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哲
(河北省顺平县动物防疫站蒲阳分站,河北保定 072250)
猪肺炎属于猪呼吸道疾病,由支原体感染所造成,具有传播范围广、传染性强等特点,患病后,病猪多会表现出咳嗽、气喘的临床症状,同时还会出现食欲下降、精神萎靡等一系列的问题,饲料转化率降低,生长发育受阻,严重不利于养殖场的生产。在发现猪患此病后,养殖户应第一时间联系兽医人员,准确诊断猪患的是急性还是慢性猪肺炎,明确患病原因,尽可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使猪快速恢复健康,避免为养殖场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目前看来,中医疗法与西医疗法,在猪肺炎治疗中,皆有着较高的应用率,为提升猪肺炎治疗成效,养殖户应加强对这两种疗法的学习,尽可能有的放矢地治疗猪肺炎,保障养殖场的正常经营,力求为大众提供更多优质、健康的产品。
急性猪肺炎在新建养猪场中更常见,多发于仔猪,同时处于妊娠期的母猪,受机体抵抗力等因素的影响,也易患此病。感染急性猪肺炎后,猪的体温会有明显的上升,同时精神萎靡,呼吸频率加快,食欲不振,猪的体重会因此迅速下降,病情加重后,猪的体温会逐渐恢复,但同时也会表现出一系列严重的临床症状,如口鼻流涕、腹式呼吸等。现阶段看来,急性猪肺炎有着一定的临床致死率,死因多为窒息死亡,由呼吸道问题所引起。
处于妊娠期的母猪,及育肥猪,容易患上慢性猪肺炎。一般来讲,慢性猪肺炎的临床症状没有急性猪肺炎明显,但治疗难度更大,若治疗不成功,为整个养猪场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较为明显的,会为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养殖户在平时应当加强对猪肺炎的研究,结合生猪生长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防治此类疾病,减少此种疾病为养猪场带来的影响。一般来讲,患此种病后,随着患病时间的延长,猪的呼吸道症状会有所恢复,但仍会咳嗽,尤其是在早间、晚间气温较低时,病猪咳嗽较明显,在采食时,甚至会发生痉挛性咳嗽,此时养殖户可为病猪服用止咳药物,一定程度上能够减缓症状,但无法根治病情[1]。病期继续延长后,病猪的呼吸道功能受损,会出现湿咳,若患病猪为仔猪,其生长发育会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一般来讲,慢性猪肺炎的病程在半年左右,这段时间内,养殖户应当针对猪场做好养殖管理,力求为生猪打造健康、舒适的生长环境,避免疫病扩散开来,争取减少猪肺炎为养殖场带来的损失。
结合上文所述不难看出,急性猪肺炎与慢性猪肺炎,在临床症状上,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诊断时应当做好区分。例如,急性猪肺炎最为突出的症状是精神萎靡、食欲不振、体温升高,部分病猪的体温甚至会达到41oC 以上。相较而言,慢性猪肺炎的病程更长,最为突出的症状是咳嗽、气喘、呼吸困难,体温大多与健康猪无区别,兽医人员应当做好鉴别。此外也可从发病原因角度出发进行分析,例如,猪患急性猪肺炎,多是因为养殖户进行了一些不恰当的养殖行为,如未把控好猪舍的气温,导致猪受寒,而慢性猪肺炎多由化学因素、物理因素所引起,育肥猪易患异物性肺炎,若出现此种情况,兽医人员应从病猪身上采集样本,送至实验室中进行剖检,从而有效判断病灶,明确发病原因,为临床治疗打下良好的铺垫。
2.2.1 病理剖检
兽医人员可解剖病猪,若在其心叶、肺尖等部位观察到明显的“虾肉变”情况,即出现界限分明的灰红色、半透明病变,则可初步判断该猪患有急性猪肺炎。若猪患病时间较久,病变位置将会变得更加坚硬,同时颜色也较深,类似于胰腺的颜色,部分病猪还会在肺门部位出现明显的灰白色病变,且周边有充血现象,若猪患病更加严重,兽医人员还可观察到该病变位置已出现坏死迹象[2];慢性猪肺炎的发病症状,相较于急性猪肺炎,表现得更为轻微,在解剖过程中,兽医人员可观察病猪的肺小叶是否出现了结缔组织增生、硬化,淋巴结与肺门部位是否出现了水肿,若符合如上情况,则可判断该猪患有慢性猪肺炎。
2.2.2 实验室诊断
目前兽医实验室诊断猪肺炎多会用到如下两种方法:血清检验、镜检。开始镜检前,兽医人员应使用无菌手段,从病猪或病死猪身上采集样本,集中于肺部组织处。完成采集后,兽医人员可剪碎采到的组织,使用甲醇进行固定,再使用磷酸盐缓冲液进行冲洗,最后使用姬姆萨染液进行染色。镜检期间,若未在样本中观察到两端呈现深紫色的轮状、球状物,则可判断该猪患有猪肺炎;在使用血清检验法,检验猪是否患有猪肺炎的过程中,兽医人员会用到微量间接血凝法,一般来讲使用此种方法诊断猪肺炎较为简单,若检测结果显示为阳性,则可判断猪患有猪肺炎。此外,为提升猪肺炎诊断准确率,兽医人员也可兼用血清检验、镜检方法。
猪肺炎西药疗法,多指的是使用抗生素来缓解、治疗猪的病情。目前看来这一疗法中,应用率较高的抗生素有硫酸卡那霉素、泰乐菌素、青霉素、土霉素、链霉素等[3]。
常规治疗中,兽医人员或养殖户,会用到硫酸卡那霉素,若单用硫酸卡那霉素疗效不佳,还可为病猪注射鱼腥草,实行肌肉注射。为使病猪尽快恢复食欲,可为饲料中添加一部分蜂蜜。此外,使用盐酸土霉素,为病猪给予常规治疗,取得的效果也是较为可观的,用药频率为每日一次,剂量为30~40 ml/kg。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盐酸土霉素前,有必要使用灭菌蒸馏水,对其进行稀释,之后以一周为一个疗程治疗病猪。此外,值得说明的是,治疗期间,养殖户应当改善喂给猪的饲料,此举的主要目的是增强猪的食欲,促进其康复。
(1)支原体肺炎。支原体猪肺炎多为地方性肺炎,猪患此病时,通常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但部分猪食欲萎靡。若养殖户在此时,不能及时发现猪患病,2~3 周后,猪群中会有很多猪,表现出咳嗽症状,若再不进行控制,患病猪的症状会加重,最终死亡,为养猪场造成重大损失。
一般来讲,可使用血清学检验、微生物学试验等方法,诊断猪是否患有支原体肺炎,确诊后,可使用如下治疗手段,治疗患病猪:将泰乐菌素或土霉素、林可霉素拌于猪的饲料与饮用水之中,或直接为猪实行注射;将金霉素拌于猪饲料或饮用水中[4]。通常情况下,对支原体猪肺炎的治疗应尽可能早,养殖户应赶在猪群形成对此种病的免疫力前,采取手段控制好扩散到空气中的微生物,以土霉素或金霉素疗法为例,初期,可为每吨猪饲料中加入600~800 g 的抗生素,连续拌料两周后,调整用量至200~300 g/t,继续拌料为猪服用,直至猪形成对这一疾病的免疫力。
(2)放线杆菌胸膜肺炎。若确定有猪患此病,养殖户应尽快治疗发病个体,同时为其他猪给予预防性的药物,避免疾病在猪群中扩散开来。养殖户应为发病个体注射土霉素、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物,对于健康猪,使用上文中的方法进行预防性给药也是可行的。
中兽医认为,猪患猪肺炎的原因是湿热郁肺或实热壅肺,在治疗期间,有必要针对猪的具体病因,采取辩证手段,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1)取甘草、黄芩、枯矾各20 g,陈皮、白芍、栀子、款冬花、桑白皮各15 g,以及天门冬、瓜蒌各10 g,加水煎煮,取药汁为猪灌服,频率为每日1 剂,连续3 日为1 个疗程。
(2)取新鲜鱼腥草1000~1500 g,加水煎煮,取药汁为猪灌服,频率为每日3 剂,连续3 日为1个疗程。同时也可将鱼腥草剁碎,拌入仔猪的饲料内,同时为仔猪注射诺氟沙星注射液,行静脉注射,这有利于增强仔猪对此病的抵抗力。
(3)取生石膏250 g,前胡、瓜蒌仁、百部、杏仁、黄芩各50 g,桔梗、浙贝母各35 g,麻黄25 g、甘草15 g,加水煎煮,取药汁为猪灌服。对于大猪,应分3 次来灌服,此举的主要目的是确保疗效,增强大猪对疾病的抵抗力。
(4)取百合、桑白皮各35 g,连翘、桔梗各30 g,枇杷叶、杏仁、薄荷叶、葶苈子各25 g,加水煎煮,取足量汤剂为病猪灌服,频率为1 日1 剂,3 日为1 个疗程。
(5)取马兜铃、杏仁、陈皮、甘草、枯矾、栀子、沙参、黄芩各15 g,加水煎煮,取药汁为猪灌服,频率为每日一剂,3 日为1 个疗程。
(6)取板蓝根35 g,大青叶、败酱草、忍冬藤各30 g,加水煎煮,取药汁为猪灌服,频率为每日1 剂,连续5 日为1 个疗程。需要注意的是,若病猪体重为30~50 kg,可一次性给猪服用[5]。
(7)取鱼腥草、金银花各40 g,白茅根35 g,连翘33 g,加水煎煮,取药汁为猪一次性灌服,每日1 剂,5 日为1 个疗程。
(8)取甘草、桔梗、黄芩各25 g,桑白皮、陈皮、栀子、款冬花各20 g,麦冬、瓜蒌各15 g,加水煎煮,给猪一次性灌服。
(9)取生石膏粉50~150 g,桑白皮、金银花、紫菀、瓜壳、黄芩、浙贝母、鱼腥草、陈皮、杏仁10~30 g,其中浙贝母与杏仁应捣得尽可能烂,将上述药方加水煎煮取汁,之后继续取用10~25 g 的桔梗、10~20 g 的甘草以及5~20 g 的麻黄,加水煎煮取汁后与上一步得到的药混合。若病猪年龄较大,体重处于25~125kg 之间,可为猪一次性灌服,频率为每日1 剂,3 日为一疗程。若病猪出现了明显的喘气症状,则应在使用上述药方的基础上,加用10~25 g 的葶苈子与苏子,以及15~40 g 的大枣。若病猪大便干燥,应再在药方中加用15~40 g 的生大黄,以及40~120 g 的芒硝。养殖户应另外兑水溶化芒硝,避免将其与其他药方混在一起。
除采用中药治疗猪肺炎外,养殖户也可采用水针疗法,治疗患有猪肺炎的猪,如可选择病猪肺门、大椎、百会、肺腧、苏气、理中等穴位,使用银黄、鱼腥草、双黄连等中药注射液,或青链霉素、磺胺嘧啶钠等西药注射液就行肌肉注射。
猪肺炎有着一定的传染性,一旦发病,往往会在养猪场中快速蔓延开来,治疗难度较大,因此养殖户应坚持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防治此病。养殖户在平时应针对猪舍,做好卫生管理,尽可能为猪营造健康的生长环境,从而降低猪患病率。
大量研究及实践表明,外来病猪是造成猪群感染猪肺炎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养殖期间,养殖户应坚持遵循“自繁自养”的原则。如,可优选猪群中健康且机体免疫力强的母猪,将其与猪群隔离开来,再使用人工手段,促进母猪产仔,之后应重点观察仔猪的生长状况,若哺乳期内,仔猪未表现出任何异常症状,实施免疫后也未观察到病变,则可判断仔猪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可为其给予重点培养。一般情况下,不建议养殖户从其他养殖单位中引进种猪或仔猪,若因特殊条件必须要引进,应在引进时做好检疫工作,将猪舍清空,之后为其实施全面消毒,再将引进的新猪养在猪舍中,隔离观察2个月,期间做好检测、消毒工作,确保万无一失。
养殖户应坚持科学合理地喂养生猪,尤其应注意不得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喂养生猪,以免影响猪对疾病的免疫力。养殖户可结合猪的生长规律,从猪生长发育的多阶段入手,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地配制饲料,为猪给予充足的营养,促进其发育。应针对养殖场,建立并实行“全进全出”制度,在养殖场大门处,以及猪舍门口设置消毒池,使用多种消毒剂进行消毒,增强消毒效果。日常工作中,养殖户应多查看猪舍的环境,确保通风、光照条件良好,同时合理控制猪舍的温度与湿度,如可以“隔一开一”的方式,打开位于猪舍南边的窗户。巡视猪舍时,养殖户应多观察猪的情况,重点观察猪有无出现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状,食欲是否良好,若出现异常情况,应第一时间将其挑选出来进行诊断。
养殖户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免疫制度,定期为猪实施猪肺炎疫苗。一般来讲,对于仔猪,待其生长至7~15 日龄后,就应为其给予首次免疫;待其长至60~80 日龄后,为其给予二次免疫,对于后备猪与种猪,应每年给予两次免疫,使其免疫力达到疫病防控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在为猪注射疫苗时,养殖户有必要控制好疫苗注射的区域,如在为猪注射支原体肺炎疫苗时,应将疫苗注射在猪的胸腔部位;此外还应注意,在注射疫苗前15 d 至注射疫苗后60 d 的这个时间段,养殖户不宜再为猪饲喂任何会影响疫苗效果的药物,如土霉素。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上升,猪肉产品在市场中有着极高的销售量,为生猪养殖业带来了更为良好的发展态势与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了取得更为理想的经济效益,促进生猪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养殖户平时应做好疫病防控工作,针对猪肺炎这一传染速度快、治疗难度大的疾病,应建立系统性的疫病防控制度,加强日常养殖管理,控制猪舍温度、湿度、光照、通风条件,使用卫生、营养价值高的饲料喂养生猪,力求提升生猪对这一疾病的抵抗力,最大程度上降低发病率,保障养殖场的正常经营,为人们提供优质的养殖产品。