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疾病在羊养殖中的防治研究

2022-12-27 01:05:07
中兽医学杂志 2022年8期
关键词:梭状病羊细菌性

尼 尼

(甘肃省玛曲县齐哈玛乡兽防站,甘肃甘南 747300)

细菌性疾病是羊养殖业的常见疾病,病原菌主要为沙门氏菌病、巴氏杆菌病、肉毒梭菌、羊水梭状芽孢杆菌等,传染性较强,可引发大面积疫情流行,需及时提升其诊疗水平[1]。细菌性疾病对羊的生产性能影响较大,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危害性较大,养殖户需积极提高其防控水平,降低细菌性疾病不良预后风险,避免影响养殖经济效益[2]。为此,养殖户还需要注重细菌病的治疗与防治,促进牛羊养殖的顺利进行。本研究选择2020年1月—2021年8月本地羊养殖户中出现的90 只细菌性疾病羊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了其临床特征及防控措施,旨在提升该类疾病预防与控制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8月本地羊养殖户中出现的90 只细菌性疾病羊为研究对象,病羊经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细菌性疾病,死亡者解剖后病理检查确诊。90 只病羊中,肉毒梭菌感染19 只,沙门氏菌感染38 只,巴氏杆菌感染18 只,羊水梭状芽孢杆菌感染15 只。

1.2 种类及临床特征

肉毒梭菌疾病常见于羊养殖过程中,若羊在生长过程中感染此病症,则感染的病羊存在进食障碍、运动功能障碍,伴有呼吸急促和流涎,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羊的运动过程由四肢配合协调完成工作。在羊机体内存有诸多的运动神经,若感染该病症,则会使羊运动神经呈麻痹状态,神经麻痹症状较为显著。即便羊大脑发出运动相关指令,其四肢也难以做出与指令相对应的工作,严重危害羊只健康。

沙门氏菌疾病属于一种具有典型性的细菌性疾病,感染的病羊分散性发病,幼畜发病率较高,死亡率也较高,主要症状为消化系统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烧、腹泻,同时多伴有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败血症症状,幼畜症状较为严重。发生上述症状后,养殖户需及时对羊群的饮用水源予以检查,尽快明确病症问题。

巴氏杆菌疾病传染性较强,多由羊只肺部侵入细菌使肺部发生感染所导致,病程不同症状也不尽相同,临床上通常会表现出肺炎型、浮肿型以及败血型等类型,感染病羊发病后可出现急性发烧症状,败血症表现属于散发性疾病,严重者伴有肿胀头和颈部、血尿、血便、拒绝进食、肺炎等症状,精神萎靡不振;并发肺炎,咽喉部黏液分泌较多,可堵塞呼吸道,引发咳嗽和呼吸急促症状。该病症具有较长的潜伏期,发病早期其临床症状并不十分明显,难以被养殖户发现。因此,养殖户需强化日常管理定期对羊开展体格检查,以在病症发生时能够及早进有效的诊疗。

羊水梭状芽孢杆菌疾病主要由梭状芽孢杆菌引发,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感染者可引发黑死病、羊肠道毒素血液病、羊坏疽、黑死病等疾病,病羊出现皮肤充血、肿胀等症状,伴有出血性炎症,解剖病羊显示病羊肝脏、十二指肠存在充血、肿大、黏膜侵蚀等严重炎症反应,此病症病程较短。

1.3 临床治疗

病羊感染肉毒梭菌需立即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多价抗毒素,持续治疗2 d;随后给予硫酸卡那霉素50 000 U/kg,与10 ~50 ml 碳酸氢钠混合,配伍1000 ml葡萄糖盐水静脉注射,持续治疗3~5 d。沙门氏菌病感染羊需立即使用土霉素抗感染治疗,同时根据病羊症状给予黄连素、补液等对症治疗。

对18 只巴氏杆菌感染病羊立即肌肉注射氧氟沙星,3 ~5 mg/kg;肌肉注射恩诺沙星2.5 mg/kg。未感染者均注射牛流产氢氧化铝疫苗,体重≤100 kg,每次颈部皮下注射4 ml;体重>100 kg,每次颈部皮下注射6 ml,免疫期9 ~12 个月。

15 只羊水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的病羊发作迅速,病程很短,立即选择敏感性抗生素治疗,同时补液,静脉注射葡萄糖生理盐水1000 ml 及低浓度碳酸氢钠200 ml,连续注射3 d,每天注射1 次,保护胃肠道黏膜。所有患病羊应立即隔离,每日消毒2 ~3次,对死亡病羊需封闭其尸体,严格按照动物疫病处理要求正确处理尸体,避免引发大面积感染。

羊水梭状芽孢杆菌感染预防主要采用4 种抗氢氧化铝疫苗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注射剂量为5 ml,免疫期为6 ~12 个月。

2 结果

19 只肉毒梭菌感染的病羊早期多价抗毒素治疗后,细菌毒素中毒、神经麻痹症状麻痹症状显著改善,逐渐好转,未明显影响生产性能,2 只严重者死亡。38 只沙门氏菌病羊治疗后显著好转,体温复常,食欲好转、精神复常,其中3 只幼畜死亡。18只巴氏杆菌感染病羊经治疗后好转,发热、败血症及肺炎症状消退,1 只严重者死亡。15 只羊水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的病羊,13 只死亡,2 只病羊治疗后好转。

3 讨论

羊养殖业中传染性疾病较多,其中细菌性疾病占比较高,该类疾病具有传染性强、死亡率高、易大面积感染等特征,对羊养殖业造成了不利影响,需积极强化其防控措施[3]。为进一步提升羊细菌性疾病的诊疗水平,本研究总结了其临床特征,不同病原菌感染后存在一定临床表现差异,肉毒梭菌感染后神经麻痹症状较为显著;沙门氏菌主要感染幼畜,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严重者可出现败血症症状;巴氏杆菌感染后主要出现急性发烧症状、败血症表现、肺炎等症状;羊水梭状芽孢杆菌感染者可引发黑死病、羊肠道毒素血液病、羊坏疽、出血性炎症;各类细菌性疾病特征,可作为早期筛查依据,提升警惕性,及时发现并进行实验室检查,尽早确诊,实施规范治疗,降低死亡率及养殖户损失。羊细菌性疾病的危害性较大,较多病原菌感染后死亡率较高,因而需高度重视其防控工作,制定可靠的防控对策,如下。

3.1 重视该类疾病防控工作

细菌性疾病的传染能力较强,在羊养殖过程中,养殖户需明确当地流行病学,结合自身养殖场实际情况,合理科学的制定出防疫策略,应知晓预防作用重于治疗,且早发现、早治疗,可有效防控疾病及疫情进展,因而作为养殖户应充分认识到细菌性疾病防控的重要意义,做好防控措施。

首先,在羊养殖过程中应强化饲养管理,保证饲料及饮水清洁,无病原菌污染,科学配比饲料,避免将变质发霉的饲料饲喂给羊只,依据羊不同生长阶段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合理的对饲料营养配比进行调整,保证营养供给的充足性,进而满足羊生长需求,强化其抗病能力,并提升羊的免疫力。

其次,在羊养殖过程中,圈舍应保持干燥通风,在气温较高的夏季,应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在寒冷的冬季,应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避免因外界环境因素使羊发生应激反应,进而增加患病率;此外,还应该及时清理羊舍内的粪便,并对粪便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对水槽、食槽等养殖日常用具应该每日进行消毒处理,制定科学合理的消毒计划并严格依据计划实施,疫情期间增加消毒次数,此过程应注意避免长时间使用单一的消毒剂,而是应该采用复合消毒剂或者多种消毒剂对养殖场所进行日常消毒。

再次,将消毒池设置于养殖区域的入口,无关人员禁止进入养殖区域,若有车辆及人员需进入养殖区域,则需进行严格的消毒,以保证消毒工作的有效性;严禁在阴暗潮湿的区域放牧,对养殖区域周围环境进行强化管理,对杂草需定时清除,避免流浪动物靠近养殖场所,并对蚊蝇定期消除,避免增加病原菌感染风险。

最后,每日检查羊的生长发育情况,发现日常活动减少、精神萎靡、进食受限、粪便性状异常等症状,应及时对羊进行实验室检查,确诊病原菌,采用敏感抗生素及对症治疗,降低病羊死亡率及生产性能损害。

3.2 强化主动预防及防疫工作

3.2.1 主动预防

根据羊的年龄及时进行疫苗接种,在细菌性疾病高发季节尽早进行对应疫苗接种,降低感染风险。同时详细记录免疫期,免疫期结束者及时补种疫苗。发现疑似病羊应第一时间隔离,对病羊所处的羊圈进行彻底消毒;病羊隔离诊治,强化营养供给,剩余饲料倒掉,避免污染其他羊的饲料;幼龄羊为细菌性疾病的高发群体,需强化疾病监测,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3.2.2 防疫

第一,强化对饲料的管理工作,保证饲料质量;第二,注重养殖区域的卫生环境,以促进羊群健康成长;第三,对处于妊娠期的母羊,其机体免疫力较差,需在养殖过程中及时地将钙、磷等物质提供给羊只,以促进其机体免疫力的增强。

沙门氏病传染性较强,养殖户在羊养殖过程中需重点对羊群的饮用水以及卫生环境进行关注,保证羊群饮用的水源为安全卫生的水源。细菌性疾病易发于卫生环境较差的场所,养殖户应做好消毒及卫生清理工作;对机体素质较差的羊,需增强管理,若发现羊只出现类似症状,则应先予以隔离,再展开精准的诊断与治疗,在羊只的生长过程中,可将适量抗生素注射于羊机体中,并提前展开药物过敏试验,最终依据试验结果以及羊群实际情况,对抗生素进行合理选择。

巴氏杆菌病具有较长的潜伏周期,羊群感染后养殖户难以第一时间发现,导致该病控制难度大。对此,养殖户在羊养殖过程中需依据相关规范严格开展养殖工作,明确掌握该病症的病因、症状、诊断及治疗措施,提升自身对羊细菌性疾病意识,在病症发生后及时予以隔离并进行对症治疗。若在羊养殖过程中羊因感染细菌性疾病而发生死亡,养殖户需要对病死羊的尸体予以无害化处理,避免其尸体成为传染源,造成更大规模的细菌性疾病传染,同时,还应该对养殖场所及相关物品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疾病传播情况。

羊水梭状芽孢杆菌病在暴发时属于急性发病,治疗难度大,养殖户在日常养殖中需采取有效的策略进行预防,切实有效地降低发病率与传播率,避免出现大规模爆发。

3.3 控制传染源并强化宣传

密切监测区域内细菌性疾病发病情况,掌握感染率较高区域的相关信息,及时调查确认传染源并处理,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强化引种检疫工作,设置隔离区,引种的羊必须隔离1 ~2 个月,确认无传染病后再合群饲养;引种前应注意避开疫区的羊;疫病高发阶段、流行期间,禁止引种,避免增加感染风险。

为有效预防羊细菌性疾病的发生,还应注重对养殖户的宣传教育,通过进行大规模的宣传教育,可有效地强化养殖户对该病症的防控意识,进而利于防控工作实效性的保证。具体可采用短视频、公众号、微博等线上方式或者线下讲座方式等途径对养殖户展开宣传,使其知晓细菌性疾病对羊养殖过程的危害,在日常养殖过程中强化饲养管理。

3.4 加强动物的定期检疫

动物定期检疫是预防牛羊养殖的一项重要手段,牛羊养殖户需重视牛羊定期检疫工作,应积极配合检疫人员的工作,及时获取动物健康状况,排查患病的动物,并做好记录和管理。一旦发现有患细菌性疾病的牛羊,应立即将患病的牛羊隔离起来,并对养殖场所进行全面消毒。同时观察患细菌性疾病牛羊的症状,如果是肉毒梭菌病,牛羊会出现中毒症状,如呼吸不畅、神经麻痹。如果发现的较早,可以使用多价抗生素进行治疗,通常多价抗生素主要通过肌肉注射,控制好每次的注射量,一般3 ~5 ml/次,注射2 d 后再注射硫酸卡那霉素5 万IU/kg。

4 结束语

在羊养殖过程中,羊细菌性疾病为常见疾病,危害性大,可严重影响养殖效益,阻碍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养殖户需积极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发现疑似病例应尽早采取治疗及消毒隔离措施,保障养殖效益。

猜你喜欢
梭状病羊细菌性
孤独症谱系障碍脑梭状回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动态脑功能连接的时间变异性研究
倒置滤膜法测定水质中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
分析仪器(2022年6期)2022-12-27 02:53:12
“粪便药丸”可治肠道感染
科学大观园(2022年4期)2022-02-22 21:29:15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基于羊细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分析
湖北农机化(2020年4期)2020-07-24 09:07:22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方法
羊咳嗽怎么治
细菌性肝脓肿64例诊治分析
十招巧识病羊
乡村科技(2015年11期)2015-02-21 10:18:00
六看识羊病
湖南农业(2014年6期)2014-04-01 19:4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