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 炜
(潍坊市坊子生态环境监控中心,山东 潍坊 261206)
生态环境保护中环境监测即利用相应的设备,在自然环境灾害发生前提供相应的数据信息,从而对环境质量进行有效判断,提前做好后续的各项预防工作。在当前绿色发展的新形势下,开展环境工作必须要与时俱进,在执行过程中要强调科学性和层次性,这样就可以很好地把传统的污染治理变成综合类型的治理。面对现存的问题要积极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以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加速推进城市未来发展建设,避免后续区域发展建设受到环境制约,从而可以进一步朝着持续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环境保护工作也随之做了相应的调整,但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处理不当则会对环境保护工作造成影响。当前我国环境质量总体较差,多种连锁性问题非常突出,在监测中发现有害点位率已经超过16%。从发展的宏观角度看,若不对污染进行管理控制,到2025年污染物的整体超标率将提高至30%,为此需要依据国家环境管理条例、地方环境管理条例等,将各项指标均控制在合规范围内,在掌握现场实际情况后做好保护工作。同时,需要做好污染情况的分析评估、区域环境执行监察等,在获取详细的参数信息后做好区域指标的评定考核,妥善处理环境治理的各种冲突与矛盾[1]。
环境监测主要是相关部门利用监测技术和设备,对当前区域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搜集与整理,有效对环境状况进行评估,了解未来发展的动态变化。当相关数据超出既定标准指标后,则可以判定为当前环境处于危险期,需要提前做出处理,指导环保工作的精益开展,切实提高各项工作开展的实际效果。若想契合当前时代的需求,应不断加强区域环境监测工作,将其覆盖到环境变化的不同阶段,掌握辖区内污染物的类型、来源、分布信息等,并根据环境质量评价标准,预测未来环境趋势,详细了解污染物的成分以及结构特点,掌握环境污染的危害程度,并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环境污染模型、提供真实数据,以保障后续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利用监测技术与设备获取的数据信息,包括土壤、水体、大气等,经过整理分析后进行科学评估,最终根据所得结果制定后续的整治策略。由此可见,环境监测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在实际工作中如某一环节出现操作偏差就会埋下隐患,所得指标也无法被应用于后续的污染预防与治理中,所以需要专业人员,结合统计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基础进行环境监测工作,为后续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
环境污染的来源十分广泛,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动态变化,在不同时期所获得的具体数据可能存在差异,短期、不连续的监测手段仅能代表某一阶段的环境情况,为此需要通过连续监测来提高信息的精确度,并对污染物质的发展变化进行科学预测,以指导环境保护的顺利开展,缓解当前生态现场危机。同时,还需要根据当前区域的实际情况设定监测方案,将各个阶段采集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对比、分析,有效应用于后续工作中,从而为污染治理工作提供有利依据[2]。
环境监测不仅要获取某一个指标,还要获取当前区域土壤、水体、大气的基本情况,并通过调查、布点、采样、测试、分析得到结果,以充分展现环境监测的现实价值,其实际执行过程中较为复杂,属于一项综合而系统的工作。为了能够提升环境监测的整体水平,在监测过程中要依据标准、规范执行,在进行数据分析时,要综合评估多个指标,全面分析监测环境的污染状况,保证数据分析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从而使后续的环境保护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如早期建设中由于不重视环境问题,导致全国各地出现了严重的灾害,若想避免出现“偏差”,就应通过科学措施协调好两者的关系,并结合区域的实际情况做好环境监测,配合各类政策手段解决现存问题,从而使两者能够同步提高。环境监测要注重动态性,在实际工作中要对区域进行划分管理,对地区的生态环境进行准确评价,依据所得数据提前做好规划,不断加快地区经济的发展速度。
环境监测工作可为环保执法提供有利证据,有助于确定环境资源污染的主体责任。在各地区开展生态工作协同管理后,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环境都在逐渐完善。现阶段,高污染型企业的超标排放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埋下了隐患,因此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要做好保护措施,要求这类企业对污染物进行细化分析,加强协同工作并提高环境保护质量,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基础保障,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加快该类企业的发展进程,避免因此而阻碍整个社会建设的进程[3]。
随着人们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提高,相关工作的开展速度也在随之加快,为此要将管理工作落实到基层,确保人类更长远的发展。我国生态环境污染主要包括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和土壤环境污染,水污染主要是指一些地下水和地表水,监测时要了解水环境情况,分析污染物及主要污染原因,对水质不达标区域进行治理;对于大气污染,主要监测目标为CO、SO2以及PM2.5等污染物,并计算出AQI指数,为预防和治理大气污染提供理论依据;土壤污染方面主要为重金属含量超标,所以要加大监测范围,通过监测数据信息开展环境保护工作。
环境监测能够有效控制环境质量,并综合一段时间的数据信息,对环境污染程度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源头实施有效处理,切实提高区域环境质量,推动城市的发展建设。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都离不开环境监测的支持,所以在当前我国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环境保护工作需要从需求入手,融合各类现代化技术手段,将环境与经济联系起来,用统筹、长远的眼光看待现存问题,掌握地区自然环境状况的真实数据,通过有效监测提升环境保护能力,这不仅可以为城市发展提供数据支持,还可以进一步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
环境治理是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需要合理应用专业的理论知识,做好环境污染程度的有效检测与分析,以进一步提升地质学科研究的价值,为后续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环境监测人员需要在工作中认真执行各项制度,配合监测预警数据对一些危险废物进行实时检测,在此过程中要将企业排污情况为重点检测对象,掌握实际情况后如发现异常,则需要提出相应的建议,并配合环境监察部门做好整改工作,使区域环境得到较好的保护,避免出现生态不平衡的情况,以保证最终建设符合我国的预期要求[4]。
在环境保护监测过程中,要着重关注工业生产与日常生活两个方面,包括工业废水、废气、尾气、垃圾、农药等,通过技术手段和现代化设备了解当前环境的具体情况,并提出定性和定量的具体分析结果,为监察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工作人员在环境工作中主要充当的是服务者,掌握环境污染的类型、污染程度、变化趋势,全面了解区域的环境信息后,对环境展开保护与修复工作,并对环境实施全面评估,所获取的具体数据要向大众公布。同时,相关部门则应做好宣传工作,从而进一步推动环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但目前我国各项技术仍然处于发展阶段,如未能合理进行配置与应用,则无法为相关部门提供全面性的数据,数据信息也不能作为制订方案的依据,因而使工作执行失去了自身作用。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具有专业性、连续性、综合性特征,适宜的环境能够提升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如在执行中环境不符合要求,且所用仪器设备与技术不匹配,则会对监测结果造成严重影响,数据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也就难以保证。因此,在工作执行中要强调全过程控制,要求相关部门加强对各类任务的关注力度,注重外部因素造成的影响,从而减轻这些因素对生态环境构成的严重威胁[5]。
环境监测需要由专业人员完成,如在应用方面未形成完善的体制,不按照规范严格操作,环保部门就无法获取全面的信息,保护力度也就无法达到国家制定的标准,就会显著降低环境工作的质量。环境监测涉及到多门学科的知识,对人员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但在当前的工作开展中,部分人员仅具有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经验,在开展环境监测工作时效果不理想,埋下了隐患。同时,环境监测具有规范性和严谨性特征,操作要按照国家标准、行业规范等执行,要本着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分析,对监测结果做出准确判定,如存在偏差则无法获取准确信息,对后续环境保护工作就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内部因素还涉及到执行过程中的取样与检测全过程,在对取回的样品进行分析时,要选择适合的分析方法和测试手段,依据样品的实际情况执行。
生态环境保护中要想实现环境监测工作的协作运行,就要构建联动体系。环境保护部门应预先进行分工,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履行各自职责,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尺度,获得数据后要及时反馈结果,使各项工作更加清晰。协调运行需要法律法规作为基本支撑,环境监测部门在工作中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监察部门则需要到现场进行实地调查与处理。在执行过程中要不断强化内部配合,并不断提升监测人员整体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通过二者的协调运行,为监测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6]。
监测控制体系与预警工作的开展有着直接的关系,为此在相关工作的执行过程中,需要规范综合指标,严格遵守国家颁布的法律制度,对监测指标不统一、不明确的问题进行调整,如在水体抽样中应明确总量,并配合监测网络对周边区域进行详细调查、抽检相同批次的样品,并要求平行样测定率达到10%以上,测定率应控制在10%~20%左右,所获得的信息可以实时传递,最终做到快传输、全覆盖,从而打通以往空间与时间上的壁垒,最终保障工作的一致性。
环境监测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若想使其契合当前时代的需求,就必须要引入现代技术,将自动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形成综合体系,并利用自动检测分析仪器,快速确定区域内发生污染的具体位置,实现对生态环境的实时监测。出现问题时系统会自动提醒,避免了事态的进一步恶化,从而能够充分发挥现代技术的优势,提升环境监测的工作效率。如在监测空气中所含有的固体颗粒污染物时,可以预先根据区域布设的点位,按照每100 m2一个点位的要求,利用现代化技术找出污染源头。在监测工作中还可以结合记录,对布设的点位做出调整,使监测数据更加全责,并根据这些数据开展治理工作,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的效果[7]。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所涉及的内容较多,若想提高执行效果,就需要建立环境监督管理制度,不断拓展监测范围。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下级部门单位的监管,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可以借助分子遗传技术将废弃物转化为能源副产品,以此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量;配合基因技术、DNA修复技术改变分子结构,从而减少区域的化学污染,获得最佳降解、除毒效果,最终做好对污染物排放企业的监督[8]。
随着我国当前发展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各地区的环境污染情况也在随之加重,对群众日常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环境矛盾是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点内容,若想使区域后续建设能够达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目标,环保部门应不断强化布设监测站,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检查调试,并注重对采样周期的选择,根据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等将采样时间控制在12 h以上,采样间隔所需间隔为1 m,并预先规划污染最严重的区域,可以编入10~20%的质控样,做好各项原始记录的保存,以保证全过程的工作都能够准确无误,从而有效规避风险问题的出现。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相关部门需要做好监测监测与控制工作,并保证各项工作全面细致地落实。在开展环境监测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要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根据当时区域的实际情况布设点位,且所选取的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并结合当时现状做适当地调整,以切实满足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