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声乐学派的构建与思考

2022-12-25 22:34孔一洋
轻音乐 2022年11期
关键词:学派唱法声乐

孔一洋

中国民族声乐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在实践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结合现有的理论成果,应对中国民族声乐学派进行合理的探索与实践。长期以来中西方音乐的交流较为密切,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中国民族声乐学派的道路应运而生。为了能够使其不断获得新的发展,就必须要积累经验并借鉴西方歌唱方法,融合中国民族音乐的优势,正式的建立中国民族音乐学派。目前国内学术界较少有学者分析中国民族声乐学派的实践问题,据此,本文分析了相关问题,具备一定程度上的现实意义。

一、建立中国民族声乐学派的重要意义

在对整体问题进行研究前,有必要明确对中国民族声乐学派进行建立的重要意义。从现实情况来看,一些国家已经结合自身声乐艺术的发展历史建立了声乐学派,因此中国也必须要对国外的经验进行借鉴,对中国民族声乐学派进行建立。在声乐文化不断发展的情况下,西方声乐与中国民族音乐也开始出现了融合的局面,中国民族声乐学派的形成脉络越来越清晰。以往的情况下主要是对欧美唱腔进行模仿,而在如今,中国民族声乐开始自我创新[1]。为了能够持续的进行发展,就必须要开展技巧与唱法方面的创新,加强民族声乐特点的形成,而完成这些环节的最终结果就是建立中国民族声乐学派、完善并加强实践创新。以上所述,基本就是建立中国民族声乐学派的重要意义。

二、中国民族声乐学派的形成

从中国民族声乐学派的形成角度来看,自从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民族声乐开始快速地发展,由于中国风对于国外来说较为神秘,所以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受到了很多国家的关注。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中国民族声乐学派在风格及唱法方面不断得到创新,产生了很多较为优秀的民族声乐作品,在发展方面具备了成熟的特点。中国民族声乐学派是中国声乐界不断努力、不断创新的具体产物,也是很多声乐艺术家精心创作的成果,不仅体现了中国民族的基本特性,同时还将不同地域的声乐艺术完全地融合在了一起,为世界声乐领域的不断拓展做出了十分突出的贡献[2]。

进入到21世纪后,中国民族声乐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会,在众多艺术家的努力下,中国民族声乐抓住了机遇,使世界声乐界渐渐的认可了中国民族声乐学派的具体地位。中国民族声乐学派的主要发展方向就是对独特的唱腔进行建立,在对民族特点和民族声乐传统进行保留的基础上,对更多的民族声乐作品进行创作。如今西方的声乐学派对我国的文化影响渐渐减退,中国民族声乐学派则将美声唱法与中国民族唱法合二为一,较好的达到了现代化创新的目标,实现了在多种不同唱法的基础上对新的独特声乐体系进行创建的目标[3]。归结起来,中国民族声乐学派的主要特点就是兼容各种不同的声乐文化,如今很多中国民族声乐作品都引起了人民的重视,促进了中国民族声乐学派的形成与发展。国家对中国民族声乐学派的发展也较为重视,希望能够激发中国的作曲家对更多民族声乐作品进行创作,同时相关部门提出需要在重视各个国家、各个民族歌唱风格的基础上,对中国民族声乐的具体领域进行研究,坚持将艺术性和民族性作为审美标准,通过长期的实践对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音乐学派进行创建。中国民族声乐学派的形成和创立不仅能够让声乐的中国化发展进入到新的阶段当中,同时也为中国声乐领域的持续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4]。

三、中国民族声乐学派的发展策略

(一)巩固体系,了解走向

为了促进中国民族声乐学派的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要对现有体系进行巩固,同时对具体的发展走向进行了解。中国民族声乐作品能够对五十六个民族人民的现实生活进行反映,通过艺术手段来进行创作,所以对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不能完全从个性化的角度完成。中国民族声乐学派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派,在国内民族声乐被很多人视为高雅的艺术,这也决定着中国民族声乐学派有着最基本的构成方式和发展规律。虽然目前很多人还习惯运用国际标准来对中国民族声乐作品进行衡量,甚至会列举外国声乐界对中国声乐的评价来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但是这种单一的价值取向并不能够对中国民族声乐作品的民族性进行体现。对于中国民族声乐学派的发展来说,其涉及多个领域的多个细节,只有结合实际情况对中国民族声乐学派体系进行巩固和完善,才能够在具备先决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中国民族声乐作品进行创作并促进学派的发展。

目前中国民族声乐学派的主要发展举措就是需要对中国民族声乐教育的体系进行建立,无论是理论体系还是实际教学的体系都需要完全的包括在其中。中国民族声乐学派必须要积极地与各种声乐教育进行融合,并开展声乐艺术的理论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需要对声乐界良好的声乐文化思想进行继承,对学院派推动学科建设的理论经验进行借鉴,从体系的角度入手对中国声乐人才的培养机制进行研究,对不同艺术思想的特色进行把握,从而打破所谓的师道尊严和门户之见。除此之外,想要促进中国民族声乐学派的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对多个学科的发展优势进行合理的整合[5]。相关人员不仅仅要对中国民族声乐学派的教育品牌进行建设,同时还必须要建立高水平的中国民族声乐学派团队,在建设团队的过程中,需要对建设的目标进行明确,既要重视对人才经验的积累,也要合理开展学术理论层面的具体研究,建立实践与理论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如此就能够更好地促进中国民族声乐学派的发展,通过不断提升教育水平的方式来巩固中国民族声乐学派的体系。

从发展走向的角度来看,中国民族声乐学派不能仅追求发展速度,更要重视发展质量,在持续的实践和探索过程中考虑国际层面的声乐发展趋势,并以此为基础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了解发展方向,促进中国民族声乐学派的形成。进入到21世纪后中国民族声乐学派的发展效果较为明显,在很多国际大赛中中国的民族声乐表演都摘取了奖项,但是这并不说明国际声乐界已经完全认可了中国民族声乐学派。发展中国民族声乐学派需要对民族声乐的审美情趣进行合理表现,保证自身的不可替代性以及民族艺术魅力,如此才能够更好地达成发展的具体目标。

(二)培育文化,创新形态

中国民族声乐学派的发展需要培育中国民族声乐文化形态,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中国民族声乐学派就会失去自己的根基。教育是学派发展的核心,中国民族声乐学派必须要持续完善民族声乐教育的理论体系,在其中对民族声乐文化形态进行培育,彰显中国民族唱法的具体特色。文化形态的培育具备一定难度,涉及很多的细节,很难在一朝一夕间完成,从具体的措施来看,需要在遵循声乐学派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融合各种不同的声乐原理,明确声乐原理的共性特征,之后对中国民族声乐的特点进行凸显,对中国民族声乐文化的发展路径进行拓宽。除此之外,还需要持续地增强中国民族声乐作品以及民族声乐演出的具体吸引力。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绝大多数群众都对民族声乐不够了解,不够重视,不够喜爱,尤其是对于年轻群体来说,他们认为民族声乐不够时尚,甚至将民族声乐视作“土”“俗”的代名词,虽然这一想法完全错误,但是年轻群体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想法,主要就是因为我国在民族声乐的演出方面还不具备较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针对这一具体情况,对于声乐演唱者来说,其必须要提升自身的唱功能力,以艺术表现结合具体的技巧,在演唱的过程中融入自身的真实情感,从而在获得国内群众欢迎的基础上发扬中国民族声乐学派。如果本国群众都不支持民族声乐,那么想要让国外认可中国民族声乐无疑是天方夜谭。事实上声乐艺术不仅是一种具体的事业,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培育中国民族声乐学派的文化形态不仅需要建立科学的理论体系,另外还需要创作大量的优秀民族声乐作品,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提升声乐的技巧以及作品的情感表现力。

中国民族声乐学派的发展需要对艺术家的创作热情进行激发,只有存在优秀的声乐作品,中国民族声乐体系才能够更好地得到完善。相关部门必须要对广大民族声乐作品创作者进行鼓励,无论是专业的作曲家还是民间艺人都需要完全的包括在其中。在完成创作后,应结合不同唱法实现融合,保证中国民族声乐学派发展的全面性。归结起来,传承和发展优秀的民族唱法是培育文化形态的基础,也是凸显中国民族声乐学派风格的关键,通过新的优秀声乐作品也可以为中国民族声乐学派注入新的活力,保证中国民族声乐学派的发展质量[6]。

(三)确定风格,加强互动

中国民族声乐学派具有自身的风格,在对其进行发展的过程中,相关人员不能盲目的对其他国家的声乐风格进行效仿,而是应该关注民族声乐的基本特点,发扬独属于中国的唱法。中国唱法的发展风格与国外声乐存在着较大的区别,虽然并无高下之分,但是中国唱法风格无可替代也是不争的事实。中国唱法必须要摆脱西方唱法与中国民族唱法的单一束缚,形成独特的唱法风格。相关人员应对西方唱法的风格体系进行细致的研究,之后对具有中国风的民族唱法进行创造,除此之外,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也包括在整体的声乐体系当中。如今,中国声乐的唱法风格渐渐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点,在对各种唱法进行吸收的基础上,中国民族声乐学派应尽可能地保护和挖掘民族唱法的精髓,让中国民族声乐学派的发展更加成熟、更加稳定。

相关人员结合实际情况,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国唱法理论的研究,让民族的唱法能够与西方声乐唱法自然的融合在一起,对具有中国民族声乐特点的发声体系和创新方法进行应用。在结合民族声乐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相关人员还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实现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保证中国民族声乐学派能够不断进行创新。除此之外,我国声乐工作者还必须要深入分析西方唱法对中国民族声乐唱法的具体意义,应该在对西方传统音乐教育的优势进行明确的基础上,调动中国民族声乐文化的积极因素,对具有本土唱法特色的民族声乐文化进行培育,向世界呈现具有中国风格的唱法以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无论国外对其评价如何,都必须要勇敢地向世界呈现,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中国民族声乐学派就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

最后,相关部门还必须要推动学院派唱法和民间唱法的互动与融合。在中国民族音乐的唱法体系中,其涉及很多的声乐技巧和理论门类,不同的民族在唱法方面也存在着不同的特色,所以必须要加强民族唱法的研究,了解不同民族唱法的差异性,并从发展历程及传播形态等具体的角度进行探索和总结,梳理民族唱法的一般规律,形成中国特色的唱法体系,为中国民族声乐学派的持续发展提供帮助。

总 结

综上所述,中国民族声乐学派是中国声乐界不断努力、不断创新的具体产物,也是很多声乐艺术家精心创作的成果,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基本特性,同时还将不同地域的声乐艺术完全地融合在了一起。中国民族声乐学派的主要发展方向就是对独特的唱腔进行建立,在对民族特点和民族声乐传统进行保留的基础上,对更多的民族声乐作品进行创作。在对各种唱法进行吸收的基础上,中国民族声乐学派应尽可能地保护和挖掘民族唱法的精髓,对具有本土唱法特色的民族声乐文化进行培育,向世界呈现具有中国风格的唱法以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提升声乐的技巧以及作品的情感表现力。

注释:

[1]张梦真.中国声乐学派的形成与发展探究[J].黄河.黄土.黄种人,2021(15):18—19.

[2]文 飞.音乐人类学观照下“中国声乐学派”相关问题辩议[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9(03):105—109.

[3]赵 兰,潘 珅.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特征初探[J].大舞台,2013(02):30—31.

[4]江向东.中国声乐学派的发展及展望——记金铁霖、马秋华、刘辉在中国民族声乐高端交流座谈会上的讨论[J].音乐生活,2016(06):4—7,97.

[5]刘 辉.中国文化语境中的现代声乐艺术概念及解析[J].音乐创作,2014(11):126—128.

[6]姜泓宇.浅谈中国民族声乐的未来发展[J].黄河之声,2014(20):76.

猜你喜欢
学派唱法声乐
伯明翰学派“黑色大西洋”表征政治研究
“中国唱法”不如叫“中式唱法”
先上马,后加鞭——中国戏曲的演化路径与“前海学派”的深度阐释
浅谈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的融合
对“京都学派”元杂剧曲词评点的诠释
高校声乐教学中跨界唱法的应用探讨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浅谈流行唱法的演唱特点及特殊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