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流通管理理念与服务创新研究

2022-12-24 17:42吕志名齐鲁医药学院
文化产业 2022年33期
关键词:流通管理人员图书

吕志名 齐鲁医药学院

图书馆中流通管理理念与服务工作的更新是优化图书管理的重要举措,利用这种方式能更加高效地管理读者的图书借阅、归还等问题,提升读者对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但在实际服务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低、流通服务模式单一、服务设备陈旧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图书馆流通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图书馆管理者需从服务理念、综合素质、服务模式、服务设备等层面寻求可行性对策,以促进图书馆流通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图书馆是社会文化服务工作开展的重要场所,图书馆中的流通管理是图书馆管理体系的基本内容。以高校图书馆为例,高校图书馆中的流通管理工作是高校文化服务工作的一部分。当前,高校图书馆创新流通管理理念与服务模式对图书馆资源的有效利用具有现实意义。但综合现有图书馆流通管理模式的实施情况来看,其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对此,图书馆管理者需要结合现代科技手段,从理念与服务方面创新流通管理理念与管理举措,如此能极大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有效提升图书馆流通管理工作的效率。

图书馆流通管理理念与服务创新的意义

有利于提升图书馆资源利用率

以高校图书馆为例,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大力推进,高校图书馆流通管理理念已不适应当前形势下的教学工作需求以及馆藏管理需求,图书馆流通管理模式亟须改革和创新。因此,信息化管理理念和服务模式应运而生,并且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图书馆流通管理工作模式。这一模式的运用,不仅能有效发挥图书馆的文化育人功能,还能最大程度地节约管理成本,提高图书馆流通管理工作效率。

有利于改变图书馆服务模式

当前,图书馆流通管理与服务创新工作的开展,极大地改变了图书馆的服务模式。近年来,高校图书馆在信息化管理设备、信息化人才引进上投入了较大精力,各高校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模式呈现出信息化发展的态势,即通过信息化设备满足师生日常查阅资料、借阅图书等方面的需求,极大地突破了传统图书借阅方式的限制。这一现象标志着图书馆管理服务模式的创新。同时,我国许多高校图书馆参考国外院校先进的图书馆流通管理经验,引进了图书馆自由化管理、无人管理等模式,极大地改变了当前国内图书馆的管理模式[1]。

有利于满足大众多元化需求

无论是高校图书馆,还是社会公共图书馆,在服务大众方面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满足了大众的多元化需求。以高校图书馆为例,以往高校图书馆只对校内师生开放,服务范围十分有限,在文化强国背景下,部分高校图书馆开始对校外读者开放,周围的社区居民、外校学生也能在图书馆开放时间进入图书馆进行阅读学习。对外开放的图书馆馆藏资源中,有纸质书,也有电子书,以及期刊、报纸类资料,极大地满足了大众的多元化阅读需求。有的院校甚至为方便不同年龄群体阅读,增设了一些老年助听、青少年辅助阅读等信息化设备,极大地满足了不同阅读群体的需求。

图书馆流通管理理念与服务模式变化

读者的阅读方式发生变化

图书馆流通管理理念与服务模式改革之后,读者的信息获取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依靠电子产品进行阅读,逐渐远离了纸质图书。社会中的“低头族”随处可见,阅读纸质书籍的人越来越少,这一现象体现了读者阅读方式的变化。并且当前读者依靠电子媒介,接触到了许多纸质图书上没有的信息,通过电子设备很多要查阅的信息都能通过“一键搜索”,从而获得想要查阅的信息内容。

管理人才需求多样化

以高校图书馆为例,传统高校图书馆在流通管理工作中主要是以人工管理纸质图书为主,工作考核标准就是图书的出借率和归还率。这一流通管理模式的实质是一种体力型的服务模式,要求管理人员认真敬业,做好图书管理的本职工作。但如今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对图书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不仅需要管理人员具有纸质图书管理能力,还需要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并且能够通过信息平台操作图书馆内的服务设备[2]。

流通管理的网络化

高校图书馆流通管理工作呈现出网络化发展趋势,卫星通讯、电化教学等被陆续引入高校图书馆流通管理工作中,使得高校图书馆流通管理工作效率有了明显提升,工作范围也明显扩大。在以往单一传统的办学模式中,流通管理模式主要以人力管理为主,智能化设备较少,难以满足师生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需求。而如今,多个院校联合组建了综合型图书馆,并对其中的馆藏资源也进行了智能化管理,合作院校之间能利用信息技术平台进行线上借阅和归还,图书馆流通管理工作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

文献管理的集中化

目前,由于纸质图书资料受到电子图书资料的影响,图书资料的文献管理呈现集中化现象。以往高校图书馆中的资料管理较为分散,只是按照类别进行了分类,但自从引进电子设备后,每一本图书资料从购置、刊印、校对、归置到最后的投入使用,整个流程都进行了信息化处理,从复本选择、品类选择到集中采购等各个环节也进行了多番调整。这些举措的实施有效促进了图书馆流通管理工作的集中化,许多高校图书馆在图书的流通管理过程中,将纸质书库与电子书库进行了同步上传,打破了各院系资料室“各自为营”的状况,形成了相对集中的管理格局。

图书馆流通管理理念与服务创新内容

图书借阅证管理业务

图书馆流通管理业务中,办理图书借阅证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以高校图书馆为例,高校师生在借阅图书馆的文献资料时,需要提供身份证明或者学生证等相关资料,同时填写纸质办理借阅证,经过管理人员核查后才能借阅。在以往的管理中,整个过程只能由人工处理,随着流通管理服务模式的更新,师生能通过自主借阅通道来完成图书借阅,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如果遇到图书借阅证丢失等问题,则需要告知管理人员并进行登记。

图书信息管理业务

图书信息管理业务中主要包括图书编目、图书典藏、旧图书处理等业务。在这些业务中,编目组管理人员需要对图书进行分类查重、分别编目、分类存放,然后给图书贴上书签、安置条形码,由图书馆领导审核之后才能将图书资料进行归置,便于之后的借阅工作;典藏管理人员需要接收图书资料,组织人员进行典藏清点,将图书分配到各个馆藏室并进行登记;剔旧工作中,需要管理人员定期检查图书破损、丢失情况,将整理出来的旧损图书资料归置到一处进行登记,并重新调整典藏中的目录资料[3]。

图书借出管理业务

在图书借出业务流程管理中,图书馆管理人员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扫描出借图书,检查读者借阅证的借阅期限,然后提示已借阅数量,尚未超过最大借阅数量的可以出借,否则需要读者及时归还已借的书籍,才能再行出借。这一流程需要管理人员借助线上图书信息管理平台,审查借阅登记材料,提示读者及时还书,线下管理中需要工作人员对登记在册的图书资料进行每日查收管理,对师生在自助借阅设备上进行的借阅档案进行处理。这一流程整体依赖人工管理,效率不高,而且借出数据无法充分利用,不利于流通管理业务的便捷化开展。

图书归还管理业务

与图书借出流程相对应的是图书归还管理业务。图书归还管理业务和借阅管理业务的负责人一致,管理人员在查验借阅证之后,应主动告知借阅人图书的归还日期及逾期归还的后果。图书按期归还时,工作人员需查验图书是否存在损坏的情况。如果图书未按期归还,需要告知典藏部工作人员,从图书借阅日期开始查验图书的入库情况,避免出现图书已经入库却未登记的现象,找到的图书应进行消除丢失记录,及时归架。这一流程中需要人力处理,归还流程十分精细繁琐,需要在流通管理中强化此部分管理内容,提升管理实效性。

图书馆流通管理理念与服务创新问题

管理人员重视理念薄弱

在图书馆中负责流通管理的工作人员,其主要任务就是维护日常图书资源的安全性和图书资源的正常流动性,但部分管理人员在工作理念上存在重视程度不高现象,片面认为当前的图书馆流通管理工作都按照智能化安排即可,不需要专人进行看管服务。而且在日常管理服务中,图书馆内的管理人员平时也较少集中学习流通管理的相关理念和政策文件,导致现有管理人员仍然固守传统管理理念,保守思想较为严重,不利于图书馆流通管理服务的创新。

主体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以高校图书馆为例,部分高校图书馆自从对社会开放馆藏资源之后,馆内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加大,在管理精力上分身乏术,工作效率不高;加之管理人员平时较少接触信息技术,对于新引进的馆藏设备操作熟练度不够,导致其在处理管理工作时存在信息化综合技能不足现象。除此之外,在图书馆流通管理中还发现一些不文明行为屡屡出现,部分群众故意破坏图书、损毁图书,或者在书上乱涂乱画等,极大破坏了图书的完整性,从高校借阅出去的书籍无法回收现象也时常出现,影响了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4]。

流通管理模式不够丰富

当前信息化时代下,高校图书馆应以学生发展需求为基本原则,在传统流通管理模式基础上引进一些先进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但目前高校图书馆中的流通管理模式仍然以传统人力管理为主,学生自助借阅方式不够丰富,学生只能根据自需求对图书馆现有馆藏资源进行线下借阅,线上借阅方式尚未开通。而且管理人员在管理工作中,流通借阅、书籍归置、日常维护等工作量较大,线上书籍管理系统中也需要定期进行审核管理,因此给管理人员带来了较大压力,不利于工作简化和工作高效的实现,这一现象说明高校图书馆现有流通管理模式不够丰富。

服务设备设施有待更新

虽然当前信息技术的普及给图书馆流通管理模式带来了革新机遇,但对于部分高校图书馆而言,由于教学条件和教学实力的限制,在信息设备、图书馆服务设施中存在更新不及时的问题。部分高校尚未配备完善的信息服务系统,相应的电子阅览室也设立,造成了服务设施设备缺乏的问题。同时,部分高校图书馆中的现有硬件、软件设备也未进行定期维护,导致功能失灵,在人流量较大时无法满足大众借阅需求,容易出现图书丢失、违规流出等问题。

图书馆流通管理理念与服务创新对策

加强管理人员重视理念

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是图书馆流通管理理念创新的必要举措。当前社会环境复杂,存在多种诱惑因素,管理人员在管理图书资料时容易受到利益的驱使,因此,高校图书馆需定期对管理人员集中开展素质教育、思想教育,并且邀请社会专家学者为管理人员开展流通管理专项讲座,以此加强管理人员的重视理念;同时,高校图书馆还应在校内创设流通管理氛围,比如在图书馆走廊、阅览室内、校内宣传栏等场所张贴流通管理的相关政策、文件,潜移默化地影响管理人员重视流通管理工作。

提升人员主体综合素质

就技能提升而言,提升主体综合素质是高校乃至社会图书馆流通管理工作中的有效举措。因此针对高校图书馆中主体综合素质不强地问题,一方面需从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层面入手,定期组织管理人员技能培训、管理模式培训等,要求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同时还需在培训中设置相应的技能考核环节,考核合格后方能继续从事流通管理工作,不合格的人员则需继续进行培训。另一方面应从社会主体层面着手,社会主体在图书馆内进行文化工作及阅读学习时,需要遵守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对于恶意破坏图书馆正常运行的行为,管理人员有权给予警告或者报警[5]。

引进智能流通管理模式

信息化背景下,智能流通管理模式已成为多数图书馆管理中积极探索的改革形式。以高校图书馆为例,为做好高校图书馆的智能流通管理工作,首先需在管理流程中引进智能技术,比如要求管理人员在图书文献管理工作之余,定期开展馆藏资源线上检索讲座,鼓励社会大众、师生群体到图书馆学习,方便读者了解操作信息设备的基本知识。同时还可引进RFID射频技术,对图书馆内的所有馆藏资源进行信息读取,利用天线将RFID射频技术发出的图书信息信号进行接收与识别,及时明晰现有馆藏资源数量和使用情况。

引进先进服务设备设施

针对当前部分高校图书馆中设施设备不够先进、有所缺失的问题,高校图书馆需要及时引进先进的服务设施,满足图书馆的流通管理需求。高校图书馆一方面可向政府部门申请图书馆建设专项资金,或者向社会筹措一部分公益基金,用于购置图书馆馆藏资源和信息化管理设备。同时建立专项资金监督小组,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设备购置情况进行实时监管,以此保证图书馆流通管理设备的完善。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还需聘请一些专业维修管理人员,对旧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图书馆的流通管理工作属于图书馆整体管理体系中的一部分,促进流通管理工作的完善能充分突显图书馆的管理服务功能。在信息化时代下,图书馆流通管理理念和服务模式都需进行革新,管理者可从引进先进信息技术,创新人性化和高效性的管理模式,实现图书馆资源共享的目标。

猜你喜欢
流通管理人员图书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以“5×3”立体模式打造外派管理人员队伍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国企基层管理人员作风建设措施分析
美国的蔬菜流通
班里有个图书角
国务院决定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The Japanese keiretsu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