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

2022-12-26 19:52朱俊凤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管理体系考核事业单位

朱俊凤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三研究所 上海 201900)

对于科研单位来讲,全面预算管理属于先进管理手段,在社会发展体制逐渐深入背景下,我国科研单位已有预算管理模式,无法满足发展需求,因此需要构建现代预算管理体系,保证收支平衡,提升资源利用效果,激发事业单位拥有创新活力,最终达到科技兴国战略目标。

一、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背景和意义

(一)构建全面管理体系的背景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科研事业单位发展需要具备时代创新精神。由于科研事业单位经营的特殊性,在经济体制改革后,预算管控需要将资金作为主体,保证战略目标与原有体系结合紧密,实现组织结构优化,并且还要重新编排完成执行,提升预算管理体系的信息处理能力。从客观角度来看,科研事业单位需要逐渐优化管理流程,重视科研成本投入,保证资金管理效果。构建和发展符合单位实际情况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提升科研单位管理创新能力和经营能力,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方法,引导开展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实现内部资源合理配置,根据事业单位现实需求,优化已有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二)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重要意义

1.保证战略目标得以落实

战略目标指的是科研单位在开展相应活动时,需要重视引领规划。全面预算作为业务和战略目标衔接的有效工具,可以细分多个业务板块的职能,由于自身执行力、编制性能相对较好,可以将科研事业单位经营计划合理应用到科研管理工作中,为业财融合提供良好环境。职能部门在科研活动和生产活动中,需要将管理制度作为依据,促进企业达到理想战略目标。

2.提高科研能力,实现资源配置

在长期发展中,科研事业单位逐渐适应计划管理体制,从而造成经济管理能力逐渐降低,在资金周转和利润创造等方面和其他企业相比,仍然存在较大距离。只有使用全面预算管理方法,才能保证单位职能效果得以发挥,同时也能完成项目周期管理。企业一定要全方位规划资源和配置资源,达到资源充分利用的目标,提升资源使用效果。

3.经费合理规范使用的需要

科研事业单位的核心之一便是要保障各科研项目顺利开展,科研事业单位从事科技创新研究,所需的财政收入大部分来源于政府拨款。而全面预算管理覆盖业务范围广,参与人员多,做好这一工作可强化科研经费的产出效果,资金的使用会更加清晰、透明,能够促进科研经费的合理合规使用。

二、科研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和战略规划匹配性不强

在战略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预算执行和预算管理出现信息不对等现象,从而导致执行和规划存在运行偏差,无法保证预算精确度,同时也对后期工作开展造成巨大困难。预算管理工作开展中,财务和业务融合度较低,已经成为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预算管理工作中还需重视预算依据不足等情况,确保业务开展和预算编制互相匹配。

(二)预算组织体系化程度较低

目前,部分科研事业单位仍未构建有效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组织运行特点不够明显,架构设置出现不合理现象。在预算管理工作开展中,办公室承担了预算批准的多项业务,但是由于缺乏责任部门的参与,预算管理信息无法在各业务单元和责任中心合理使用,组织部门之间的沟通受到直接影响。预算组织部门能力相对较弱、预算管理工作参与度较低,已经成为主要问题,部门管理人员预算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都有进步的空间。

(三)预算控制与考核力度弱

科研事业单位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共同问题有考核制度不完善、不重视日常管控、信息化执行能力相对较弱等。在具体工作开展中,需要重视预算控制,逐渐增强业务控制能力。从预算管理角度来看,需要关注预算编制和预算过程控制,预防出现大量时间耗损。在全面预算文件得到批准后,预算控制缺乏硬性要求,预算执行力相对较弱,预算考核无法达到理想目标,以上因素直接影响预算管理严肃性与权威性。

(四)全面预算信息化系统支撑能力偏低

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不足,信息化手段跟不上全面预算管理的要求。目前大部分科研单位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开展中缺乏信息化建设板块,全面预算工作开展主要依赖电子表格的半手工状态,没有使用专业的预算管理软件,信息化支撑能力不足。即使实行信息化管理的单位也存在水平不足的情况,比如在组织架构调整过程中,固化的表单及流程的变更跟不上管理的需要;比如预算事前控制模式下,因业务涉及多部门、多系统,对系统的集成要求比较高。因预算信息化的不足,而预算工作开展中又需要关注科目明细程度,具体编制人员无法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时做到统计,逐渐降低全面预算编制质量,预算执行无法快速反馈到控制环节,从而影响最终执行效果和控制效果,对评估工作也产生了限制。

(五)缺乏预算管理的专业人才

由于科研事业单位大多属于传统的企事业单位,基本成立在建国初期,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对新形势下的预算管理理论与实践应用经验掌握不充分,无法准确地全面为领导者决策提供参考。当前的预算人才队伍不能适应业财融合、体系化和精益化预算管理的要求,需要培养和引进人才。

(六)预算管理意识不强

科研事业单位运营管理的全过程都涵盖了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事前要完成预算编制工作,事中要执行预算工作,事后要完成预算考核,这一过程需要科研事业单位的全体员工参与到其中。但当前大多数科研事业单位并没有充分认识全面预算管理,各层级管理者在此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第一,参与预算编制的人员每年仅是固定的几个,根据规定预算计划上报的时间节点,要早于部门任务计划书的完成时间,人员在编制预算时会缺少有效的数据支撑,无法对经营目标、科研项目的实际需求考虑清楚;第二,在预算执行中,因疏忽大意等原因并没有按照实际计划执行,当发现预算执行力不足时,也未能采取有效措施;第三,在预算执行评价方面,科研事业单位预算运用的评价指标较为保守。这会导致预算管理评价结果与实际不符,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便是科研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意识不强。

(七)预算管理制度缺乏

许多科研事业单位内部还未建立规范、科学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这体现在以下的方面:第一,统一的预算审批制度缺少。科研事业单位在科研项目的预算资金等环节还未建立统一的审批制度,在资金申请、结转、使用、审批环节上的界限划分不够清晰,这会导致各个项目之间的资源存在分配不合理的情况,会影响科研事业单位的开展和运行。第二,缺少预算管理各职能部门权责划分的制度。单位在预算执行时,各部门的责任和职能没有划分清楚,各部门间缺少合作,这会对预算执行的力度产生影响。第三,缺少统一的财务指标体系。当前,科研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指标体系存在不统一的情况,使得项目资金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科研经费也不能有效分配。

三、科研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优化构建途径

(一)基于信息系统建设预算组织构架

从科研事业单位角度来看,需要强化组织职能,根据现实情况构建完善预算管理体系,明确程序审批流程和审批权限。具体表现为,在科研单位内部成立预算管理办公室,将预算管理分为四级组织架构,架构中主要包含组织管理、决策审批、制度执行以及审批检查等。组织构架完成后,要对各部分明确组织构架的基本意识,保证管理和决策正确落实,从而发挥出审批的效果,逐渐提升全面预算管理的协同性。此外,为提升全面预算管理的协调能力,方便公告与信息传达,可以建立内部信息化平台系统。通过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保证数据审批和报送效果,完成财务数据实时控制,从而才能展示真实工作状态,及时了解预算执行情况。

(二)打造预算管理专业人才

针对科研事业单位专业预算人员缺乏的情况,建立“外部引进+内部培养”的模式,采用多种形式更新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加大培训力度,制定人才培训计划,优化人才结构,扩展知识深度、广度,促使各责任中心业务单元专兼职预算管理人员熟悉本单位的科研生产经营、业务流程和管理情况,逐步培养一批既懂业务又懂预算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从而提高预算条件水平。具体而言,首先,科研单位可完善人才引进机制,提升招聘的要求和标准,要多吸引高素质、专业性的预算人才,运用物质、精神等多种奖励方式让他们加入到单位中,为有效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其次,科研事业单位要加强预算管理人员的培训,可邀请专业的学者来单位中开展讲座,讲座的内容包括预算编制、管理会计、大数据应用等方面,借此提升预算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最后,科研事业单位要引导预算管理人员及时反馈财务管理工作,及时发现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能科学合理分析地找出办法,降低财务风险,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三)结合内部控制管理,建立预算控制体系

在预算管理工作开展中,预算控制体系属于核心部分,同时也是完成预算目标的关键。在初始阶段需要制定严格的预算管理机制,确保内部控制效果。科研单位需要完成全过程监督控制,预防在执行中出现问题,为合理掌握全面预算执行效果,科研事业单位需要根据现实情况制定预算管理流程,明确预算管理细则,构建全面预算报告制度,对执行情况进行全方位监测,及时发现工作开展可能存在的问题,深入了解问题形成原因,从而才能实现及时纠错,解决预算管理问题。

具体为,建立预算管理协调小组,根据不同项目进度与规划时间节点完成情况,深入基层了解其推进过程中是否存在违规操作,对预算的使用是否符合相关规定。根据相关项目主管负责人的汇报信息,核查实际工作中的必要支出,充分论证必要性后,汇报管理领导。由上级领导与相关主管负责人进行进一步确认。同时,建立预算收支执行定期反馈机制,将预算执行情况在相关范围内进行通报或发送,使预算执行信息能在第一时间被相关方查阅。根据预算管理平台的数据定期进行分析汇总,为全面预算工作提供更为高效的管理手段。

(四)建立与绩效挂钩的全面预算考核管理机制

考核与奖惩是预算管理的生命线,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考核、奖罚分明的奖惩,才能确保预算管理落到实处。科研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工作开展中,需要遵循领导制定的考核工作标准,明确考核目标,配置预算考核指标体系,对预算结果进行全方位考量,将考核结果和薪酬绩效挂钩。考核标准要遵循定量原则,将考核标准划分成预算指标和质量指标,预算工作质量主要包括编制准确性与时效性,使用有效的预算考核机制,验证科研生产效能,帮助工作部门找出日常工作问题,从而才能提高预算考核效果。具体为表现在:对长期项目以及目标进行节点化管理,在时间节点内充分给予支持,对提前完成相关研究的情况,给予团队预算内的奖金福利。如未按时间节点要求完成相关研究,则对责任人进行问责,明确后续时间节点,并对未来项目的预算以及完成后的经济奖励进行百分比削减,多次未按照计划完成的负责人实施调岗或撤职处分。对优先级不高的项目,实施多维度考核,包括工作时长、研发进度、阶段性突破等,满足其中一项都可归于符合要求范畴,不调整其预算比例,如未达成则采取一定惩戒措施。根据不同项目的优先级不同,进行不同程度的预算考核,最终实现制度管控与调整。

(五)强化全面预算管理意识

科研事业单位要重视全面预算管理这项工作:第一,领导者要转变思想,能看到当前科研事业单位在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加强自身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找到改革的新道路。第二,科研事业单位可充分借鉴先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经验、管理模式,加强与他们的沟通、交流,以便有效提升全面预算管理意识。第三,科研事业单位要展开全员培训工作,提升员工全面预算管理的意识,让他们充分看到它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采取措施提升他们的积极性,为后续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强化预算执行的刚性约束

科研事业单位要严格强化预算执行的刚性约束,严格执行财务部门下达的预算批复,科学细化预算批复资金,在各个职能部门中层层分解、落实。各个部门要对各项支出标准严格执行,遵循节约的原则,不能随意地把控开支的范围,要将预算支出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让预算执行时间与进度相一致,确保按时完成各项预算工作。科研事业单位还要有效地监控预算项目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和执行程度,最好成立专门的项目部门,专人对项目进度跟踪执行,以免项目的运行与绩效目标相偏离,出现预算执行进度与预算目标不符的情况。领导者要对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详细分析,采取措施解决出现的问题,保障绩效目标能按期完成。

(七)强化预算管理制度建设

科研事业单位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需要有科学的制度作为支撑,可与相关政府部门配合,根据国家最新的政策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完善以下的预算管理制度。第一,建设统一的预算审批制度,做好资金申请、结转、使用、审批环节的工作,合理分配各个项目之间的资源,让科研事业单位得以高效开展各个项目;第二,建设预算管理权责划分制度,清晰划分各部门的职能和责任,组织预算管理相关的活动,引导各部门积极参与到其中,让各部门和人员加强合作和沟通,提升预算的执行力。第三,建设统一的财务指标体系,统一预算编制的各项指标,以此科学分配科研经费,让项目资金的需求得以充分满足,让自身得以不断运营、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科研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构建进行深入研究得出:科研事业单位需要将战略管理作为核心,根据现实情况构建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对全面预算管理执行进行规范,从而实现全过程管控,确保全面预算管理朝着科学、正确方向发展。另外,还需重视预算控制分析,结合风险管理因素,完善管理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增强预算管理协同性,提升预算管理精准度,保证科研单位价值创造能力与盈利能力有所增强。

猜你喜欢
管理体系考核事业单位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内部考核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新形势下完善军队后勤管理体系的思考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