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婷
(广西交通运输学校,广西 南宁 530007)
在中职学校的教育过程中,语文学科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语言表达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围绕学生的情感经验、社会实践、生活经验所展开,为学生创设多元化的综合实践活动氛围,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还能够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语文知识,在应用中学习语文知识,使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知识应用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在中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知识技能水平,是中职语文教学的核心目的[1]。因此,教师应当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融入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地把握社会发展情况,有利于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大多数中职学生都是在初中毕业后直接入学,这些学生尽管独立思考能力较强,但是心智不够成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教师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深刻地认识社会,有效实现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的。在传统的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不仅要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还应当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今后步入社会的过程中,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
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为学生带来丰富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够运用良好的态度对待语文知识的学习。学生在参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深刻地了解社会,自发性地构筑文化知识体系,这对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与情感态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社会与自然的认识,并且能够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现阶段,中职院校语文教学基础较为薄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缺乏热情,很多学生只注重专业课的学习,没有对语文知识予以高度的重视。因此,教师可以运用综合实践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参与感与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良好的配合,利用资料收集、交流沟通等形式,深刻了解语文知识对于今后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热情。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影片,将自己的观后感写下来,引导学生在小组当中探讨影视作品的内容,对其中的人物性格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利用这样的方式,能够充分地提升中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收获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这对于提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水平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中职院校人才培养目的是为社会输送高素质、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教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2]。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职业教育特征充分展现出来,利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职业环境,了解职场生涯的注意事项,为学生今后工作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将丰富的锻炼机会提供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的实践,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成就感与自信心。在开展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将语文知识融入其中,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发现语文知识,应用语文知识,这样能够使学生充分地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意义,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综合实现活动。
通常情况下,中职学生的学习水平较弱,并且比较排斥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中职学生也有一定的上进心,希望通过努力对社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所以教师要深入分析中职学生的心理特征,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兴趣点、情绪、心理,科学合理地设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做到以生为本,对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改良与创新,从而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与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有效的提高。
教师在设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结合实际状况,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以教学目标为核心,使中职学生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地体会到语文知识的魅力。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因此,教师重视以生为本理念,有效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使中职学生能够结合相应的清单自主开展学习任务的探索。比如,在《壶口瀑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旅游的视角,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内容,并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学习任务。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课前对所学的课文进行预习,提前了解文本当中的生字词。利用互联网检索有关“壶口瀑布”的各项资料,了解“壶口瀑布”自然景观的特征。然后,教师结合当地的自然风光为学生开展“与大自然对话”的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建设活动小组,通过不同的小组在课堂上对壶口瀑布自然景观、风景名胜进行深入的探讨,使学生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接触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感悟大自然。学生在参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与专业知识技能,有效提升语文知识的实用性、梯度性与层次性,为学生带来良好的情感体验,优化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再如,在学习鲁迅先生《药》这篇小说时,教师鼓励学生利用小组的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运用信息技术将《药》当中的人物生动形象的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药》这篇小说的创作时代背景,并且鼓励学生探讨作品当中所表达的思想内涵,促进学生与作者心与心的交流,从而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文本的主旨思想,有效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
想要提升中职语文教学水平与教学效率,教师应当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理念进行创新改良,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综合实践活动环境,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当中探究语文知识,有效提升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中职语文教师应当落实一视同仁的准则,应当提升每一名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参与感,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当中。对于那些学习水平较差、性格孤僻、内向的学生,教师应当对他们进行充分的鼓励,引导学生积极踊跃的尝试,并且对于此类学生,教师应当针对性地设定一些活动内容,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树立学习语文知识的自信心,获得一定的学习成就感。
此外,教师应当构建多样化的综合实践活动形式,开展实践活动课、创意活动课、综合活动课,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和谐、平等、公正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以任务驱动、小组协作等形式积极地参与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小组交流探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完成教师所布置的活动任务。例如,在《成长》这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应当开展“我的青春印记”综合实践活动。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小组的形式展示PPT,将学生具有青春岁月的照片放置在PPT中,配合相应的文字说明,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成长印记,从而为学生带来良好的情感体验,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理念。这种贴近于学生生活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开展综合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活动表现,关注每一名学生,对那些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当多鼓励,夯实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使全体学生能够实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教师还应当利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教师可以利用具有主题含义多元化的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与技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具备一定的职业精神。
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应当转变以往陈旧的教育理念,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担任引导者的角色,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平台,使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有效地参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将课堂的舞台交给学生,根据学生的个性需求、性格特征、兴趣爱好思想素质、课堂表现等因素,进行有效的分组,使小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大幅度提升。每个小组的成员都应当承担相应的学习任务,在综合实践活动当中履行自身职责,使学生能够在探究、互动、协作的过程中完成小组的学习任务,提升自身的语文学习水平。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开展分层教学,对每一名学生的语文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深入了解,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分层,使每个层次的学生能够在自身领域当中获得不断的进步与提升。教师可以将全体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代表学习水平较高、具有创新创造能力的学生。教师在开展实践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将一些具有一定困难性、复杂性的学习任务交给A层学生来完成。B层学生代表自主意识教育欠缺,学习能力、学习水平一般的学生。教师为这一层的学生设置具有探究性、趣味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提升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学习目标。C层代表学习水平较差,对语文知识或教师存在排斥心理的学生。教师在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针对此类学生设置较为简单的任务,主要对字词句进行学习巩固,为这些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奠定坚实的语文知识基础。教师应当针对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一定的拓展延伸,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收获到相应的语文知识,获得不同程度的提升。对于学生的分层并非一成不变,如果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到上一层当中,使全体学生的学习水平与语文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有效促进学生之后的学习与工作[3]。在教学过程中将听、说、读、写能力训练融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当中,使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与语文素养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应用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4]。
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细读、精读、导读的过程中,了解丰富的人文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教师在指导训练的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想象空间,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踊跃的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用小组辩论的形式提升学生的实践学习经验,从而使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得到大幅度提升。例如,学生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语言艺术、人情世故、社会文化以及其余学科知识进行融入,有效地强化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有效改善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因材施教与因势利导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构建多元化评价体质,引导学生自评、互评、自我反思,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带来有效的保障,运用评价机制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第一,教师不能只注重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而应当对学生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识、参与感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对于学生在每个环节当中的自我表现,教师都可以采取科学的方法来进行评价,构建客观性的评价模式,使学生在教师的评价过程中提升参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与积极性。第二,构建丰富多样的课堂评价模式,引入评价方法与评价技巧,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培养学生的沟通艺术,使学生收获丰富的学习经验与知识技能。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当予以肯定和赞扬,使学生能够在延续化、系统化的评价体制当中获得丰富的语文知识,有效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5]。
总而言之,教师在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应当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当中。教师在设置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其科学性与合理性,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全面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水平,注重对学生进行技能与知识的培养,有效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为学生将来的学习生活与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