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物理化学为例浅谈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整合

2022-12-25 20:53吕秀清边永军
山西教育·管理 2022年9期
关键词:物理化学学时应用型

文 吕秀清 边永军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一半以上的高校正逐步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这就需要地方高校相应地去改革教育教学模式。笔者所在的晋中学院是一所典型的地方本科高校,学校化学化工各专业是培养本地区化学化工应用型人才的主体,是推动区域化学化工行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我们需要培养精于理论研究、擅长实际操作的应用型人才来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但是,晋中学院传统的课程模式尚不能担负起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担,须整合专业基础课程,打造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求的新课程模式。

本文以物理化学为例,探究目前专业核心基础课在教学手段、教学内容、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课程整合的有效举措,以适应国家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一、“减时提质”是教学模式改革的突破口

物理化学是化学化工各专业的核心基础课,是连接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桥梁。该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逻辑性,学生普遍认为物理化学理论抽象,难于掌握和理解。但是,为了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的设置,课程学时不断缩减。以我校为例,其学时从最初的144学时缩减至126学时,再到现在的85学时。如果授课教师仍然采取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以传统热力学和动力学为知识框架的教学内容,教学课时会严重不足,现有学时只能讲解内容的五分之四左右。因此,如何改变教学模式、利用较少学时抓住重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位基础课授课教师面临的问题。授课教师应深刻领会、积极响应学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的精神,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理念统领教学模式改革,实现课堂的“减时提质”。

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创新教学模式

传统化工类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内容更侧重于理论教学,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兴趣不高。以学生为主体、与学生互动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其主动学习。随着信息技术逐步深入课堂,可以将不同的教学手段应用在教学情景中,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是解决课时压缩造成问题的重要途径。在“互联网+”背景下,可以采取课堂教学与课外线上教学相结合的多元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可以推荐学生使用网络优质视频课程(如:中国大学MOOC平台的免费课程)自学部分内容,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学习平台接触到名校和名师的在线课程。这些课程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以弥补由于学时压缩造成的不利影响。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理论结合实际,利用具体实例来解释抽象的理论和概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体会理论来源于实践的知识形成过程。例如,有关表面和胶体现象在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为什么空气清新时可见到蓝天白云”“危险的信号灯为什么用红光”,对这些实例的解释可以提升学生的研究兴趣,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

三、侧重专业应用场景,丰富教学内容

物理化学作为化工类专业的基础课,在培养化学各专业类人才、解决化学各专业问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根据专业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构建与专业匹配的教学内容。

以我校化学化工系各专业为例。对于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大多去化工企业就业,教学要和化工生产实际相联系,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对于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内容要渗透绿色化学、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大气污染问题的产生和防治;对于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材料的设计、合成以及产物性能分析等是重点讲解内容;而对于化学专业的学生,授课内容应与中学教学内容相对接,如高考考点热化学、化学平衡和电化学的相关知识要重点讲解,且适当增加习题的练习。

各专业在教学知识点相同的情况下,授课内容还需要针对专业特点有所不同。例如,“相平衡”这一章是各专业的基础理论内容。讲授这一章时,对于应用化学专业,需要将化工企业生产中的蒸馏、精馏等单元操作内容进行重点讲授;材料专业则重点讲授相平衡在冶金工业中的应用,如金属熔炼过程中的晶析、淬火及晶体的熔融等内容;对于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讲授环境工程中的蒸发结晶、CO2超临界萃取环境污染物等内容。

四、打破门类界限,整合课程内容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等是物理化学的先行课程,在有限学时内,物理化学需要和上述课程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整合,突出重点,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但是整合不是随意删减自认为不重要的内容,而是将物理化学和先行课程进行协调配合,构建具有完整逻辑框架的新课程体系。

以物理化学和无机化学为例。这两门课程在知识点上有较多重合,包括热力学基本原理、化学平衡、动力学、电化学等内容。这些内容大约是无机化学课程内容的30%左右,是物理化学课程内容的40%左右,这几部分内容在两门课程中都应当重点讲解,可以从这两门课程的重合内容入手进行整合,抓住重点难点,物理化学的讲授内容以应用为主,这样可以在较少学时内提高教学质量。

五、建立综合性评价考核新体系

长期以来,物理化学课程评价手段单一,大多是“平时成绩(含出勤)加期末考试成绩”的评价模式,考查的目标是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点。这种考核方式不能反映学生对课程掌握的深度,无法让学生在脑海中对该课程形成完整的逻辑框架,这种传统考核模式不能为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保障。因此,需要结合物理化学的课程特点,构建全面、完整的课程评价体系来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新评价体系应以学生过程性学习为纽带,通过评价体系来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新评价体系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考核中,学生的成绩可以由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综合而得。其中,终结性评价为期末考试成绩,形成性评价应该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建立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上,采取多元化评价手段。新评价体系除了期末考试成绩和考勤,可以包括课堂参与度和课前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等诸多因素。

随着教育改革的实施,教学模式的更新是必然趋势。物理化学是化学、化工和材料等化学相关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在化学类专业教学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因此,合理的课程模式能够让学生所学的知识更贴近其专业特点,为学生从事应用、创新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猜你喜欢
物理化学学时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2019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物理化学(一)
2019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物理化学(二)
2019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物理化学(三)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时数调查研究
学习不是“刷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