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 安 朱咏萍
财务集中核算是指在同一个系统单位内,所有基层单位会计工作都集中在上级财务部门进行统一核算、管理的一种财务工作组织形式。本文从基层水管单位的财务集中核算工作现状及优势出发,探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以期为财务集中核算工作规范化运行提供业务参考。
保持直属单位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基本支出财务审批权“三权”不变,按照“财务集中管理、单位分户核算”原则,直属各单位财务工作由上级财务部门实行统一管理。
直属单位取消财务部门,分别设立报账员一名,负责单位原始凭证审核及经济业务日常管理工作。
一是统一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涵盖单位预算、收支、专项经费、政府采购、国有资产、建设项目、合同等各方面专项业务的管理制度,规范财务工作业务流程。二是统一合同管理。明确合同签订主体,建立合同会签、审核、审批制度,直属单位不再独立签订合同。三是统一劳资管理。制定统一的工资、福利政策,直属各单位参照执行。四是统一票据管理。直属单位全部核销属地单位税务登记,所有收入、往来款项,均由上级财务部门统一出具发票和收据。
通过统一制度、流程和标准,实现对各直属单位财务核算的科学管控。一是在内部控制方面,财务人员岗位职责和权限更加清晰,原则性及专业性较强,会计信息质量显著提高。二是在技术管理方面,规范会计基础性工作,全面推行公务卡使用,严格现金支付,严格执行预、决算,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及加强专项经费使用等业务工作,保障了资金安全。
实施财务集中核算,对基层单位资产实施严格有效的统一管理。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明确标准、流程和归口管理;加强日常监督,定期、不定期开展资产清查工作;严格执行国有资产使用、出租、处置相关规定,履行审核、审批手续;基本建设及专项经费项目形成固定资产及时入账。通过以上集中管理措施,单位的资产使用和风险管控进一步得到提升。
财务集中核算有利于预算资料的收集,降低预算编制的难度,提高了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严格预算执行程序,各项支出在经过基层单位审核后,财务科进行复审后受理,加强事中控制,从而使预算执行目标能够被有效落实。资金的统一调度大幅度提升预算执行效率。
财务集中核算前,直属各单位需单独编制各自的决算报表,因基层单位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差异,直接影响单位汇总报表的编制质量。财务集中核算后,单位只需编制一套单户表进行上报,数据信息来源直接、准确、完整,有效提高了决算报告、报表的编制质量。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集中核算,仍缺乏一套完整的法规、详尽的操作规范,用于专门规范指导单位财务集中核算制度的推行。单位在建立财务集中核算的规章制度时,主要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自身情况,在探索中执行。因此,单位规章制度设计的水平差异,影响实际操作系统性和权威性,以及财务集中核算的科学性与准确性,给财务集中核算的推进带来了挑战。
实施财务集中核算后,基层单位不再具体负责单位财务工作,单位负责人财务管理权力存在缺失。上级财务部门负责会计核算,所有经济业务活动仍在各所属单位负责人领导下进行,会计业务的决策者和执行者分离,会导致责任无法分清,出现问题时易产生责任推诿的现象。
财务集中核算后,上级财务部门同时负责所有直属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虽能比较公正地实现资金集中管理和监控,但并不能准确掌握各单位具体的经济业务活动状况。既不参与单位的经济活动,又不全程履行监督职能,无法确定所审核经济业务的真实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财务监督职能的发挥。
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后,基层单位撤销了财务部门和人员,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中少了一个重要环节。各单位报账员多为一般工作人员,自身内控意识薄弱,风险防控能力不足,同时又不参与所在单位具体决策,极大影响单位内部监督工作的落实。上级财务部门对经济业务进行事后审核,无法有效监管基层单位内部经济行为,无法从根本上制止违法违规现象,加大了单位财务管理的安全隐患。
实施财务集中核算后,因核算单位增多,业务量加大,各类原始凭证的审核事项繁杂众多,另基层单位均分设在外地,报账和日常业务审核工作不便利,影响时效性。基层单位在集中核算后对各项收支不再进行记账,不能够掌握本单位预算指标执行的实时情况,不便于对单位整体财务状况进行综合分析。目前财务管理信息化仍处于低水平状态,财务软件各种功能未充分利用,财务管理也并未与互联网和各类办公软件实现互通互联,导致财务集中核算管理的效果未得到充分发挥。
做好财务集中核算工作,必须有坚实的制度基础,涉及从法规完善到实际运行各个方面。建议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及行业主管部门积极组织政策研究,从宏观上加快立法步伐,尽快出台配套的具体法规和操作细则,统一颁布实施规范的财务集中核算制度,及时解决行业内理论与操作共性问题,确保财务集中核算有法可依。财务集中核算各实施单位必须对现行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对于制度和机制中存在的缺陷,需要及时纠正,不断完善,为优化管理体系提供基准。
要加大宣传力度,实施集中核算是财务核算、监督职能的转移,并未实现单位会计主体职能的转变,经济业务活动及财务收支活动都由各单位自行决定,基层单位领导仍是会计主体责任首要负责人,必须对自己的经济活动是否合法、会计凭证是否真实合法负责,有责任和义务搞好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工作。
财务监督职能充分发挥是有效预防基层单位发生财务违规违法现象行为的重要保证,要主动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职能转变,始终把监督贯穿于核算单位经济活动全过程。一是加强基层单位预算管理,对全过程实施监督管理。二是深入开展调研,探讨进一步加强财务监管的措施和要求。三是加强财务人员自身建设,通过学习,提高政策和执行水平,同时强化财务人员的履职尽责和勇于担当的意识,更好地履行财务监管职责,为集中核算单位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保障。
单位应根据财务集中核算制度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科学设置单位各项经济业务流程,更为全面直观地反映各单位的财务收支和运行状况,确保资金安全,一是要强化基层单位负责人内部控制意识,建立健全内控制度,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二是要加大对报账员的指导和培训力度,发挥其在单位内部经济业务的监督作用。三是定期开展内部控制专项检查,加强督查、整改工作,同时对内控工作进行监督、反馈,充分调动部门和员工承担内部控制责任的意识。
财务集中核算工作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根据实际工作需求建立先进的集中核算信息体系。一是实现业务审核信息化。利用办公信息系统,做到资产管理业务、合同签订业务、职工报销业务网上审核审批等,切实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实现核算管理信息化。实施云核算,建立远程报账、查账系统,使基层单位能查询到本单位实时财务状况,提高基层单位经济决策效率。三是实现决策管理信息化。加强数据平台建设,做好财务数据信息整理、处理、分析等工作,提高核算质量,为财务管理提供客观、真实、准确的数据信息。
本单位财务集中核算,是在同一法人主体下,系统内各个单位进行的实践,从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会计基础工作,加强了监管力度,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和预算执行效率,具有明显的优势。要全面提升财务集中核算管理水平,还需对财务集中核算模式的优势进行深入认识,并对现存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找到有效的应对策略与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