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丽
(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焦陂畜牧兽医站 236309)
畜牧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经济水平的提升,但是与此同时畜禽粪污处理问题日渐凸显,已成为养殖人员的心头大患。在畜牧养殖过程中,若无法有效利用所产生的大量粪污资源,不仅会引发环境污染,还会提高畜禽患病概率。基于此,合理利用畜禽粪污资源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也是推动畜禽养殖产业向着清洁化、生态化方向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近年来,畜牧养殖产业快速发展,畜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集约化程度日益提升,这必然会导致畜禽粪污土壤承载力的超标,加剧土壤污染问题。在畜禽养殖过程中,为切实提升畜禽机体抵抗力,加快其生长速度,养殖户会在畜禽饲料内添加适量添加剂,而上述添加剂内通常包含有抗生素等物质。饲料内未被消化吸收的物质会通过畜禽粪便排放到外界环境当中,若排放至农田内,常导致农田内钙元素、铜元素等各种不溶解型复合物的大量沉积,一些氮元素还会通过氧化形成硝酸盐而引发土壤板结。与此同时,土壤透水性以及透气性逐渐降低,其环境质量日益变差,农作物生长以及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面临着严重威胁,也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
畜禽粪便排放至外界环境后,会产生大量的臭气,上述臭气内包含有吲哚以及硫化氢等物质。在畜禽粪便腐败分解后,这些有毒物质或者有害物质会进入到大气环境内,从而导致疫病的传播,阻碍畜禽的生长,提高畜禽死亡的概率[1]。另外,不科学的排放以及处理畜禽粪污,还容易导致温室效应的加剧。由此可以看出,畜禽粪污也会对空气造成严重的污染。
当前,畜禽粪便是引发水源污染的一个主体,绝大多数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能力并不理想。畜禽粪便内含有大量的氮元素、钾元素以及病原微生物。若畜禽粪污未经处理而直接排放至水体内,常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溶解氧的缺失,在经过地表径流流入地下水后,会导致地下水水体变臭,最终对水体环境以及生态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畜禽粪污能源化利用主要就是生产沼气。通过厌氧消化而处理畜禽粪污,以获取二氧化碳以及甲烷。通过发酵可将畜禽粪污形成沼气,而沼气可用于供暖以及发电。通过燃烧沼气可有效提升大棚内的温度,帮助种植户提高蔬菜产量;同时沼气也可用于养蚕或者养鸡过程中的升温,以提高鸡蛋产量。除发酵产生沼气外,也可有效利用畜禽粪污的发酵残留物,通过加工沼渣获取良好的有机肥料以改良土壤,亦可生产蚯蚓、牲畜的饲料,或者用于制备食用菌栽植的培养料以及营养土;另外,沼液也可以作为农作物营养液或者浸种液,以降低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畜禽粪污内含有大量可利用的矿物质,亦包含有各种病原微生物、虫卵以及寄生虫等,采取科学的加工处理方式可将其转化为饲料。当前,畜禽粪污资源化再次利用的关键措施是直接喂养方式以及分解方式。直接喂养方式主要是利用鸡粪,鸡饲料内营养物质较为丰富,鸡无法对其完全消化,因而鸡粪内含有适量粗蛋白,可将其制作为饲料用于猪、羊等牲畜的喂养,但是此种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可能会导致鸡粪内病菌的大肆传播,需对其采取科学的处理方式。分解方式则是利用蚯蚓、蜗牛等分解作用将粪污转变为有机肥料[2]。
肥料化利用是应用范围最广的一种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方式,该技术主要包括干燥方式、生物好氧高温发酵等。畜禽粪污内营养物质较多,具备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核心元素,即钾元素以及磷元素等,同时也包括一些微量元素,这些物质可改善土壤内有机质,促进土壤内微生物繁殖,对土壤结构有效改良,提升土壤肥力。基于此,可通过有效的加工处理方式,将畜禽粪污转变为优质有机肥亦取代化肥,这样不仅可改良土壤环境,同时可节约资源,减少因大量施用化肥而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当前,绝大多数种植经营主体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有机肥的重要性,仅仅关注眼前经济效益,缺乏长远的思考,对耕地地力的保护有所忽视,同时,有机肥成本较高,施入后见效较慢,致使其广泛推广以及应用难度较大。由于种养主体的分离,导致搞养殖的不开展种植工作,而种植户不进行养殖活动,绝大多数养殖场内并没有配备全套粪污消纳基地,导致粪污资源化利用的进程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以及阻碍。因生态循环养殖模式的推广效果不佳,导致畜禽养殖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技术以及还田利用技术很难得到有效的推广和普及。
当前,在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建设方面,国家所投入的资金支持较为有限,未能全面覆盖养殖场以及养殖小区,同时,为单个养殖场提供资金支持较少,绝大多数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资金需养殖户自筹,这为规模养殖场全覆盖配备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造成了难题。近年来,一些大型沼气工程以及生物天然气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在用地、水电以及信贷等方面相关政策需求亦日益增加,很难对已建成养殖场在相关问题方面协调解决[3]。在社会资本整合、粪污无害化处理建设运营方面的资源投入严重不足。
第一,一些养殖经营主体存在着严重的环保意识淡薄问题,对生产经营利益的最大化过分追求,认为畜禽粪污治理浪费金钱,不愿为其投入任何资金,对畜禽养殖废弃物排放至周边环境后可能造成的影响有所忽视。第二,一些养殖场内所配备的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较为简易,或存在着严重的老化损坏问题,很难有效发挥作用。第三,由于缺乏足够的项目资金配套,导致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设备配套不完善,规模以下养殖场对粪污的资源化利用效率并不高。
当前,“发展养殖与环境保护”这一矛盾日渐凸显,而畜禽养殖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以及资源化利用正是破解这一矛盾的重要举措,相关农业农村部门、环保部门等需积极探索并总结经验,对治理模式不断创新,严格落实相关责任,使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获取切实成效。
相关主管部门需对养殖户加大宣传力度,以提升其环保意识。需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大力宣传,帮助养殖户树立生态发展理念,不断提升其环保意识。推进环境监管“小微权力”清单化管理,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构建完善的投诉举报制度,在政府引导作用下形成一个多方参与的格局,以全方位提升养殖户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自觉性和积极性[4]。
在规模化养殖场内,针对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利用工作,需始终坚持常态化监管和监测工作,以避免出现新型污染源。对于新建、改进以及扩建的规模化养殖场,需严格把控其项目立项、地址选择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等各个方面,要求其配备完善的粪污处理设施设备,积极引导养殖户开展种养结合,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得到逐步提升,为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关生态环境部门以及农业农村部门需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加强监管,定期或不定期的深入辖区内养殖场开展监督以及检查,若养殖场存在长期闲置堆粪场的问题或者未合理利用堆粪场的问题,必须责令其限期整改,为其下发整改通知书,引导养殖场对粪污处理设施充分利用以实现粪污的发酵还田,切实推动畜禽养殖产业向着集约化、规模化以及生态化的方向发展,全方位提升畜牧养殖产业的发展质量。
始终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这一基本原则,除养殖场自筹部分资金外,农业部门、环保部门、农业综合开发部门也需通过提供相关涉农资金,大力扶持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的配备。可对民间资金、金融贷款资金以及各类社会资本等积极争取,以构建多元化的投入格局,利用多渠道的筹资方式,确保规模化养殖场以及养殖小区内实现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的全覆盖,为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5]。
相关主管部门需对培训方式不断创新,积极要求专家提供理论培训,定期组织外出观摩学习,引导相关养殖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等对各种先进的粪污资源化利用工艺以及利用技术积极学习,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全量机械化施用模式大力推广,构建一个完善的全产业链条,对粪污资源化利用过程中所存在着各种难题有效解决,使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获取一个强劲的技术保障。
强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可有效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需要注意的是,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必须对这些问题深入分析,并采取诸如加大宣传力度、坚持防治并重、强化监督检查、拓宽筹资渠道、强化业务培训等科学的处理措施,以有效提高粪污的资源化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