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新形态对“人民性”的把握与延伸

2022-12-24 00:01李双套陈茜
求知 2022年11期
关键词:新形态人民性文明

李双套 陈茜

坚持人民至上的“民本逻辑”是贯穿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主线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在新时代紧紧围绕当前“社会主要矛盾推进各项工作,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新时代党领导创建的、为全体人民共同享有的文明形态,不仅是对党的“人民性”历史基因的承接,更是对我们党“人民性”内涵的时代回应与拓展延伸。

一、历史要求:人类文明新形态深刻承接“人民性”基因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理论,马克思主义在历史中出场时就是尊重人、维护人、力求实现人的解放的革命理论。马克思在其早期思想中提出对异化社会条件下人的生存状况的担忧,他认为人(工人阶级)在异化条件下只是被剥夺感觉特性的非人的存在。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全面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吃人”的事实,明确无产阶级要首先打倒资产阶级。因为在资本的统治下,“现代的工人……并不是随着工业的进步而上升,而是越来越降到本阶级的生存条件以下”,工人阶级在生产发展的社会中是除了困苦一无所有的“赤贫者”。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在这本工人阶级的圣经中为无产阶级提出了奋斗目标:建立一切人自由发展的联合体,为工人阶级谋求幸福。马克思主义在形成时期就以实现对人的关怀和工人阶级的解放为主旨,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也同样遵循以人民为主体的原则。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革命先辈就通过深入了解革命实际与人民生活,在中共二大上总结提出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纲领实质上都是围绕如何推翻压迫民族的大山、让中国人民站立起来实现美好生活制定的,这表明我们党是以人民为核心、以人民为初心的无产阶级政党。在革命历史时期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在革命初期以人民为切入点,对中国情势进行考察和分析,著有《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等指导党的革命行动。在革命建设的历史过程中,毛泽东总结提炼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等多项重要观点,为我们党留下重要的思想资源,形成鲜明的“人民性”历史基因。

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建党百年大会上被习近平总书记描述为五大文明协调发展结成的文明形态,是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同行共进的。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党领导人民成功创造的,二者都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奋斗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时不在坚持人民至上这一发展之魂,人类文明新形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块沃土中生发出来,是饱含着人民主体性的新文明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建立在五大文明的基础上,五大文明本质上是由人民创造、在人民中形成、对人民生活状况的反映,也就是说,人类文明新形态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文明形态。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在充分吸收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带领人民群众不断创建和丰富社会主义文明,由此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衍生过程离不开人民,人类文明新形态赋有正统的人民性质和人民内涵,这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党的历史经验中蕴含的“人民性”一脉相承,是对“人民性”基因的优良继承与深刻把握。

二、时代回应:人类文明新形态协调适应“人民性”变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国际影响力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和地位。从国内环境来讲,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当前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的生活与需求一直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围绕的核心点,人民的需要从“物质文化”转变为“美好生活”,可以看出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实质性提升。简单的物质文化生活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基础条件以外的多维度的幸福生活才是当前人民群众最主要的关注点。这种新需求的背后是人民群众关于自身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建设提出的崭新要求。在国际环境中,中国的实力、地位与影响力稳步攀升,不止在经济方面,我国政治、文化、社会及生态等多维度发展状况都受到他国关注。在国际交流借鉴的背景下,我国社会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在与其他国家的对比之下更加受到人民群众的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赋予了人民群众自信心,但也必须要承认,在建设过程中我们仍旧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从国内国际两个角度来看,都不难得出结论: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民至上” 的含义发生了新时代的变化。世界局势深入发展,人民需求普遍提升,这就对党的“人民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党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布置了新的课题。

针对人民群众需求增加,“人民性”含义发生变化的情况,党引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时作出战略调整与革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协调推动物质、政治、精神、社会、生态五种文明建设,由此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针对五种文明发展作出了新时代高度的、符合人民新需求的战略部署。在物质文明建设方面,以新发展理念掌舵,以新发展格局护航,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内部结构,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寻求外部机会,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经济建设持续发展。在政治文明建设方面,我国深化多领域政治改革,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和整体性重构,高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旗帜,以坚实的力量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新时代的党和国家将意识形态建设放到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上,用“两个结合”的科学观点指导中国文化建设,树立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充盈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在社会文明建设方面,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问题看作关系国家命脉的问题,高扬社会治理中的“人民主体”旋律,致力于为人民群众创建和谐、安全、美好的社会环境。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深入践行“两山”理论,揭示出经济发展不能以生态恶化为代价的真理,要求坚持绿色、可持续的发展,人与自然要做到“琴瑟和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讲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党围绕当前社会主要矛盾推进形成的,是新时代党和国家战略调整的结果,也是对如何坚持党的“人民性”作出的最好回答。人类文明新形态从更革新的角度满足人民群众的发展需求,通过文明协调发展的方式,适应了“人民性”内涵的新变化。

三、世界胸怀:人类文明新形态致力拓宽“人民性”外延

全球化以不可逆转之姿致使世界整体性提升,每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状况都牵动着全人类共同的前途命运。世界发展整体化趋势下,众多时代问题仍旧深刻影响人类的生存发展。中国的迅速崛起使资本主义国家感到深受威胁,部分西方国家企图以霸权主义统一全球政治文明,俄乌冲突等现实事件警醒我们,政治冲突依旧是威胁人类生存安全的重大隐患。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在重大医疗卫生事件的强势威胁下,众多国家无法做出及时有效的防治措施,致使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受到严重损害,这样的社会治理体系与能力实在难以与西方国家所宣扬的“现代化”相匹配。此外,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后,是世界性的资源与环境危机。发达国家企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内实行产业结构升级,将重污染排放的生产环节转移至他国,这也就意味着将环境污染转移至他国。发展中国家承接发达国家中低端产业链的同时也承接了发达国家的生态问题。发展中国家以恶化的生存环境换取微薄的经济收入,这实质上是一种只满足于眼前利益而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综上所述,政治冲突、医疗卫生、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都是威胁全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隐患。世界人民的生存发展不仅需要物质资料充沛,更需要政治环境稳定、医疗卫生安全及生态环境和谐,人类文明的发展不能只狭隘地顾及一部分人,而是要将全人类共同的前途命运纳入规划与考量中。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由中国共产党以世界胸怀引领创建的文明形态,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形态,更是世界人民的文明形态。中国共产党始终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作为在世界这个“大观园”中的行事准则,在外交事务中执持和平发展原则,倡导世界范围内的稳定安全,秉持真实亲诚的理念,致力于与世界各国携手解决各项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隐患,将全人类的生存发展纳入本国思考中。在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将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捧到台前,倡导“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在实践方面,我国推动建设“一带一路”工程,自建设以来沿线各国均从中获益,“一带一路” 工程以和平的方式切实带动了世界经济发展,实现了各国人民的互利共赢。中国共产党不仅具有民族气魄,更有世界胸怀,对人民群众的深切关怀从国内延伸至国际,全世界人民的命运都包含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前景规划及实践路径中。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中国人民愿同世界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也就是说中国人民愿与世界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如此,“人民”这一概念的外延在人类文明新形态中从中国人民扩展到全体人类,“人民性”的内涵在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得到拓展和延伸。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党的“人民性”视域拓宽、“人民性”内涵升华,可以说,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对全人类整体性的理性关怀与历史性的价值实现!

猜你喜欢
新形态人民性文明
陶德麟先生“辩证法的新形态”思想研究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新形态西装
张建五:深化改革 着力打造混合制经济新形态
对不文明说“不”
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价值探索
始终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内在统一
文明歌
激活时装新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