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小烦 图片来源/网络
滁州,简称“滁”,安徽省辖地级市,是长江三角洲中心区城市,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成员城市,东邻南京,西接合肥,北枕淮河,南临长江,素有“江淮保障”和“金陵锁钥”之称。
滁州得名于滁河,滁河古称“涂水”,滁州由古代“涂中”沿革而来,古称涂中、清流、新昌等,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千年古城,悠久的历史馈赠给这座城市众多文明瑰宝。
滁州地处淮左,湖光山色秀美,既富江南美景,又有淮左秀色,慷慨的自然赋予了一片秀美山川——“一山”(琅琊山)、“一亭”(醉翁亭)、“一书”(《儒林外史》)、“一文”(《醉翁亭记》)、“一帝”(朱元璋)、“一村”(小岗村)、“一舞”(凤阳花鼓舞),人文之地、灵秀山水,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如果来滁州旅游,一定要尝一尝这里的美食,感受一下“徽州风味,食在滁州”。
女山湖大闸蟹乃安徽省明光市一绝。自古以来,女山湖渔民一家大小常年就住在船上,当地流传一句俗语:“吃蟹饭、住蟹房、娶蟹婆、嫁蟹郎”。
女山湖大闸蟹生长在风景秀丽的天然湖泊女山湖内,水域面积26 万亩。其水域通过淮河流向洪泽湖、高邮湖,通过大运河流入长江。周边地区无工业污染,水质清澈,水草资源茂盛,天然底栖饵料丰盛,是绿色食品养殖生产的天然场所。
△女山湖大闸蟹
湖内浮游生物很多,水质清澈透明,又因火山爆发而形成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非常适合蟹、鱼、虾等水生动植物的生长,湖内养蟹不用人工投饵。女山湖大闸蟹在养殖过程中,选择长江水系优质蟹苗进行湖泊生态养殖,在发挥自然资源的基础上,为保证蟹种投放后有充足的天然饵料,每年向湖面投放活螺蚬1000 吨,投放草籽5000 多公斤,加以保护培植资源。
女山湖大闸蟹品质优良,壳青肚白、金爪黄毛、体大肉肥、膏丰黄满、味道鲜美,因“脂肥膏满、润甜清香”而享誉四方。每到丹桂飘香菊花盛开之时,便是女山湖大闸蟹上市之季,农历9 月的雌蟹,农历10 月的雄蟹,煮熟凝结,雌者成金黄色,雄者为白玉状。
女山湖大闸蟹是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每年的螃蟹产量达到4150 吨。多年来,不仅为本市广大人民喜爱,也深受沪、宁、穗、港、澳、台等地人民的欢迎。
“桥尾”是安徽省定远县一种特产,腊肉中的佼佼者。因选用猪臀(尾)部的肥瘦肉,产于炉桥镇,故名“定远桥尾”。
天下腊肉名堂不少,多以五花肉为主料,也有腊猪头肉的、腊槽头肉的、腊猪蹄猪肘子的、腊猪肝和肥膘的,甚至还有腊整猪的,唯有安徽定远炉桥镇专腊猪屁股,做成了“桥尾腊肉”。
相传清朝时期,炉桥集市一卜姓屠户误斩猪尾,正愁不知如何售卖,但见猪尾带肉形状像一把带穗的团扇,十分有趣,腌制后取名“桥尾”。此菜至今已有200 多年历史,曾为宫廷贡品。
桥尾腊肉的选材自然是坐臀。环切之后,正面状如团扇,拖曳一根翘尾。这块大肉除了半截尾骨,其余尽是玫瑰红和羊脂白,看起来非常丰润。其肉切片,晶莹透亮,红白相间,宜蒸宜煮,开胃适口。
△桥尾腊肉
马厂羊肉面是安徽滁州全椒县马厂镇的一道特色面食,汤鲜、肉香、面糯。挑起面条,沙钵的余温还在鼓动面汤咕咕地冒泡。在冰雪肆虐的天气里,一碗面下肚,大汗淋漓,僵硬的四肢顿感万分舒畅。
相传,清朝乾隆皇帝到江淮一带巡游,一路舟车劳顿,淋了一场大雨,在全椒县马厂镇老街农家小屋中歇息,大臣在街上看到王家制作羊肉面,便要了一碗。乾隆吃过胃口大开,盛赞马厂羊肉面品质上乘,味美醇香。从此,马厂羊肉面名声大振,代代相传至今。
△马厂羊肉面
△管坝牛肉
马厂羊肉面用香味浓郁的羊汤作为汤底,搭配上本地的手工挂面,快出锅时淋上一点醋,激发羊肉的鲜味,再加上秘制的辣椒酱,整碗面吃着酸辣爽滑,肉嫩适口,汤鲜肉烂。
马厂羊肉面所使用的面条可不是一般市面上可以买到的普通面条,而是勤劳的马厂人民手工自制的挂面,要想让面条充分入味,就需要用筷子不停翻搅,这样煮出来的挂面吃起来才会劲道爽滑、柔嫩可口。羊肉则是用本地养殖的山羊,宰杀、去皮、清洗、烧煨直至烂熟,将羊肉去骨切成小块备用。煨好的原汁羊汤加入佐料,用栗炭将汤烧开,加入挂面、羊肉,再加入醋、味精、葱、胡椒、香菜、菠菜等佐食。马厂羊肉面的羊肉汤最具特色,汤头浓而不腻,味道十分鲜美,绝非是调料能调制出来的。
汤鲜肉烂,面香菜脆,独属小城夜晚的喧嚣和香气四溢的马厂羊肉面,露出最真实的印迹。到全椒不吃马厂羊肉面,那真的是亏大了。
管坝,坐落于全椒最西部的西王古镇,回民聚居地,是个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小山乡。这里的牛肉颇有特色,相传牛肉卤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而且属祖传秘方,卤出的牛肉味香可口,遐迩闻名。
管坝牛肉是一道传统清真菜肴,制作极为讲究。管坝牛肉要选用六个牙以上的老口子健康牛,由专人宰杀出血;牛肉洗净后放入锅中,以丁香、桂皮、八角、冰糖等十几味香料药材合理配伍; 在卤制过程中不停翻捣,整个过程不能离人。卤制好的牛肉,刀切开,香气扑鼻,咸鲜可口,回味醇厚,一尝难忘。有和脾益胃、滋养精血之妙。制作者一般均家藏秘制老卤,王家龙家已经是十一代祖传,为其专门选购六牙牛的个体牛贩就有十多个。
酒香不怕巷子深,管坝牛肉在江苏、浙江、上海一带可谓名声大振,供不应求,已经成为当地的一项支柱产业。2008 年,管坝牛肉的制作工艺被确定为滁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这为管坝牛肉产业的腾飞插上了翅膀。
秦栏卤鹅,安徽省天长市秦栏镇特产,传有百年历史。其肉酥嫩,清香扑鼻,老少咸宜,别具风味。
△秦栏卤鹅
秦栏卤鹅的由来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相传在宋朝,秦栏出了个朱大官人,叫朱巽,官至工部侍郎。当时他与其妾刘氏育有一子,名唤寿昌。在朱寿昌年幼时,刘氏被弃,母子分离50 年。朱寿昌成年后,仕途得意,官至朝议大夫。他思母心切,茶饭不思,身体每况愈下。他家侍从联想起寿昌幼时与母亲生活时牧鹅的情景,苦心钻研,制出了卤制熟鹅。朱寿昌食后食欲大增,身体逐渐康复。但思母之情并未因此减轻,最终朱寿昌弃官寻母,历经磨难的这对母子终于团聚。朱寿昌吩咐侍从每天煮特制卤鹅与其母共享。因自己是秦栏人,遂给卤鹅起名秦栏卤鹅。经过千年时间,制鹅工艺虽未有太大改变,今天人们仍习惯称它为秦栏卤鹅。
秦栏卤鹅其制作工艺独特,选用天长土鹅,制作时最讲究的是卤。秦栏卤鹅制卤比较复杂,先将元茴(八角)、丁香、小茴川椒、三奈、桂皮、肉桂、肉果、芝麻(炒熟)等碾碎装入布袋,随酱油、味料和水一并下锅煮沸。鹅去毛后,从背上掏去内脏洗净,再入卤内煮熟,煮得不宜过烂,卤越老越好。
秦栏卤鹅表面呈金黄色,光洁发亮,香气清新醇厚,油而不腻,烂而不散,美味爽口。既是餐桌上的美味,也是馈赠之佳品。因其色香味俱佳而闻名遐迩,经久不衰,有“千里到天长,为品卤鹅香”一说。
雷官板鸭,安徽省来安县水乡小镇雷官久负盛名的传统名菜,因其产地来安县雷官集而得名,起源于清同治年间。1862 年,雷官板鸭创始人谢复兴整合了民间板鸭制作技艺,让传统风味的雷官板鸭享誉大江南北,发展至今已有150 多年的历史。民间对雷官板鸭的评价是:“食之肥而不腻,松嫩可口,咸淡适中,味鲜醇香”,“薄如万片糕,嫩得不用嚼”,“闻香下马,知味必尝”。
△雷官板鸭
秋冬时节,在“板鸭之乡”的雷官镇,家家户户宰杀、腌制麻鸭,从选料至烹饪有其传统方法和要求,要诀是“鸭要肥,喂稻谷,炒盐腌,清卤复,烘得干,焐得足,皮白,肉红,骨头酥”。雷官板鸭采用选、卤、晾、煮四道工序精制而成。首选当地体长身宽绿头麻鸭,胸部及两腿肌肉饱满,两腋有核桃肉,去毛净重1.75 公斤以上。宰杀前须以稻谷催肥,遵循“炒盐腌,清卤复,晾得干,焐得足”制作工艺,方能成就其“皮薄肉嫩、肥而不腻、松嫩可口、咸淡适中、味鲜醇香”的独特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