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法国故事和唐僧的联系

2022-12-26 17:57陈思呈
青年文摘(彩版) 2022年22期
关键词:紧箍咒老翁猪八戒

陈思呈

孙悟空打死了杨老头的儿子,唐僧第二次赶走了他。孙悟空跑到观音菩萨跟前哭诉:“我自从跟了他,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我这一辈子何曾受这个气呢?”

孙悟空所说,句句属实。唐僧为何要三番五次赶走孙悟空?就算没赶他,也时不时要念一番紧箍咒,对孙悟空的嫌恶,也不加掩饰。这种表现,令众多猴粉深感不平。但如果站在唐僧的位置想一想,也怪不容易的。

首先,這猴头习惯满嘴跑火车,抓住一切机会嘲笑唐僧。在鹰愁涧,落伽山山神土地送了些鞍辔给唐僧,慌得个唐三藏滚鞍下马,望空礼拜,孙大圣只在一边哂笑,风言冷语说:“人家已去得远了,听不见你祷祝,看不见你磕头。”唐三藏极是狼狈,只有直喊“不当人子、不当人子”。

“三打白骨精”一节,悟空对化斋稍有厌词,受到唐僧批评。孙悟空捂着耳朵来了一句:“师父休怪,少要言语,我知你尊性高傲……”其讽刺意味深入人心,如果配上孙悟空和猪八戒对视一眼的插图,那就更加意味深长了。

唐僧的窝囊形象,很大程度是拜孙悟空的放肆所赐。师徒两人凑在一起,就有了漫画效果。所以,唐僧在困难面前面如土色,他不会恨自己丢脸,但一定特烦孙悟空作为一个旁观者,那不当一回事的狂劲。

唐僧注重教条、伦理、规矩、秩序……这些都是受孙悟空蔑视的东西。孙悟空蔑视的姿态,其实就在挑战唐僧的心理底线。古板的人看重秩序,并在秩序里体会到一种价值。当这秩序被人为地制造出混乱,他们的价值观就受到一种轻侮。所以唐僧很烦躁,若不是因为取经,在日常生活中唐僧和孙悟空相遇,肯定是远远避开彼此,免得各自添堵。

孙悟空另一让人不爽之处,是一直高声叫嚣自己很能,别人无能。他这么叫嚣,观音姐姐不会不爽,因为观音姐姐对自己的实力有底气。猪八戒也不会不爽,因为猪八戒甘于无能。最不爽的人,就是唐僧。因为——真不巧,唐僧还真的就是太无能。

孙悟空对唐僧的保护,绝对是尽心尽力的。可惜这点“孝意”,被他开口闭口说师父“脓包”“忒不济”给抵消掉了。何况,这样还会影响唐僧在其他人面前的威信。唐僧可是“有身份的人”,也许隐隐知道自己在别人心里的分量经不起推敲,越是没底气,越要强调。

相比之下,猪八戒就很聪明。唐僧偏爱猪八戒,猪八戒有一种对唐僧来说“恰到好处”的愚拙,让人觉得安全,还唤起适当的怜惜。

所以,不要总怪唐僧对孙悟空的态度恶毒。比如,救乌鸡国国王那一节,唐僧貌似听从了猪八戒的撺掇念紧箍咒,事实是听从了自己潜意识里的怨恨。

有一个法国故事,因为被张爱玲写过而十分出名:

法国人的小说,即使是非常质朴,以乡村为背景的,里面也看得出一种玩世的聪明。这一篇小说讲到阿尔卑斯山上的居民,常会遇到山崩、冰雹、迷路、埋在雪里等种种危险。一老翁,有一个美丽的女儿,老翁择婿条件太苛刻,大家简直拿他没办法。有一个青年,遇到机会,救了老翁的命。他想,好了,一定成功了。另一个比较狡猾的青年,却定下计策,自己假装陷入绝境,使老者救他一命,从此这老者看见他就一团高兴,吻他、拥抱他、欢迎他,仅是他的存在就提醒大家,这老人是怎样的一个英雄。看到那一个有恩于自己的,却像见了债主似的,很不愉快,于是把女儿许配给那狡猾的青年。

可惜孙悟空没有看到这个故事,不然,或许对他有所启发,他的态度和策略都会有所改变。那样的话,唐僧的处境和心情都会好很多,也许就变得可爱一些。

李青鸾//摘自《一走就是几万里》,上海文艺出版社,本刊有删节,佟毅/图

猜你喜欢
紧箍咒老翁猪八戒
春日晚归
紧箍咒和慧眼
本期主题 可怕的紧箍咒
本期主题 可怕的紧箍咒
猪八戒下凡
紧箍咒
猪八戒开超市
猪八戒失眠
猪八戒减肥记
为了忘却的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