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志遂
党的二十大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是迈向民族复兴重要一步。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高屋建瓴、博大精深,举旗定向、真理引领,纲举目张、守正创新,既全面总结过去,又擘画未来蓝图;既有“怎么看”的认识论,又有“怎么办”的方法论;既为我们部署“过河”任务,又指导解决“桥或船”问题,是百年大党牢记初心使命、推进复兴伟业、引领时代发展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延庆区委组织部将在市委、区委的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牢记“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的要求,落实区委“六个必须坚持”原则,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当好“两个确立”的坚定捍卫者和忠诚践行者,为建设生态、文明、幸福的最美冬奥城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 延庆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志遂
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行了总体部署,很多要求都涉及组织部门、组织工作;党章修正案中,更是旗帜鲜明地把坚持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作为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之一写入党章。
延庆区组织工作将紧跟时代步伐、紧贴中心大局、紧扣主责主业、聚焦主题主线,紧紧围绕打造“两山”实践样板、冬奥遗产利用、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等中心工作,坚定不移抓班子建队伍、强党建促治理、聚人才激活力、抓整改促提升。充分发挥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作用,落实区领导基层党建联系制度,用好区委党建调研组,压紧压实各党工委(党组)抓党建主体责任。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做精做实“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支书论坛”“第一书记擂台赛”。落实“三要”要求,统筹抓好党建引领疫情防控和地区发展。常态化用好“每月一题”、“吹哨报到”、接诉即办等工作机制,一体推动科学治理、精准治理、依法治理。深化“五彩党建”品牌创建,着力打造亮点突出、特色鲜明、效果明显、可视性强的示范点位,全面提升党建引领张力,统筹推进保生态、谋发展、惠民生各项事业,谱写新时代新征程上组织工作的崭新篇章。
▲ 李志遂(右一)检查疫情防控工作
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提出,“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并将“坚持敢于斗争”作为党的十大历史经验之一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既是对过去五年和新时代十年干部人才工作成功经验的总结,也是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指方向、定思路、提要求。为此,我们将坚定不移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鲜明树立新时代选人用人导向,以战略眼光、系统思维大力选拔培养德才兼备、忠诚干净担当的优秀干部。分领域、分系统调研了解,长远性、长期性跟踪研判,做实做深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全链条工作机制,通过重点培养、顶岗培训、挂职锻炼等途径,教育引导年轻干部成为党和人民忠诚可靠的干部。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紧盯“一把手”和“关键少数”,健全领导干部谈心谈话制度,用好提醒、约谈、函询机制,发挥“初心室”警示教育作用,从严从实加强对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管理监督。坚持严管厚爱相结合,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奖优罚劣的工作机制,完善干部正向激励措施,统筹用好职务职级资源,进一步激励干部发扬斗争精神、勇于担当作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政治功能把方向,组织功能聚力量,把党组织的两大功能进一步结合,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更加有利于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有利于破解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充分的难点。过去五年和新时代十年,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全面发力,几乎每个领域的基层组织建设都制定或修订了相应党内法规。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好相关制度条例,找准重点,抓实各领域党建工作,持续构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深入实施村党组织分类提升计划,扎实做好软弱涣散村常态整顿、动态管理。以村党组织书记为重点,强化党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纪检委员、第一书记“1+3+1”队伍建设,健全村级后备干部选育管用机制。深化国企党建改革,强化党建引领教育、医疗系统改革,逐步完善“两新”工委体系建设、制度建设、议事规则,推动党组织有形、有效覆盖“双提升”。稳步推进农村发展党员违规违纪问题排查整顿处理工作,规范发展党员流程。加大在青年农民、“两新”组织等重点领域发展党员力度,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强化党员教育培训,用好“双报到”机制,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人才引领驱动”,为我们全面做好人才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把握好冬奥牵引的黄金机遇,全面落实北京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的战略重任。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尝试“候鸟式”聘任、“离岸式”研发、“巡回式”服务等方法,争取高级专家、教授来延服务,搭建高校学生实习实训平台,集聚适应高质量绿色发展需要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优化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人才工作机制,强化“一把手”抓人才工作意识。强化人才发展需求全周期全要素保障,在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提供精准服务。探索创新创业项目扶持模式,遴选优秀项目重点支持,推动人才“引育留用”生态系统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