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讲好张家界故事

2022-12-24 14:20:02秦黎霞
中国地市报人 2022年10期
关键词:张家界新春基层

秦黎霞

年年走基层,岁岁有新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第一个春节,群众生活有哪些变化?乡亲们心中有哪些新年心愿?2022年1月,湖南张家界日报社记者如约出发,开展“新春走基层”主题报道活动。两个多月时间,记者深入社区、小区、农户,来到厂矿企业、田间地头等生产一线、服务窗口,与基层党员干部群众话家常、谈变化,用手中的纸、笔和镜头,推出40多篇报道,以各行各业生产生活图景,全方位、多角度展现我市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俯下身 “一头汗两腿泥”走出好新闻

为了让这一次的主题报道活动快速、有效落地,达到预期效果,张家界日报社组织专题会议,对全媒体采编骨干力量统筹调度,拿出落细落实的“新春走基层”主题报道方案。方案要求30多名全媒体记者按四个区县分块分批分时间节点开展走访调研,真正走出去、沉下去,深入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俯下身、察实情。当记者们脱下皮鞋走进田间,换上工装来到车间,一条条“带着露珠、沾着泥土”的稿件呈现在报端。

物阜民丰,又是一个好年景。从市城区出发,驱车4小时,记者来到位于永定区和怀化市、常德市、慈利县交界的王家坪镇。在这里的石堰坪村,记者写到“‘楼屋客栈’门口,几个人正在接力传货,特意开车过来采购年货的车主张大哥正忙着往车上装香肠、腊肉、腊猪脚。张大哥在王家坪买腊货已经有3个年头了,每年都是开了个小型皮卡车过来,满满当当的一车。”《王家坪的“年”经济》带着读者在村民全喜平家的火炕上找到了浓浓的年味儿。人民群众是新闻的第一主角,党和政府的政策好不好,只有听他们说,才能令人信服。在《一部电视剧,火了一个产业后……》一文中,家住永定区桥头乡熊家逻村大山深处的秦月英说:“这几年,彻底甩掉了‘穷帽子’,过上了好日子。”“比在外面打工要强,还能照顾家里人。”去年她的双胞胎儿子又考上重点大学,五口之家的日子越来越幸福。产业兴,村民富,秦月英道出了乡亲们的心里话。

惠民利民,拥抱满满的幸福感。“走进永定区南庄坪旅游公寓小区内,映入眼帘的是新修的沥青地面、停车位规划有序、分类垃圾桶摆放整齐、墙面是统一的灰白色,小区内还有了专门的健身区域……”《微改造 大民生》描绘出经过改造后,老旧小区居民生活的点滴变化。在《安置点群众的幸福生活》中,记者写道:“‘住在这里有邻居,没事儿的时候聊聊天儿,大事、小事有人帮衬。’今年是田伏明搬进新家的第三个新年,说起现在的生活状态,田伏明嘴里不停地说着‘感恩’。”而71岁的田伏明之前一直生活在慈利县甘堰土家族乡川石村的大山上,“回家只有一条小山路,如果出门赶集,需天没亮就出发。”老人家这几年的生活环境,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还有《“春风”解困》《智慧农贸市场的“智慧”》《生猪有销路 农民有出路》等报道都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民生工程、为民办实事带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变化,让他们收获满满的幸福。

人勤春早,复工复产迎来开门红。张家界市以旅游立市、以旅游兴市,不断拉长的旅游产业链带动全域经济发展。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张家界市旅游业接连遭遇“寒冬”,就在这个春节,在农历正月初二,记者来到张家界茅岩河景区走访,却发现令人欣喜的一幕:走进景区,停车场内除了当地车辆,还有很多来自长沙等地的车辆。温泉池中人头攒动,游客们或休憩,或玩耍。“每天下午,泡池犹如‘下饺子’。”《茅岩河温泉“下饺子”》生动讲述了张家界市旅游业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的故事。这不仅释放出旅游复苏的一个信号,更重要的是为全市旅游业及旅游从业人员带来希望,提振信心。《“思家”的草莓为什么这样俏》《乡村振兴“黄金果”》等报道,则把镜头对准特色种植等乡村题材,描绘出乡村振兴接续奋斗的美丽画卷。《争分夺秒抓进度——张家界高新区复工复产见闻》《“春风”吹过家门口》等报道为全市推进实施新型工业强基倍增计划三年行动助力。

沉下心 用心用情写出好故事

小故事彰显大主题,普通人汇聚大能量。这一组“新春走基层”主题报道多为“短、新、实”的现场新闻,篇幅不超过1000字,以微视角、小切口,说身边事,话身边人,篇篇“见人、见事、见细节”。

还原场景。好的新闻,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应该永远来自“现场”,永远应当是“即景”。在有限的篇幅里,现场新闻要写出现场感,记者须善于抓取细节,对细节的捕捉和描述可带领读者以“第一视角”自然而然地进入新闻现场,进入讲故事人的视野,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高钢架上的生长槽内,一垄垄草莓生机勃勃,长势喜人,翠绿的藤蔓环绕着鲜嫩的草莓,莓花点缀其中,十分喜人。一颗颗鲜红娇艳的草莓全长在‘半空’,喜上‘莓’梢,在绿叶的掩映下,似一盏盏小红灯笼,鲜嫩欲滴,散发香甜。”《冬日里的“莓”好时光》开头,记者即以第一视角,为读者抓取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回龙村思家农庄草莓采摘园的一个特定场景。简洁的文字里“色、香、味”俱全,以画面还原场景,把读者带入现场,令人向往。

写活人物。虽然现场新闻受篇幅限制,很难对所写人物的相关信息尽数详述,但如果能抓取表现人物特征的细节,就足以用简短的文字呈现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人物立起来了,故事自然更精彩。“‘咱们加油干,今年肯定是个丰收年!’一旁,站在田垄上负责监工的上洞街乡值班干部郑自敬按捺不住了,他撸起袖子、挽起裤脚,‘咚’的一脚踩进泥地里,干起活来。”在《“就盼有个好收成”——桑植县上洞街乡探索烟叶发展“三统一”见闻》一稿中,记者抓取了乡干部郑自敬的语言和一连串动作。“撸起”“挽起”“踩进”,就像一幅生动自然的速写,一个勤劳、干练、务实的基层干部形象跃然纸上,极富代表性。

写出意境。现场新闻切口小、篇幅小,记者似乎难有施展空间。但这次“新春走基层”还是出现了不少佳作,《卧云界上听化雪》就获得了月度优稿。该文写的是桑植县上洞街乡卧云界村发展烟叶产业,打造“千担村”的故事。文章全篇使用概述,选材精当,文字精炼,文气畅通,让人读下来轻松又享受。全文不到1000字,但有人物、有悬念、有情节、有冲突,堪称“螺蛳壳里做文章”,颇见功底。最难能可贵的是,文章写出了别具一格的意境。“桑植有山号卧云,二月天寒犹有冰。振兴春风动地来,共富路上阔步行。在卧云界的农家小院,烤着炭火,看四围远山一片皑皑,听屋檐融雪滴滴答答,我不知不觉已进入尚书记描绘的乡村生活图景……”文章的结尾,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由近及远,寄意遥深。

动真情 升华主题唱响主旋律

不忘初心担使命。“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增强政治家办报意识,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坐标定位,牢记社会责任,不断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地市党报作为基层党报,与基层一线距离近、联系紧,地市报人在解决这个根本问题时具有得天独厚的“主场优势”。张家界日报随着全媒体记者“新春走基层”走出去,走进去,一篇篇鼓舞人心的报道,一系列提振信心的作品,唱响奋进凯歌,彰显强烈的使命与担当,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充分发挥出基层党报正面宣传的舆论阵地作用。作为党报记者,大家发扬优良作风,克服困难,深入一线,叩开百姓门,贴近群众心,在一路前行中、在走访调研中、在新闻作品中思考回答“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感悟时代脉搏,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锤炼“四力”砺尖兵。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基层一线是新闻工作者锤炼“四力”的最好课堂,这一次“新春走基层”是报社采编团队锤炼“四力”的又一次生动实践。为了获取来自基层的第一手素材,报道组足迹遍布全市乡镇村、社区、小区、企业车间……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视角向下、镜头朝下,以学习的姿态到基层一线,到群众中去,倾听他们最真实的想法,反映他们最迫切的愿望,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彰显新闻力量。老中青采编人员发挥传帮带作用,激发梯队效应,形成优势互补,共同打造出一系列有温度、有深度的精品力作。

唱响时代主旋律。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广大新闻工作者坚定“四个自信”,保持人民情怀,记录伟大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唱响奋进凯歌,凝聚民族力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感悟伟大时代,凝聚笔端力量。在美丽的张家界,这里有勤劳朴实的人民,有赓续传承的事业,更有说不完的奋斗故事。振兴春风吹过广袤大地;新型工业强基倍增三年计划拉长工业“短腿”;为民办实事让更多土家儿女共享发展红利;承办全省首届旅游发展大会发出共促旅游复苏的动员令……与新时代相呼应,为新时代而歌,“新春走基层”记录变迁、见证发展、开启新篇,精彩的故事未完待续,“记者走基层”永远在路上。

猜你喜欢
张家界新春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当代陕西(2022年6期)2022-04-19 12:12:20
基层在线
人大建设(2020年2期)2020-07-27 02:47:54
独占新春第一芳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当代陕西(2019年13期)2019-08-20 03:54:10
张家界看山(外四首)
岷峨诗稿(2019年4期)2019-04-20 09:02:16
新春路上不轻松
“醉美”张家界
人间奇景张家界
商业文化(2017年23期)2017-04-23 05:12:51
走基层
大众摄影(2016年4期)2016-05-25 13:19:48
看张家界的漫山红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