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活,灵动写作
——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探析

2022-12-26 06:30山东省邹平市第一实验小学赵世露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22年7期
关键词:生活化作文活动

山东省邹平市第一实验小学 赵世露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日臻完善,各学段、各学科的课堂教学都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而这些必然要以建立课堂和生活之间的有机联系为前提,否则再科学的理论也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小学是系统教育的基础环节,学生将在这一时期完成学习习惯、基础知识、认知思维的培养和社会情怀的塑造,因此小学一直以来都是教学改革的主要阵地。笔者基于上述认识,以小学作文教学为切入点,对小学作文教学的生活化提出几点建议。

一、重视组织校园活动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对游戏活动有与生俱来的浓厚兴趣,也很容易在活动过程中激活认知与学习天赋,表现出很强的模仿能力。对于这一点,很多教师却没能正确认识,认为游戏与学习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对立关系,让学生参与游戏必然影响学习,甚至采取一些极端手段阻止学生玩游戏。其实,作为学生生活的主要部分,校园生活也是学生获取生活灵感和素材的主要来源,校园活动则是校园生活中最具吸引力、感染力的亮点。科学、适度地组织校园活动,不仅可以愉悦学生的身心,还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校园的美好和生活的乐趣,为写作相关话题积累丰富的素材,使学生的作文能够言之有物。不过教师必须把握好三个原则:一是适度原则,即适当控制游戏活动的频率和时长,不可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避免学生将学习重心完全转移到游戏中;二是匹配原则,即在设计活动类型和内容时参考具体的课程要求和写作任务,保证二者紧密联系;三是安全原则,即提前摸排安全隐患,保证活动安全有序,防止发生意外。

例如,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从家中带喷壶,给校园的花草、绿化带浇水,体会呵护绿色、保护环境的意义和乐趣;对于年龄较大的学生,可以利用“植树节”的契机,和学生一起在空地上种树,让学生感受培育生命的过程;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拔河比赛、文艺表演或者简单的操场舞会等,调动学生参与活动、感受生活的积极性。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用手机拍下精彩瞬间,将照片打印出来,贴在教室的宣传栏内,使之成为学生美好的回忆。

二、融入生活元素

生活化写作必然要体现生活元素。大量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小学生在写作时其实并不是不知道写真实经历和感受的重要性,然而由于平常的写作训练中很少接触到相应的材料,所以掌握不好将作文和生活联系起来的具体方法和尺度,往往出现“公式文”或“流水账”等。由此可见,想真正让学生的作文更“真”、更“活”,教师先要采取具体措施,优化写作教学。

1.摆脱刻板的“公式”化教学思路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教师的写作教学存在严重的“公式”化现象,导致学生作文中的人物都带着一张标准统一、内容类似的“脸谱”:一谈到父母——尤其是母亲,必然是“佝偻的身躯”“发白的鬓角”“深深的皱纹”“补衣服”“送雨伞”“背着去医院”;一写老师,“深夜批作业”“送学生新衣服”“带学生看病”等老套桥段一定要安排上,必须把老师刻画成不成灰不罢休的“蜡烛”……这样烂俗的内容不但稀释了作文中的情感和真实性,也让作文和生活割裂开来,必然导致写作质量的下滑。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物,挖掘人物身上有代表性和趣味性的亮点,替代千篇一律的“苦情”式歌颂,让人物更饱满,有血肉,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比如,写“母亲”这一司空见惯的话题,可先构建具体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回忆在这个场景中自己与母亲相处的画面:最近一次过生日,妈妈送了自己什么礼物?上次和妈妈一起旅游,有没有发生什么趣事?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妈妈会有怎样的表现?有什么话想对妈妈说?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中选择一两件有代表性的事写出来,再加以修改,写出的关于“母亲”的作文一定是独一无二的。

2.话题要与生活密切相关

尽管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对生活化写作的重视,但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当前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写作话题仍很难完全反映每个学生的实际生活,这就需要教师采取必要的手段将二者巧妙连接。想做到这一点,教师先要调查学情,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日常安排和兴趣爱好,并对他们居住的社区、村镇进行走访,掌握第一手资料。而后要结合写作教学的任务和要求,根据学生的生活经历灵活调整,对话题做适当改动,以保证基本方向和内容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降低写作难度,为学生写生活化作文奠定基础。

例如,“旅游见闻”这一话题对于一些农村地区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的学生而言比较脱离实际,但这一话题的设置从根本上是为了锻炼学生描写景物的能力,并塑造他们的自然或人文情怀,只要达到这个目的,适度调整话题也是可以的。所以,教师可以将“旅游”换作“山村一日游”或类似的内容,引导学生写假期去村子周边的山谷、湖畔、树林或田野玩耍的经历与见闻,同样可以达到教学目的。

3.写作文体多元化

很多教师在培养学生生活化写作素养时,往往忽视对多元化文体的教学。教材中的课文绝大多数是记叙类文体,考试也大多要求写记叙文。不可否认,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有限,写记叙文常常出现没有素材的问题,这是人为手段很难彻底解决的。基于这一认识,教师在进行生活化写作教学时,除了要提高学生的记叙文写作能力,还要引入其他文体的教学,这样一方面能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另一方面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认知层级,丰富经验储备,让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利用现有生活资源写作,促进学生生活化写作素养的提升。

例如以“春天”为题写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写抒情文或散文、诗歌等。这三种文体的记叙性元素较少,注重真实情感的表达。学生对“春天”并不陌生,也拥有很多生活经验和感悟,将对“春天”的朴素情感表达出来,能为文章增添真实的“亮色”。此外,运用这三种文体写作,还能规避“缺少实事”的短板,让文章更真实。

三、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前文提到,丰富的校园活动是实现写作生活化的有效手段;然而无论是在深度、广度还是形式上看,社会才是学生体验生活、了解生活、品味生活的主舞台,写作训练也应该以社会生活为依托展开。有些教师将校园和社会片面割裂开来,认为小学生接触社会“为时过早”,害怕社会上纷繁复杂的人、事、物让学生“变坏”,刻意阻拦学生接触社会、融入社会,殊不知这是在阻断学生获取优质写作资源。在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时,教师要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参与和写作要求相契合的活动,用真实的社会场景和活动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让学生切身体会社会生活。采用这一手段,学生能大量获取新鲜真实的写作素材,并在新鲜感和表现欲的作用下激发更强的认知潜能,对实现写作生活化大有裨益。

比如,教师可以做好充分准备,带领学生参加一些诸如清理公园垃圾、到孤儿院或敬老院做义工、帮助环卫工人打扫街道等公益活动,或者去当地的博物馆参观,让学生在奉献社会、了解生活的过程中积累写作素材,寻找写作灵感。这样,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为写作提供精神养分。

四、开展自然实践活动

大自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怀养分,是写作素材的巨大“宝库”。在很多教师眼中,带领学生参加自然实践活动是件“危险”的事,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安全隐患;然而不可否认,所谓“安全隐患”其实是安全保障工作疏漏造成的,充分准备,过程中严格监护,完全可以避免出现问题,万不能以“因噎废食”的思维阻断这条帮助学生获得丰沛情感和宝贵素材的写作提升之路。小学生——尤其是生活在城镇的小学生,大多对自然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这是值得利用的写作素养提升驱动。基于上述认识,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形成生活化写作思维的过程中,集中资源设计、组织自然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和校园,到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中,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和生命之妙,欣赏自然的美好,积累真实的有趣的写作素材。

例如,教师可以提前公布实践活动的内容,要求学生做好相应准备,然后利用周六周日或其他时间,带领学生到郊野或自然主题公园,让学生看高大的杨树、繁茂的灌木和色彩斑斓的花朵,听悦耳的鸟啼、清脆的虫鸣,闻浓郁的花香和清新的泥土气息,观察翻飞的蝴蝶、采蜜的蜜蜂、“行军”的蚂蚁和钻行于泥土间的蚯蚓,还可以让学生采摘树叶制作标本,等等。

五、引导学生观察家庭生活

家庭是学生生活最核心的部分,引导学生仔细、深入地观察家庭也应当成为教师实现写作教学生活化的一大重点。比如写“我的家人”或其他类似题目,教师先要鼓励学生多留心居家生活的细节,并做好记录,了解父母的性格、爱好、日常作息安排以及交流习惯,或者妈妈在购物时比较倾向去哪家超市,爸爸喜欢和朋友做什么休闲活动,等等,学生自然会在了解上述内容的过程中对父母有更加深入的认识;或者让学生记录自己犯错时父母的神态、动作、语言,再根据课上学到的“描写方法”揣摩他们的心理,深入体会父母的举动所表现出的“责在我身,痛在他心”的情感,体会父母的不容易,感恩他们对自己的关怀。把这些看似很小的事以及自己的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就是真情流露,文章会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这样不仅能提高作文质量,也能让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亲情得到长效增进。

六、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对于学生——特别是小学生而言,教师不仅是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更是情感认知和情怀形成过程中的“同行者”,学生对生活、自我乃至整个世界的看法,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受到教师的影响。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点,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意识地采取多元措施,增进和学生的关系,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日常活动给予更多关注、关心和引导,从自身做起,给学生做表率。这样,学生可以对校园生活有更深刻的印象,更容易从中获得素材和写作灵感;其次,也可以形成正确的情感和道德认知,让作文更具真情实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此外,还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对教师的写作教学指导虚心学习。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趣味活动,自己也积极参与,和学生同台竞技、合作努力;下课后,可以主动和学生坐在一起聊天,分享生活感触或最近经历的趣事、奇事;学生过生日时,教师可以主动送祝福或组织其他学生唱《生日歌》,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送小礼物;阅读课或自习课上,教师可带名著到课堂,和学生一起阅读,并可就书的内容和学生交流感想。

“艺术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这句话既是艺术创作的精髓,也是写作的灵魂。文章如果脱离了生活环境、生活内容和生活情趣,必然陷入辞藻堆砌和无病呻吟的误区,文笔再美、构思再妙,读来也味同嚼蜡。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点,在作文教学中将生活化元素有机融合进去,引导学生从身边寻找灵感和素材,用生活的笔触去刻画人物、叙述故事、抒发情感、展现自我,把写作从任务转化为情感的载体,让学生体会到写作的乐趣和价值,为学生日后的写作学习和成长插上绚烂的文学之翼。

猜你喜欢
生活化作文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究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