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伟华,杨英魁,2,3,王迅,2,3,孙璐,2,3,崔占鸿,2,3,柴沙驼,2,3,孙武,王书祥,2,3
(1.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西宁 810016;2.青海省牦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宁 810016;3.青海省高原放牧家畜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重点实验室,西宁 810016)
牦牛被誉为“雪域之舟”,是青藏高原地区最重要的家畜,牦牛为青藏高原牧民提供着“衣” “食” “住” “行”“用”等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和经济收入来源[1]。 牦牛奶富含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微量元素和人畜必需氨基酸等营养成分且胆固醇含量很低,被誉为“奶中极品”[2],牦牛奶也是藏民族日常生活中主要食物来源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家“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各地对于开发牦牛奶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部分牦牛主产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牦牛奶加工生产能力,但是在牦牛奶产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奶源基地分散、鲜奶运输和保存不便、加工标准欠缺等问题。本文介绍了牦牛奶产业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及建议,为进一步促进牦牛奶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牦牛主要分布在以中国青藏高原为中心及其毗邻高山、亚高山高寒地区,分布区域平均海拔在3 000 m以上[3,4]。中国牦牛存栏量大概在1 620多万头,约占世界牦牛存栏总数的90%以上,中国牦牛共有20个地方品种,还有2个培育品种[5]。牦牛奶以地方牦牛品种产奶为主,在农牧交错带区域、四川和甘南部分地区以犏牛作为主要的产奶品种。
牦牛以天然草地放牧饲养模式为主,随着天然牧草不同生长期(枯草期、枯草末期、返青期和青草期)的产草量和牧草营养水平的变化,放牧牦牛呈现“夏壮、秋肥、冬瘦、春乏”的自然规律,因此每年6~9月份牦牛产奶量最高[6],10月到次年5月份产奶量较少,产奶量和乳品质随季节性变化差异非常明显[7]。泌乳牦牛补饲精饲料和矿物质均能影响泌乳牦牛的日增重、产奶量和乳成分[8,9]。牦牛以人工挤奶为主,虽然已经研发了牦牛专用挤奶机,但在牧区的普及率较低。
全国牦牛存栏量约为1 620多万头,其中能繁母牛约占牦牛总数的42%,产奶母牛约占能繁母牛60%。牦牛在放牧状态下,平均泌乳期为150 d,牦牛总产奶量年平均180~240 kg,平均日产奶量1.4~2.25 kg左右[10],其中犊牛日哺乳量1.0~1.3 kg,占母牦牛日泌乳量70%。
牦牛奶的乳蛋白质含量在4.6%~6.8%之间,乳蛋白平均含量为5.6%,乳脂肪含量在6.5%以上,非脂固形物为10.4%以上,灰分为0.80%,乳糖为5.2%[11]。牦牛奶中含免疫球蛋白0.23 mg/100 g、精氨酸0.87 g/100 g、富含共轭亚油酸476 mg/100 g,EPA(二十碳五烯酸)和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在牦牛奶中的含量也远高于普通牛奶中的含量。牦牛奶矿物质含量为0.8%~0.9%,其中可溶性钙、碘、硒、铁、锌等微量元素含量非常丰富, 所含的铁是普通黑白花奶牛的9倍,锌是3倍,钙是1.5 倍[10]。
全国牦牛奶年产量为100万t,其中70%用于饲喂犊牛和牧民自己饮用,牦牛乳制品企业收购奶约占总牦牛奶产量的15%左右,大约有15~30万t可以用来加工牦牛奶产品。牦牛奶商品化产出的主要产品有液态奶、酸奶、干酪素、奶粉等。牦牛奶产品市场规模从2014年的4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14.5亿元左右,牦牛奶的商品化开发成为近年来农牧民增加收入来源的重要渠道之一。牦牛奶生鲜乳价格在9~16 元/kg之间,通过出售牦牛奶,牧民年收入在5 000~6 000元。部分牦牛主产区已经初步形成了牦牛奶集中收集、存储、运输、加工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企业。青海省代表性企业为青海雪峰牦牛乳业有限公司,西藏和四川代表性企业为高原之宝牦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甘肃省代表性企业为甘肃燎原乳业有限公司、甘肃华羚乳品股份有限公司、甘肃雪顿牦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还被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牦牛乳都”称号[12]。
牦牛饲养方式主要靠天然草场放牧饲养,天然草场在不同物候期呈现出饲草季节性供应营养不均衡的问题,导致牦牛出现生长受限,降低母牦牛产奶产量。牧民为了获得牦牛奶,普遍存在人畜争奶,造成犊牦牛体格变小。牦牛奶以牧民自饮为主,生产企业奶源保障不足。娟姗犏牛部分放牧饲养,部分少量补饲,整体产奶量高于牦牛,但是养殖方式与现代化荷斯坦奶牛养殖场的饲养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牦牛饲养管理仍以传统放牧方式为主,牦牛饲料营养搭配、选种选配、疾病防控和养殖环境卫生等方面缺少科学性和规范性。泌乳牦牛在冷季缺少专用补饲饲料,犊牦牛缺少专用代乳粉及开食料,导致泌乳母牦牛和犊牦牛均存在阶段性营养不良。牦牛传染性疾病呈多样化发展,寄生虫病和腹泻发病率较高。
草原上部分地区夏季牧场交通不便,牦牛奶的储存和运输时间长,在不具备冷藏储运车的情况下,夏季运输时间超过3 h,散奶不好集中收购,造成原料奶变质等情况时有发生。低温储存设施落后,缺乏牛奶保鲜技术,原料奶品质差异较大,原料奶的检测和乳品质不易监管,挤奶和贮藏过程中牛奶质量卫生无法保证。奶源供应不足限制了牦牛奶产品的生产和开发。
牦牛奶的一些特殊生物学功能没有深入研究,其特有的营养功能没有深入挖掘,牦牛奶制品没有突出产品的特色,严重阻碍了牦牛奶产品的高端产品定位。牦牛奶产区以牦牛奶为原料的企业,产品种类单一,长期模仿普通牛奶加工产品或仅加工传统的几款奶制品。还有部分加工企业仍处于传统落后的家庭作坊式初级加工阶段,导致牦牛乳制品仍呈现出半成品多、低端乳制品多的局面,主要为酥油、曲拉、酸奶和奶茶等传统牦牛乳制品,缺乏精深加工的高附加值产品,导致珍惜资源没有获得该有的价值,整体牦牛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较弱。
近些年来,通过产业扶持以及加工厂的升级改造,部分企业采用现代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西藏、四川、甘肃、青海等省(区)的牦牛乳品企业已经初具规模。但牦牛奶相关标准体系不健全,产品的质量差异较大;同时牦牛奶加工和复配生产的行业标准少,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部分乱象,如牦牛奶和荷斯坦牛奶参配加工的产品标注不统一,有些牦牛乳企业宣传含15%牦牛奶,其乳脂肪和乳蛋白含量均是5%;而有些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宣传含15%牦牛奶的牛奶,其乳脂肪及乳蛋白含量均为4%。质量体系的不健全阻碍了牦牛奶产品向高质量、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根据青藏高原牦牛奶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政策推动行业内产业升级,提升牦牛乳产业发展水平,有效整合牦牛奶产业资源,突出牦牛奶品牌的战略定位,制定牦牛奶产业发展总体目标和重大战略任务及有效举措,着力培养牦牛奶产业中的龙头企业,促进牦牛奶产业提质增效。持续扶持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企业,发挥企业带动主体作用,在企业及牧户的牦牛奶生产环节,加强设施、设备配套,推广新技术、新方法,加强农牧民技能的培训。针对牧民自己的加工作坊,需要规范生产经营过程,提升产品品质,充分利用牦牛奶这一珍惜资源,提高产品附加值。
支持利用育种技术选育乳用型牦牛品种。在农牧交错区域,利用娟姗牛及其它品种杂交改良生产犏牛,从而提高产奶量来保障奶源稳定供应。培育乳用娟姗犏牛是解决牦牛奶供应不足的一条途径,在饲草料充足的牧区可以发展犏牛养殖。甘肃甘南和四川发展牦牛与犏牛互补供奶,青海发展纯牦牛奶,西藏部分地区适宜发展牦牛奶,根据不同地区的草场情况和产业基础区分重点。继续完善牦牛营养需要量研究,针对放牧牦牛季节性营养供应不平衡的问题,开展冷暖季泌乳牦牛精准补饲方法研究,针对产后泌乳牦牛和犊牛的营养缺乏开展科学研究和养殖技术推广。
省部级层面加强牦牛奶产业科技支持力度,国家设立牦牛奶基础科学重点研发计划或重大专项,从牦牛奶产业发展的多个层面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为牦牛奶产品研发和品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加大饲草、养殖和加工等领域的科技支持,构建全产业链技术支持体系,健全标准体系,规范行业行为,提高牦牛奶的品质,提升牦牛奶品牌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