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赛男,王超颖,尹晶
(长春电子科技学院,吉林长春 130000)
从高等教育开展二级学科建制以来,我国就将建设独立学科作为主要的办学目标,并且在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方面,针对高校学科建设工作的开展做出了相应的探索,极大促进了高校学科建设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效能的全面提升。在此基础上,在我国全面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背景下,要将高校学科建设进程中学科文化的建设作为重点,对学科文化建设的功能和作用进行准确的定位,确保能充分发挥学科文化建设的重要价值和作用,提高高校学科建设工作的综合效果,为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建设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文化属于价值追求的范畴,学科文化即学科与文化的结合,学科文化就是能体现出学科性质和特点的价值追求。近年来,学术界对“学科文化”的概念,有多层次、多方面的研究,主要从描述性的概念、系统性的概念、结构性的概念、遗传性的概念、规范性的概念等角度对学科文化进行界定,综合来看,学科文化是既定事实的各种形式的总和。体现出了学科文化内涵的丰富性,学科作为大学的基本组织单位,它积淀了深厚、优秀的学科文化,学科文化是学科能够建设成为一流学科的核心力量,彰显学科文化的底蕴能促使高校学科建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科。
一般情况下,学科文化属于下位文化的概念,主要涉及学科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4 个范畴,因此可以说学科文化是某一学科自身知识结构影响下区别于其他学科的软硬件建设、制度体系、生活样态及学科精神思想的集合体[1]。学科文化对于学科体系的构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发挥学科文化的建设作用能使学科运行方面表现出教育功能、辐射功能、凝聚功能、育人功能等,在学科文化的支撑下,学科教学活动能形成对学生教育引导的精神力量、规范力量、价值力量和道德力量,也属于心理层面的范畴。因此,学科文化能促进学科建设工作的开展,能强化学科文化建设的凝聚、导向、约束、激励和辐射功能。良好的学科文化建设能促进学科建设工作的稳定发展,也能显著提高学校育人工作的效果,切实推动学校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使学生在学科学习方面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感染。
在高等教育发展实践中,积极探索学科文化建设,能对学科建设工作的开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全面提高学科建设成效,为学校育人体系的构建提供良好的支持。具体分析,学科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表现出来。
学科文化是一流学科建设和评估的重要构成元素,只有具备完善的、有底蕴的学科文化,才能助力一流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在高等教育发展实践中,为了对一流学科进行客观、科学的遴选,教育部对学科评估指标体系进行了完善,其中学科声誉是较为重要的评价指标,而学科文化建设作为对学科声誉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其工作的开展会对学科声誉产生直接影响[2]。目前对学科声誉的评估没有具体的考核标准,且不易被量化,实际操作中往往以教师和学生的科研产出为衡量标准,造成教师、学生急于发表论文的现象,学科声誉是在学校师生共同努力下经过长期发展积累起来的。具体而言,学科声誉是高校育人和科研工作中能真正反映办学实力、学术界影响力的重要因素。在学科建设实践中,选取先进的、有内涵的文化丰富学科文化,能为学科声誉建设工作提供有力支持,促进学科声誉的显著提升。因此在学校学科评估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科声誉的具体指标给予重视,规范学科声誉的衡量标准,营造良好的学科文化氛围。
在高等教育体系中,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不仅依靠历史的积淀,更为重要的是学校和学科建设方面为社会所做出的贡献,因此在一流学科建设实践中,要将学科贡献度作为重要的内容,通过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学研究、国际交流合作、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社会贡献度的提升,助力一流学科建设工作的稳定发展。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全面推进双一流大学建设的背景下,应该认识到双一流大学建设的最终落脚点在于一流学科的建设,只有提高学科建设质量,才能为学校整体建设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3]。而对于高校学科建设而言,学科发展过程中要想全面提高社会贡献度,就需要学科文化建设工作的有力支撑,只有发挥学科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丰富学科建设的文化内涵,促进学科实现前沿发展的目标,才能使学科文化以动态的形式融入学科建设内部体系中,为一流学科的建设指明前进发展的主要方向,帮助学科建设实践工作把握前沿问题和研究契机,从人才培养创新、文化传承革新及社会服务优化角度促进学科贡献度的强化,为学科建设工作的开展指明方向,突出高校发展实践中学科建设工作的综合效果。
学科竞争力是构建一流学科的基础性要素,学科竞争力的提升也是促进学科建设成效的主要力量。在高校学科建设实践中,学科文化属于学科发展方面的精神内核,学科文化建设的有效推进能促进学科教学功能、科研功能和服务社会功能的进一步强化。在学科文化建设实践中,发挥文化的潜在精神引领作用,能在学科建设方面营造自由平等的浓郁文化氛围,也能提高学科成员参与学科建设的内部凝聚力和向心力,确保学科建设实践中能对学科成员的力量进行系统的整合,从而激活学科建设方面的竞争优势,促进学科建设工作的优化开展,助力一流学科建设的稳定推进。从这一点能看出,学科文化建设能对学科建设工作的开展产生积极的影响,能促进高校发展实践中学科核心竞争力的稳步增强,助力一流学科的建设,从而使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整体质量得到逐步优化[4]。
在高校积极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工作的过程中,将学科文化建设作为重点,不断从学科文化建设的角度对学科建设工作的开展进行系统分析,能为学科建设工作的开展指明前进的方向,使学科建设工作实现高效化和稳定化发展的目标,提高学科建设工作的整体发展效能。高校在积极推进一流学科建设的过程中,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促进学科文化建设工作的优化创新发展。
物质文化建设是学科文化建设的根基,只有结合学科建设的现实需求,积极推进学科物质文化的建设工作,才能为学科建设工作的科学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因此在学科建设实践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科文化的重要作用,可以重点针对物质文化建设进行分析,强化科学文化的辐射和促进作用,助力学科建设工作的稳定、高效开展。
一是,逐步改善学科硬件设施。在高校探索物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按照学科文化建设工作的现实需求,要将物质文化的建设作为重要的方向,针对物质文化建设从多角度进行系统的分析,在有效改善物质文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为学科开展前沿科学研究奠定基础,保持学科文化建设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例如,在高校学科实验室物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科前沿动态变化更新和换代实验室设备,通过改善实验室基础设施条件,让研究人员能更好地参与科研工作,发挥良好的学科辐射作用,在高校中营造良好的学科学术氛围,促进科研工作有效地推进,从而提高学科建设综合水平[5]。
二是,整合学科数据库建设。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学科物质文化建设工作中,要将数据库资源的整合作为重点,按照学科建设发展需求探索数据库资源的系统构建,确保能为学科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支持。一般而言,在系统推进学科数据库资源建设的过程中,高校应该把握不同学科的实际情况和人才培养工作的现实需求,提高对数据库建设的重视程度,有效促进高校间的有机合作,并且打造专业的数据库建设队伍,确保能对学科数据库建设工作的开展进行严格把关,使学校数据库建设成能满足学科建设的现实需求,能提供为学科育人工作的开展和科研工作的全面创新助力,从而提升学校学科建设综合发展成效,为新时代背景下学校育人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加快一流学科建设综合发展进程[6]。
学科制度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能为学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积极探索科学制度文化建设,能充分发挥制度保障的作用,确保学科建设工作中形成良好的建设氛围,提高学术研究和管理的效果,为一流学科建设工作的科学组织推进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切实保障学科建设工作的整体发展。在实际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工作的过程中,要将制度文化的建设作为重点,针对制度文化的系统构建从多角度进行分析,从而强化制度文化建设成效,增强学科建设的规范性和有序性。
一是,改革学术评价制度,关注论文质量。学科制度文化建设方面教学与科研的有机平衡是重点方向,因此为了在高校营造和谐健康的学术氛围,在制度文化建设工作中,要尝试将论文学术评价制度的建设作为重点,通过制度保障加强对学术论文质量的重视,逐步提高高校学术论文质量,引领学术研究工作高效发展。在对学术论文评价制度进行建立和完善的实际过程中,应该重视单篇论文的质量,对论文被引用频次进行判断,并对论文的学术影响力做出评价。同时,在开展学术论文评价工作时,要尝试增加创新性评价指标的权重,要严格规避论文千篇一律的情况,鼓励师生创新学术研究成果,提高科研创新意识。此外,在建设学术评价制度的过程中,不仅要做好自查自纠方面的规范管理,还要促进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强化学术研究者学术论文质量底线意识,严格规避低质量论文的出现,借助学术论文评价制度的建设和实施,提高学术研究管理工作的综合效果。
二是,平衡教学与科研关系,科学设定职称评价制度。在学科文化建设方面,教学与科研本身存在紧密的联系,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在学科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按照一流学科建设的需求,应该有意识地平衡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对现有职称评定制度进行调整和规划,制订更加科学的职称评定方案。在实际工作中,政府层面应该结合不同大学类型构建分类评定制度,引导高校结合本身情况对职称评定工作进行科学的定位,按照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等不同类型设定差异化的职称评价体系,并按照双一流高校的建设评价指标,对职称评定工作进行系统的优化,使教学和科研处于平衡状态,为学科建设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在高校学科建设实践中真正形成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服务教学的良好工作氛围。
学科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建设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促进精神文化体系的有效构建,能够显著提高学科团队的内部凝聚力,促进教师和学生群体归属感的增强,从而促进学科建设工作的优化开展。因此在高校探索一流学科建设的过程中,要将学科精神文化的建设作为重点,营造融洽、平等的学科文化氛围,为一流学科的建设助力,使高校学科建设能取得良好的发展效能。下面就结合新时代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的现实需要,针对学科精神文化的建构进行系统分析。
首先,重视学科团队凝聚力建设,打造一流的学科建设团队。优秀的学科团队能为学科精神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有助于全面促进学科建设工作的系统创新。因此在高校探索一流学科建设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科团队的建设制订明确的发展目标和长远的发展规划,重点结合国内外学科前沿问题,构建开放化的学科交流平台,引进先进的学者参与团队建设,矫正团队的发展战略,使学科团队建设活动能学习国际的学科最新前沿动态知识,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为学科建设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在实际开展学科团队凝聚力建设的过程中,要明确学科团队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重点提升学科带头人的领导能力,在学科团队中构建共同愿景,使学科团队成员能主动参与学科建设实践,在学术平等、融洽的氛围中共同为学科建设工作的发展做贡献,有效确保学科建设工作的开展取得良好的发展效能。
其次,践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有效提升教师的学科归属感。在学科精神文化建设实践中,践行以人为本管理思想是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能促进学科成员归属感的显著提升。在高校实际推进学科团队建设工作的过程中,按照精神文化建设工作的现实需要,可以尝试将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核心思想,从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重视人的角度对学科管理工作进行改革和创新,为教师群体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有效激励教师群体专业成长,从而在合理管理和激励下,提高教师群体对学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学科建设工作的系统推进。在践行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过程中,还要重视良好人际关系的构建,营造和谐的科学探索氛围,使教师能更好地融入学科建设实践中,积极参与学术研究活动,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学科科研建设工作的开展贡献自身力量。
最后,渗透跨文化思想,促进跨学科交流合作,营造合作探索的良好文化氛围。学科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不是片面的、单一的,而是融合的、系统的,因此在推进学科精神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引入学科融合交流的思想,打破学科文化屏障,在学科建设方面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在多学科协同研究的基础上增加学科教学深度、科研深度,提高学科建设的综合效果。在实际工作中,有意识地鼓励学校教师探索跨学科研究和实践,促进学科之间的有机整合,让教师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使教师加深对相关学科资源和内容的了解,也能启发不同学科教师在科学探索方面进行深入思考,从而显著增强学科建设工作的综合效果,在学科文化建设的支撑下,助力学科建设工作的系统推进和创新发展,加快一流学科建设发展进程,使我国高校学科建设能逐渐体现出国际化发展态势。
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国际化、开放化和全球化,学校应当鼓励本校的师生“走出去”,主动与国际世界一流的学科互相交流,与世界接轨,积极参加该学科领域的学术会议及学术研讨,吸收国际上有关该学科的优秀科研成果。同时,学校应该营造自由开放的文化氛围,吸引优秀学者的主动到访,开展学术讲座交流会,主动借鉴其他高校的优良学风及学科文化建设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科学与创新的理念领导全校师生,培养强大的研究团队,突破原有的固式思维,与现代学科的发展相互融合,由专精化走向多元化。
综上所述,学科文化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因素,在新时代背景下,探索一流学科建设的过程中,重点针对学科文化的建设进行系统的分析,从多角度制定合理的学科文化建设方案,能丰富学科建设的文化内涵,使学科建设取得显著的成果。因此新时期在高校探索双一流大学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深刻认识到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并从学科文化建设的角度针对一流学科建设工作的开展进行系统的分析,确保充分发挥学科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加快学科建设进程,助推我国高等教育在建设发展实践中实现内涵式发展的主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