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洌扬 田玉广 王永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强调,要坚持农业绿色发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河南各地按照中央对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总体要求,积极全面实施农业绿色发展行动,不断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洛阳市以开发绿色食品为重点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成效显著,其绿色食品发展规模、数量、面积、种类、供应总量和经济总量等均走在全省前列。为进一步推进绿色食品品牌建设和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笔者对洛阳绿色食品发展实践做了初步的调查与探讨。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绿色、健康、安全、营养的农产品品牌“绿色食品”创立之后不久,河南第一个地市级绿色食品工作机构——洛阳市绿色食品办公室于1996年成立,挂靠在洛阳市园艺工作站。1998年洛宁县上戈苹果成功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许可,成为全省第二个绿色食品。“十五”期间全市获证绿色食品企业2家,“十一五”期间获证企业5家,“十二五”期间获证企业总数达30家。“十三五”期间增加了95家,增速达156.7%。截至2021年,洛阳全市绿色食品有效用标企业132家(覆盖13个县区),其中,使用“绿色食品”标志20年以上的企业1家,用标15年以上的企业10家,用标10年以上的企业34家,加工企业17家。17家加工企业中,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8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家,占农业龙头企业的37.7%;年产值过亿元5家,占农业龙头企业的11.1%;产值超过0.5亿元3家,占农业龙头企业的6.7%。全市有效用标绿色食品产品211个,生产基地面积13.9万亩,年产量15.8万吨。产品种类包含水果及饮品、蔬菜、食用菌及加工、粮食及加工、禽蛋、奶制品、羊肉等7大类。其中水果规模最大、基地面积5.62万亩。加工类产品涵盖乳制品、小米、玉米面(糁)、食用菌、红薯系列、水果饮品等,年加工能力2.5万吨,销售收入4.08亿元。
洛阳在推进绿色食品发展过程中,特别注重基层监管队伍建设、质量监管和品牌宣传推介。目前,各县区都建立了绿色食品工作机构队伍,注册绿色食品检查员(监管员)18人,每个企业都有一名内检员,实现了绿色食品全程质量监控全覆盖。每年都及时开展绿色食品监督检查和年检,年检率达100%、续展率达98%;地产绿色食品、加工品检测合格率均达100%。2012年以来累计举办绿色食品现场推介宣传10次,电视报纸专题宣传报道80余次,结合科技“三下乡”和大型集会发放宣传彩页8.2万余份,推动了本辖区绿色食品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2015年以来,组织76家企业参加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获得22个金奖。2017~2021年,51个绿色食品产品收录到河南省知名农产品品牌目录,16个产品被评为河南省“我最喜爱的绿色食品”。2017年7月,洛阳绿色食品网正式上线,成为全省第一家宣传绿色食品的专业网站。2019年,洛阳市绿色食品直营店开业。
虽然洛阳绿色食品发展走在全省前列,但是与洛阳生态农业资源与经济大市还不相称。目前,全市有效用标绿色食品企业仅132家,用标产品仅211个,水果类129个、占60.2%,奶类5个、占2.3%,蔬菜类32个、占14.9%,干果类5个、占2.3%,粮油类18个、占8.4%,加工品20个、占9.3%,畜禽产品2个(羊肉、鸡蛋各1个),水产类、调味品类绿色食品仍为空白。与全市大宗农产品生产规模相比,与全市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数量相比,与省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相比,特色农业、杂粮加工品及畜禽养殖产品加工率占比较低。此外,用标企业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均偏低。全市绿色食品种植面积500亩以下82家,500亩以上50家。在培育品牌、宣传品牌上缺乏资金支持、媒体支持,两家乳制品类加工企业奶牛存栏总数不足3000头,生产规模小,产品销往省外的量极少,省内市场占有率低。种植业水果、蔬菜和食用菌类均为初级产品,缺乏加工,产品附加值小,利润少、市场竞争力差。绿色食品产品中初级产品苹果、猕猴桃、豆芽、小米、樱桃、袖珍西瓜等销往国内部分城市,仅占总产量的20%,剩余约80%为省内、市内消费。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方针,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基础,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产业兴旺首要的是农业兴旺,其根本出路就是坚持并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围绕提高农业质量效益竞争力,统筹解决当前农业资源、环境、生态系统等方面的重大瓶颈问题。洛阳生态环境和优质农产品资源相对优厚,同时因文化旅游资源丰厚,使得优质农产品更具消费市场潜力。因此,洛阳应充分考虑生态资源优势和区域特色农产品优势,既要把发展绿色食品放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大战略中统筹规划、科学合理布局,又要把粮食类、畜牧类、水产类、蔬菜类的加工等产品作为绿色食品发展的重点。要突出建设奶牛、肉牛、生猪、蔬菜、山特产品、杂粮等标准化绿色食品示范区和产业带,加快形成规模大、绿色化的基地生产格局。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既是农业发展观的深刻革命,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我国绿色食品已经走过了30多个年头,在满足绿色、健康、安全、营养消费需求和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也存在转型升级和品牌再提升的问题。洛阳要围绕品牌培育打造,选择品牌优势明显、市场占有率高和发展后劲足的企业,重点推进绿色食品业发展。一是壮大绿色食品业集群。大力发展以杂粮为主的粮食生产加工集群和以苹果为主的生产加工集群,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能力,提升企业拉动力,拉长产业链条。二是提高企业科技含量。重点发展绿色食品乳品、苹果、红薯、小米等深加工产品,促进绿色食品企业产品结构由初加工产品向精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转变,由单一产品向系列化产品转变。三是提升企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逐步健全以绿色食品为主的新型绿色食品工业体系,增强市场竞争力。四是培育知名品牌。要做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宣传保护,引导企业、产品不断向知名企业、知名品牌靠拢。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培育保护绿色品牌离不开专业队伍和专业监管。当前宜重点建设和用好两支队伍,一支是检查员队伍。要立足促进各项工作规范有序、科学快速、积极稳妥开展,采取以老人带新人和“走出去、请进来”等教学形式培育高素质检查员队伍。要把监管和督查相结合,通过交叉互检和跨县区检查,让用标单位时刻感受到监管无处不在、督查随时就来,时刻提醒生产单位履行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遵守标志使用规范。另一支是企业内检员队伍。企业是质量第一责任人,企业内检员既是标准宣贯员,也是产品质量守门员,其业务素质的高低决定企业生产与用标是否规范。因此,要特别重视落实并创新内检员培训管理制度。时刻强化绿色食品企业内检员业务知识培训,让企业内检员参与监督检查和年度检查工作倒逼其牢记并履行职责,把内检员变成绿色食品技术规程的传授者与执行人,使之把绿色食品技术规程和允许施用农药目录清单熟记于脑、应用在手,确保按规定购买、按剂量使用、按间隔期销售,真正让技术规程应用在生产中、落实到位。同时,要强化年检、监管和督查制度,围绕“投入品是否规范、企业用标是否合规、台账记录是否完整、内检员职责是否发挥、八项制度是否上墙、标识牌是否悬挂、技术规程是否张贴”等任务开展年检,做好随机性督查。要把督查和抓整改保质量当作维护绿色食品品牌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建立年检档案,详实列出问题清单,通过督查整改保证绿色食品按规生产。总之,通过检查员和内检员的检查,确保企业规范生产和用标,确保产品质量和品牌信誉,切实通过推进绿色食品转型升级发展,推进农业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