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庞玉建,汤涛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增强,积极响应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开展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我国作为一个工业大国,经济发展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创伤,生态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可以对潜在的环境进行判定,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提供可靠性较高的数据信息,促使其治理成效显著提升。因此,为从本质上消除影响环境的不良因素,以及有目的性地制定大气环境治理措施,有必要全面推进生态环境监测,掌握区域内环境状况。
生态环境监测是我国政府部门以国家法律为导向,选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现下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及预警分析的一种手段。环境监测工作可依托全面性数据信息,直观掌握区域内生态环境状况,也更有助于环保部门确定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目标及方向。一般环境监测工作包含多个内容,涉及范围较广泛,宏观层面分类包含水、气、声、土壤等。具体而言,工业生产会带来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污泥。监测人员通过一系列监测流程获取最终数据资料,最终判定环境现状。根据掌握的环境状况,按照污染程度及影响因素,开展环境治理工作。
环境监测主要是指环境监测中心机构对环境质量指标进行动态化监测和测定的活动,对监测数据展开精细化分析,可充分确定环境污染实的际状况和环境质量的优劣,对环境自身的受损状况作出充分的判定,有助于对环境质量进行整体把控,促进整个环境整治措施的落实和贯彻。处于大气污染治理措施中,环境监测工作高效化开展十分关键,其核心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为大气污染治理提供科学指导。为科学合理地分析大气污染治理成效,需充分利用环境监测手段获取更为精准的数据信息,对数据展开分析,判定污染治理成效,评析环境空气质量是否达标,进而对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做好科学管理。大气监测涵盖面积较大时,大气污染工作监测量较大,需积极在环境监测采样中优化整个布设点,提高整个工作效率和质量。此外对空气质量做好充分监测,且从科学视角进行分析,这对于大气污染治理十分关键,同时环境监测也是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重要前提。
(2)为行政执法监督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在大气污染实际治理过程中,需充分借力动态化环境监测,最大限度地掌握当下空气质量的污染状况,从中筛选核心污染源,通过比对数据和质量标准,客观判定监测项目是否超限,有利于高效化开展污染源执法落实工作。在此基础上,政府可通过环境监测出台相关法律法规,重点治理污染较严重的区域。此外,还要掌握更多与环境污染相关的因素以及其产生源头、污染程度等,便于对各类污染行为进行监督。完善环境监测体系,不仅可高效呈现环境自身的生态状况,而且还可以估测未来发展趋势,依托环境监测测定环境质量优劣,对保证区域内生态平衡具有积极作用。徐环境监测数据可以为行政执法部门开展大气污染执法监督管理、依法执行环境犯罪行为提供强有力的依据[1]。
(3)对污染事故预警的作用。积极落实和贯彻大气环境监测工作,可从本质层面获取精准的数据信息,收集监测数据做好综合性分析,可对部分污染事故做出预警,同时建立完善的污染物源档案,助力企业动态化掌握自身实际污染排放状况,促使企业可及时明晰污染物排放量,持续性完善污染治理基础设施。环境监测对污染事故预警或现有污染事故成因排查十分关键,环境监测数据可作为追溯污染源的关键参考,有助于从本质层面对大气污染做好合理控制和治理。
(4)有效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类突发性事件污染频发,为对此类事件给予科学的处理措施,需在短时间内掌握突发环境事件影响范围及程度。要求环境监测人员做好现场环境监测,且将其与日常数据进行系统性分析,及时确定污染源,并做好相关特征规律分析,为相关部门制定紧急处理方案,减少事件发生影响范围,将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控制到最低。
作为环境保护基本方式之一,环境监测对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更是大气污染防治的关键,监测数据可靠性、及时性与最终环境保护成效密切相关。环境监测可准确掌握环境信息,并对环境质量进行把控及估测,切实提高环境质量,解决环境问题重要举措之一。我国对大气环境问题的重视度日渐增长,国家环境监测机制逐步完善,从宏观整体层面分析,我国大气环境监测工作起步较晚,虽然获取了阶段性成果,但还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针对不断升级的环境问题,我国应正确认识到自身的环境监测发展现状,系统性分析其存在的不足,从而完成环境管理及规划工作。其环境监测中仍存在不足,阻碍监测数据的可靠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监测方法不够完善,缺乏专业监测仪器。针对环境监测工作而言,若想获取良好的监测质量,需配备先进、灵敏度较强的监测设备,但现下我国监测设备在数量、质量上存在明显不足。一方面,我国相关科研工作力度不足,尚未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监测设备;另一方面,部分国家设备交易中存在一定壁垒,以免核心技术泄露。所以我国环境监测工作滞后,现下使用设备难以满足现代化环境质量监测需求[2]。
(2)监测人员素质有待提升,专业型人才匮乏。我国环境监测人员匮乏,尤其在小城市中更为突显,大型监测站中仅配备1-2人,影响监测工作高效性。此外,部分高校开设相关专业,但由于实践经验不足,后续无法实现理论与实践融合,难以提高环境监测质量。
(3)监测网络缺乏完善,数据利用率较低。近年来,我国对环境质量监测高度重视,监测网络的建立为环境监测工作提供了便捷。我国地域辽阔,多数大气环境监测站集中于大中型城市,处于经济欠发达区域内,环境监测工作发展之后,难以提供可靠度较高的监测数据。
动态化追踪大气污染状况做,可全方位掌握大气污染实际状况,有的放矢地做好污染防治工作,保证污染防治成效。我国当下市场上出售的大气监测仪器设备种类多种多样化,并具备较佳的集成化,随着我国持续贯彻大气防治监测工作,以及大气自身性质处于动态化变更,需进一步创新改革监测手段,传统使用监测手段无法吻合现代化发展要求,应积极应用先进技术,如微生物技术等,加大新技术研发力度,满足多元化大气实际污染基本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于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研究也取得了傲人成果,高精尖监测工具,但此类设备应用成熟度不足,后续做好此类仪器设备推广宣传,是面临的新问题。应积极将各类成熟度较高且先进的精密仪器应用于环境监测中,提高监测结果的可靠性,从而保证环境保护的针对性及有效性。环境保护涵盖内容较多,包括大气污染防治和水污染防治等,均需相关部门进行解决,当下应积极应用环境监测技术,可保证环境监测内容更完整、科学,对区域内水资源、大气等做好监测,精准呈现不同区域内环境污染实际状况,构建完善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各区域内环境保护相关部门可基于该网络层面精准性开展环境保护工作,显著提升环境保护质量。
应充分结合当下大气污染和环境保护现状,动态化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条款和法规,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导向遵循,为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奠定基础,严格依照我国相关法律条款,逐一贯彻和落实污染防治举措,显著提升大气防治效率,短周期内恢复大气各项性能。同时,在大气实际防治过程中,应完善法律建设,各方主体也要明确自身权责,积极推行责任追究制,保证产生问题时可及时确定相关责任人,构建健全的监管措施和制度。现阶段,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立法工作逐步完善,其中将不同主体目标权责予以明确,以此限制工作人员各类行为,进一步达成从本质层面做好大气污染管控工作。应追溯大气污染源,将其做好精准划分,明确大气污染工作的瓶颈以及相关监管基本准则,确保大气防治更具专项性、合理性[3]。
环境监测现场采样流程实现规范化、标准化是保证监测结果精准性及可靠性的基本保证,为保证采样全过程操作可靠,需结合相关规程落实相关工作。首先,正式采样过程中,监测人员需按照相关程序和标准操作,严禁随意进行变更,完善的现场采样管理制度,是采样流程规范化强有力的导向,相关部门需充分结合实际采样中工作存在的问题,对采样管理制度做好灵活性调整,进一步保证管理制度的合理性。其次,需对整个采样过程做好全面性监督,对监测人员操作过程、细节等进行全面记录,并对整个采样过程及相关资料做好动态化监管和随机抽查,一发现异常状况需及时处理。最后,环境监测部门相关监测人员需对采样设备的稳定性、灵活性进行动态化掌握,此类因素对采样质量均存在直接影响。正式实施采样之前,需充分对采样设备做好系统性检查,并进一步对设备做好养护及校准工作,促使其各项指标吻合相关规范,始终保证其处于正常状态,进一步实现采样质量管理,促使采样更具精准性及合理性[4]。
完善的监测体系能够为整个生态环境监测提供助力,需充分结合实际状况,完善监测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正确、客观认识污染物种类,通过多种监测方法,从多视角、多层次开展研究,结合实际污染源基础信息,对其做好全方位评估,扩展监测范围;第二,重视和加大人才培养,应积极要求环境监测员动态化掌握先进监测技术,充分掌握和了解区域内环境污染现状,动态化评价环境质量,从本质层面确保污染源监测工作高质量地落实和执行;第三,拓展监测区域,应针对重点污染区域引入无线传感技术,从本质层面优化监测系统;第四,加大财政支持,在大气污染防治中,应具备充足的资金,且需明确资金的来源和用途,应结合实际状况落实相应的基本原则,动态化拓展资金来源,确保资金应用合理化,做好全方位管控。
随着当下机动车数量的持续性增长,其污染程度愈发加剧,为实现大气污染治理有效化,应从该源头做好把控,需充分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第一,严格控制机动车实际排放量。汽车在排放尾气正,大量污染物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对此应做好排放污染治理工作,积极加强新车登记注册管理,全方位落实和贯彻我国相关规范和要求,将核心放置于新车入户实际审查关口内,不达标车辆禁止办理入户手续。政府应鼓励支持新能源、小排量环保型汽车,并推行完善的应用计划,增加新能源汽车实际推广力度,加速充电站、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区域内环境空气质量实际状况,划定老旧车禁行和限行区域,缓解车辆较为密集的区域内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减少城区道路实际承载力。第二,加强城市绿色交通建设。应积极优化区域内公交车线路,对集中住宅区、商业中心等人流量较大的区域和旅游景点等实现全方位覆盖,为人们出行提供便捷性。加速自行车交通系统,积极分析自行车系统一期推行成效,为后续公共自行车投放和规划提供参考[5]。
充分选用环境监测技术及监测设备对大气进行监测,即便可获取大气实时数据信息,但针对此类信息展开精确性分析,需建立完善的数据库,数据库建立可对全国范围内的大气状况做好合理化分析。按照监测计划获取大气环境质量数据后,监测部门对此类数据分类汇总,充分计算该区域内空气质量指数,并对其作出精准的评价。数据库建立可动态化实现监测数据共享,采集环境信息工作属于相应区域生态环境局的环境监测部门,交由生态环境部门做好数据控制。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数据库,可动态化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对大气污染具有警示作用,发挥数据库自身优势和价值。为从本质层面实现环境监测技术发展,政府部门需采取强有力的举措,加大技术人员研发力度,以此为基础促使环境监测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进而从本质层面实现环境治理。
现下随着科技水平的高速发展,环境监测方式逐步趋于信息化、自动话、智能化,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构建动态化云服务平台,可对环境数据进行实时观测、收集,并依托丰富性功能提取环境监测数据特征,对其进行系统化分析,抑或通过查看监测点现场视频,通过GIS查看监测点污染状况。监测目标不仅局限于现下各种损坏生态环境行为,而且更倾向于环境监测结果利用,为社会发展和公众生活便捷性提供服务。通过精准、可靠的环境评估,促使人们掌握影响环境的因素,采取相应防范措施,依托环境监测网络提供全方位环境信息,促使社会发展方向与环境保护实现高度统一。
维护人类生活环境安全和生态环境完整性,是环境监测核心价值的体现。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监测主体目标发生变更,如影响环境物质明确化,应尽早做好防护措施。针对突发性环境安全事件,对此进行系统性分析,加强各类应急处理措施和动态化监测成为核心内容。环境安全事件发生的概率随生产生活时发展显著提升,加强环境监测十分有必要,所以未来环境监测工作中,对此类目标监测方法、技术等越来越多。
经济高速增长下,生态环境污染愈发严重,环境监测在大气环境治理中具有重要价值,为环境保护工作有序开展提供支撑。为保证环境监测质量,需系统性分析其监测中存在的不足,采取有效防治措施,估测未来发展方向,保证我国大气环境保护工作进入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