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红|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江苏省南通中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而践行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理念,统筹构建课程思政体系,推动各学科与思想政治课形成协同育人效应,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课程思政通过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的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良性互动,发挥课堂主渠道承载的立德树人的功能与职责,促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与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最终目的[1]。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高中课标》”)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同时,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也明确提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3]。基于此,笔者认为,高中英语课程思政应是以正确的价值导向为引领,以课本内容为出发点、以课堂活动为核心点、以课后拓展为突破点、以学习评价为提升点,将立德树人的理念有机融入到高中英语教学的各环节(如图1所示),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图1 高中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图1所示的高中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课本内容是高中英语课程思政元素的来源,充分挖掘课本内容的思政元素是高中英语课程思政的关键点;二是课堂活动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应在育人目标的指引下创设多样的育人活动,让思政教育走进英语教学;三是高中英语教学应在紧扣课本内容和课堂活动的基础上,将思政教育延伸到课外,多维度、多层次地让思政教育得到巩固和加强;四是学习评价贯穿高中英语教学的整个过程,帮助学生在课本内容的理解、课堂活动的参与和课后拓展的思考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材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建设什么样的教材和教材体系,直接关系到国家事权的落实[4]。高中英语教材不仅承载语言知识,还承载文化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内涵、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凸显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这就要求教师以课本内容为出发点,充分挖掘、整合其中的育人元素,为英语课程的思政育人奠定基础。教师在挖掘育人元素时可以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即从分析每一册教材的主题语境出发,到挖掘每一册教材单元的具体话题,再到在多模态语篇中基于对主题语境和话题的细化适度整合其中的育人元素(如图2所示),为在教学活动中渗透思政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需要注意的是,育人元素的挖掘与整合不仅应在“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语境下进行,而且也应逐层推进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个人层面)、中国情怀与中华传统文化(国家层面)、国际视野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国际层面)的形成,实现全方位的育人。
图2 育人元素的挖掘与整合流程
下面以译林版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以下简称“译林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二Unit 3 Fit for life中的Reading板块“The future is in our genes”和Extended reading板块“Acupuncture:magic needles”为例进行详细阐述。译林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二共有四个单元,其主题语境和话题如表1所示。
表1 译林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二各单元主题语境与话题
由表1可知,译林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二各单元的主题语境都是“人与社会”,Unit 3 Fit for life的话题是“医学进展、疾病与健康”,涉及演讲、专题文章、杂志文章、小册子等多模态语篇。“The future is in our genes”是一位生物学家的演讲稿,介绍了基因和基因组的概念和作用、基因组编辑技术用于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方式及其不当使用可能引发的道德问题,并认为基因组编辑这一革命性的医学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在主题语境和话题的引领下,教师可以挖掘“注重创新、尊重生命、尊重科学”的育人元素,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医学进步对人类生命健康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且还有助于学生以严谨、科学的态度辩证看待医学发展,学会尊重生命、尊重科学。“Acupuncture:magic needles”是一篇选自健康杂志的说明文,介绍了一项中国传统医学——针灸的演变历史、诊疗过程及其适用范围,并指出针灸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已经走向世界。在主题语境和话题的引领下,教师可以提炼育人元素“坚定文化自信、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以此为关键点设计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医学,坚定文化自信,树立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堂活动是思政教育的核心点,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教学目标的确立。对于高中英语而言,其育人目标包括以下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指国家对于普通高中教育的育人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二层次是指高中英语课程的育人目标,包括《高中课标》中的总目标和其他具体目标;第三层次是指高中英语教材中的单元教学目标和具体课时教学目标。需要注意的是,育人目标包含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前者与语言知识和技能相关,后者与思政育人相关。在育人目标的引领下,结合学生学情,开展导入、主题教学和讨论等层层递进的语言、思维、文化相融合的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情感态度,进而在新的语境中创造性地表达个人观点、情感和态度。基于此,笔者建构了如图3所示的育人活动设计与实施流程。
图3 育人活动设计与实施流程
下面以北师大版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必修四Unit 10 Money的Lesson 1 A Material World为例进行具体阐述。“A Material World”属于“人与自我”主题语境下的“做人与做事”主题群,其育人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金钱观和幸福观”。首先,教师在导入活动中结合新闻的标题“Who wants to be a millionaire?I don’t.”,提出层层递进的问题“Who is‘I’?”“Why don’t‘I’want to be a millionaire?”“What may most people think of wanting to be a millionaire?”等,在引入话题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看似“无形”中进行育人活动的铺垫,“初显”隐性育人目标。然后,教师依托语篇,开展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类活动,引导学生梳理并整合事实性信息,以使学生发现“主人公虽然从富有变为贫穷,但却更快乐”,在“有形”中进行育人活动的推进,“显现”隐性育人目标。具体教学过程如下:第一步,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快速阅读语篇获取大多数富人对待金钱的态度,并意识到主人公Charles的不同之处;第二步,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仔细阅读语篇,以表格的形式呈现Charles把百万家产捐献给慈善机构前后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变化,即Charles从住大房子却不快乐的百万富翁变成住小宿舍但幸福的普通教授的变化;第三步,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开展pair work,描述、阐述Charles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内化所学的语言知识;第四步,教师提出基于语篇又超越语篇的核心问题“Suppose that you were a millionaire,what would you do?”,激发学生深入思考,以使学生反思金钱背后的人生观和幸福观;第五步,教师在讨论环节融合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类活动,创设人物访谈类节目,引导学生从主人公及其亲人、朋友、被捐助人等角度,深度解读主人公的行为对自己和他人可能的影响等,进而结合生活实际思考问题“Do you support Charles to give away his money to the charities?If YES,why?If NOT,why?Give your ideas and suggestions if possible.”,旨在使学生深层理解金钱和幸福的关系,在看似“无声”中进行育人活动的提升,“凸显”隐性育人目标。
课后拓展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不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延续、学习方式的转换、学习环境的拓展,而且也是学生将思政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重要渠道。教师应将课后拓展作为思政教育的突破点,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碰撞思维,进而将知识内化为个人的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具体而言,在课堂教学完成后,教师应紧扣文本蕴含的育人主题,探寻课堂教学的延伸点(一般以学生未能充分理解的话题深层意义为主),开展形式多样的育人活动,如主题演讲、英语辩论赛、英语诗歌朗诵比赛、英语戏剧表演等,将育人主题进一步延伸与拓展,帮助学生涵养家国情怀,树立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强化思政教育效果。基于此,笔者建构了如图4所示的课后拓展育人流程。
图4 课后拓展育人流程
下面以译林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一Unit 2 The universal language中的Reading板块“Understanding culture through music”为例进行阐述。单元的主题语境是“人与社会”,话题是“音乐”,旨在帮助学生深刻认识音乐是一种无国界的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Understanding culture through music”以交换生的视角分别介绍中国的《梁祝》和美国的乡村音乐,可以使学生意识到音乐是全球性的语言。在课堂学习后,学生对音乐所传递的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音乐与文化自信的关系还比较模糊,而这正是思政教育的衍生点。为此,教师在课后拓展中紧扣育人主题“树立文化自信”,设计基于语篇又高于语篇的辩论活动“Does music have borders?”,让学生结合所学的“不同音乐包含不同的文化元素、文化内涵”这一观点,借助互联网开展小组辩论活动,以使学生在资料搜集、思维碰撞和交流合作中深入感受音乐的内涵,进一步形成文化意识,树立文化自信。
《高中课标》指出,评价应反映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涵盖教学内容的各个方面,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为检测教学目标服务,以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并提供及时帮助和反馈,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开展学习[5]。为此,教师应以学习评价为提升点,进行由不同主体参与的多种形式、多种视角的价值判断。基于此,笔者建构了如图5所示的学习评价育人流程。
图5 学习评价育人流程
下面以译林版教材必修三Unit 4 Scientists who changed the world中 的Reading板 块“Chinese scientists wins 2015 Nobel Prize”为例进行阐述。单元的主题语境是“人与社会”,话题是“科学家、科学发现和科学精神”,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科学发现的巨大推动作用,理解科学家的责任担当和科学精神的价值所在。“Chinese scientists wins 2015 Nobel Prize”的语篇类型是人物报道,介绍了屠呦呦及其团队在发现青蒿素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在文本理解评价中,教师以育人主题“科学精神”为引领,通过提问,观察学生对于课本内容的理解程度,帮助学生进一步感知屠呦呦及其团队的贡献,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中医药的认同感。在课堂活动评价中,教师借助小组讨论、师生互动和任务完成等形式,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同伴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改进教学,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无私奉献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与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课后拓展评价中,教师采用教师评价、同伴互评的方式对学生的英语演讲“我眼中的屠呦呦和中医药学”进行评价,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学生学习屠呦呦的优秀品质,并用所学的语言知识介绍中国传统中医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教学方法或手段,其本质上是一种课程观,更是一种教育观念。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精于“授业”,更要以“传道”为根本使命。因而,高中英语教师要以课程思政为载体,充分发挥高中英语教学的育人功能,秉持以人为本、三全育人的目标,将高中英语课程自身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落到实处,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