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的当代传承
——关于《姐妹连》的探讨

2022-12-26 15:42史长虹俞珂瑶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民兵姐妹红色

章 轲 史长虹 俞珂瑶

十年磨一剑

史:听说《姐妹连》 这部剧本是2008年动笔、2021年完稿,其间深入生活多次,创作过程中笔记十几本,研讨录音近百小时……真可谓是十年磨一剑啊!

章:剧本创作前后经历了十几年的跨度,中间有些停顿,但是我们团队对剧作的思考一直没有停下来。最早是因为影视公司想让我改编长篇小说《海岛女民兵》,但我萌生出一种新的创作冲动——是不是能去展示新一代的当代海岛女民兵? 张建成导演和制片人董飞存都很赞成这个想法,于是大家找了很多资料,还选择到很有代表性的洞头县去深入生活,积累素材。有了初步构想,然后经过数不胜数的讨论,不断地让它成熟、丰满起来,有了较为扎实的基础,我们对《姐妹连》 的创作就更有信心了。

史:黎汝清先生的《海岛女民兵》 从文学作品拍摄为电影《海霞》,本身就是具有国际影响的经典了。《姐妹连》 要在同类题材上有所超越,真是勇气可嘉。有评论家说您的文艺创作就像做学术研究,坚持精雕细琢,这部长跨度剧本的写作过程更加辛苦吧!

章:进入写作以后,就是一个不断打磨的过程了。因为一部作品,不可能一下子就达到理想境界,几易其稿我都不太满意,我与张导及几位编剧经常会有很多碰撞,这种创作过程中的碰撞与思考、突破与飞跃本身就是带有很强学术性的。我反复从各个角度来寻求对这个作品的突破,从理论和实践方面跟大家研讨。

史:对于同一个团队,您前后用了十几年在创作理论上悉心讲解,结合实践反复研讨,也几近于培养学生的漫长学术过程。

章:有时候聊到深更半夜大家精疲力尽,也许就是为了一个人物、情节甚至细节的设计,张导对这样的经历也记忆犹新。创作过程当然非常艰辛,因为要不断面临很多挑战,但这种挑战也其乐无穷。可能我属于那种过于追求完美的创作者,感觉不太理想,就不想拿出来。再加上当时我的工作在抓全省的文化精品工程,精品意识本身就比较强。几家有合作意向的影视公司老总,开始兴趣都很大,经常来参与讨论,但看到剧本老是在那里磨来磨去的,有些耐不住性子了。其实,希望几个月就拿出一部好剧本是做不到的,剧本粗糙了,就会影响片子的质量。剧本经过数次修改,若不是追求完美也可以开拍了,但我还是认为没达到既定目标、一定要认真打磨,于是硬生生把它搁下来。

史:精益求精人人向往,实际践行步履维艰。

红色基因的当代传承

史: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总结文艺工作的历史经验时,期待文艺作品要“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文艺工作者“除了要有好的专业素养之外,还要有高尚的人格修为,有‘铁肩担道义’ 的社会责任感”。习总书记的期待,我感觉在《姐妹连》 的三代女民兵的形象塑造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章:《姐妹连》 的创作主要有以下考虑:传承红色基因,使海霞精神延续到当下,用正能量、主旋律贯穿始终;写出核心价值观对青年一代成长的培养、熏陶,并使之成为他们人格中的精神支撑;姐妹同心,其利断金,强调人际理解、关怀、支持、互通。我一开始想写的当代女民兵,就不是凭空而起的姐妹连,革命的光荣传统几十年来不断延续,它跟我们红色基因的传承、延续、弘扬、光大肯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在创作时希望通过这部作品,通过三代女民兵的故事,使海霞精神、红色基因能够贯穿始终,这也是我们创作团队从未改变过的意图与决心。三代女民兵生活在不同的时代,所以具有不同时代的鲜明烙印——第一代女民兵主要是保家卫国、守护海疆;第二代女民兵是在改革开放的历程当中锻造出来的;而新时代的女民兵呈现出来的具体风貌就更有新时代的特质,她们的思想、观念和表现都与上两代女民兵有所不同。但是在千变万化之中始终有不变的东西,这就是红色基因,红色基因是一根贯穿全剧的主线。

史:女民兵从军营训练向社会择业的转型过程,在作者来说是文艺创作,但是我感觉《姐妹连》 中的红色基因仿佛从剧中延续到了剧外、从艺术延续到了现实,就像学校思政工作者在对大学生们进行就业指导和人生规划一样,因人而异因势利导,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和现实性,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部作品也可以作为年轻人的人生规划指南。不知道珂瑶有没有这种感受?

俞:是啊,我在品读那些女民兵的艺术形象的时候,脑子里会浮现出以往接触到的学生,那些女民兵身上的某些语言或神态,感觉跟我接触的某些人还挺相似的,很熟悉也很亲切。比如王凯男这一人物,对她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很多——有点中性,很重情义,也有点叛逆。她一开始对韩燕不理解,能够感受到她身上的一些缺点;但为了抓到杀害队友刘月仙的凶手,她背负着别人的不理解在娱乐城里当啤酒小姐,以及后来孤身一人抓毒贩的英勇,都让这个人物形象变得高大。剧中还有一些现代化的词汇比如“王者荣耀”“抖音”“微信”,都反映出当下的真实生活。她们和我接触的“00 后”大学生一样,都在网络时代中长大,从小不愁吃不愁穿。比如方贝贝和叶苗苗,她们一开始都不懂得为他人考虑,但是通过一系列熏陶、锻炼,姐妹连传承下来的红色基因在这些第三代女民兵身上打下了烙印,她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转变,她们走上社会后都充满了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这让我觉得和在大学里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是同样道理——通过言传身教、榜样引领,启迪学生追求真善美,尽自己所能为社会做贡献。

章:我们作为编剧,实际上也是始终被红色基因的这根线索紧紧牵引着的,红色基因的主题本身就是很具象、很形象的,而不是生硬贴上去的某种标签或者随便喊喊的某种口号。我们期待通过一些非常鲜活的故事人物,让青年一代尤其是大学生,能充分感受到红色基因的脉络及其精神价值、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

史:书里也提到了共同富裕的时代主题,比如方贝贝和郭小琴之间从开始的类似主仆关系到后来的姐妹连战友再到开面食店的亲密合作关系,以及陈涌涛和退役军人陈大伯、当地渔民阿祥等人的联手创业共同致富。

章:这个主题在去年修改的时候进行了一些强化。当然,原有书稿中共同富裕的精神体现也是有的,荣军院本身就是共同富裕的重要标志。因为这些老民兵奋斗了一辈子,怎么样让她们年老以后有一种幸福感归属感,是精心设计过的。

姐妹连的金字招牌也可以为共同富裕做贡献。它被打造成为当地文化风景、精神品牌,助推社会经济发展。后来俱乐部也开出来,渔家乐也开出来,姐妹连文化甚至还从海岛发展到省城……物质富裕精神富有,让海岛上一代一代人都能共享物质和精神财富。同时,人际关系的和谐相处、快乐融通,它也是共同富裕里边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史:《姐妹连》 的红色基因主线和与时俱进的时代性开拓充分体现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做到了与这个时代的水乳交融、同频共振。它既是经典作品的新延续,又是时代精神的新体现,还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新形态。

人物形象立体丰满、栩栩如生

史:这些年来有不少主旋律的文艺作品,但是《姐妹连》 给人的感觉很特别,让人一睹为快欲罢不能。书里的故事既有生活原型,也符合生活逻辑。一般来说,影视作品是通过讲诱人的故事、刻意设计桥段吸引读者眼球;但《姐妹连》 很注重文学性,用类似白描的手法写出了海岛之美、民兵之美、歌曲之美,让人感觉很纯粹、很和谐。

章:我们在写作中首先考虑到类军事题材与常规题材的区别,虽然源于海岛女民兵的生活,但又要刻画出心目中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时代女民兵形象。这部作品跟一般的军旅题材不太一样的地方,就在于我们一开始就有意识地抓住了女民兵的一些特点规律,寻找跟一般军旅题材不一样的艺术空间。她们亦兵亦民,既有军营里边的某些特定情形下的故事,但又有大量的延伸、辐射到社会上的故事,而且这两者之间是相互交融的。女民兵们先是经过了民兵营的集中训练,回到社会上后,还带有姐妹连的那种特质、那种责任、那种品格,在社会上发光发热。我们不刻意追求惊心动魄,但要通过人物内心掀起巨大的波澜;它不同于纯粹的商业片,但又要好看,主要靠生活的真实性、丰富性,靠内在的冲击力、感染力来打动人。

史:书中的每个人物形象都栩栩如生,各显神通,比如三代姐妹连中海奶奶的饱经沧桑、德高望重,韩燕的年轻气盛、锐意革新,王凯男的百折不挠、忍辱负重,以及方贝贝的调皮任性、郭小琴的淳朴细腻、史茗的大智若愚……似乎都跃然纸上、宛在眼前。

俞:确实是这样。还有春霞的忍气吞声、秋霞的敢于斗争……尤其是人物之间的对话,赋予了人物灵魂,脑海之中不时会浮现出立体的人物形象,某些人物的对话读起来还会拨动我的心弦。

章:《姐妹连》 是一部群像戏,要努力做到每个人都立体丰满、个性鲜明,避免千人一面的扁平单调,尽可能形成反差、推向极致。

史:军营里虽然有整齐划一的步伐,但实际上每个个体都是不一样的。对作者来说,塑造众多的人物形象不啻于一场巨大的挑战啊!

章:对。有很多时候你设计一个人物,让人物关系发展下去的时候就会碰到很多问题,比如说你有些东西是常规套路,读者和观众肯定就会不满意,觉得太一般了;但如果是走偏的话,就会变成一种猎奇或是编造,这个度是很难把握的。我们是希望按照生活的逻辑、人物的性格让它自然地呈现和发展,但又必须让戏剧冲突一波三折,那么,挑战就在于编剧和作家要穷尽特定人物在特定情景下的生活的各种可能性,找到最合适的途径和最恰当的表达,把人物做深做透,让它立体、丰富、鲜活、真实,更能感染人,这也是作家和艺术家的责任。

具体到《姐妹连》 中,这种挑战主要体现在人物的成长上,经历的成长凸显了精神的成长,一系列个体的成长又体现了姐妹连整体的成长,当然在成长的过程中也是有波折和坎坷,体现在艺术形象的塑造上是峰回路转、起伏不定的。可以说剧中的每个人物都在成长,不论是海奶奶,还是韩燕以及姐妹连的各个姐妹,她们都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成长、在升华。所有人物都不是原地踏步、固步自封,而是永远随着时代去迈出一个个新的脚印。比如说像海奶奶这样的一个形象,我们再三推敲、再三定位——作为一个老前辈,她确实在姐妹连具有很高的威望,说一不二,但当韩燕来了以后,新老交接加上婆媳关系,各种各样的矛盾都会呈现出来,只要表达稍微不恰当,马上就可能损害全局。处理好这些矛盾既是生活的智慧,也是编剧的智慧。

但是,最大的挑战还在于这是一部主旋律作品,从头到尾充满正能量,但不能让人感到违背生活的半点虚假。我们努力通过生活流变、人物成长和情节发展把正能量迸发出来、体现出来,把主旋律真正唱响。在我经历过的主旋律创作里面,这也是一次很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史:是啊,三代女民兵的具体处境都不一样,所面临的矛盾冲突也不一样,但都收获了累累硕果,找到了理想的精神归宿。甚至姐妹连的家属们如方贝贝之父方昌业、春霞的丈夫阿祥以及王凯男后来的男朋友张斌等等,都在姐妹连精神的影响下发生了可喜的转变。时代的主旋律造就了剧中人物,也感染着读者观众。

章:因为我们这部作品的主要人物没有一个是反派,那几个毒贩、小流氓什么都不是主要人物,主要人物全部是好人。但好人之间并不是就没有矛盾冲突了,如何通过理解消除隔阂走进对方心里很重要。其中走得最长的就是陈大伯和吴大婶,几十年来他一直在守护着灯塔,她则始终在守望着升旗,爱情与爱国同样坚贞不渝。还有包括海奶奶和吴大婶之间的恩怨,都不能简单说谁是谁非,只有当人和人的互相理解到了相当程度,一切才会冰雪消融。贯穿全剧的韩燕和王凯男这两个人的关系上,一路走来也是矛盾迭起,在她们不断成长的过程当中,其实也在不断地互相理解,最终建立起真正的信任,在姐妹连的旗帜下成为并肩双雄。

史:看了这部书,可以写一篇文章—— 《姐妹连的人生智慧》,包括老板和员工的关系、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同事关系……通过艺术处理最终达到和谐共生。另外,这部书刚出版就已经吸引了不同年龄段的读者,在“文字数码化、书籍图像化、阅读网络化”的当代文化圈能引起这样的共鸣实属不易。

章:共鸣点的开掘也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追求。每当想到一个好点子的时候,大家都很激动、很兴奋。在修改和校对书稿的过程中,我每次看到一些地方也都会掉泪。

史:确实,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

章:而且这种感动不能刻意而为,是那种“情到深处难自禁”的油然而生。有些感动之处是很壮烈的,比如丁刚消防出警的英勇牺牲;有些可能就是很平淡的生活当中的一抹亮色。比如像阿兰悄悄地去了孤儿院,韩燕以为她擅离部队,要开除她,当阿兰归队韩燕得知真相的时候,真诚地向阿兰敬了一个军礼,就让人心头一热。海奶奶和吴大婶多年的宿怨化解之时,在自然流淌的日常对话中却蕴藏着巨大的情感冲击力。

俞:赵采花收到西安女子监狱来信的那部分也令人感动。起先赵采花的丈夫叶定富一直追问欣欣这个孩子到底是怎么回事,正当误会没办法解开时,监狱来信揭开了谜底——欣欣曾经是一个女囚犯的孩子,可赵采花收养了欣欣,给她母爱,让她健康成长。叶定富对妻子的行为表示敬佩。读到这里,我之前纠结的心情也随之烟消云散了,这个地方体现的侧重点是奉献,是女民兵内心的大爱。包括方贝贝、郭小琴见面的场景——当客人散尽的时候,在小饭馆里走起了正步,她们对于姐妹连的归属感也让我很感动。还有王凯男抓到毒贩以后看到仙人掌突然开花了,有点惊艳,更有点撞击人心的感觉。

史:通览全书,感觉海奶奶、韩燕、王凯男三任连长的印象都很深刻。相对来说,海奶奶的人生阅历更加丰富,韩燕的现实处境更具挑战性,王凯男的成长道路更加曲折一些。

章:王凯男的成长道路确实是比一般人曲折,但我们总体上还比较满意。相比之下,《姐妹连》 的一号人物韩燕,我到目前为止感觉还不是特别理想。她是一个本来有心结但同时又很尽责的人,既然在这个岗位上,她对于姐妹连的考虑和安排处于连长的角度都是对的,但所表达出来的一些言行却有点冷酷甚至无情。这个形象如果弄得很冷冰冰的话,实际上观众是不太接受的;但如果写成热情洋溢的状态,又跟她的性格和心理不吻合,这些都很难处理。所以尽管我们在这个人物的内心和一些细节上做了处理——在冰冷的外表下还具有一颗炽热的心,还有温情温暖的一面,但这个人物形象的总体塑造仍有继续打磨的空间和深度。在未来进入拍摄阶段之前修订剧本的时候,有些问题我们要进一步梳理清楚,再做一些深加工和画龙点睛。

《姐妹连》 的现实意义

史:我觉得《姐妹连》 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青年一代的影响、红色基因传承在新时代文化高地建设中的作用、共同富裕的实践使人们得以更为全面的发展,不仅折射出宏伟而鲜明的时代背景,而且充满了朝气蓬勃的时代气息。它也可以看作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形象教材、艺术教育的宝贵资源,像这样原创性的文艺精品,也是浙艺双高建设的有力支撑。

俞:今后还可以此为基础改编成多种形式的艺术作品,这个剧本可以成为浙艺电影、话剧、戏曲、小品创作的资源库,让红色文化在艺术院校生根发芽。艺术创作与思政教育相融,有助于培养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

史:期待电视剧《姐妹连》 早日走上荧屏,期待您和张导的另一部革命历史题材剧作《洪湖兄弟》顺利出版!

猜你喜欢
民兵姐妹红色
红色是什么
八闽姐妹的2020
红色在哪里?
国有企业民兵武装工作探讨
八闽姐妹的2019
追忆红色浪漫
南炮台女民兵:无悔青春献海防
“我想帮更多留守姐妹在家门口就业”
港澳台姐妹的新年畅想
飒爽英姿女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