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裕 于婷婷 张征超
“横渠四句”的现实意蕴及其对新时代体育教师使命与担当的价值阐发
陈 裕1于婷婷2张征超3
(1.北京师范大学(珠海)附属高级中学 体育组,广东 珠海 519000;2.珠海市九洲中学 体育组,广东 珠海 519000;3.珠海市斗门第一中学 体育组,广东 珠海 519000)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张载的经典名句,因其为横渠县人,后来被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称为“横渠四句”。横渠四句”不仅反映了张载个人的学术追求、政治理想与远大抱负,在近现代更是成为激励无数仁人志士的强大精神力量。文章尝试对“横渠四句”的基本内涵进行解读,围绕新时代体育教师的职业定位、职业素养、职业追求、职业情怀与信仰等方面的现实意蕴展开论述,最后阐发出其对新时代体育教师使命与担当之价值:有助于体育教师坚守职业定位,筑牢道德操守,摒弃甘于平淡、抑或平庸的思想,持续地探寻自我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提升职业素养和能力,养成辩证思维,过有“省察的生活”,恒久地思考精神的真谛;坚持守正创新,做好体育事业的传承,洞悉体育教育本真,完成前人生命体育理想的代际传承;涵育体育职业情怀,树立职业信仰,怀着一颗高远之心做好本职工作,寻求个体生命整全与体育教育事业兴盛之大道等。
横渠四句;体育教师;意蕴;使命;担当;价值
“横渠四句为“北宋五子”之一、本义关学的代表人张载的座右铭,此四句在后世广为传颂,彰显一种大境界,大襟怀,大抱负,并且张载本人也认为它是任何学者应当有的志向与抱负。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对此四句的执著情怀十分笃定并大力推崇,并言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青年代表、看望哲学社会科学知名人士等多个场合提及“横渠四句”。古人言:“求其上而得其中,求其中而得其下。所以立志一定要高,那样即使不能完全实现人生目标,至少也不会差到哪里去”。置身于新时代的体育教师应树立远大目标,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怀揣高远之心做好本职工作。本研究针对新时代国家对学校体育的各种论述,比如“立德树人”、“五育并举”、“体教融合”等,认为新时代体育教师的使命裕担当包括但不局限于上述要求,并拟结合体育教师的职业性质、地位及特点展开论述,认为“横渠四句”对新时代体育教师的使命与担当有极大的价值。
梳理张载的《宇宙论》、《伦理学》及《知识论》,之所以说“为天地立心”是因为其认为“天地本无心”,然而人有心,正因为人有心才使生而为人之人身具博爱仁慈之心。因而学者的任务是为“天地立心”。在这里,张载将往昔之“听天由命”变为“为天地立心”,为天地立德。宇宙天地之心,便为人心。“人心之全曰仁。”正如马一浮总结道:“学者之事,莫要于识仁求仁,好仁恶不仁,能如此,乃是为天地立心”。[1]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相对于孔孟以来的“天为主宰”,人在张载的学说中存在极大的主观能动性,其可为天地提供一个可解释、可接受、超越性的的依据,这就是以“仁”为心。“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在某种程度而言,“仁”体现个体的道德精神。此外,张载看来,“立心”乃贯通天地的前提,人的存在首先应遵循天地之道而行及悟。
“命”字,作名词用有生命、性命等之意,作动词有赋予、命令、使派之意。为生民立命”,最早可见孟子的著述。《孟子.尽心上》有云:“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张载的“为生民立命”,就是让老百姓能够有安身立命之处。安身,生活有居所安置,立命,指灵魂有依附,精神有依归。古人多有论述,“命也,天之令也。”“民在天地之间以生,谓命也。”(命者,人所禀受)。现今,物质化与功利化的生活使人们逐渐迷失内心的本真,精神愈发匮乏,信仰缺失。怎样做才能使人拨开迷雾,如海德格尔所言般诗意地栖居呢?答案就在于“立命”,引导个体建立内在的规范及秩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的理想与信念,为天下苍生建构精神家园。那么如何“立命”呢?在于教。所以《中庸》开篇有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2]。”通过教化,正人正己,使天下归仁,使正确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
“往圣”,主要指以周公、孔孟为代表的先儒。后世认为,宋代的闽、濂、关、洛等新儒学派乃真正阐释并弘扬了儒学道统。作为北宋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张载旗帜鲜明地指出自己是承继先儒孔孟的哲学思想,去发扬他们所传述而被断绝的真道使命,张载对自身作为孔孟为代表的先儒思想学说的弘扬颇为自信,而其在治学与为人为官等方面的确对自己提出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孜孜以求。从受到范仲淹引导通读《中庸》入圣门到后来出入释老,最后返归《六经》之旨意而创建理学,可知其学术历程为通研读与诠儒家经典而完成的。在张载看来,要真正做到“继绝学”,在人欲横流之际,须寻求义理,方能自拔于流俗,不至于泯灭天性。
为万世开太平,为人世间开拓一个太平盛世。从小康到大同(及太平)一直是儒家学者的追求,作为儒学承继正统,这也反映出张载个人的政治理想。为了实现这一政治理想,应该拒绝空谈,提倡经世致用,理论联系实际,让蔽惑无明的现代人重新回归率性诚明的人类精神家园,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奉献。值得指出的是,张载认为天下人皆平等,提出“民吾同胞”,所有百姓都是我的同胞,所有百姓均为宇宙之子女。同时,认为“物吾,与也”,认为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人与自然之间并非为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是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这在实质上是“天人合一”的具化与纵深。
不同学段的体育教师有各自的学段称谓。一般认为,就研究层面而言,基础教育体育教师扎根基层一线体育教育研究工作,从事的大多是中、微观层面的工作,而高校教师及专门的研究人员从事的是比较宏观、整体性的体育教育及研究工作。但无论哪个层面,均涉及体育教师的职称评审,当中又主要与各项的课题立项、论文发表等方面息息相关。这样造成的后果是,在日常工作中重心向课题申报、论文发表、带队竞赛成绩的获得等方面倾斜,而在日常的教学主体地位逐步弱化。“为天地立心”强调的是体育教师首先秉持一颗对体育事业的“仁爱之心”,教育没有爱的滋润是没有光泽的,没有“仁爱”之心的体育教师很难真正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尤其是在基层教学单位。因此,在日常工作中,体育教师应该树立大格局,大视野,在人格发展方面追求天地一体,追求天地交融。历次教育及体育课程改革昭示:体育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技术、技能、方法,更应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核心素养、道德观念与正确的体育价值观。要达成以上功能,体育教师应注重自身素养的养成与更新,不满足现状,发挥主观能动性,端正职业态度,找准职业定位,将理想、信念等融入天地之心的体育教育事业中去。
“命”有生命之义,但在此处更侧重精神领域之意。前者指体育教师面对每一个鲜活的学生个体,首先传授及保护个体的生命健康安全,在课堂中合理安排练习内容、练习密度、运动强度等,循序渐进,分层教学,传授运动损伤、营养、健身等健康知识,让学生的体育课堂延伸至课外,科学地进行自主锻炼,达到强健体魄,增强体质的目的。后者指的是精神层面的内容,更注重道德批判观念的形塑。当下,教育行业日趋功利化,体育也不能独善其身。无论是在基础教育领域抑或是高等教育,“应试思维”“分数至上”、“唯文凭”的观念仍占主流,在这种情况下,体育教师的道德批判性应对很有必要。体育教师发声,主要有几方面的迫切诉求:第一,遵循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体现国家意志。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从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相关文件提出“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到2020年“深化体教融合”的提出可知国家对体育的重视。开国领袖毛泽东十分重视通过体育运动修身以治天下,他在《体育之研究》中写道,“体育者,养身之道也”,“善其身无过于体育”。习近平同志十分重视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3]。 第二,部分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及分数,挤占及压缩了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以生为本的理念遭到漠视,与“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坚决防止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等意见精神相背离。体育教师的发声在某种程度而言是教育良知的体现与彰显。第三,对体育教育领域的“利己主义”、“教育即财富”等功利主义取向的批判等。为生民立命,要求体育教师加强自身的职业素养,培养正确的三观,以正己;通过教化,培养学生及体育观、生命观,以正人;通过对教育现实的道德批判及精神的重塑,树立正确的体育教育信仰。
一方面,面对功利化的批判标准,在利益的驱动下,个别教师早已经忘却教育初心,忘记梦出发的地方。一者,部分体育教师过度追求“名利”与科研成果,忘记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没有认真备课,教学内容单调、教学手段方法陈旧,教学评价流于形式等。二者,部分体育教师没有职称评审追求或其他教育追求,日常教学存在责任心不够等情况。另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对体育界前辈优秀学说论点的诠释与批判性扬弃。例如,在人文主义视域下对当下体育与完整人的追寻过程中的反思,可以认为当下学校体育缺乏野蛮等,人是学校体育教育的出发点等。生物体育观对完整人的分解、政治化体育对完整人的迷失、军事化体育对完整人的忽视等。此外,需辩证看待西方体育文化的强势进入,新时代中华传统优秀体育文化迫切需要大力宣扬与承继。
培育体育情怀,不断开拓创新。没有体育情怀,很难把事业做大、做好。体育教师的道德责任与自身的职业身份是密切关联的。因此,需要对自身职业道德有所觉悟,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社会赋予教师的社会文化角色,要求体育教师正己立身,言行一致,尽责施教。一方面,注重传道受业解惑,教好书育好人,为把正确的体育观、健康观、锻炼方法手段等传授给学生,在生活行为等其他行为中也要做好社会标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在歌颂教师的同时,也给教师定位了奉献的形象。另一方面,“为万世开太平”要求体育教师承担起体育学科兴盛的使命,以实际行动回应体育情怀,主动适应体育课程改革动向及体教融合的要求、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素质、助力终身体育观念的养成、宣扬体育运动的正向知识与价值、助力社会全民健身氛围的形成等。
人总是生活在现实,但又要有高于现实的精神引领才能对自身职业、人生所处的状态等各方面有更深入的认识。“横渠四句”反映的是张载的大襟怀,大担当——“去留肝胆两昆仑”般的勇气担承。联系体育教育的实际,体育教师首先坚守教育职业初心及教育定位,筑牢道德操守。可从以下几方面着力,首先,提升道德品质,夯实与提升专业能力。教师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也需要掌握良好的专业能力,在教育改革大潮中不断与时俱进,履行施教育人的使命。其次,秉承仁爱之心与服务意识。“人心之全曰仁”,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爱是永恒的必需品,仁爱是孔子为代表先儒所倡导的。教师应该尊重与爱护学生,敢于追求真知,坚持施教与服务,“义理”与“情感”的统一。再次,注重示范效应。“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周遭群体具有示范效应,因此,体育教师应该树立高尚的情操,树立正确的三观,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社会道德规范等,由他律转向自律,用自己的行为感染学生。
新时代对体育事业摆在突出的位置。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化体教融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注重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注重发挥校园足球的示范引领作用等均为新时代的学校体育的重点工作,作为体育教师,应该牢牢把握学校体育发展主线,努力钻研业务素质,提高育人水平。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要务,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为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应该养成辩证的思维方法,批判性思维的养成,弘扬正道,崇德向善,注重培育良好的道德愿望与动机,造福于体育教育事业。
因时而进,因时而新。坚守课堂教学阵地,牢牢把握教学育人的要务,与国家课程教改理念相一致,不断丰富教学内容、革新日常教学方式、方法,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具体表现为,第一,对体育教学思想的创新。与国家教育方针政策、课程标准等为依据,仔细甄别西方体育教学思想、理念、方法,“以我为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同时,摒弃守旧的观念,建立正确的体育知识观念。结合日常教学实情,让学生在体育学练中激发兴趣,体质增强。第二,注意体育教育方法、教学途径的创新。一方面,遵循人与天地万物的协调,还要根据人体的生理规律来进行。另一方面,树立“大课堂”观念,多途径进行体育教育。除了日常的体育课堂教学外,大课间,课外活动时间均可,还可以通过大数据、云平台等多种途径开展体育知识的传授,如,在“新冠病毒疫情”期间,云平台,网课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重视信息技术等新手段、新技术与体育教学、训练、科研等方面的结合,以此促进学校体育事业的传承与创新。
对许多人而言,体育教师可能只是一份工作,一种谋生的手段。但若想走得更远,对所从事职业的社会地位、作用、职业角色有更深的认知与理解,对个体人生规划有更清晰、明确的规划,那就应当把谋生的职业当成一项热爱的事业来对待。其中,体育情怀与体育信仰必不可少。前者主要指对体育教育事业的热爱,后者是坚信体育对个体生活的正向价值的肯定,对个体存在质量的不可或缺。这种状态下,体育已经介入人的生命、思想,灵魂。体育教师应遵循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责任感,在功利化、世俗化的生活中,谨守内心的教育本真与职业取向,从他律走向自律,实现从职业道德、职业良心到职业情怀与信仰的渐进。
新时代,新使命,体育人有新担当。“横渠四句”对于体育教师树立家国情怀、承继优秀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塑造以生为本理念、培养正确的职业道德伦理、发挥躬身垂范的榜样效应等具有巨大的导向与激励作用。本研究通过对“横渠四句”现实意蕴的解读,将四句与体育教师的职业定位、职业素养、职业追求和职业情怀等一一对应联系并进行论述,在此基础上阐发其价值,有助于体育教师坚守职业定位,筑牢道德操守,摒弃甘于平淡、抑或平庸的思想,持续地探寻自我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提升职业素养和能力,养成辩证思维,过有“省察的生活”,恒久地思考精神的真谛;坚持守正创新,做好体育事业的传承,洞悉体育教育本真,完成前人生命体育理想的代际传承;涵育体育职业情怀,树立职业信仰,怀着一颗高远之心做好本职工作,寻求个体生命整全与体育教育事业兴盛之大道!
[1]王仲生.“横渠四句”的一种解读[J].唐都学刊,2019,35(6):62-68.
[2]张载.章锡琛点校.《经学理窟.义理》张载集[M].上海:中华书局,1978:274.
[3]学而时习.建设体育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EB/OL].2021-01-25.
The Practical Implication of "Four Sentences of Hengqu" and its Value Analysis to the Mission and Responsibil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the New Era
CHEN Yu, etal.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Zhuhai) Affiliated Senior High School, Zhuhai 519000, Guangdong, China)
新一轮珠海市中小学名教师工作室(2020-2022年)专项课题,编号2020GZS25。
陈裕(1985—),研究生,高中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