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奂亨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 北京 101601)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核心是调整经济结构与空间结构,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科学技术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其动能和效能依靠科技人才的驱动。因此,京津冀地区的领导者应当探讨促进科技人才交流合作的工作,优化和完善相应的科技人才交流合作机制,坚持从京津冀系统发展的战略定位要求出发,探索科技人才交流政策,充分提升三地的科技创新能力。
京津冀三地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在联合发布的《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规划(2017—2030)》中指出,京津冀地区应当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为出发点,以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重大任务、重点工程为抓手,大力推进人才一体化发展。《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规划(2017—2030)》是我国首个跨区域的人才规划,也是首个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人才专项规划。
2016年,《中共北京市委关于深化首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为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大力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从强化人才一体化发展顶层设计,协同推进区域人才管理改革,建立区域人才协同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相关措施。
2018年,天津市出台《天津市进一步加快引育高端人才若干措施》,坚持形成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把国内外的优秀人才集聚到天津来,为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为“五个现代化天津”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撑。
2016年,河北省颁布《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合理顺畅的人才流动机制,建立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机制,健全服务人才发展保障机制,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
为了推动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快速发展,三地紧紧围绕着疏散北京非首都功能、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冬奥会筹办、协同创新、脱贫攻坚等中心工作,大力推动各类人才交流合作项目落实。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部际协调小组成员单位从各自的职能出发,加强各地区之间的对接沟通,积极推进落实科技人才交流合作工作。2019年4月在北京召开的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部际协调小组第四次会议中要求,以落实《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规划(2017—2030)》为主线,统筹区域人才资源,加强协调联动,优化人才发展生态环境,落实人才交流合作项目,加强区域人才一体化发展品牌宣传,形成工作合力。
京津冀三地在共同推动科技人才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出台了许多相关工作机制和参考意见,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全国其他地区对人才的需求量逐渐提升,京津冀地区文化及人才政策存在差异,缺乏完善的创新发展保障机制等方面的原因,导致目前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视域下科技人才交流合作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一些地区、部门以及企业陆续出现科技人才过剩、才非所用的现象。因此,京津冀地区应当深入分析当前存在的诸多挑战,从而为后续的工作总结充足的经验教训。
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上升阶段,各地区对人才的需求量正在不断提高。因此近年来,有50余座城市陆续出台百余次政策,希望能够从多个维度来吸引优秀的人才资源。出台人才新政策的城市从一线到县级城市逐渐发力,2017年的人才新政主要以二线城市为主,难以在政策中看到一线及其他三四级以下城市的身影。2018年,北京等地区开始实施高端人才布局调整和引进政策,相关县级城市也逐渐随之出台人才政策。正是由于全国各级城市都意识到人才交流引进的重要性,因此逐渐开启了人才竞争模式。
自2019年以来,整个京津冀地区的人口增长总量达到1334.1万人,其中北京和天津人口各上涨383.3和383.6万人,而三地在三次产业的就业人数、收入以及受教育程度上都存在较大的差距,虽然就业情况较好,但是仍然存在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京津冀地区文化与人才政策还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1)地区文化的差异性导致科技人才交流合作工作存在较大的形式感,对科技人才交流合作机制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由于京津冀地区政治格局以及经济发展方向有所不同,虽然地区相邻,但是仍然存在不同的文化特点。在这种差异性的文化影响下,三地科技人才交流合作工作面临一定的挑战。(2)地区功能不同造成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由于财政体制和行政区域划分的制约,京津冀之间还未形成一套完整的产业链,基本上保持着自成体系的情况。同时,产业层次存在错位现象,北京市处于产业结构的最高层,天津市以现代物流业和现代制造业为主,河北省产业层次最低,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导致河北省的科技人才相对其他两地欠缺平等的市场竞争平台。(3)京津冀地区存在行政分割差异。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集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于一身;天津、河北两地与之合作,其协调难度自然较大。因此,如何跨越分割的行政权力,已经成为当前推动科技人才交流合作的一大挑战。行政分割差异导致人才一体化的目标仍然受到各种各样条件的局限,抑制了人才的自由流动。(4)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在京津冀三地的科技人才资源配置方面,河北省的教育资源相对薄弱,导致科技人才数量较少,使京津冀地区的科技人才交流合作处于瓶颈期。
在实现京津冀科技人才一体化的过程中,河北省通常是最热心的一方,需要借助京津冀的合作来谋求自身的发展。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合作仍然面临着科技人才创新发展保障机制欠缺的挑战。在京津冀地区,科技人才引进的相关保障机制存在不完善的问题,没有制定好相应的科技人才交流合作激励政策,使得京、津两地区的优秀人才不愿意到河北地区进行工作交流。同时,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存在差异,导致在科研项目研究平台以及环境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三地应改善科技人才的科技研究环境,确保三地的水平能够相一致。
京津冀地区具备全国大部分的科技人才,然而北京在科技人才的水平以及数量方面存在巨大的优势,是津、冀两地无法平齐的,具有巨大的科技人才“虹吸效应”。《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将北京打造成原始创新人才发展极,把天津打造成高端制造人才发展极,把河北打造成创新转化人才发展极。在这个过程中,三个地区都需要科技人才的支持,因此在科技创新与人才发展方面,三个地区会形成一定程度的竞争关系。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视域下推动科技人才的交流合作,应当始终贯彻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将培养与推动科技人才作为各地区的首要工作,将推动地区之间科技人才的交流合作作为根本任务。此外,京津冀人才交流合作工作小组应具备长远的眼光,在相关政策与保障机制的制定方面,具有一定的战略规划,结合三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功能划分,秉承科技创新的发展理念,最大限度地确保工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此外,河北应当重视自身与北京、天津两地在科技人才能力水平及数量方面存在的不足,从自身的发展情况以及内在问题出发,深入分析资源配置不足的原因,在政策机制、方法途径、项目建设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从而为科技人才交流合作发挥自身的力量。京津冀人才交流合作工作小组应当强化自身的职责意识,严格要求京津冀地区落实《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规划(2017—2030)》,不断构建良好的科技人才交流合作环境,加强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培养与扶持力度,共同推动京津冀的协同发展。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视域下推动科技人才的交流与合作,应坚持以京津冀人才一体化为导向,结合地区之间的优势与差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科技人才交流合作方案,将培养、发展、引进、集聚等人才工作作为确保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京津冀人才交流合作工作小组应当充分结合三地的不同之处,充分运用北京与天津的优势,打造出一批高质量、高水平、高觉悟的科技人才队伍,加大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创新,共同提升河北的科技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
在京津冀三个地区中,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具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雄厚的师资力量,以及适宜科技人才的生态环境和较大的发展空间;天津市常住人口增长速度最快,产业以制造业为主,具有较大的发展潜能,需要提升发展品质;河北省作为三个地区中发展速度最缓慢的地区,应当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良好发展。因此,河北省应当借鉴北京和天津地区的发展经验,不断制定有效的发展方案,从而尽快地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在推动科技人才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京津冀科技人才交流合作工作小组应当坚持以科技活动与科技平台为主导地位,将京津冀三地的科研项目及科技人才资源进行整合,加大北京、天津的科研成果向河北地区转移的力度。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视域下,政府应当充分发挥科技企业的作用,提升企业对引进科技人才的能力。企业可以通过构建良好的科研环境及激励政策的方式,来吸引大量的科技人才进入企业,并且根据合理的奖励机制来提高科技人才对企业的认同感。
京津冀地区的科技人才交流合作应当充分结合财务、科技、企业管理等多方面的力量,从根本上贯彻落实人才交流合作政策,开展各项科研交流研讨工作,并且扶持相关科技项目。在中央部门的统一领导下,京津冀三地的政府部门要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加强地区之间的协调合作,加大科技人才交流合作的力度,同时推进京津冀地区高质量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构建以实现科技人才一体化为目的的生态环境,对人才市场中存在的恶意竞争行为进行严格管控,以科研项目与平台共同促进京津冀人才的交流合作。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视域下,各地区要加强大数据与人才机制之间的相互融合,提升地区之间的政府、科技企业、社会及科技人才之间的联系,形成良性的交流合作机制。在科技人才交流合作的过程中,政府要适当采取一定的干预手段,积极引导和调控科研企业与社会共同参与到工作之中,实现科技人才资源的充分配置。同时,应当借助先进的人才流动管理经验,运用大数据的手段来构建科技人才引入机制,鼓励科技人才能够下沉到河北地区,从而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与价值。
例如,北京和天津地区存在大量的科技人才,可以保留本地的优厚待遇,将一部分科技人才交流到河北地区,以实现科技人才的合理配置。利用大数据平台来探索京津冀地区的区域特色产业,进行区域之间的优势互补,以实现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搭建科技人才大数据平台,能够有效地改善科技人才合作交流中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避免或减少人才资源的浪费,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视域下,促进科技人才的交流合作。
在有关科技人才管理的服务工作中,应当首先明确国家、人才市场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和地位。要强化国家及政府对科技人才的宏观调控作用,围绕市场对科技人才需求情况,对科技人才的工作能力、专业水平、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评估,从而确保科技人才水平能够满足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需求。同时,政府要不断完善科技人才政策,以市场为导向,加快构建现代科技人才市场体系,构建规范化、系统化的科技人才服务平台。
企业作为科技人才市场的主要需求者,应当保障企业在人才选择方面的自主性,充分发挥企业的招聘活力。我国要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针对科技人才制定相应的个性化科技人才管理机制,确保企业不仅能够吸引人才,还能够留住人才。因此,京津冀地区特别是河北省,应当建立相应的科技人才留用政策,充分发挥地区特色,形成个性化的科技人才管理机制,在此基础上,改善京津冀地区的市场环境,政府加强对人才市场的规范化管理,并且明确政府及相关部门在科技人才交流合作工作中的具体职能。
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京津冀地区为了确保科技人才能够有效流动,应当充分考虑到三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然而,河北省经济发展水平相比其他两地区一直处于落后位置,在人才引进方面一直存在较大的困境。因此,为了打破这一瓶颈,创新京津冀地区的人才引用路径成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视域下,政府应大力推进北京、天津与河北之间高层次人才的交流共享活动,有效地减少科技人才引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此外,三地不要单纯地将工作任务放在人才引进方面,还需要考虑到科技人才的发展与培养,让人才资源真正能够被地区所用。因此,京津冀地区应当协同构建人才培养政策,为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协同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以政府制度为支持,构建人才培养的平台和载体。同时,政府应当明确政策群体导向,完善政策体系,解决因综合性政策与专项人才政策的结构性不平衡带来的人才供需不匹配问题,优先推进国家急需产业的相关科技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工作。
综上所述,要想充分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要求,三地应从推动科技人才的交流合作出发,充分发挥相关科技企业及科技人才的枢纽作用,带动区域间科技企业的协同发展,最终促进三地经济的协同发展。因此,京津冀地区的领导者应当充分发挥地区自身的优势,不断促进区域间的交流与发展,争取早日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目标,为国家提交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