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市委党校 龚燕
干部教育培训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没有全党大学习,没有干部大培训,就没有事业大发展。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往往决定了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直接关系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党校因党而立、因党而兴、因党而强,县级党校作为培训基层党政干部的主渠道、主阵地,应当始终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使命为使命,积极适应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要求,拒绝“躺平”、主动作为、争先进位,为高质量教育培训干部作出更大贡献。
1.培不培训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
党员领导干部提升自我的动力除了有内在因素还需要外部教育培训激励机制的完善配套。目前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培训效果和效益无法量化。大多数培训效果无法测量,就算有的培训设置了考试,但是考试成绩往往没有实际意义,对接受培训的人员影响不大,比如中青年干部教育培训,虽然这种短期的专题培训对于中青年干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培训的成绩和效果与干部的使用和任命没有产生必然的联系,这种情况使得受训者产生“培不培训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的思想认识,最后就导致调训难度大,请假人员多,很多参训人员都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状态,这种思想认识不仅影响基层党校的正常教学工作,而且导致教育培训的效益明显降低。
2.想学的听不到,不想学的听不进
现在进入党校学习的各级领导干部的学历明显提高、实践经验比较丰富,不少人善于理论思考,因而对党校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了。县级党校囿于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办学理念等,绝大多数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基本沿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这种“一言堂”教育模式不符合成人教育特点,自然教育培训效果不好。如今县级党校教学存在“照本宣科多、联系实际少,教师灌输多、启发引导少,课堂讲授多、实地考察少,撰写心得多、专题研讨少,表层东西多、深层东西少,传统手段多、现代化手段少”等问题,难以吸引学员的注意力,学员的参与性和互动性不强。县级党校的学员大多具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而且有许多学员甚至接受过全国各地高水平的培训考察,知识面广、眼界开阔,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县级党校的教师很难有机会走出去参加高水平的考察培训,又缺乏到基层岗位锻炼的实践经验和上级党校进修的机会,所以教师和学员之间产生了知识“倒挂”现象。县级党校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的授课习惯,只能从书本到书本,就理论谈理论,往往习惯于从宏观的角度分析全国性的数据材料,热衷于国际经验的借鉴与比较,而对市情、县情缺乏具体的了解和充分的调查研究,无法满足基层党员领导干部的培训需求。
1.教师身份模棱两可,不够清晰
县级党校教师身份定位模棱两可,不够清晰,导致县级党校教师时间精力分散,无法聚焦主职,甚至荒废主课。比如有的县级党校为了方便管理,简单地将党校教师全部参照公务员管理,对于宣讲和科研无硬性任务指标要求,这使得党校老师在教学和科研上明显动力不足。有的县级党校教师虽有事业编和职称,比如高邮党校,但是教师还要身兼数职,既要完成教学科研任务,同时还要兼顾相应的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后勤管理、党建等工作,大部分的时间精力被行政工作所占据,教学科研工作难以精益求精。
2.县级党校教师政治、经济待遇低,容易“躺平”
如今大部分县级党校招聘新进教师要求研究生学历,总的来说县级党校教师专业水平高、政治素质好。但是相比于公务员和国民教育序列的教师,县级党校教师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都相对较低。由于县级党校平台限制,县级党校教师很难交流更新,教师虽承担行政工作但不允许职务晋升,优秀的年轻干部也很难得到提拔、外派和挂职锻炼,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县级党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长此以往,很难再有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从而开始“躺平”。同时县级党校教师不像中小学教师和学生保持着较高的互动频率,党校教师和学员互动少,从学员得到的反馈少,甚至有人认为县级党校教师只能称为“教员”。再者县级党校教师教学科研的价值不像中小学教师可以通过升学率等结果指标量化,职业缺少成就感和满足感,在工作中具有强烈的被剥夺感。
县级党校属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考进来等于进了保险箱,旱涝保收,缺乏相应的考核机制,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工作的投入度全凭对党校教师这份职业和事业的热爱。党校教师需要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提升自己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如果缺乏外在压力和完善的考核机制,党校教师很容易懈怠,长此以往,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示范效应,整体教资水平提高的目标也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大锅饭、平均主义现象不仅存在于党校教师队伍中,也存在整个基层党校发展中。党校工作在地方和基层还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问题,党委对党校工作不重视,严重挫伤了基层党校领导干部的干事热情。领导干部到党校工作就认为“船到码头车到站”了,再无职务晋升的可能性,故意志消沉,全无争先进位之志。上级党校和本级党委对于县级党校工作没有一套完整的评价评估体系,不像其他条线部门,评优找差、位次排名。缺乏外在的压力和束缚,县级党校工作创新动力不足,尽显老态龙钟之相。
党校工作相对于一些部委办局和职能科室,表面上不能创造GDP,甚至还需要一笔花费维持党校的正常运转,这导致相当一些领导同志认为党校可有可无,党校工作不重要,甚至是一种负担。“党校姓党”-是党校办学的宗旨,县级党校也不例外。比如某地党委比较重视党校工作,当地党校建设就比较好,党校教师社会地位也比较高,党校的作用就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凡是当地党委不重视党校教育的地区,党校的发展就会困难重重,因此,县级党校要发展必须坚持党委办党校的政治理念。各级党委应该把党校工作纳入党委整体工作部署和党的建设总体安排中,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政策保障。中央针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和党校工作颁布并出台了不少政策和法规,但是基层党委和政府却少有政策涉及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这既反映了基层政府对党校和干部教育的发展缺乏关注,又反映出县级党校的发展之所以举步维艰,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强有力的行政力量支撑。
建立教育培训考核机制,实现学员学习从“软指标”向“硬任务”转变。县级相关部门应该把干部教育培训的成绩与年度考核相挂钩,并且占有一定比例,直接与干部的晋升、评优、竞争上岗、公开选拔相联系,增加干部教育培训成绩的应用性。逐步推行学员培训学习表现情况通报制和公示制,培训结束后,对每个学员的表现情况都要如实地通报给学员所在单位,并将其表现情况予以公示。树立“学习也是政绩”的理念,督促干部把学习作为终身任务,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完善干部教育培训考核机制可以反向促进学员投入到教育培训工作中,大大调动学员参加培训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教育培训的正向效应。
建立“学用结合”的教育培训促进机制,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变。以前都是“要我学”,党校提供什么就学什么,“上下一般粗,左右一样齐”,千篇一律的教学内容无法满足各个层次、各个单位的学员。《党校工作条例》中明确提出,必须要做好干部培训需求调研工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采取学员“带题参训”的方式,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培训之前就让参训学员准备好自己要研究的课题和感兴趣的问题,然后通过教育培训中的调研、思考、分析和总结的过程完成自己的课题。这种案例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和研究式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深化学员对本职工作的认识,极大地激励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此基础上撰写出的调研报告不仅可以作为自己的一份“政绩”,更是当地发展的一份宝贵财富。
(1)明确县级党校教师职责,让专业人做专业事
县级党校是机关更是学校,县级党校要想有长远的发展,必须拥有一支素质高并且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教师应该成为党校的“红花”而不是“绿叶”。县级党校领导应更加重视教师的培养工作,将党校教师从繁重的行政事务中脱离开来,专心致志搞教学科研工作。如果没有这个前提条件,搭建优秀师资库、精品课程库、咨政智库,努力打造思想引领、干部教育、学习交流、识人察人的重要平台,这一系列目标将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2)建立健全县级党校教师全周期培养机制
第一把好“入口关”。很多通过招考进来的党校教师只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但不一定适合或者热爱党校教师这个职业,即使经过多方努力也不一定能够承担县级党校教师宣讲科研任务,所以县级党校要放大选拔人才范围,多渠道招揽人才,特别注重择优选拔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历史、政治老师。第二严把“培养关”。党校教师不仅需要练就一张会讲的“嘴皮子”还需要一支会写的“笔杆子”,这种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和复合能力的培养需要外在力量的支撑和约束,放养式管理模式极易导致县级党校教师失去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在校内,党校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师的经验对教学水平的提高有重要影响,所以县级党校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老教师。应在县级党校大力推行导师制,形成“以老带新”的传统,通过这种方式,使中青年教师尽快地成长起来。虽然县级党校和省市级党校在教育资源和培训需求上有悬殊,所以一系列在省市级党校推行较好的制度比如课题竞争等不适合县级党校,但县级党校也可以引进激励竞争机制,大力推行集体备课制度、随堂听课制度、教学质量考评、科研成果奖励和“首席教师”制度,倒逼年轻教师成长。在校外,党校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大学研究机构,党校开展课题研究,不能坐而论道,而是要有党校的特点。县级党校教师不能坐在办公室里空想,在电脑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而是要多下基层、收集实地资料,对症下药,成为市委市政府的“智囊团”。党校领导应多方联动,选派年轻教师进行带题挂职锻炼。比如有的年轻教师对群体性事件课题感兴趣就选派到信访局挂职锻炼,对网格化社会治理课题有研究就选派到政法委挂职锻炼,对乡村振兴课题有思考就去农业农村局挂职锻炼,和领导干部带题参训一样,党校教师也要带着课题有目的性地去基层实践锻炼,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最终以精品科研带动精品专题宣讲。如今新媒体和网络教育技术发达,获取信息的渠道逐渐多样化,获取信息的方式也简便易行,这就需要党校教师打磨出“专精特优”专题,如果浅尝辄止的内容只会淹没在浩瀚无边的信息里。党校教师的宣讲内容应不同于麦当劳式的快餐文化,应深挖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由、民主、平等的科学内涵和实践来进一步增强党员领导同志们的政治坚定性。第三是畅通出口关。有些党校教师不适合党校工作或者工作主动性差,,不花时间和精力做科研和宣讲,对此,可以取消职称评定资格,对他们形成反向倒逼和刺激。如果总是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只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懒汉,这是对整个党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不负责任和亵渎。
(3)建立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使人才“为我所有”变为“为我所用”
县级党校是基层事业单位,并且与同级其他职能部门相比,不管是政治地位还是其他各种待遇方面明显处于劣势,所以人才流失率高,出现了“能干的引不进,干不好的出不去,拔尖的留不住”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建立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变人才“为我所有”为“为我所用”。为了解决县级党校教师基层工作经验不足的困境,可以择优聘请政治素质过硬、理论水平较高、善于课堂讲授的县直和乡镇各职能部门的技术人员或领导担任长期的兼职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安排课程,把基层工作的实际情况、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等向学员做经验介绍,从而弥补党校教师基层工作经验不足的缺陷。授课内容划分为党性教育、时事政策、反腐倡廉、思想意识、乡村振兴、法治教育、文化道德、党务知识、安全生产、国防教育等十个方面,外聘教师的范围分布在市纪监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农业农村局、市教育局、市总工会、市法院、市检察院、市政法委、市档案局、市应急管理局、市人武部、市人社局以及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中。
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实效性强不强直接关系着基层党员领导同志们理论政治水平和干事创业的热情。提升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实效性应着眼于受训方和培训方两方面,通过完善一系列的激励和压力传导体制机制,一方面改善供给侧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提高受训方参训积极性,将县级党校打造成为促进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和工作水平提升的精神高地,真正承担起为党员干部补钙壮骨、立根固本的重要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