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博洋:为中国空间站拍“写真”

2022-12-26 04:07
青年文摘(彩版) 2022年24期
关键词:木星天文望远镜

2022年11月1日,随着梦天实验舱发射成功并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交会对接,我国空间站建设基本完成。在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无数人仰望星空,但怎么才能看清天宫的“身形”呢?

一组从地面上拍摄的中国空间站动态图像,记录下它从“一”型到“L”型,再到“T”型的完整变化过程,网友看后怒赞。这些影像的拍摄者是天体物理学博士刘博洋,他凭借自主开发的光学跟踪技术,成功拍出迄今为止最高清的中国空间站特写影像。

仿佛冥冥中的巧合,刘博洋出生在哈勃空间望远镜发射升空的1990年。3岁时,妈妈就给他讲解日食是怎么回事。4岁那年,他在黑白电视机上看到新闻,说一颗彗星将会撞击在木星上,刘博洋脑袋里的烟花瞬间炸裂,他想象中彗星会像绚烂的烟花在木星表面崩开……这些小小的天文启蒙,在他心里激起一片涟漪。后来,他得到一台望远镜,从此内蒙古半夜的阳台上多了一个抬头看天的小男孩。

上高中进入天文社,刘博洋开始恶补天文知识,每天晚上都在阳台观测木星。高考时,他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天文系,这是个冷门专业,却正好满足了刘博洋对天文的热爱,他说:“只要你一直盯着天空看,就能看到很多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之后,他一路从北京大学读到西澳大学天体物理学博士,成了知名的天文科普创作者和天文摄影师。

刘博洋想拍空间站已经好几年了,他一直在找一款合适的追踪软件,然而不是太贵,就是效果不理想。于是,他下决心,要自己“肝”一套光学追踪程序出来。2022年,刘博洋意识到,这是中国空间站建设最密集的一年,每个月甚至每一天的形态都可能不一样。“如果我不能在天舟四号发射前,搞定这个跟踪拍摄空间站的技术,我就会错过这一切,我就不能用这种高清放大特写拍摄的方式去记录中国空间站整个成长的过程。”

于是,刘博洋用5天时间写出了追踪程序的最初版本,又用了12天进行测试,终于第一次拍到了国际空间站。一个月后经过不断失败、调试之后,刘博洋和他的搭档一起,第一次拍到中国空间站。

他们提前寻找了很多过境点,要考虑天气,还要考虑交通便利。4月19日,中国空间站过境河北、山东,夜空晴朗,刘博洋和伙伴们驱车3小时,从北京开到河北衡水的郊外。在一个蛙声阵阵的池塘边,他们支起设备,在寒风中等了8小时,终于等到划过漆黑夜空的中国空间站。寻星镜捕获到了小小光点,赤道儀应声而动,望远镜紧紧跟随,中国空间站稳稳地出现在了刘博洋的屏幕中央。那一刻,所有人都忍不住欢呼起来。

首次成功拍到中国空间站只是开始,之后,刘博洋启动了逐天模式,在北京、海南、陕西、广东、甘肃、江西等多地转场,40多次为中国空间站拍“写真”。今年8月1日,在北京西红门的大马路边,刘博洋他们拍到了当时中国空间站全球最清晰的影像。

在搭档龟龟的镜头里,刘博洋一个人就像一支队伍:“运行程序,报错修正,60秒主相机开机,20秒……望远镜走起来了,没有发现目标,可能是云,可能是灯太亮。”

“看到了看到了!”龟龟喊起来。

“进入画面——完美,完美,拍着了,好清楚啊,太阳板都拍进来了。”刘博洋像孩子一样笑起来。

刘博洋目前是知乎最著名的科普创作者之一,他的导师,“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李菂曾评价说:“刘博洋可以不做科研,但如果不做科普就是一大损失。”

刘博洋很享受被天文爱好者和粉丝关注甚至挑战的过程,这让他充满动力,且不孤独。他多次在科普文章中激昂地表达,希望自己能活得更久一点,见证“大航天时代”的开端,看到科幻片里的幻想变成现实。(辑/周小烦,资料来源:《扬子晚报》、知乎等)

猜你喜欢
木星天文望远镜
天文动手做/中国古天文系列 三星在天、在隅、在户
飞向木星
五彩斑斓的木星
热木星是什么星?
神奇的“千里眼”——望远镜
天文篇
神奇的千里眼——望远镜
打造最大望远镜
木星
超级望远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