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增涛教授辨治支气管扩张症临证经验拾萃*

2022-12-27 06:01:11程铄雯指导孙增涛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6期
关键词:支扩紫菀方药

程铄雯 指导 孙增涛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000)

支气管扩张症(支扩)是由各种原因导致支气管树的不可逆扩张的疾病,因其迁延难愈反复发作而对国家医疗系统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使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1-7]。中医学认为其证散见于咳嗽、咯血、肺痈、肺痿等病证,中医药对该类疾病的症状改善有独特的功效。

孙增涛教授,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诊疗30年,尤善运用中西医结合诊疗咳嗽、支气管哮喘、慢阻肺、间质性肺病等呼吸系统疾病及呼吸系统疑难病,临证屡有奇效。在支扩的中医药治疗方面有独到的见地。孙教授认为该病病机为肺虚,累及脾肾,以痰为主,贯穿始末。基本治则当遵循扶正祛邪,以痰为要,辨证论治。其遣方用药灵活,擅长主抓病机,临证化裁,临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孙教授认为支扩的辨证论治,要以基本病机为核心,全病程中分阶段辨证论治。笔者有幸师从于孙增涛教授学习,今总结其临证经验,以飨同道。

1 谨守正虚为本、虚实夹杂之病因病机

中医关于支扩的论述,散见于“咳嗽”“咯血”“肺痈”“肺痿”等病证。如《金匮要略》曰“咳而胸满……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描述的症状如咳嗽、胸满、咯痰气味腥臭类似支扩的表现;而《证治准绳》云“肺痿,或咳沫,或咳血”,咯痰甚至咯血也点出了支扩的两个主要症状;另《证治汇补·胸膈门》中“久咳不已,浊吐腥臭”等对于痰的描述也符合支扩之痰性。古人对支扩病因的论述很多,大体有三类:一为肺虚之论,如张景岳认为“金病则肺燥,肺燥则络伤而嗽血”;二如火热之因,《医门法律》记载“肺受火热熏灼,即血为之凝,血凝即痰为之裹,遂成小痈”;《证治要诀》论述“火嗽损肺,亦能有血”。三有痰瘀之说,唐容川即认为“此证多系痰挟瘀血,碍气为病……以致咳逆倚息而不得卧哉”。

孙增涛教授汲取古贤之认识,结合自身丰富的临证经验,提出“因病致虚、因虚致病”的观点[8],认为支扩常因反复感染导致急性发作,日久而耗伤肺气、久则累及脾肾。肺为储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痰浊留肺,肺气耗伤,则有肺虚之本;固有反复感染导致支扩急性发作,而形成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我国支扩患者多为继发性支扩,有既往下呼吸道感染[9-12]、肺结核等病史[5],即有肺脏本虚之起因。可见肺虚为支扩的必然因素,且作为核心病机贯穿本病全病程。肺虚致肺气宣降失常。肺卫不固而腠理开泻,易受外邪侵袭;气机不畅而生痰、火、瘀等病理产物。内外合因,皆为邪实,乘虚而犯,则发为本病。具体而论,本虚表现为肺气虚,或有子病及母之肺脾两虚,结合本病迁延难愈,甚至祸及命门而表现为肺、脾、肾三脏俱虚。痰、火、瘀则为邪实的具体体现,而此三者既可独现亦能互相结合。独现时以痰为先,三者互相结合时又以痰为主,痰火结合化生痰热,痰瘀结合凝为痰浊。无论是急性发作期或是缓解期,皆以咯痰量多或有痰难咯为主要症状支扩之核心病因为肺虚,基本病机为本脏虚损,更加实邪,以痰为主,贯穿本病始末,其病位累及肺、脾、肾三脏。

2 病证结合,辨证分型

孙教授临证注重中西合参,提出“以病为基,辨证分型,而后理法方药”的独特观点,即以西医的疾病诊断为基础,在疾病概念上分阶段辨证而分型,在证型的基础上布理法方药。

在支扩的诊治中,孙教授以高分辨率CT的诊断金标准结合既往病史,定病为支扩,以主症之轻重定为急性加重期或缓解期[13]。孙教授在多年的临床观察中总结出急性加重期的3个时期和1个特殊型,包括有寒痰蕴肺证、痰热阻肺证、痰浊壅肺证、肺燥络伤证;缓解期分为3型,孙教授依据支扩累及的不同脏腑总结为3个证型,包含有肺气亏虚证、肺脾两虚证、肺肾两虚证。

2.1 急性期 1)寒痰蕴肺证。多为外感初期,临床以恶寒发热,肢节烦痛,咳嗽而喘,胸满而闷,痰易咯出,痰量多、痰质清稀而色清,时夹沫,神疲乏力,或有大汗漏而不止。舌苔白滑,脉浮紧而小滑。2)痰热阻肺证。外邪入里化热时期,临床以咯痰量多,质稠色黄或黄白相间,喘逆上气,气少不足以息,可闻及喉间痰鸣,咳则胸痛,偶有干呕,口咽干燥而不渴,或有大便秘结,小便赤,舌黯红,苔黄腻,脉滑细数[14]。3)痰浊壅肺证。多为使用抗生素,激素或清热化痰药物治疗后,肺热已清,余邪未尽时期。临床以咯痰量多,痰质稠色白,咳逆而喘,纳呆,或有大便溏,舌淡,苔腻,脉弦滑。4)肺燥络伤证。临床以时有咯血,血色鲜红或痰中夹有血沫,咳嗽咯痰,痰质黏稠而不易咯,口咽干燥,时时欲饮,或有咽痛及灼烧感。舌红,苔燥,脉弦。

2.2 缓解期 1)肺气亏虚证。临床以咳嗽咯痰缠绵不愈,少气而不足以息,时有胸闷憋气,乏力少言,声低气短,舌淡,苔薄,脉细。2)肺脾两虚证。临床以偶有咳嗽咯痰,神疲乏力,纳呆纳差,食欲减退,食后胃胀或痛,大便时而溏泄时而秘结,舌淡体胖,舌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濡滑[15]。3)肺肾两虚证。临床以咳嗽咯痰无力,痰色白质清稀夹沫,气短倚息,甚或不能平卧,动则喘甚。面色晦暗,形体消瘦,时有肢体及面目浮肿,小便清长,夜尿频,大便溏薄,舌淡,苔白滑,脉沉细无力[16]。

3 扶正祛邪,以痰为要,辨证论治

本病虚实夹杂,变化多端,且根据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的不同,虚实各有侧重。孙教授主张在支气管扩张症的治疗方面,应紧抓肺虚的核心病因,并以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核心病机为纲,以扶正祛邪为基本治则,扶正则以益气养阴清热、健脾调中、顾护肾气为法;祛邪则以祛痰为要,辨痰性,定治法。且治疗上要根据分期的不同,“急则治标,缓则其本”而缓急分治。

3.1 急性加重期 本期患者在正虚的基础上,复感外邪或内生痰、火、瘀等病理产物,临证时患者常以咳喘加重,咯痰量增多和/或咯吐脓性痰、甚至咯血为主要症状,兼证有发热、胸闷憋气、乏力更甚等[10],以标实为急。孙教授主张此期应中西结合治疗,以中药方剂联用抗生素,发挥抗生素优势的基础上而不滥用。中医方面,当治以祛邪为主,紧抓痰实之邪,不忘肺虚之本。丹溪有“顺气为先,分导次之”的治痰大法,且本病之本乃在肺气之虚,升降失常,气郁化火,故理气为先,而后治痰。

痰虽为有形之邪,盖因患者本虚,故少用攻伐,而以解毒化痰为主。孙教授在临床上依据证型分类及痰邪的性状,可分为寒痰、热痰、湿痰、燥痰、风痰[8],相对应其治法可分为温肺化痰、清肺化痰、燥湿化痰、润燥润痰、疏风化痰[17]。1)温肺化痰。针对本期寒痰蕴肺证患者,以小青龙汤(《金匮要略》)为基,临证加减。具体方药:射干、(炙)麻黄、干姜、细辛、紫菀、款冬花、紫苏子、五味子、甘草。针对本期寒痰蕴肺证患者,孙教授认为,麻黄性烈,久病患者少量足以平喘,多用反伤气,临床多用6 g,加以干姜、细辛温肺,紫菀、款冬花化痰。2)清肺化痰。以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为基,临证化裁。具体方药:麻黄、杏仁、生石膏、桑白皮、黄芩、款冬花、薏苡仁、冬瓜仁、桃仁、鱼腥草、海浮石、瓜蒌皮、法半夏、甘草。针对痰热阻肺证患者,清热解毒成为本期治疗的重点,故重用生石膏、桑白皮、黄芩、鱼腥草,临床多用20 g。3)燥湿化痰。以二陈汤合六君子汤为基,临证加减。具体方药:陈皮、法半夏、橘红、党参、茯苓、白术、山药、枳壳、甘草[18]。针对痰浊壅肺证患者,则以化痰邪为主要手段,痰邪则责之肺脾二脏,故健脾燥湿为理法。4)润肺化痰。以麦门冬汤合百合固金汤为基,临证加减。具体方药:麦冬、法半夏、桔梗、生地黄、玄参、金荞麦、百合、当归、紫苏子、五味子、乌梅、甘草。此法多用于干咳少痰,有痰而不易咯出,阴虚劳嗽甚或咯痰带血的患者。5)疏风化痰。以晁恩祥教授经验方为基[18],临证加减。具体方药:炙麻黄、杏仁、桔梗、紫苏叶、蝉蜕、僵蚕、地龙、百部、紫菀、款冬花、紫苏子、五味子、牛蒡子、甘草。此法多用于风邪犯肺证,临床多见于急性期气道高敏感性的患者,喘重于痰,且咳喘多由刺激性气味及冷热空气刺激产生。

3.2 缓解期 在本期,标实之状缓解,故主要表现以本虚为主,常体现为患者自觉体弱不足之状。临证多以神疲少言,时有咯痰,某有舌红少苔,脉细数等虚热之状,甚者则有少气不足以息,动则喘甚之症,以本虚为主。孙教授主张此时期应扶正为主。肺之虚,在本病更多地体现为肺气虚。气虚则不能宣降,肺气宣降功能失常则肺卫不固、气郁而滞,气滞则不能布津,气郁则化火;津聚则郁而化热,炼津为痰,痰又阻气机,则致肺气更虚,正所谓“气结则生痰,痰盛则气愈结”。故补肺之虚当以恢复肺的功能为主,以益气为法,少佐清热;脾之虚,表现为脾气虚,脾气虚则不能化津,水行不畅,聚而生痰。故补脾之虚当以益气健脾,培土生金;肾之虚,体现为金水不能相生,肾不纳气,则呼吸浅促。故依据证型分类,治法分为补肺益气、培土生金、补肾纳气。1)补肺益气。以升陷汤为基,临证加减。具体方药:黄芪、柴胡、升麻、党参、桔梗、郁金、枳壳、甘草。2)益气健脾。以香砂六君子汤为基,临证化裁。具体方药:党参、白术、砂仁、木香、陈皮、法半夏、茯苓、甘草。3)补肾纳气。以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为基,临证加减。具体方药:黄芪、山茱萸肉、五味子、肉苁蓉、紫河车、沉香、紫菀、款冬花、橘红、紫苏子、法半夏、甘草。

4 医案举隅

患某,女性,50岁,于2020年11月10日初诊。主诉:发热7 d,伴咳喘,大汗出。患者既往支气管扩张症病史30余年,7 d前受凉后发热,体温最高38.1℃,恶寒恶风,周身乏力,骨节酸痛,大汗出而漏不止,咳剧喘甚,咯痰显著增多,质稠色黄白相间。纳差,食欲大为减退,二便尚可,夜寐欠安。舌黯红,苔黄腻,脉浮数而弦。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9.16×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15.78×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9.8%。胸部CT示:左下肺支气管扩张。西医诊断:支气管扩张症,分期为急性加重期。中医证型:痰热壅肺证。治法当清热解毒、益气透邪、止咳化痰。方用桑白皮10 g,黄芩15 g,鱼腥草20 g,白花蛇舌草20 g,桔梗10 g,紫菀20 g,瓜蒌皮20 g,枳壳10 g,黄芪30 g,柴胡15 g,陈皮10 g,法半夏9g,甘草6 g。上方水煎温服,时时啜饮之。抗生素予:盐酸莫西沙星片0.4 g,每日1次,头孢呋辛酯片100 mg,每日2次,口服。患者服用1 d后未再发热。7 d后复诊时偶有咳喘,咯少量痰,乏力,纳差,二便可。舌红,苔薄,脉弦。予中药:党参15 g,白术10 g,茯苓 20 g,陈皮10 g,法半夏 10 g,干姜 6 g,山药20 g,紫苏子10 g,橘红10 g,紫菀20 g,桑白皮20 g,黄芩15 g,鱼腥草20 g,桔梗10 g,杏仁10 g,甘草6 g。以健脾益气,同时清热化痰。继续服用7剂后患者未诉其他不适,同时予复查血常规示正常。

5 体 会

本病例患者初诊时明显为急性加重期,以邪实为主,此时孙教授以中西合参之法,恰当使用抗生素抗炎,配合中药治疗使其快速平稳度过急性期。方中重用桑白皮、黄芩、鱼腥草、白花蛇舌草等清热解毒;以桔梗利咽,载药上行;配合黄芪、柴胡等升阳益气,托毒外出。二诊时患者渡过急性加重期,进入缓解期,故以六君子汤为基,加用干姜、山药等健脾调中,培土生金;咳者予其紫苏子、橘红、杏仁、桔梗治标;同时不忘痰邪,以桑白皮、黄芩、鱼腥草清肺热而化痰。

上述病例充分体现出孙教授对于支气管扩张症“本为脏虚,复加实邪,以痰为主,贯穿始末”病机的总结,及对“扶正祛邪,以痰为要,辨证论治”这一基本治则的运用和其显著疗效。

猜你喜欢
支扩紫菀方药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相关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支气管扩张症采用CT影像诊断的意义探析
医学概论(2022年5期)2022-05-20 13:47:07
萎软紫菀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云南化工(2021年9期)2021-12-21 07:43:46
支气管扩张症2020年度回顾
润肺、通二便的紫菀
家庭解酒方药集锦
基层中医药(2020年1期)2020-07-27 02:44:12
中医药抗癌应重视扶正方药的应用
基层中医药(2018年9期)2018-11-09 01:20:36
止咳通便话紫菀
家庭医学(2018年4期)2018-07-18 04:31:58
“体-量-效”方药关系应用探讨
菊科紫菀属3种植物的核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