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三大瓶颈及破解对策

2022-12-24 00:01刘飞
求知 2022年11期
关键词:传统产业高质量数字化

刘飞

当前,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基调。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数据信息资源结合互联网技术推动与实体经济等的有效融合创新,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和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有效提升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社会更好实现共同富裕。近年来,我国出台的各类关于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度,为新时代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引擎,为推动经济社会有序健康发展付出新的更大努力。数字经济创新融合推动经济社会进步,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推动力量,在增强生产动力、改善生产效能、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方面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数字经济推动经济发展现状

现阶段,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在多个场景领域有了较好的突破,带动电子信息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数字经济在更加广阔的市场领域深耕起着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当前,我国在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领域表现出强劲发展动力,推动着信息化、数字化的应用加速,与不同行业实现较好融合,促进了我国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展现出较强的韧性与活力,加快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数字经济加速融合各行业已成为新的发展亮点,各地区为发展数字经济持续投入各类资源要素,以期激发地区经济活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引擎。同时,注重有效发挥数据要素效能,持续优化数字经济在各行业中的发展模式,促进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等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打造数字经济产业标杆场景应用,结合5G、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加大力度塑造新模式新业态。并且,数字经济赋能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改造,持续创新传统产业经济经营与服务方式,促进传统产业经济数据资源在更大范围快速流通,把数据驱动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源。

数字经济迅猛发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背后,仍需要充分重视并解决数字信息使用率及共享程度有待提高、缺乏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动力、尚未健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机制等问题,应在深入调研及充分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化解这些问题的解决之道。

二、数字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三大瓶颈

1.数据信息使用率及共享程度有待提高。互联网平台及数字经济平台上通过用户注册积累了大量数据信息资源,但如果不能较好地使用大数据技术等进行合理深度挖掘,就很难使这些资源发挥作用。同时,用户数据信息资源出于对用户隐私保护的考虑,需要在国家相关部门的监管下进行处理,因而出现了多头管理等问题,在调用相关数据信息时跨部门协调较为困难,无法及时共享、传递数据信息,并且有时存在数据信息共享不完整等情况,无法有效发挥数据信息的及时效用。数据信息资源在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尚未完善数据信息共享机制,未建设数据信息大数据挖掘与监测平台,无法较好发现与挖掘社会相关领域需求,从而导致数据信息使用率与共享程度较低。

2.缺乏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动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因多重因素在融合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新兴服务产业、新兴科技产业等因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等优势,数字化提升较为容易。但是不少传统产业注重的是建设规模、装备设备投入等,在数字技术与信息化方面应用较少,所以和数字经济融合度较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不能较好融合对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不同产业行业之间所采用的数字化标准规范等的不同,使得与数字经济融合的难度有可能进一步增大。传统产业在数字化人才培养方面存在较大不足,无法解决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一些问题,导致融合进度过慢、融合质量较低等。实体经济中不同产业所使用的系统操作平台存在差异,这对数字化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增加了不少困难,因此,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较多,不能实现较好融合。

3.尚未健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机制。目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依然有一些不合理、不科学的情况存在。譬如不同规模企业由于在享有数据信息等资源要素方面有差距而造成发展不平衡,一部分数字平台及互联网公司在市场上利用一些技术进行算法黑箱操作,造成算法歧视、算法偏见等,一部分企业还引诱人们下载来源不明的软件,诱导注册个人信息等。这些不利因素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面临的挑战。妥善处理这类问题,需要依靠企业行业自觉自治并与政府及相关部门精准施策协同处理。但当前来看,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有待健全。在企业方面,绝大部分企业内部缺乏相关治理的意识与治理体系,不能有力推动数字经济较好发展,并且一部分数字经济平台及互联网平台在推动自身治理体系建设方面缺乏动力。在政府及相关部门方面,与数字经济相关的制度体系、监督管理与治理措施尚不能较好支撑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亟需健全数字经济发展的监管治理制度体系。

三、数字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目前,我国数字化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数字经济越来越成为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面对目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些挑战,要坚定创新自信、紧抓创新机遇,深化改革、精准施策,进一步集中优势资源推动数字经济有序健康发展,促进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高地,有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紧抓数字基建机遇,助力打造数字发展平台。我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并且在国家层面制定了顶层设计与统筹规划方案,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不仅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而且有利于培养经济发展新的支柱产业与领域。第一,应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现阶段,智能化、网络化技术迅速发展,网络空间市场应用高速成长。应进一步集中优势资源,持续提高网络覆盖面,努力拓宽互联网线上线下应用范围与领域,逐步打造成为经济发展新高地。第二,明确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为主要攻关方向。制造业有力支撑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已经进入重要发展阶段,需要组织实施多学科跨领域的融合创新发展应用示范,精准推动多种规模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力争培育制造业各领域“专精特新”企业。

2.加大数字人才培养力度,促进智力支撑创新发展。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数字化技术中高端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因此要注重数字人才的培养与引导发展。第一,加大高校数字类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增加设置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学科以扩大人才培养领域,深入企业开展人才需求调研,根据实际需求搭建有利于数字人才培养及更好发展的培养体系,提升跨学科跨领域人才培养水平,打造多层次复合型新时代数字中高端人才。第二,科学引导培育群众数字素养,提升数字化素养和技能学习。扩充数字化人才教师队伍,力争为社会培育输送更多数字化人才。以数字化人才培育查找人才培育的不足,结合实际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强化数字化人才就业保障体系,培养拥有基础数字化技能的人才与相关管理人才等,为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培养多层次复合型数字化创新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3.增强产业融合创新,推动产业数字转型。应加快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理清数字化、信息化发展方向,推进制造领域、服务领域、农业领域等产业数字化。第一,加快创新数字经济发展路径,促进其与新兴业态精准链接,增强市场与公共服务能力,强化资金、技术、人才等各要素保障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结合实际供需情况,促进各类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积极培育一批数字经济与各类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落地应用单位,凸显标杆引领作用,从而进一步增强数字经济与各类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增长潜力。第二,挖掘特色产业乘数字经济东风稳步发展,强化绿色发展理念,根据区域实际情况推进开发,力争走差异化发展之路。不仅要做精做细持续挖掘传统产业新的增长点,而且要通过创新把数字技术与特色产业结合起来,生产出更符合人们需求的产品,让各类传统产业能够通过数字技术实现更大价值,推动产业取得更大发展。

4.促进消费方式变革,强化基础需求保障。推动健全消费体系规则,革新人们的传统消费理念,促进绿色消费,构建智能便捷的新时代数字生活新范式。第一,进一步激发人们的消费潜力。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全面精准挖掘分析并及时向社会推送就业与用工需求等信息,提高劳务市场用工效率,增强就业各环节对接服务能力,全方位保障就业、提高收入,从而强化人们的消费信心与消费预期。第二,大力精准提高人们的数字消费空间。深入实地调研,广泛征集群众关于数字消费空间的意见建议,因地制宜打造数字消费新空间,增加数字消费券发放频率,通过数字消费进社区等宣传方式,强化人们的数字消费习惯。除合理引导与鼓励数字消费外,应加强对数字消费的监督与管理事宜,提升政府、行业组织等多元监管手段,进一步推动企业依法生产销售与群众理性消费。

5.优化社会治理体系,创造优良发展环境。有效激发数字经济活力,推动社会治理精准数字化转型。第一,争取在更大范围内建设数字政府服务平台。积极创建数字化服务政府,多元化尝试社会治理方式数字化转型,深入实际调研,结合实际需求,深化改革,打通各部门业务服务壁垒,促进科学精准协同治理、开放共享资源,推动大数据挖掘分析高效服务决策。第二,贯通保障人民群众的绿色服务通道。重点提升生命财产安全、基本公共服务、紧急突发情况应对与管控等数字民生保障服务系统水平,打造覆盖基层基本民生保障的数字管理社会治理平台,优化群众安全便捷的数字社会环境,不断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与质量贡献数字经济蓬勃力量。

猜你喜欢
传统产业高质量数字化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新经济时代实现传统产业升级的途径研究
未来5G:颠覆行业 改变生活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乡村振兴战略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研究——以保定市望都县为例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