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慧颖
(荣成市图书馆,山东 荣成 264300)
我国公共图书馆是一种具有较为明显公益性质的机构,其本质是为广大民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在社会高速发展的当下,传统的公共图书馆管理建设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时代需求,因此公共图书馆需要积极融入社会力量,不断实现建设管理工作的创新,以此促进我国社会文化建设的发展。
个人在参与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时,主要是通过与政府合作办馆、独立办管、捐献图书以及捐赠办管的模式进行。例如,较为著名的“逸夫图书馆”就是邵逸夫先生以个人名义捐赠的,还有樊振先生成立的“樊氏图书馆”就是以个人独立办管的模式参与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与管理,以及曹德旺先生通过与政府合作办管的模式建立的福州市图书馆新馆等,都是个人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及管理的典型。此外,个人还可以通过义务馆员、志愿者服务等形式,在公共图书馆向民众提供公益服务,这也是个人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的独特形式,而个人参与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与管理工作也具有一定的优势。首先,具有灵活性强的特点。个人力量相较于其他团体性的社会力量会更加具有灵活性,能够根据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实际需求对参与合作的模式进行调整,捐书以及捐钱都是能够采用的方式。其次,还能够有效缓解公共图书馆的经营压力。义务馆员与志愿者都能够切实为公共图书馆提供人力支持,在培训后可以参与维持秩序、图书整理等专业水平要求较低、人力资源需求量大的工作,有效缓解公共图书馆经费及人力资源不足的情况。最后,能够带动民众共同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的积极性。以个人为单位参与到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与管理时,不仅具备参与者身份,还兼具了读者身份,因此能够有效促进读者与公共图书馆间的来往,提高民众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及管理工作的热情与成就感。
社会团体通常需要分为非营利和营利两种,其中包括了社会组织、企业、医院和学校等,参与到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方式大多数采用合办图书馆的模式,其主要优势有以下几点。
首先,政府需要投入的固定资产较少。社会团体大多数都拥有较为稳定的场所,且基本已经为公共图书馆的建立准备了较为齐全的设施设备,因此不需要再加大资源的投入。此外,社会团体在经费审批支出方面相对灵活,在承担大额固定资产投入时较为便利,因此政府只需要提供报刊、图书等流动性强的资源,在成本投入上较低。
其次,社会团体的管理会更加规范。社会团体大多都已经拥有较为完善且成熟的考核标准与管理体制,因此在公共图书馆的人员招聘及管理方面,能够有丰富的相关经验,能够有效防止公共图书馆出现服务质量差或工作偏差等问题。
最后,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相对集中,且阅读需求大。社会团体中的工作人员在管理方面具有较强的集中性,且在阅读方面的需求量较大。在公共图书馆建成后,能够为社会团体员工的阅读习惯提供培养平台,促进社会团体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帮助社会团体在大众面前树立起良好的形象[1]。
通常而言,参与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商业机构大多是书店、书吧等与图书馆行业功能类似的组织,而这类商业机构在参与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时几乎都是采用代替政府运营或合办图书馆等模式,因此其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首先,由于这类商业机构与公共图书馆的业务与功能都存在重叠部分,因此能够对资源进行整合分享。公共图书馆与这类商业机构都是我国社会文化服务及发展的重要领域,都是以图书报刊等资源为载体为公众提供文化服务,并且将读者作为服务核心,重视阅读氛围的营造。同时,这类商业机构“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能够与公共图书馆“读者至上”的倡导存在异曲同工。基于此,二者能够对自身的资源进行整合共享,针对服务读者提供图书借阅服务、策划丰富的读者活动,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加便捷且全面的服务。
其次,这类商业机构的场地大多地理位置优越,因此辐射的人群范围较为广阔。商业机构在建立选址时,会基于自身的利益及实际发展需求,因此基本会在人流量大且位置优越的地方开展建设工作,这样既能够服务更多的人群,也能够为提高自身的服务效益提供保障。
最后,能够有效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宣传水平。商业机构在开展运营工作时,会更加重视服务意识的培养和宣传效果的强化,对读者的需求与体验也会更加敏感。此外,公共图书馆在与商业机构的合作中,能够充分借助商业机构的服务优势,提高公共图书馆的品牌形象和人气,促进自身服务水平的优化,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阅读体验。
首先,个人力量相对于其他社会力量而言,能够引入的社会资源较为有限,能够提供的整体实力普遍较弱,并且在专业性方面较为缺乏。因此,在个人力量参与到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与管理工作中时,大多是投入劳动或是被动投资,依旧需要以政府牵头进行自上而下的建设工作,增加了政府单位的工作负担。其次,个人力量的参与缺乏可持续发展策略。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是需要长期投入的工程,现阶段大多数个人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的模式中,都只能代表个人当时的意志,若是个人改变了想法,减少甚至停止投入,可能会对公共图书馆的后续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2]。
首先,大多数社会团体参与建设管理的公共图书馆都存在门禁管理制度,这就导致外来读者无法享受图书馆提供的文化服务。大多数社会组织会因为自身的管理需求,设立门禁管理机制,外来人员若想进入其中就需要完成较为烦琐的登记程序,甚至部分社会团体不允许外来人员进入。这就导致公共图书馆在建成后只能为社会团体内部员工提供文化服务,这与公共图书馆建立的原则存在冲突。
其次,社会团体为主导建设管理的公共图书馆若是想得到较好的发展,就必须得到社会团体领导的重视。社会团体的人事更迭相对于政府组织而言,存在较为频繁的特点,若是新任的社会团体管理者对公共图书馆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视工作不足,就会导致公共图书馆无法得到良好的发展。
最后,营利性的社会团体会因为自身的经济效益对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产生制约。营利性社会团体参与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与管理工时,作必然会存在以经济效益为前提的情况,需要公共图书馆的运营能够获取一定的收益。在公共图书馆的运营收益较差时,社会团体很有可能会将其作为成本缩减的牺牲品。
在商业机构参与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时,可能会存在公共图书馆逐渐被边缘化的问题。首先,商业机构的盈利项目大多数集中在场地出租、出售书籍、组织培训以及餐饮等方面,这几乎都会与公共图书馆提倡的免费读者活动与免费借阅活动相悖。若是在公共图书馆的建设管理工作中,无法实现这二者间矛盾的平衡,就极其容易出现公共图书馆逐渐被边缘化的危机。其次,商业机构可能会将公共图书馆作为开展盈利活动的载体。商业机构运营的最终目标就是获取经济利益,即使是开展纯公益性质的相关活动,也难免会将盈利性融入日常工作中。例如,现阶段部分由商业机构代运营的公共图书馆存在宣传收费培训、贩卖商品以及张贴收费培训海报等问题,甚至出现免费体验后宣传收费课程的现象。
在社会文化体系的建设工作中,公共图书馆是面向大众的公益性机构,其承担着社会公共文化宣传、提供社会文化服务的重要责任,因此公共图书馆在运营过程中需要坚持以广大民众为服务核心,并以满足广大民众文化需求为目标,积极听取民众提出的意见与建议,将社会力量逐渐融入公共图书馆的公共管理与建设运行中,促使公共图书馆能够坚持满足政府的统筹需求。在新的发展背景中,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旧需要朝着专业化、标准化以及规范化方向发展。因此,公共图书馆需要坚持以政府为和核心主导,充分发挥自身的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价值。政府在这样的过程中,也需要完善针对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力量参与的统筹工作,在宏观角度把控好公共图书馆的整体发展方向。各级基层政府也需要积极响应社会文化服务建设的号召,针对公共图书馆的运行与发展提供最大的支持力量。
同时,还需要针对各地区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保障公共图书馆管理建设工作顺利推行的法律法规,充分发挥政府在公共图书馆建设管理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此外,社会力量的参与也能够在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获取更加丰富的建议,进而不断针对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机制与服务模式进行改进,促进公共图书馆管理建设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在政府主导的社会力量参与模式中,能够通过社会力量协同发展的方式强化对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的监督,确保在多种主体的制约状态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能够得到有效提升[3]。
首先,需要不断扩大公共图书馆志愿者团体的招募活动,为公共图书馆的志愿服务者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参与激活,并且鼓励社会人士、青少年团体以及图书管理或教育等方面的专家参与到公共图书馆的志愿服务工作中。同时,借助信息化时代的优势,公共图书馆应当设置多种多样的志愿者报名渠道,将线下报名与线上报名紧密结合。例如,公共图书馆可以开设专门的微信小程序、创建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公众号,以及建立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官网等方式,强化对志愿服务工作的宣传。针对公共图书馆的志愿者团队,公共图书馆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资料库,吸收筛选出能力较强、表现优异的志愿者,并给予相应的鼓励奖励。此外,公共图书馆还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及时与志愿者进行沟通,通过及时的招募活动与宣传活动确保志愿者流动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处理。
其次,公共图书馆需要逐步健全自身的社会捐赠管理机制。社会捐赠是社会参与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重要途径,因此需要建立科学合理且明确清晰的捐赠制度为其提供完善的保障,确保社会捐赠的流程能够更加规范便捷。在捐赠人员、捐赠形式方面,需要按照捐赠制度严格考核,捐赠流程也需要严格执行,同时还需要强化针对捐赠工作的监督工作,使得社会捐赠能够更加系统化、制度化与专业化[4]。
公共图书馆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时代提出的发展需求,重视社会力量参与的审核工作,这能够确保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参与力量能够处于良好的协助状态。首先,公共图书馆需要重视宣传渠道的多样化拓展与高效利用,营造出健康合理的管理运行环节机制。同时,公共图书馆还需要重视有效宣传方式的创新与引进,立足于公共图书馆正常运行与科学管理的实际需求,使得社会参与力量能够切实发挥其全部价值。
此外,公共图书馆还需要建立并完善相应的管理体系,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运行模式创新能力和改革能力,并将社会公共服务理念作为管理原则的核心,构建出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化管理运行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营造出良好的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管理环境。在实践方面,公共图书馆也需要不断强化引导与服务工作,充分结合社会力量参与的特征优化自身管理运行的模式,满足社会力量参与的合理需求,以此充分发挥出社会力量在公共图书馆建设管理工作中的价值。此外,公共图书馆还能够通过与社会力量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借助网络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等新型管理手段,促进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水平与管理能力的进一步提升[5]。
综上所述,社会力量的参与对公共图书馆的管理与运行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公共图书馆的管理者需要不断强化对社会力量的消化能力,促进自身管理工作的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