帮带机制、群众组织机制、培育机制。党要发挥好在扶贫工作中总揽全局和协调各方的作用,为防返贫提供组织保障。同时也要进一步健全农村治理体系,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要认真总结脱贫时期的经验教训,将村级基层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健全以党的基层组织为领导村民自治组织与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的村级组织体系[1]。

(二)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建设包含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治理等。“要想富,先修路”因此保障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尤为重要。要进一步强化农村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能够安心脱贫致富做好基础保障。要进一步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将农村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稳步推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针对农村贫困地区所拥有的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优势,要适当地增加相关的人财物投入,挖掘其生态动能,破解其发展瓶颈,因地制宜发展具有地方资源优势的特色经济。

(三)加大公共文化供给

有研究表明,推动以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服务下乡和参与性文化活动为主要形式的公共文化供给对农民的生活满意度能产生显著促进作用,对农民的主观生活质量会产生显著提升作用。[2]可结合村庄本生特色与特点提供大量贴近农民生活、满足农民需求、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化活动,有条件的村庄与帮扶单位进行文娱互动,对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在精神文化层面“振兴乡村”促进农村自我更新、保持文化活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四)制度保障

制度保障包括风险预警机制、分类治理机制和返贫兜底机制;要加强对突发自然灾害的检测,提高应对自然风险的能力。脱贫地区经济基础薄弱,一旦遭受自然灾害,很可能重返贫困,因此防返贫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尽可能动员更多的企事业单位参与进来,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多方协同合作的防返贫机制。另外,要发挥防止返贫保险的兜底功能。用保险兜底来支持农民创业,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要加大对农业保险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力度,更好地满足返乡下乡人员的风险保障需求[3]。

(五)主体能动

主体能动包括自我组织机制、参与机制与自我激励机制;仅依靠外部帮扶而不培养内生动力只会治标不治本。脱贫攻坚后,部分扶贫机制会相继退出,一些项目资金将转向乡村振兴领域,因此农村的自我组织、自我激励就显得尤为重要。仅仅通过投入来弥补影响收入诸多因素的“短板”难度很大。所以农村需要稳定的就业和培植创业来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六)社会协同

社会协同包括引导机制、社会自我调节(干预)机制等。一方面要加强贫困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防止脱贫地区人民脱贫后忘乎所以、铺张浪费,以致面临返贫风险。要引导已脱贫人口树立正确的三观,摒弃各种陋习,树立新风尚。另一方面,要避免脱贫过程中的“平均”现象,充分发挥社会的自我调节功能,将劳动收入与劳动量相挂钩,增强人民的获得感。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4]如何守住不发生大规模返贫的底线,推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扩展,扎实有序促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任重道远,长路漫漫,惟有持续奋斗。

注释

①本文所指2015-2021年为2015年8月至2021年7月。

②本研究的顺利开展要特别感谢新安镇伍麻庄村村两委干部,中国民航大学驻村工作队老师的帮助。

猜你喜欢
村民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 06:32:04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1-11-26 05:07:00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03-19 08:35:24
承包地收割时遭村民哄抢,谁来管?
今日农业(2020年21期)2020-12-19 13:52:28
村民喊我去“摘些咱家的菜”
当代陕西(2019年22期)2019-12-18 05:32:08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今日农业(2019年11期)2019-08-15 00:56:32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7:48
四好农村路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
中国公路(2017年16期)2017-10-14 01:04:28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