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禾子
星期六的上午,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是放风筝的好日子。爸爸带着雪豆和冻梨到公园放风筝。他们到公园时,天上已经飘着各式各样的风筝了,有长长的蜈蚣、可爱的金鱼、威武的老虎……雪豆和冻梨迫不及待地拿出燕子风筝放了起来。
没一会儿,他们就成功地将风筝放飞。看着天上的风筝,雪豆吟诵起古诗来: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雪豆,你越来越像你爸爸了,动不动就背诗。这首诗我也会背,但是对它的作者高鼎不太了解。”冻梨说。
“亲爱的冻梨同学,这首诗呢,是清代诗人高鼎写的。但你想要了解高鼎,可能要失望喽!”雪豆卖了个关子。
“为什么呢?你也不了解他吗?”冻梨不解地问。
“高鼎在历史上就是个‘透明人’。他是干什么的?不知道。他出生在哪一年?不知道。关于他有什么传说?也不知道。但高鼎的这首《村居》,很多人都知道。”雪豆说。
“这么说来,高鼎还真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冻梨感叹道。
“这说明只要写出一首好诗,就能留名千古。”一旁的雪豆爸爸补充道。
“冻梨,你知道这首诗的意思吗?”雪豆问。
“这个,这个我说不好。”冻梨摇摇头。
“农历早春二月,青草发芽,黄莺翻飞,杨柳枝轻拂河堤,像是陶醉在春天的雾气中。放学的孩子们早早跑回家,赶紧趁着东风把风筝放飞天空。”雪豆得意地解释。
“咱们的风筝飞上天了,我给你们讲一讲这首古诗背后的故事吧。”雪豆爸爸饶有兴致地讲了起来,“《村居》中的‘草长莺飞’这个词呢,并不是高鼎首创,而是来自一个典故。‘草长莺飞’最早出现在南朝梁代一个叫丘迟的人写的一篇文章里,文章里有这样一句话:‘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农历三月是春天的末尾阶段了,江南的草木已经生长起来,各种各样的花竞相开放,一群黄莺振翅翻飞。”
“古人写诗也会引用典故啊!”雪豆说。
“当然,引用典故可以使诗歌的语言更精练。这首诗里的‘纸鸢’,是指用纸制作成的老鹰造型的风筝。唐代有个叫张伾(pī)的将军,他在和叛军交战时被困在城内,无法和援军联系,只好做了一个大纸鸢放出城外,向援军求助。这只纸鸢飞得很高,飞过叛军军营的时候,叛军试图把它射下来,但没有成功。最后,这只纸鸢顺利飞到援军军营,传递了消息。援军火速支援,张伾和援军内外夹击,打败了叛军。”
“没想到风筝还有传递军情的功能。古人真是聪明啊!厉害,太厉害了!”雪豆连连称赞。
“你什么时候把老铜镜拿出来,带我再穿越一次呗!上次的经历太刺激、太难忘了。”冻梨悄悄对雪豆说。
“这个嘛,等你再学会几首古诗,我就带你去。”雪豆笑呵呵地说。
“啊?!那我一会儿就回家背古诗去!”
雪豆爸爸在一旁听到冻梨的话,开心地大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