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人本逻辑蕴含

2022-12-24 01:26张太宇王燕红
理论界 2022年9期
关键词:高质量马克思主义育人

张太宇 王燕红

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以满足人的思想道德发展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这是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是否以人为本的重要标准。〔1〕满足人民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显然,高质量发展的过程集中体现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再生产的辩证统一,而美好生活需要既包括物质生活方面,也包括精神生活方面,因此,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力量。高质量发展过程集中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制度优越性、发展主体的人民性和发展成果的共享性的有机统一。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从根本上有利于最为广泛有效地调动全社会积极性能动性,凸显了思想掌握群众的本质力量,进而使越来越多的人在党的旗帜下步调一致向前进,因此,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能够更好地指导、推动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通过主观世界改造间接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有助于促进精神力量有效转化为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进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统筹衔接、人的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从这个角度看,高质量发展契合全面发展的特征,致力于实现人的最大化社会效益,贴合发展的本源。〔2〕

一、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契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3〕首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要求社会各方面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推动人的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其中重要的环节。无论是对个体发展需要的满足,还是推动其社会价值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都离不开育人为本,“育人为本”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前提条件。〔4〕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助于提升人民群众精神交往的质量和效率、效果,能够有效拓展各领域、各阶层的社会成员进行利益表达和思想交流的渠道和机会,进而有助于社会成员之间加深理解、凝聚共识,归根结底都必然有利于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有利于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有利于用共同目标凝聚人心和力量。可见,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能够有效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可以有效拓宽育人渠道,育人体系也由“单课程”向“全课程”转变,进而形成“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而协同育人机制使各方面育人力量更好地形成合力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顺畅衔接、协调配合有助于形成紧密联系的育人共同体,而育人共同体可以有效协调整个多层次教育体系运行目标、机制和育人内容实现统筹衔接,从而促进教育效率、效果提升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共建共享水平,这些必然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引领、人格塑造同知识传授、劳动实践、组织管理、社会服务等方面深度融合,必然从根本上有利于用先进思想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把改造人民群众主观世界所产生的积极效果转化为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在这一过程中,思想掌握群众的作用空间得到全方位拓展,思想掌握群众的作用时间得到全过程接续,思想掌握群众的作用力量得到全方位发挥,由此可见,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凸显了先进思想引领人民群众进行社会实践这一本质特征,进而推动了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

再次,实现物质和精神“双富裕”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不仅包含物质层次的富裕,也涵盖了精神共同富裕,精神需求相对于物质需求涉及的领域更加广泛,涵盖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5〕前已述及,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能够促进社会成员精神交往质量提升,而精神交往质量提升又集中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实现程度上。以经济价值为例,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能够不断促进社会成员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科技意识和劳动观、财富观、幸福观,进而促进社会成员对自身职业发展方向和从事的专业领域有一个更清晰、更科学和更具有自身适应性的合理定位。同时,社会成员分工合作、竞争等意识的提升和个人发展方向的合理定位又推动个体不断强化终身学习意识和改善自身劳动技能水平,从而使全社会人力资本质量和专业技能水平更加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侧的变化,劳动参与率和全社会共建共享的积极性、能动性也会随之显著提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个体发展方向引领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实现辩证统一。从这个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能够持续凸显其精神动力价值,而精神动力又激发了人民群众实现物质和精神“双富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为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精神环境和社会风气。综上,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助于降低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和提升人力资本投资效率,能够正确引导社会成员正确处理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近期发展和长远发展、片面发展和综合发展等多方面关系,进而不断增强社会成员的发展信心和发展韧性,使其能动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可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既包括物质生活富裕,也包括精神生活富裕,而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能够为物质和精神“双富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能够为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与智力支持,进而极大地增强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和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团结力。

二、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契合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目标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6〕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向往离不开高质量发展,不断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从而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人民群众的价值诉求和民生关切也随之得到有效回应。因此,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奋斗目标终归是以满足人的全面发展内在需要为目的和尺度的,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自由时间的创造和空间的拓展。〔7〕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能够显著增强劳动者的科技创新意识,能够对科学技术普及和劳动者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产生精神动力价值,从而有助于调动劳动者掌握专业技能和前沿科技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些必然有助于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升和实现人力资本质量改善所带动的产业升级效应。从这个意义上看,思想政治教育覆盖广度、思政元素融入社会实践的深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生产力发展水平,而生产力发展必然伴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改善和提升,进而带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节约。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必然会对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节约产生不可估量的精神动力价值。同时,社会劳动生产率提升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节约又意味着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在增加,为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提供现实的可能,更高层次的美好生活需要也会得到进一步满足。此外,随着产品或服务创新的科技贡献率增加、劳动者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和现代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对技能偏向型产业结构升级的适应性和其自身的发展韧性都会得到显著提升,等量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增值势必呈现上扬趋势,物质财富积累也随之扩大,这同样也为美好生活向往目标的实现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不同阶层、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社会成员更加自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促进社会成员群体协作意识的培育,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意识深入人心,“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而且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从根本上能够积极推动人民群众更加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和始终做到“两个维护”,这些都为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和有爱社会协同发展提供正确方向引领和思想认识保障。高质量的精神交往活动能够推动互利互信、平等互助、共生共赢的发展关系形成,全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和谐环境需要也得到进一步满足,后发地区或群体将更加积极、主动地向先进地区或群体进行学习、交流和多层次沟通,区域间或群体间深度协作和共建共享积极效果日渐凸显。可见,高质量精神交往活动能够为区域间或群体间协同发展开辟新渠道和新空间,后发地区或群体的发展潜能和比较优势得到进一步激活。总之,后发地区或群体通过思想交流获得先进发展理念和思路能够为其后发优势的形成提供思想准备,同时这些地区或群体不断拓宽自身发展空间也必然伴随新的发展机遇,进而减少试错成本或走弯路的风险。赢得发展机遇和时间为后发地区或群体实现空间拓展和推动社会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提供有利条件和现实可能。从这个意义上看,赢得的社会发展时间又会在消耗中转化为社会发展空间的拓展。此外,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赋能社会实践主体有效避免落后思想羁绊,进而激励创新发展思路形成,这有助于争取发展时间实现弯道超车和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即思路决定出路。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有益于决策思维的合理形成进而推动科学和精准的发展定位及时选择,从而从根本上推动科学理论付诸实践和高效转化。不断拓展的社会空间又能为社会成员多层次、多样化的需要满足提供新的渠道或手段,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矛盾得到进一步纾解。综上,不断拓展的空间使全社会赢得发展的时间,不断拓展的空间反映时间的消耗和延伸,经济社会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相互转化,推动发展空间的开辟就是逐步接近全面现代化的过程,也是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辩证统一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看,时间节约是争取空间的过程,争取发展时间和合理加快发展进程也是为了争取全面发展空间的过程,而实践空间的拓展又促进了美好生活需要目标的实现和人的全面发展。

再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契合精神需要占比上升的客观规律。在社会主义社会,制度本身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在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也能够最大可能地满足社会主义劳动者现实需要。随着物质和精神产品供给体系的日益完备,丰富的产品能够日益满足社会主义劳动者各方面的需要,与此同时,自由可支配时间随着现代化分工体系发展得到逐渐增加,为精神产品的消费和精神需要的满足提供时空必要条件和可能性。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精神上的富裕,更高层次需求的满足已经成为社会的主流,影响着社会生产的方方面面,推动着社会不断进步;〔8〕另一方面,人们可支配的自由时间不断增多,为精神需求的满足提供了时间支撑。〔9〕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能够丰富精神产品体系内容和改善供给品质,直接或间接对劳动者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生态保护意识、科技创新思维培养等方面产生促进作用,进而使劳动者有能力和有意愿享受精神产品所带来的效用。同时,劳动者科技素质和创新思维培养都有利于生产效率提升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进而用于精神产品消费的可支配时间增加,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能够直接或间接促进劳动者精神需要占比提升这一规律发挥作用,能够为劳动者精神需要满足的主、客观条件形成开辟道路。因此,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契合整个社会精神需要占比上升的客观规律,而且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使健康向上的精神需要不断得到满足,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及全社会文明程度也会因为高质量的精神交往活动得到显著提高,同时优秀的文艺产品、繁荣的文化事业、具有创新活力的文化产业等方面通过优质供给、高效供给和充分供给进一步与需求侧实现动态衔接,进而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这些都顺应了着力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

三、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契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要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是坚持“两个结合”、勇于推进理论创新的产物。〔10〕在新的征程上,必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推动实践。由于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创造历史的动力,〔11〕因此,随着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成果不断普及化、群众化和实践化,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就会越来越为人民群众所信服、所理解,进而促进人民群众自觉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作为改造主客观世界的根本行动指南和社会实践中锐利的思想武器。可见,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归根结底是要在党领导人民群众改造主客观世界的社会实践中发挥作用的。在这一过程中,深入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然会持续增强先进和科学理论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凝聚力,进而确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先进思想和科学理论在人民群众社会实践中落地、生根、开花和结果,即用先进的思想和科学理论武装群众、引领群众和提高群众,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和人民群众科学实践紧密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不断入心见行和积极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向“化大众”成功转换,从根本上实现马克思主义“三化”的人本价值旨归。综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和掌握群众,不断推进群众主客观世界的改造,并有效指导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12〕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集中体现在思想掌握群众这一特征,从这个角度分析,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是以先进的思想和科学的理论来掌握群众的过程。因此,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改造群众的主观世界进而切实提高先进思想掌握群众的实效性,同时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和持续增进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认同、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确保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做到真信、真懂和真用,进而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化大众”的辩证统一,可见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还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二者内在统一于用先进思想和科学理论有效掌握群众的实践过程,进而实现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向现实转化,实现进行主观世界改造和推动客观世界发展的辩证统一,这一过程归根结底是将马克思主义武装人民群众所形成的精神力量向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力量有效转化的过程。可见,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进一步分析,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能够很好契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要求,例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和落实立德树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要求,坚持育德和育才协同发展,使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高度体现大众立场,使人民群众从切身感受中了解和认同马克思主义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引领作用。再如,思想政治教育空间拓展和时间延伸,“三全育人”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人人主动做思政、时时做思政、处处做思政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契机,同时“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发力使马克思主义大众话语运用的场合和机会越来越多,进而使人民群众在现实生活和传统文化的感知及理解中进一步增进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人民性和实践性的情感认同,而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有助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话语向大众话语转换,进而运用大众话语使马克思主义形象化且更通俗易懂,达到贴近人民、贴近生活、贴近实践、契合人民群众心灵,这些必然从根本上有益于人民群众在潜移默化过程中自觉接受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

四、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契合人才成长的根本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办学就要尊重这个规律,否则就办不好学。”〔13〕因此,人才的培养必先立德,德行的培养是人才成长的根本规律,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以立德为根本任务。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劳动者全过程积极参与,在这一过程中,高素质劳动者既实现了个人价值又为社会主义社会作出了贡献,进而实现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德行成长是发挥个人才干和实现其社会价值的根本前提,只有做到政治立场坚定、政治觉悟达标、思想品德高尚、知行合一,个人才能更好地发挥专业优势为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可见,各级各类教育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将立德树人根本要求贯穿于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全过程。具体来看,随着个人的成长和其所接受教育程度的逐渐提高,个体的思想活动独立性和选择性也会随之渐渐增强,同时受外部社会竞争环境的影响,个体越来越需要自主分析、思考和独立决策来选择参与社会实践的行动方案,而只有当个体具备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其选择才具有符合社会发展大势的可能,个人理想才能和国家需求相统一,因此,立德树人直接关系到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的深度和持久性,而遵循个体成长成才规律的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机制是确保个人理想追求与党和国家事业同向同行的有力保障。综上,确保立德树人根本要求在教育教学和社会实践中能够得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这势必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育人机制的重要功能及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成长每个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覆盖各级各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效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合力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断优化进而适应个人成长成才规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进而适应教育环境转换等都是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外在展现,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越来越注重通过整体育德、综合育人机制优化来进一步贯彻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要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契合人才成长的根本规律,有助于育人和育才紧密衔接,能够有效兼顾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深刻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契合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要求。

五、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契合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原则

高质量发展原则贯穿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始终就是要使与教育实践相关的诸要素在不同时空境遇下实现适应性转变、持续深化和有效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维度涉及教育理念、内容、中介机制和教育方法、教育覆盖面、教育资源开发等。首先,隐性教育方法和理念应用有助于突破传统思想政治显性教育作用时空范围有限的这一问题,同时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对教育方法运用技巧和表达艺术要求更高,渗透式、暗示式等潜移默化的育人方式于无形中使教育对象受到有效的教育,更注重在改进教育方法中进行有温度、平等的互动交流和坚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和以行导人的协调统一。因此,隐性教育方法和理念应用更有利于调动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推动教育客体主体化发展。此外,隐性教育方法科学嵌入社会实践各领域,可以使多样化、多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中思政元素挖掘和使用向现实转换,例如隐性教育方法可以将理论课认知教育、专业课思政、职业德育、生活德育、管理育人、文化育人等横向贯通、纵向衔接,使大思政的整体育德、综合育人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进而在既定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集约化、高效化充分开发和使用基础之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效益和效率协同提升。综上,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从根本上顺应了思想政治教育综合化趋势和人本化趋势,适应了人在实现全面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多样化、多层次的综合素质提升需要。

其次,显性课程强调规定知识任务的完成,隐性课程则注重心理的内在知识的丰富性,注重培养学生潜在的对学习、工作、社会、人生、宇宙的认识态度和评价。〔14〕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更注重通过显性课程进行知识传授和完成可量化的教学任务,而对受教育者性格和意志的培养及发展韧性的关注明显不足。例如,传统德育课堂教学特点集中体现在:仅将教育实践局限于人的认知领域,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灌输教育方式,而忽略了在教育主客体之间的情感沟通、受教育者的意志力培养和课后实际体验等方面的教学时空延伸,因此,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思想政治显性教育和以专业课、生产生活实践、优秀传统文化等为载体的隐性育人机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就集中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足、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育人合力不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深度挖掘效果不显著等问题。因此,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实现协同创新发展,不仅能够有助于纾解思想政治教育各子系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而且能有效助推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

最后,隐性教育方法和理念应用为特定就业群体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渠道。例如,为了适应农民工多样性的职业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需要,涉及该部分社会成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按照普遍要求和分类指导的工作原则,有针对性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并使之与教育方法紧密配合,不断深入挖掘生产生活中隐性教育资源,进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供求顺畅衔接。基于农民工职业类型丰富、就业领域和工作特点差异化明显的客观情况,工作岗位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嵌入方法选择和使用载体会存在很大不同。以安全生产思想教育为例,不同就业领域和工作岗位都可以利用管理等载体进行教育渗透,把“以人为本”和“人文关怀”理念融入管理规章制度,融入团队拓展训练,融入法治专题讲座,融入典型案例警示教育,融入互联网新媒体等载体,不仅可以把教育与管理有机衔接起来,而且可以通过包括管理规章制度在内的多途径渗透思政元素,促使教育活动贯穿生产生活过程的始终,显性教育与隐性浸润更好地结合,教育内容更持久转化为实际效果。进一步分析,不同劳动实践领域的具体安全制度和业务流程差异较大,安全生产思想教育具体要求也会表现出很大差异,为此,还要充分利用多种方法,例如实践体验教育、安全文化渗透、网络实时推送等,将不同行业的劳动安全关键点和防护措施等教育内容转化为农民工的安全生产意识,时刻警醒农民工维护安全生产环境和保护自身安全。此外,不同就业方式的农民工也可以参与社会安全教育,例如利用电商直播平台、从事家政护理、开展生态旅游、从事食品加工、开展餐饮住宿业务等工作机会,利用自身拥有的教育资源,为其他社会成员开展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生态安全等教育,这都是人人做思政、时时做思政、处处做思政的具体体现。总之,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首要动力。只有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实践,探索适应其特点的教育手段和实施路径,灵活施教,创新工作方法,才能够有效推动相关领域的理论与实践工作可持续发展。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协同发展有助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功效发挥的时空维度,契合了“三全育人”的内在要求,进而为生产实践和生活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效开发和使用创造了便捷条件,而且隐性教育方法自然融入教育过程能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性和交互性,使教育更贴近生活。因此,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协同发展顺应了思想政治教育人本化、民主化、社会化、综合化等趋势,而二者协同发展的过程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获得显著提升的过程、参与方共建共享的过程、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过程。■

猜你喜欢
高质量马克思主义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