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高泉
女儿不用奶瓶之后,给她买了一个双层不锈钢的小碗,小碗很轻,不怕摔不怕烫。还配了一把不锈钢的汤匙,圆圆的、厚厚的,有奥利奥饼干那么大,敦厚可爱,像一面小型的拨浪鼓。小碗和汤匙自此成了她的日常陪伴。它们除了履行餐具的职责之外,还被开发出很多玩具的功能。小碗可以像陀螺一样在地板上旋转,可以反扣在地板上推出“啦啦”的声响,还可以拿来当小锣敲。
汤匙因为圆、厚、大,对小孩来说比较友好安全,可以放手让她自己学着吃米糊、芝麻糊,体验吃食的自由与快乐。一般把饭碗放在爬行垫上,小女儿像一台勤奋作业的挖掘机,手持匙子从碗里或多或少地舀起米糊之后,郑重地旋转挖掘机吊臂曲折地传送到目的地。不过总是不够精确,有时送到鼻尖,有时拐到下巴,有时涂到脸颊,经常把糊糊弄得满脸满腮,春暖花开,小花猫乖乖。
对女儿来说,这小碗和汤匙仿佛是与生俱来的,天天陪伴,就像是自己身体和意志的延伸。不管是外出旅行、回老家度假,还是去饭店吃饭,都要帮她随身携带。三岁的某一天,去饭店吃饭回来之后发现小碗和汤匙被落下了,赶回饭店多方寻找已经没了踪影。
女儿很伤心,初次体验失去的落寞和遗憾又远远超出了她当时的语言表达能力,只能转成一种童年难以名状的委屈,让我们更加心疼。安慰她说再买一模一样的小碗和汤匙,但好像也没有很大的安慰。她也许能理解新买的应该可以看起来一样,但现在失去的这个却是实实在在的。
然后我们告诉她,成长的过程总会不断地失去,不断地舍弃。有些失去是自然的,物尽其用,破旧了、坏掉了就要扔掉;偶尔也会有些东西是意外丢失了,但总有新的东西可以替代,而且往往会比之前的好呢。这道理她好不容易有些明白了,然而似乎更伤心了,却又说不出来,仿佛触到了生命本能中某种她难以理解的隐忧。一时间我内心柔弱,欲言又止,只有把她紧紧地搂在怀里。
当然时间过了也就渐渐淡了,偶尔吃饭的时候还想起,到后来就不再提及,它已经逐渐隐埋在时间的洪流里。人生确实是一个不断遗忘、不断舍弃、不断失去和不断告别的过程。
前几天她收拾房间,偶然发现小时候穿过的一双小鞋子。她很惊喜,说好小的鞋子,好可爱呀!然后又记起了那个小碗和汤匙。尽管后来重新买回了相似的碗勺,但它们仿佛已另起了一个篇章,不再烙有初学吃食时候那种满脸满腮的痕迹,不再储有那段人生最初接触食物的记忆,沦为了普普通通的日常用品。也许正如海德格尔说的,物的诗性不在于它的器具性,而在于其与世界的關联,承载了人生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