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出版强国建设背景下的融合出版新思路

2022-12-24 17:42童趣出版有限公司
文化产业 2022年33期
关键词:出版业出版物纸质

赵 倩 童趣出版有限公司

融合出版已成为出版界不可抵挡的发展大势。在新形势下,出版业面临很大挑战。现以融合出版为焦点,总结融合出版的发展现状,探讨目前融合出版所面临的挑战,并试图寻找解决困难的方法。

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的《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提到:“‘十三五’时期,出版业整体实力与质量效益稳步提升,2020年全国出版、印刷和发行服务营业收入超过1.6万亿元、资产总额超过2.2万亿元、净资产超过1.1万亿元。”[1]数字出版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出版业在文化产业中的地位更加凸显。

同时,《规划》提出了产业数字化水平迈上新台阶权益目标,这意味着出版业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借数字媒体技术日益提升的东风,全面提高数字出版的质量,增加出版形式、内容等方面的多元性,必须强调多元、创新、融合在出版中的地位和价值。这也就意味着融合出版或将成为出版业的时代主题。

本文将着眼于“融合出版”的时代主题,总结融合出版的发展现状,探究融合出版目前所面临的挑战,并试图寻找解决方案。

融合出版的发展现状

融合出版的定义

何为融合出版?《规划》文件给出定义:“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出版全产业链条,补足补强出版业数字化薄弱环节,进一步催生传统出版与数字业务相融合的新型出版业态。”[2]简单来说,随着图书消费市场的更新涤荡,以及新时期人民消费升级的新需求,图书制作向更融合、更精致、更全面的方向发展已成大势所趋;另外,出版界需要努力顺应数字时代人们文化生活中呈现的移动化、智能化、个性化特征,精准匹配用户需求和应用场景,拓宽互动式、服务式、场景式的传播路径,打造新时代下数字出版的新产品、新服务和新模式。实现以上愿景的途径之一便是鼓励跨界融合,推动数字出版与社会各领域融合发展,构建附加值高、功能多样的新型“出版+”业态。

现阶段出版界对融合出版的解读

现阶段,出版界对融合出版的解读基本基于以下两个层面。

1.表现形式和传播模式层面

人们往往将融合出版中的“融合”一词简单理解为“多媒体”的融合,也就是说,融合出版是突破了传统的仅以文字或书面等单一形式进行信息传播的模式,转为使用更多应用新型科技手段或融媒体技术手段的多元的表现形式来制作和传播出版物。

其中利用的科技手段有VR、AR、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这种“融媒体”的出版方式很明显能提升信息传播的多元化,具有很强的传播优势及市场优势。

这一层面的解读说明,融媒体能够发挥出科技创新在推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以及实现深度融合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可见,多媒体手段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新时代出版业蓬勃发展,促进行业创新,提高信息传播效率。此外,在出版领域应用各类技术,可以为新文化内容的产生提供便利,有利于新时代文化建设与发展。

2.出版方式的多元融合层面

传统的图书销售手段基本局限于线下流通,出版方式也以纸质出版为主。而在融合出版的环境下,出版方式正在发生一场变革:各类出版发行方式出现了融合的现象。例如,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渠道宣传图书内容,人们获取图书信息的渠道变得更加广阔。读者可能因为某个微博博主的推荐而产生阅读行为,读者的阅读视野和阅读路径就这样被一步步打开和拓宽,图书销售的方式也因此发生变革。此外,出版物不再是单一的纸质读物,社会上出现了如电子阅读、听读等多种阅读形式,使得出版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由此,在“融媒体”条件下,出版方式变得更加多元,出版方可以利用电子音频等形式传递出版内容,出版发行渠道由线下发展为线下与线上并行、实体与云端兼顾。

笔者认为,当前出版界对融合出版的两项解读虽都准确,却略显浅显,业内相关研究者大多将融合出版的关注点集中于表面上的形式融合,对深层次的、内容层面的融合解读较少。这是笔者认为需要重点突破之处。

融合出版物的现有基本形态

现有的融合出版物的基本形态主要有以下三种。

1.媒体融合

各类音像出版物数量大幅增加,出版物形态由单一的纸质出版物发展为纸质与数字,文字与音、视频相结合的多种融合形式。除此以外,在融合出版形势下,传统的纸质出版物已经在悄然变化。例如,人们可以通过手机扫描出版物上的二维码等方式获取音、视频资料等。

2.数字化

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数字化出版物以其传播迅速、终端携带方便、可视化强、互动及时等特点,成为大量受众的首选读物。

3.出版平台

随着音像出版物的增加以及出版物数字化的发展,出版平台已经从原有的以发行纸质图书的出版社为绝对主体的格局,转变为传统纸质图书出版社和其他数字出版平台并行发展的新格局。

从以上三点可以发现,融合出版已经渗透到出版工作的各个流程中,贯穿编辑工作、印刷发行以及读者阅读的各个阶段。这一点也可以证明,融合出版与新时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相呼应,与新时代对文化传播的要求相吻合,与新时代文化创新的需要相符合,也与新时代条件下人民素质的不断提高相符合。可见,融合出版已是大势所趋,因此,出版界同仁需要共同思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融合出版新思路,进一步发展和改进融合出版现状。

融合出版实例应用介绍

本文将列举现阶段融合出版应用的实例,以观测融合出版的实际应用情况。

2022年5月15日,由童趣出版有限公司和中图云创合作出品的全国首个科技典籍《天工开物》系列3D数字藏品《乃粒·耕耘》与《乃粒·秧秧》正式限量发售,上线4小时就售罄。这是出版业首个脱胎于实体图书的3D数字藏品,将乃粒、杀青、彰施、珠玉四部全景视频通过自主研发的便携式VR眼镜、5G新阅读小程序与实体图书连为一体,形成“虚拟+现实”的阅读套装产品。读者通过VR眼镜,可以进入神奇的VR互动场景,实现“纸本+VR云端”的可视化、互动化、沉浸化阅读体验,进入虚实结合的《天工开物》秘境,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古代丰富有趣的日常生活。《天工开物》系列3D数字藏品是传统纸书衍生出的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的数字产品,是传统出版与数字技术的融合。

另外,童趣出版有限公司还与某技术公司合作,开发了特定图书的翻读、指读功能。翻读是指通过图像识别技术,识别当前翻到的图书页面图像,播放图书当前页面音频的功能。也就是说,当读者翻到某一页时,这一页的信息会自动感应并播放相应页面的内容,这是将文字、图像、音频相融合的创新。指读是指在翻读的基础上,在图书页面的特定位置安装软件触摸感应器,读者只要用手指触摸,软件平台即可识别手指触摸位置的图像和音频,然后进行播放。

这两种功能是基于读者需求精准开发的一项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儿童图书中。这样的技术创新能极大地提升读者的阅读兴趣,让他们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画面上,激发读者想象,强化文字记忆,是目前纸质图书中应用得最为常见的数字技术之一。目前,使用相同技术手段进行合作的项目还有《给孩子的科幻绘本》《小熊学校》《儿童冰雪运动科普绘本》《迪士尼自然拼读绘本》等。

当前融合出版在应用层面的困难和挑战

编辑工作面临的挑战

编辑工作面临的挑战主要集中于思维和职业技能方面。例如,当前出版从业人员的工作重心依然是单一的文字编辑工作,有的从业人员依然固守着“文字出版为主,其他为辅”的思想,而对融媒体及相关技术操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出版从业人员普遍还存在融媒体相关技术能力欠佳的问题。以上编辑工作中存在的局限性,很明显会阻碍融合出版的进程,值得相关从业人员重视。但需要注意的是,造成编辑工作存在局限性的原因不可归咎于某个编辑个人或某个出版单位,这与长久以来出版业从业人员结构、出版工作的范式和模板,以及长久以来形成的编辑工作习惯等有很大关系。

长期以来,出版从业人员习惯了以文字编辑为主的工作模式,导致其在编辑工作中重视文案编辑而忽略了其他融媒体手段的运用,或仅仅将融媒体手段作为出版的辅助工具。诚然,当今出版界已经开始普遍应用音像出版等融合出版形式,但行业的固有思维依然是融合出版向前发展的阻碍羁绊[3]。另外,出版从业人员存在的另一项问题是,业内普遍对融合出版的解读有所偏颇。上文已论,当下业内对融合出版的解读仍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形式应用层面,这确实在内容呈现方式上极大地方便了读者对内容的获取和理解,但真正的融合出版远不止此。笔者认为,根据内容来匹配媒介形式,根据读者的需求搭配各种出版物,才是融合出版的真谛。

读者层面带来的挑战

当前,我们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获得的信息都是海量的,无论是文学艺术类还是科普类都是如此。无论哪个领域,都涉及由浅及深的内容整理、解读。比如文学艺术作品,一些内容适合儿童或低龄读者阅读,还有一些内容适合有一定文学功底的读者阅读,这就要求作品有精细的分类。在融合出版阶段,分类不仅是对内容的归类,还应在归类的同时,对出版方式也作出相应的匹配,比如将内容转换为音频以增加场景感,将文字的内容进行可视化转换,以丰富读者的感官体验。

解决与突破

突破出版业的固有思想

融合出版的发展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出版物的形式、平台、载体、情景等都产生了巨大变化;二是随着出版物的变化,整个产业链都将被细分和拉长。这就对融合出版发展形势下的编辑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因此,出版从业人员必须有意识地突破固有思想,适当改变和创新原有的工作方式,有意识地提高个人能力。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改变工作思想,用更加开放、灵活的思维应对当前的出版工作。编辑应积极主动地了解最新的融媒体科技发展动态,亲自参与各类融合出版工作活动,对此类新兴事物的产生,保有宽容和积极的态度,寻求内容和形式的创新。第二,适当转移工作重心,从以文字编辑为主,转化为多种形式的编辑。这一点并不意味着文字编辑工作在出版工作中的地位下降,它依然非常重要,依然是出版产品的基础和核心竞争力,编辑切不可产生轻视文字编辑工作的思想。因此,编辑应学习并熟练掌握相关融媒体科技的操作技术,不断提升音频剪辑能力、视频制作能力,以及绘图、特效制作、拍摄能力。这些能力都将成为融合出版阶段编辑所需具备的基础能力。第三,加强对“融合”二字的理解。“融合”不等于“多样化”。编辑在具备多种编辑能力的同时,还应具备整合能力。融合出版阶段,一个出版物将同时包含多种形式,如一部文学出版物可能同时包含纸质文字书籍、图画绘本、音频、视频等出版形式。如何将不同形式的内容整合进出版物,使之形成互补,将成为出版编辑面临的新挑战,而这种整合正是融合出版的真正意义。

突破纸质媒介的主体思维

从历史发展来看,纸质出版物,尤其是纸质文字出版物长期作为信息内容的主要传播手段,有着承载信息量大、阅读效率高、传播难度低等特点。随着当前音、视频技术的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数字出版物在不同方面展示出了优越性。比如音频在文学、教育、社论等方面能塑造极强的情景感,从而拉近受众与作者之间的距离;视频在科普、纪实等领域所展现的可视化信息能极大地丰富受众所获得的信息,并降低受众的理解难度。

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各种移动电子设备在获取信息上已经呈现出比纸质出版物更大的优势,且部分移动电子设备可以提供给读者和纸质出版物一样的阅读感受。在这种环境下,不同的受众形成了不同的喜好,对内容获取手段的偏好各不相同。融合出版应顺应这种变化,以丰富出版物的形式。

坚持“出版”的内核

毋庸置疑,出版的核心是内容。在融合出版发展阶段,各种新兴出版物、平台不断涌现,出现类似“短视频是风口”“某某平台流量大”等看似能够决定出版物口碑和销量的假象。其实,真正决定出版物价值的永远是内容,而不是出版形式、平台或其他。出版物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优质内容,应在以内容为核心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融合出版的思路与手段,在形式与平台上进行创新,从而服务于内容。

综上所述,融合出版已是大势所趋,其与时代发展的要求相呼应,且在当今出版业中,已经有了相当成功且可供借鉴的案例。然而,作为新兴事物,融合出版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局限性,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为出版工作从业者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据此,本文尝试提出三点改进策略,即全面提升出版从业者的职业技能,改变纸质书籍传播内容的传统思维,重视对内容的优化创新。

猜你喜欢
出版业出版物纸质
四川省图书馆发布2019年阅读报告
试析新媒体时代传统出版业编辑的应对方法
布达拉宫纸质文物修复——以佛经公文为例
市场经济中的司各特:文学出版业与历史小说的兴起
2018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目录
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获奖名单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
当代贵州期刊传媒集团系列出版物
首届向全国老年人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公布
出版业的新趋势与高校出版社专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